球铰及具有前后球铰的铰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07103发布日期:2018-09-21 23:17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铰接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球铰,具有高抗扭性特点;还涉及一种铰接系统,在铰接系统的前后架与车厢之间均连接有球铰,为车辆提供自由度,以及前后架之间连接有液压系统,以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和提升乘客舒适度。



背景技术:

铰接客车,是由铰接装置相连接且互相连通、乘客可在其间走动的两个刚性车厢体所组成的客车,其具有容量大、载客量高的特点。

目前的铰接系统,其球铰由于自身结构的特性,使用寿命较短,影响车厢与铰接系统的连接稳定性,而且通常铰接系统在前车或者后车布置球铰,无法满足两节或多节双轴铰接客车使用,仅适应前中置或者后置车辆的需求,而且有的系统缺少阻尼控制,导致车辆在行驶中安全性不足,同时也降低了乘客的舒适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球铰,通过对球铰的内部结构进行设计,来提升抗冲击能力和延长使用寿命;且还提供了一种铰接系统,其在前架和后架同时配置球铰和阻尼系统,以提升车辆的安全性。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球铰,包括与芯轴相套接的内圈,在芯轴与外圈之间设有橡胶层,橡胶层与外圈硫化粘结,内圈与外圈均为金属层,橡胶层用于起到缓冲减振的作用;在外圈上开设有相对设置的开槽,槽的深度方向往橡胶层的中心方向延伸,底面延伸至靠近内圈,在橡胶层内形成相对设置的缓冲区,当芯轴在进行俯仰运动或者扭摆时,会对橡胶产生挤压变形,橡胶受到形变后会将作用力传递至缓冲区,并能够将作用力通过开孔向外部释放。

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槽延伸至橡胶层后进行扩展,然后平行向两侧延伸,形成与内圈同心的弧形区,通过利用弧形区能够吸收一部分冲击,并将作用力向缓冲区向槽的方向逐步传递。

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橡胶层的中心还设有中空区,中空区呈弧形结构,与内圈同心,通过利用所述中空区,能够辅助所述弧形区进行吸能减振,即在受到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后,通过利用中空区能够配合弧形区吸收一部分冲击,在保证具有所需要的角度时,不会导致橡胶过分变形,有助于降低强度。

在前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进一步改进的方案,至少在所述弧形区或者所述中空区的一端或者两端设有吸能区,吸能区的孔径大于中空区的端面高度,通过利用所述吸能区能够对初始的冲击进行扩展吸收,降低对中空区或者弧形区的冲击,通过能够将冲击力疏散至中空区或者弧形区,中空区吸收的冲击达到饱和时,冲击会转移至弧形区内,并最终通过与弧形区相接通的开孔排出。

我们还提供了一种铰接系统,包括前架、后架和转盘轴承,转盘轴承能够连接前架和后架,并使前架和后架能够相对转动,在前架的前端和后架的后端分别连接有前述的球铰,车体通过支架与芯轴相紧固,前架与车体或者后架与车体之间能够分别形成3个自由度,即垂直方向的俯仰角,水平方向的扭转角和摇摆角,以更好地适应工况,保护转盘轴承;在所述后架的后端具有一个连接架,球铰安装于该连接架上,连接架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液压缸,液压缸的另一端分别与前架相连接,位于转盘轴承的两侧,利用液压缸能够提供阻尼,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提升乘客的舒适度。

作为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前架上设有凸耳,凸耳分布于转盘轴承的两侧,凸耳上开设有通孔;在所述连接架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有通孔,通过利用通孔,能够将凸耳与液压缸相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位于所述前架的同一侧的凸耳沿垂直方向成对分布,能够将液压缸的一端布置在转盘轴承的侧部,方便进行伸缩,而且不会干涉。

作为一种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位于连接架同一侧的连接板从垂直方向成对分布,其中在后架的左右两侧具有凹槽,凹槽的深度大于液压缸的缸径,当液压缸收缩到最小时,恰好容置在该凹槽内,而且顶部不会与前架或者转盘轴承出现碰撞。

在前述技术方案基础上的改进方案,在所述前架或者后架上设有空腔,空腔相对于铰接系统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利用空腔能够起到减重的目的,同时能够保持左右平衡。

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在所述前架和所述后架的端部分别连接有处于同一直线的3个球铰,其中,中间的球铰与转盘轴承的中心处于同一直线上,中间的球铰能够形成对两侧球铰的辅助,确保受力平衡。

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设置一种球铰,利用缓冲区能够承受俯仰、扭转和摇摆方向的冲击,具有较强的抗冲击性能;我们还提供了一种铰接系统,其在前架和后架上均配置有该球铰,利用该球铰能够提高连接的可靠性,且还配置了液压缸,以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提升乘客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铰接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前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后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一种球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公开的第二种球铰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图4基础上改进的球铰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图4基础上改进的球铰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图6基础上优化的球铰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在图7基础上优化的球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和字母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

1、前架;2、后架;21、凹槽;3、转盘轴承;4、球铰;41、芯轴;42、内圈;43、橡胶层;44、外圈;45、槽;46、弧形区;47、中空区;48、吸能区;5、液压缸;6、凸耳;7、连接架;8、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用于无轨客车的铰接系统,结合图1至图3,包括前架1、后架2和转盘轴承3,其中,所述前架1与前车厢相连接,所述后架2与后车厢相连接,转盘轴承3连接于前架1与后架2之间,使车辆在行进过程中,前架1与后架2能够随着车辆的运动进行相对的转动。

图1示出了铰接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其中,在前架1的端部连接有球铰4,结合图2,分别为左球铰4、中球铰4和右球铰4,在前车厢上对应连接有支架,通过芯轴41穿过球铰4,与支架相连接;结合图3,在后架2的端部也连接有球铰4,与前架1上的球铰4的位置相对应,也分别装有左球铰4、中球铰4和右球铰4,在后车厢上对应连接有支架,通过芯轴41穿过球铰4,与支架相连接。

车辆在行进过程中,前架1和后架2之间由于连接有转盘轴承3,转盘轴承3能够使前架1与后架2相对转动,而前架1与前车厢通过球铰4相连接,后架2与后车厢通过球铰4相连接,因此,对于铰接系统而言,其前架1与前车厢之间利用球铰4能够产生三个方向的自由度,分别为竖直方向的俯仰运动,水平方向的扭转运动和摇摆运动;同样地,后架2与后车厢之间利用球铰4也能够产生三个方向的自由度,分别为来自竖直方向的俯仰运动,来自水平方向的扭转运动和摇摆运动。

通过利用三个球铰4能够实现保证前架1受力均匀,使前架1与前车厢稳定连接,减轻负荷,增强连接强度。

图4示出了球铰的一种剖面结构,本实施例所采用的球铰4包括内圈42、橡胶层43和外圈44,内圈42和外圈44均为金属层,橡胶层43通过硫化的方式与外圈44相贴合;在外圈44上开设有槽45,槽45的位置相对,例如,在外圈44的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槽45,槽45穿过外圈44进入至橡胶层43内部,其底端接近所述内圈42的外径,即开孔的长度不超过外圈44与橡胶层43的厚度。

如前述所描述的那样,在车辆行进过程中,球铰4会承受俯仰、扭曲和摆动,在实际工况中,当车辆由水平路段开始进行爬坡时,前车厢与后车厢之间会形成一个夹角,此时,球铰4需要承受来自俯仰运动的冲击,通过在橡胶层43上进行开槽45,能够在橡胶层43本身进行吸收冲击的过程中,槽45配合橡胶层43能够进一步吸能,并且能够防止橡胶受到瞬时冲击时受到过分挤压变形,导致其缩短使用寿命。

同样的道理,当车辆经过斜坡时,球铰4会承受来自扭转运动的冲击,橡胶层43会向一侧挤压,此时通过利用槽45,能够为橡胶层43在受到挤压时提供更大的自由空间,槽45能够释放压力,同时也能够减轻橡胶层43受冲击的强度,有效防护橡胶层43。

当车辆经过颠簸路面时,由于车辆左右晃动,会使球铰4受到来自摇摆运动的冲击,橡胶层43会被频繁的向中部挤压,通过利用槽45能够使橡胶层43释放冲击,扩大缓冲空间,防止过早老化。

图5示出了进一步改进的球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在该图中,球铰4的结构与图4相似,包括内圈42,橡胶层43和外圈44,所述内圈42和所述外圈44为金属层,我们从外圈44向橡胶层43方向开槽45,将槽45开至橡胶层43后,沿着橡胶层43的弧线,向两侧扩展,通过利用弧形区46能够吸收一部分冲击,并将作用力向缓冲区向槽45的方向逐步传递。

图6示出了在图4基础上改进的球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7示出了在图5基础上改进的球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其中,在结合图4和图5的基础上,在橡胶层43的中心还设有中空区47,所形成的中空区47的呈弧形结构,与内圈42同心,通过利用所述中空区47,能够辅助所述弧形区46进行吸能减振,即在受到不同方向的作用力后,通过利用中空区47能够配合弧形区46吸收一部分冲击,在保证具有所需要的角度时,不会导致橡胶过分变形,有助于降低强度。

图8示出了在图6基础上更优改进的球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示出了在图7的基础上优化改进的球铰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即,至少在所述弧形区46或者所述中空区47的一端或者两端设有吸能区48,吸能区48的孔径大于中空区47的端面高度,通过利用所述吸能区48能够对初始的冲击进行扩展吸收,降低对中空区47或者弧形区46的冲击,通过能够将冲击力疏散至中空区47或者弧形区46,中空区47吸收的冲击达到饱和时,冲击会转移至弧形区46内,并最终通过与弧形区46相接通的槽45排出。

在实际工况中,与前述所述的工况类似,当受到俯仰、扭转和摇摆方向的冲击时,通过利用吸能区48能够进行吸能减振,利用弧形区46也能够达到吸能减振,尤其是吸能区48能够对弧形区46进行保护,同时,中空区47能够对弧形区46进行辅助,且中空区47还能够收到吸能区48的保护,逐步疏散冲击力,通过以上技术方案,能够使球铰4内部形成多级释放压力的渠道,有效保护球铰4,提升连接的稳定性。

另外,在后架2的后端具有一个连接架7,将球铰4安装于该连接架7上,连接架7的两端分别连接有液压缸5,液压缸5的另一端分别与前架1相连接,其连接位置为,在所述前架1上设有凸耳6,凸耳6分布于转盘轴承3的两侧,凸耳6上开设有通孔。

其采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连接,在所述连接架7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板,连接板上开设有通孔,通过利用通孔,能够将凸耳6与液压缸5相连接,连接后的液压缸5端部位于转盘轴承3的两侧,利用液压缸5能够提供阻尼,保证车辆行驶的安全性,同时能够提升乘客的舒适度。

尤其是将位于所述前架1的同一侧的凸耳6沿垂直方向成对分布,能够将液压缸5的一端布置在转盘轴承3的侧部,方便进行伸缩,能够在保证液压缸5具有足够的伸缩距离的前提下,不会与转盘轴承3或者前架1出现碰撞,也就是说,通过在前架1上设置一个特定的空间,能够用于稳定地连接液压缸5,并且能够保证运动过程中不会与转盘轴承3和前架1出现干涉。

另外,为了保证液压缸5在运动过程中不会与后架2出现干涉,将位于连接架7同一侧的连接板从垂直方向成对分布,其中在后架2的左右两侧具有凹槽21,凹槽21的深度大于液压缸5的缸径,当液压缸5收缩到最小时,恰好容置在该凹槽21内,而且顶部不会与前架1或者转盘轴承3出现碰撞。

作为优选,参照图1,在所述前架1或者后架2上设有空腔8,空腔8相对于铰接系统的中心线呈左右对称分布,而且,所述空腔是沿着长度方向形成条状结构的空腔,通过利用空腔8能够起到减重的目的,同时能够保持左右平衡。

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用于无轨客车的铰接系统,其抗冲击性能佳,能够满足各种工况的需求,确保车厢之间连接稳定;通过在球铰4的基础上设置与其能够配合使用的液压缸5,为车辆行驶提供阻尼,提高安全性。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