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扫雪机后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8084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履带式扫雪机后桥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扫雪机,特别是一种履带式扫雪机后桥。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有的扫雪机中,其后桥主要为普通齿轮式减速机构和机械式差速机构。

在CN203977353U中公开了名称为“一种小型扫雪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它包括发动机输出轴、齿轮箱、扫雪斗及扫雪装置、喷雪口、左右推杆、齿轮箱的左输出轴、齿轮箱的右输出轴、左行走轮、右行走轮,发动机输出轴直接与齿轮箱的减速驱动齿轮副连接;左行走轮装在左输出轴上,右行走轮装在右输出轴上;一操纵齿轮箱实现变速、后退、转向功能的操作装置装在左右推杆和齿轮箱上。

在CN201339176Y中公开了名称为“履带式扫雪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它包括机架、搅龙和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输出轴上安装主皮带轮和主同步轮,主皮带轮通过皮带与大皮带轮旋转,大皮带轮与传递蜗杆固定连接,传动蜗杆与蜗杆传动连接,蜗轮固定安装在输出轴上,在输出轴上套装搅龙,主同步轮通过同步带与传动同步轮传动连接,传动同步轮与摩擦轮配合,摩擦轮套装在六角变速轴上,六角变速轴上安装第一链轮,第一链轮通过链条与第二链轮传动连接,第二链轮安装在传动轴上,传动轴的两侧安装两个行星轮机构,行星轮支架与小链轮固定连接,小链轮通过链条与后链轮焊接件连接,后链轮焊接件与后履带带轮同轴连接,履带安装在前履带带轮和后履带带轮上。

虽然上述专利中的齿轮箱或变速箱均能使得扫雪机进行行走,但是上述结构均存在结构复杂、可靠性低、操作繁琐、成本高昂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可靠、具有大减速比的履带式扫雪机后桥。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履带式扫雪机后桥,所述后桥包括圆柱状中空变速箱连接盘,在所述变速箱连接盘的内腔两端均设置有带电机轴的电机,在所述两端的电机轴上均设置有一级变速箱,在所述一级变速箱的外侧设置有与一级变速箱连接的二级变速箱,在所述二级变速箱外侧设置与二级变速箱连接且带有输出轴支撑座的输出轴。

其中,所述一级变速箱包括一端与变速箱连接盘连接的一级变速箱体,在所述一级变速箱体内设置有与电机轴啮合的一级行星齿轮以及与电机轴一端通过轴承连接的一级支持架,所述一级行星齿轮通过连接轴A与一级支持架连接,在所述一级变速箱体内壁设置有与一级行星齿轮啮合的一级齿圈,所述一级支持架的一端穿入二级变速箱且与二级变速箱连接。

进一步,所述二级变速箱包括一端与一级变速箱体连接的二级变速箱体,在所述二级变速箱体内设置有与一级支持架啮合的二级行星齿轮以及与一级支持架一端通过轴承连接的二级支持架,所述二级行星齿轮通过连接轴B与二级支持架连接,在所述二级变速箱体内壁设置有与二级行星齿轮啮合的二级齿圈;所述输出轴的一端穿入二级支持架内且通过花键与二级支持架连接,所述输出轴支撑座的一端与二级变速箱体连接。

为了具有大减速比,所述电机轴与一级支持架的传动比为10:1;所述一级支持架与二级支持架的传动比为10:1。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可靠的优点,采用它实现双极行星齿轮减速,使得具有较大的减速比,同时,采用双电机控制,实现整机的快速方便转向。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替代,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履带式扫雪机后桥,所述后桥包括圆柱状中空变速箱连接盘1,在所述变速箱连接盘1的内腔两端均设置有带电机轴2的电机3,在所述两端的电机轴2上均设置有一级变速箱4,在所述一级变速箱4的外侧设置有与一级变速箱4连接的二级变速箱5,在所述二级变速箱5外侧设置与二级变速箱5连接且带有输出轴支撑座6的输出轴7。

如图2所示,所述一级变速箱4包括一端与变速箱连接盘1连接的一级变速箱体8,在所述一级变速箱体8内设置有与电机轴2啮合的一级行星齿轮9以及与电机轴2一端通过轴承连接的一级支持架10,所述一级行星齿轮9通过连接轴A11与一级支持架10连接,在所述一级变速箱体8内壁设置有与一级行星齿轮9啮合的一级齿圈12,所述一级支持架10的一端穿入二级变速箱5且与二级变速箱5连接。

其中,所述二级变速箱5包括一端与一级变速箱体8连接的二级变速箱体13,在所述二级变速箱体13内设置有与一级支持架10啮合的二级行星齿轮14以及与一级支持架10一端通过轴承连接的二级支持架15,所述二级行星齿轮14通过连接轴B16与二级支持架15连接,在所述二级变速箱体13内壁设置有与二级行星齿轮14啮合的二级齿圈17;所述输出轴7的一端穿入二级支持架15内且通过花键与二级支持架15连接,所述输出轴支撑座6的一端与二级变速箱体13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机轴2与一级支持架10的传动比为10:1;所述一级支持架10与二级支持架15的传动比为10:1。

本实用新型动力的传递路径是这样的:电机3-电机轴2-一级行星齿轮9-一级支持架10-二级行星齿轮14-二级支持架15-输出轴7。

在本实用新型中,变速箱连接盘1既具有机架主体的作用,同时有起到保护电机3的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