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车白车身前吸能梁安装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57303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汽车零部件技术,尤其是一种电动车白车身前吸能梁安装板。



背景技术:

机械装配中为了防止部件在受压过程中变形或对外部相关物体伤害而常采用一些吸能防变形措施,这些措施一般要根据产品的特点进行而局,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3287381A,一种汽车的吸能装置,包括具有前防撞梁,蒙皮,下格栅和上格栅的保险杠系统,与下格栅和上格栅固定连接的吸能盒和集成于蒙皮上的副吸能盒,吸能盒具有U型断面并具有吸能盒U型底和从其延伸的吸能盒U型壁,吸能盒U型底对应于前防撞梁设置,副吸能盒嵌套在所述吸能盒的内部。又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4354146A,一种双锥台防变形装配架,包括中撑环、压板、螺栓、垫圈、基底座,压板为一组件,由管子、钢板构成;基底座为一组件,由螺纹杆、定位块、侧板、定位板、底板构成;产品组件摆放在基底座中的定位板上,而后使用压板,将压板中的管子窜放于基底座中的螺纹杆中,端部使用螺栓、垫圈进行旋紧固定。再如专利公开号为CN104916494A设计的一种防变形铁芯压配结构,包括动铁芯本体和塑料密封件,动铁芯本体端部开有用于安装所述塑料密封件的沉孔,沉孔内设有若干间隔布置的环形凸台,沉孔端部内壁边缘设有一圈环形的斜边倒角。

对于汽车车身,钣金件是主要的车身结构,车身上的各钣金零件作为整车产品的安装部位,其结构和强度对部件的安装精度、装配后的功能影响很大,如钣金件自身强度不足,安装螺钉的预紧力就会使其钣金结构产生变形,从而影响产品安装质量;而当车辆发生碰撞时,这些强度部件相互挤压、弯曲、变形,又会传递给驾驶室,造成驾乘人员的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以上所述问题,提供一种一体化结构,各相关要素连接合理,能承担本部件可能会产生各种变形因素的电动车白车身前吸能梁安装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一种电动车白车身前吸能梁安装板,包括具有安全带安装孔的圆形平垫体,其特征是所述的平垫体圆周的一侧设有若干个径向防转爪,平垫体圆周的另一侧设有合抱翼,合抱翼包括侧封板和弯角板,弯角板具有朝防转爪方向相反的折边体;弯角板的边部设有窄翻边。本技术方案针对以下现象,即工人在安装安全带时,需要用扭力扳手进行固定,在预设的扭力值内,产生将安全电动车白车身钣金件加强结构支架扭变形,从而影响安全带安装强度及性能。该现象主要表面在白车身钣金件自身结构偏软,本着最精简结构的方式,在保证部件各正常功能及不增加产品成本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本装置将整个产品进行一次性成型,沿各可能受力的部位进行钣金翻边;通过采用不同大小的倒角,将各弧形角边过渡的宽度设计为一种变化的结构,如从端部向中间逐渐收窄,在R角处呈从大逐渐缩小的发散形结构,使钣金件自身在强度和抗变形能力上大大提高,使该处的应力值大幅下降,从而有效地防止零件因受力而产生变形、开裂问题,更好地强力支撑车身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侧封板和弯角板之间通过弧形角边过渡。

作为优选,所述的窄翻边与弯角板之间通过弧形角边过渡,窄翻边的一端与平垫体的部分圆周面连为一体。

作为优选,所述的合抱翼弯角板具有从折边体尾端向平垫体伸展的反向设有平延体。各部位走向以不影响产品自身安装为准。

作为优选,所述的合抱翼与平垫体圆周边连接部位为多折曲面。大小不同的多折曲面结构使产品受力时迅速将力分解,而不会使应力集中到某处。

作为优选,所述的多折曲面从平垫体圆周边部向折边体尾端呈发散形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的窄翻边朝防转爪反向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的侧封板从弯角板折边体的一端向弯角板尾部一端伸展,其宽度逐渐缩小。保证产品强度前提下,减少产品本身体积、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非等弧面的多折曲面、弧形角边过渡地设计,大大增加了零件自身结构强度,强化了产品刚性和组件几何尺寸,不仅改善了前吸能梁安装板强度偏弱的问题,同时保证了产品自身的牢固安装和使用性能;满足了工人在安装安全带时使用扭力扳手进行固定,避免了在预设的扭力值内把白车身钣金件损伤,有效地避免在使用螺钉进行预紧时产生变形,提供了安全带产品品质的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中:1. 侧封板,2. 弯角板,3. 窄翻边,4. 平垫体,5. 防转爪。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本实施例一种电动车白车身前吸能梁安装板,如图1所示,通过钣金压延获得一体式结构产品,设一圆形平垫体4,平垫体4具有安全带安装孔,在平垫体4圆周的一边设有两个径向防转爪5,防转爪5具有与平垫体4垂直的钩体,平垫体4圆周的另一侧设置定位、防变形的合抱翼。合抱翼由侧封板1和弯角板2组成,其中弯角板2具有朝防转爪5方向相反的折边体,在弯角板2长度方向的边部均设有窄翻边3,窄翻边3翻边方向朝防转爪5钩体反向延伸。

进一步,侧封板1呈梯形板结构,即侧封板1从弯角板2折边体的一端向弯角板2尾部一端伸展,其宽度逐渐缩小;侧封板1和弯角板2之间通过弧形角边过渡,窄翻边3与弯角板2之间同样通过弧形角边过渡,且窄翻边3朝平垫体4的一端与平垫体4的部分圆周面是连接成一体的。合抱翼的弯角板2具有从折边体尾端向平垫体4伸展的反向设置平延体,平延体的边与侧封板1的一条边通过弧形角边过渡。

为了使各弧形角边过渡部位的应力分散,合抱翼与平垫体4圆周边连接部位为多折型曲面,这种多折曲面从平垫体4圆周边部向折边体尾端呈发散形结构。

使用时,把本产品套装在安全带安装轴上,并将合抱翼与白车身相应部位配合,操作人员在安装安全带时使用扭力扳手在预设的扭力值内进行固定。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的简单变换后的结构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