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电动遮阳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3499阅读:4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电动遮阳罩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遮阳装置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的遮阳罩。



背景技术: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走进了千家万户,但随着全球气温的逐步走高,特别是在夏天,车辆停靠也突显出了种种问题,汽车防晒就是其中之一。例如,在没有地下停车场的小区或街道,汽车在白天临时停车或长时间停放时,太阳的照射使得车体和车内的温度快速升高,当人体接触车体时有可能被烫伤,而车内温度过高则影响开车和乘车体验。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汽车遮阳装置,主要有以下几种:手动遮阳布、可以移动到车顶的自动收放遮阳装置、固定在汽车顶部的机械结构遮阳装置等。手动遮阳布需要人手动地将遮阳布覆盖到汽车车体上,然后再将遮阳布的四个角用绳子固定在车轮上,费时费力;可以移动的自动遮阳装置则需要从车内搬出放到车顶上,收起时则需要搬到车内,同样费时费力,对于力气小的群体,则无法完成搬进搬出和放置的动作,具有局限性;而固定在车顶的机械结构遮阳装置,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增大行车阻力,且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电动遮阳罩,不需要人工进行遮阳,更不需要搬移遮阳罩,基本实现了遮阳罩自动收放,体积小,收起时不裸露在车体外,既不影响行车,也保持了汽车原有的美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汽车电动遮阳罩,包括遮阳罩本体、遮阳罩卷筒、遮阳罩卷筒转轮、丝线、丝线卷轮和电机;所述遮阳罩卷筒安装在汽车的后备箱内,所述遮阳罩本体在收起时缠绕在所述遮阳罩卷筒上;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位于所述遮阳罩卷筒的两端,转动时带动所述遮阳罩卷筒转动;所述丝线在汽车的后备箱与引擎盖或发动机舱之间延伸,所述遮阳罩本体固定在所述丝线上;所述丝线卷轮用于缠绕所述丝线;所述电机在遮阳罩需要伸出时,驱动所述丝线卷轮旋转,缠绕收集所述丝线,并通过丝线拉动所述遮阳罩本体从后备箱盖与后挡风玻璃外框之间所形成的间隙中伸出,覆盖车体;在遮阳罩需要收回时,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旋转,并带动遮阳罩卷筒旋转,将所述遮阳罩本体收入后备箱中。

作为一种优选的具体结构设计,所述电机设置有一个,安装在所述后备箱内,所述丝线卷轮也安装在所述后备箱内;在汽车的引擎盖与前挡风玻璃外框之间所形成的间隙处或者在汽车的发动机舱内安装有回线滑轮,所述丝线绕所述回线滑轮回转。所述电机及丝线卷轮安装在后备箱内,充分利用后备箱的空间进行丝线的收集,所述丝线通过所述回线滑轮回转实现一根丝线在车顶形成两趟行程,从而实现所述丝线经过一定的行程后仍可在同一个地点完成其一端收集和另一端释放。

进一步的,所述电机、丝线卷轮和遮阳罩卷筒转轮连同遮阳罩卷筒同轴设置,在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与丝线卷轮之间设置有拨叉转臂;所述拨叉转臂在遮阳罩需要伸出时,将电机的输出轴与丝线卷轮锁定,并释放遮阳罩卷筒转轮;在遮阳罩需要收回时,将电机的输出轴与遮阳罩卷筒转轮锁定,并释放丝线卷轮。由此实现了利用一台电机分别驱动丝线卷轮和遮阳罩卷筒转轮分时旋转的设计目的。

作为所述拨叉转臂的一种优选结构设计,所述拨叉转臂包括转臂和拨叉,所述转臂与所述电机的输出轴固定安装,所述拨叉安装在转臂的外端且相对转臂转动,且包括朝向所述丝线卷轮端面的第一拨叉和朝向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端面的第二拨叉;在所述丝线卷轮的端面上和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有方向相反的螺线凹槽;在遮阳罩需要伸出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转臂正转,使所述第一拨叉插入到所述丝线卷轮的螺线凹槽内,所述第二拨叉抬起,并脱离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的螺线凹槽沿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的柱体圆周面滑动,此时,遮阳罩卷筒转轮可自由转动;在遮阳罩需要收回时,所述电机带动所述转臂反转,使所述第二拨叉插入到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的螺线凹槽内,所述第一拨叉抬起,并脱离所述丝线卷轮的螺线凹槽沿所述丝线卷轮的柱体圆周面滑动,此时,丝线卷轮可自由转动。此结构可以使遮阳罩在伸缩动作过程中只存在一个主动轮,而另一轮则成为从动轮。例如,在遮阳罩伸出时,第一拨叉将丝线卷轮和转臂固定在一起,带动丝线卷轮转动,而遮阳罩卷筒转轮则成为从动轮,进行从动;在遮阳罩收起时,第二拨叉将遮阳罩卷筒转轮和转臂固定在一起,带动遮阳罩卷筒转轮转动,而丝线卷轮则成为从动轮,进行从动。由此,可以解决遮阳罩卷筒转轮连同遮阳罩卷筒和丝线卷轮同步旋转所可能引起的丝线松弛或过度张紧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丝线包括两根,在汽车车顶区域分别沿车顶左右两侧的密封条延伸;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从所述遮阳罩卷筒一端的遮阳罩卷筒转轮延伸并伸出遮阳罩卷筒另一端的遮阳罩卷筒转轮,在所述遮阳罩卷筒两端的遮阳罩卷筒转轮外分别安装有一组所述的丝线卷轮和拨叉转臂,每一个丝线卷轮用于缠绕一根丝线;所述回线滑轮包括两个,每一个回线滑轮用于回转一根丝线。由此以来,利用一个电机带动两个丝线卷轮旋转,拉动遮阳罩本体的左右两侧的丝线同步运行,可以实现遮阳罩本体的平稳、可靠伸出。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具体结构设计,所述电机设置有两个,分别为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和遮阳罩卷筒转轮连同遮阳罩卷筒同轴安装在所述后备箱内,且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转轴和遮阳罩卷筒转轮固定安装,在遮阳罩需要收回时,所述第一电机驱动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旋转带动遮阳罩卷筒旋转缠绕所述遮阳罩本体;所述第二电机和所述丝线卷轮安装在所述发动机舱内,且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转轴和所述丝线卷轮固定安装,在遮阳罩需要伸出时,所述第二电机驱动所述丝线卷轮旋转收集所述丝线,以拉出所述遮阳罩本体。利用两个电机对遮阳罩的伸出和收回动作进行分别控制,可有效简化机械结构的设计难度。

进一步的,所述丝线包括两根,在汽车车顶区域分别沿车顶左右两侧的密封条延伸;所述丝线卷轮包括两个,均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上,每一个所述丝线卷轮用于缠绕一根所述丝线,以控制所述遮阳罩本体左右同步运动,从而更加平稳、可靠地伸出和收回。

为了更好地限制丝线在车顶上的运行轨迹,本实用新型在两根所述的密封条上分别安装有丝线滑槽,让所述丝线在所述丝线滑槽中滑动,从而可以限定遮阳罩本体在伸出的过程中遮盖在车顶的准确位置上。

为了使遮阳罩能够遮盖车体尽可能多的部位,所述遮阳罩本体优选包括车顶罩和侧翼,所述车顶罩固定在一根丝线上,所述侧翼在所述遮阳罩本体覆盖在车体上时,从车顶向下延伸遮挡车门玻璃,以提高遮阳效果。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动遮阳罩中还设置有电控部,用于接收操作指令并控制所述电机转动,以实现遮阳罩的自动伸出或收起。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动遮阳罩无需改动汽车本体的现有结构,只需在车体上安装少许部件即可实现汽车的自动遮阳功能,且遮阳罩在收起时基本看不到增设的部件,很好地保持了汽车本体原有的美观性。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动遮阳罩结构简单,成本低,安装和操作方便,完全解决了现有车用遮阳罩或安装费时费力、或结构复杂、成本高、或影响车身整体美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汽车电动遮阳罩的第一种实施例在覆盖车身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去掉后备箱盖后图1的俯视图;

图3是拨叉转臂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是拨叉转臂的一种实施例的左视图;

图5是拨叉转臂与丝线卷轮的端面的一种实施例的配合示意图;

图6是拨叉转臂与遮阳罩卷筒转轮的端面的一种实施例的配合示意图;

图7是丝线卷轮的端面上形成的螺线凹槽一种实施例的分布示意图;

图8是遮阳罩卷筒转轮的端面上形成的螺线凹槽的一种实施例的分布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汽车电动遮阳罩的第二种实施例在覆盖车身状态下去掉后备箱盖及引擎盖后的俯视图;

图10是丝线滑槽的一种实施例的纵截面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汽车电动遮阳罩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汽车电动遮阳罩的第一种实施例的控制电路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原理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汽车电动遮阳罩的第二种实施例的控制电路原理图;

图中,

1、第一电机;2、丝线卷轮;3、遮阳罩本体;4、丝线滑槽;5、丝线;6、回线滑轮;7、遮阳罩卷筒转轮;8、拨叉转臂;9、拨叉;10、第二电机;11间隙;12、后备箱盖;13、后备箱;14、车门玻璃;15、前挡风玻璃;16、间隙;17、引擎盖;18、发动机舱;19、后挡风玻璃;20、遮阳罩卷筒;21、动触点接头;22、动触点接头;23、静触点;24、静触点;25、静触点;201、丝线卷轮端面凹槽;202、丝线卷轮端面;301、车顶罩;302、侧翼;401、挡板;402、侧面;403、底面;701、遮阳罩卷筒转轮端面凹槽;702、遮阳罩卷筒转轮端面;801、转臂;901、第一拨叉;902、第二拨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参照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动遮阳罩包括遮阳罩本体3、遮阳罩卷筒20、遮阳罩卷筒转轮7、丝线5、丝线卷轮2及电机等主要组成部分。其中,遮阳罩本体3用于遮盖车身,夏天可以起到遮阳、防晒、防尘等作用,而冬天则可以起到防止前、后挡风玻璃结霜的作用。遮阳罩卷筒20可以安装在汽车的后备箱13内,用于缠绕所述遮阳罩本体3,以将所述遮阳罩本体3收起,并存放于汽车的后备箱13内。遮阳罩卷筒转轮7位于遮阳罩卷筒20的两端,可以和遮阳罩卷筒20是一体的,其旋转时带动遮阳罩卷筒20旋转。丝线5与所述遮阳罩本体3连接在一起,用于拉动遮阳罩本体3从后备箱13中伸出,覆盖车身。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丝线5可以在汽车的后备箱13与引擎盖17之间延伸,或者在汽车的后备箱13与汽车的发动机舱18之间延伸,以使遮阳罩本体3能够从汽车的后挡风玻璃19一直覆盖到前挡风玻璃15,提高遮阳效果。丝线卷轮2用于缠绕所述丝线5,以对所述丝线5进行收集。具体来讲,可以将所述丝线5的一端固定在遮阳罩卷筒20上,另一端固定在丝线卷轮2上,所述遮阳罩本体3从所述丝线5固定在遮阳罩卷筒20的一端开始与所述丝线5平铺固连在一起。在需要伸出遮阳罩本体3时,通过电机驱动所述丝线卷轮2转动,缠绕收集所述丝线5,进而通过丝线5拉动所述遮阳罩本体3从后备箱13与后挡风玻璃19的外框之间所形成的既有间隙11中伸出,以覆盖车体。而在需要收回遮阳罩本体3时,通过电机驱动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7转动,并带动遮阳罩卷筒20转动,将所述遮阳罩本体3缠绕在遮阳罩卷筒20上,以收入到汽车的后备箱13中,继而保持车身原有的美观性。

下面通过两个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电动遮阳罩的具体结构设计和工作原理进行详细阐述。

实施例一,参照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10及图11,本实施例的汽车电动遮阳罩设置有一个电机,可以称为第一电机1。将所述第一电机1同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7连同遮阳罩卷筒20和丝线卷轮2一起同轴安装在后备箱13中,遮阳罩卷筒转轮7位于遮阳罩卷筒20的两端,可以和遮阳罩卷筒是一体的,且在第一电机1静止状态下,使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7和所述丝线卷轮2相对所述电机1的输出轴呈自由态。本实施例优选在所述遮阳罩卷筒20两端的遮阳罩卷筒转轮7外分别设置一个丝线卷轮2,如图2所示,用于缠绕收集两根丝线5,将遮阳罩本体3左右对称地固定在两根丝线5上,利用两根丝线5拉动遮阳罩本体3从后备箱13中伸出,以使遮阳罩本体3的拉出过程能够更加平稳。

为了实现利用一个电机对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7连同遮阳罩卷筒20一起和丝线卷轮2进行分时驱动控制的目的,本实施例在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7与丝线卷轮2之间还设置有拨叉转臂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拨叉转臂8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遮阳罩卷筒20两端的遮阳罩卷筒转轮7和其对应的丝线卷轮2之间。当需要伸出遮阳罩本体3时,通过所述拨叉转臂8将第一电机1的输出轴与两个丝线卷轮2锁定,并释放遮阳罩卷筒转轮7,即,使遮阳罩卷筒转轮7相对于第一电机1的输出轴呈自由状态。此时,可以控制第一电机1正转,驱动丝线卷轮2旋转,缠绕收集丝线5,遮阳罩卷筒转轮7连同遮阳罩卷筒20随动,继而将遮阳罩本体3从后备箱13中拉出,遮盖车体。反之,在需要收回遮阳罩本体3时,通过所述拨叉转臂8将第一电机1的输出轴与遮阳罩卷筒转轮7锁定,并释放丝线卷轮2,即,使丝线卷轮2相对于第一电机1的输出轴呈自由状态。此时,可以控制第一电机1反转,驱动遮阳罩卷筒转轮7旋转,带动遮阳罩卷筒20旋转,缠绕收集遮阳罩本体3,丝线卷轮2随动,继而将遮阳罩本体3收回到后备箱13中。

为了实现拨叉转臂8对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7和丝线卷轮2的分时锁定,本实施例一方面在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7的外端面上以及与所述两外端面对应的丝线卷轮2的端面上分别开设方向相反的螺线凹槽,结合图5、图6所示,例如开设在丝线卷轮的端面202上丝线卷轮端面凹槽201和开设在遮阳罩卷筒转轮的外端面702上的遮阳罩卷筒转轮端面凹槽701;另一方面,所述拨叉转臂8包括转臂801和拨叉9,且所述转臂801和第一电机1输出转轴之间采用固定方式安装,所述拨叉9安装在转臂801的外端,且相对转臂801转动,其至少包括两个拨叉,分别定义为第一拨叉901和第二拨叉902,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第一拨叉901朝向所述丝线卷轮2面向遮阳罩卷筒转轮7的端面202,且在第一电机1正转时能够伸入到所述丝线卷轮端面202上开设的螺线凹槽201内,如图5所示,以使第一电机1能够驱动丝线卷轮2随着旋转;而第二拨叉902朝向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外端面702,且在第一电机1反转时能够伸入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端面702上开设的螺线凹槽701内,如图6所示,以使第一电机1能够驱动遮阳罩卷筒转轮7随着旋转,并带动遮阳罩卷筒20旋转。

当然,所述转臂801也可以设计成其他形状,只要实现其和第一电机1输出转轴固定安装,并能同步转动,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具体来讲,当需要伸出遮阳罩本体3为车体遮阳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1带动所述转臂801正转,使所述第一拨叉901插入到所述丝线卷轮端面202上的螺线凹槽201内,进而驱动所述丝线卷轮2旋转,使丝线5绕所述丝线卷轮2缠绕,实现对丝线5的收集。此时,拨叉转臂8的第二拨叉902抬起并脱离遮阳罩卷筒转轮端面702上的螺线凹槽701沿遮阳罩卷筒转轮7柱体的圆周面滑动,使遮阳罩卷筒转轮7呈自由态。在丝线卷轮2缠绕收集所述丝线5的过程中,丝线5拉动遮阳罩本体3从后备箱13中伸出,此时遮阳罩卷筒转轮7连同遮阳罩卷筒20在遮阳罩本体3的牵动作用下随动,完成遮阳罩自动遮盖车身的功能。

反之,当需要收回遮阳罩本体3时,控制所述第一电机1带动所述转臂801反转,使所述第二拨叉902插入到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端面702上的螺线凹槽701内,带动所述遮阳罩卷筒转轮7转动,进而带动遮阳罩卷筒20转动,缠绕回收所述遮阳罩本体3。此时,拨叉转臂8的第一拨叉901抬起并脱离丝线卷轮端面202上的螺线凹槽201沿丝线卷轮柱体圆周面滑动,使丝线卷轮2呈自由态。在遮阳罩本体3绕遮阳罩卷筒20缠绕回收的过程中,遮阳罩本体3拉动与其固定在一起的丝线5一同缠绕在所述遮阳罩卷筒20上,此时丝线卷轮2在丝线5的拉动下随动,完成遮阳罩自动收起的功能。

图5、图6示出了在丝线卷轮的端面202和遮阳罩卷筒转轮端面702上开设一个螺线凹槽201、701的情况,当然,也可以在丝线卷轮的端面202和遮阳罩卷筒转轮端面702上开设多个螺线凹槽201、701,如图7、图8所示。当遮阳罩卷筒转轮7或丝线卷轮2自由随动后,所述拨叉9在遮阳罩卷筒转轮或丝线卷轮的柱体圆周面上与螺线凹槽201、701的相对位置并不确定,如果所述拨叉9距离螺线凹槽201或701较近,则拨叉9不需要转动较大的角度便可插入到相应的螺线凹槽201或701中,如果拨叉9距离螺线凹槽201或701较远,则转臂801需要转动较大的角度后才能使所述拨叉9插入相应的螺线凹槽201或701中,造成电机空程转动的距离较大。为了尽量缩小第一电机1空程转动的距离,使所述拨叉9能够尽快地插入对应的螺线凹槽201或701中,本实施例优选在丝线卷轮的端面202和遮阳罩卷筒转轮的端面702上均匀开设多个螺线凹槽201、701,以使本实施例的汽车电动遮阳罩在接收到用户的操作指令后,能够快速地控制遮阳罩本体3伸出或收回,提高用户的使用体验。为了保证遮阳罩卷筒转轮7或丝线卷轮2自由随动后,直到拨叉9插入遮阳罩卷筒转轮或丝线卷轮端面凹槽701或201后才带动遮阳罩卷筒转轮7或丝线卷轮2转动,可以在遮阳罩卷筒转轮7或丝线卷轮2的侧面上设置摩擦片,增大其自由转动的阻力。

此外,在本实施例的汽车电动遮阳罩中还设置有两个回线滑轮6,结合图2所示,设置在汽车的引擎盖17与前挡风玻璃15外框之间所形成的间隙16处,或者可以直接设置在汽车的发动机舱18内,以用于丝线5回转。连接在遮阳罩卷筒20上的两根丝线5,分别从汽车后备箱13延伸至引擎盖17位置后,各自经由一个回线滑轮6回转后,返回至汽车后备箱13,并分别缠绕在所述的两个丝线卷轮2上。为了保持车身外观的美观性,两根丝线5优选沿车顶两侧的密封条延伸。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设计方案,优选在车顶两侧的密封条处对应安装一个丝线滑槽4,如图2所示,以用于限制丝线5在车顶上的移动位置,并起到保护所述密封条,避免丝线5在移动过程中对所述密封条产生磨损的作用。图10示出了本实施例的丝线滑槽4的一种优选的截面形状,包括底面403、两个侧面402和沿两个侧面402向内伸出的两个挡板401。经过车顶的两根丝线5在移动过程中分别被限制在车顶两侧的丝线滑槽4内,以保证遮阳罩本体3在收起过程中能够均匀平衡地缠绕在遮阳罩卷筒20上。两根丝线5在移动过程中可以紧贴丝线滑槽4的底面403滑动,若丝线5有所松弛,所述挡板401可以阻挡丝线5移出丝线滑槽4,继而起到保证所述丝线5始终在丝线滑槽4内滑动的作用。

当然,所述丝线滑槽4也可以设计成其他截面形状,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本实施例的第一电机1由电控部控制其运转,所述电控部可以设置在驾驶室内的控制台上,也可以单独形成一个控制盒,提供给用户操作。用户可以采用手动操作或者遥控操作的方式向电控部发送操作指令,以控制第一电机1正转或反转,进而控制遮阳罩本体3伸出或收回。

具体来讲,在本实施例的电控部中设置有两个开关K1、K2,如图11所示,将第一电机1的两个接线端子分别连接至所述开关K1、K2的动触点接头,并使两个开关K1、K2相对于电源DC的负极常闭而对于电源DC的正极常开。当需要使用遮阳罩时,用户发出打开遮阳罩的操作指令,控制开关K1动作,使开关K1常闭触点打开,常开触点闭合,开关K2不动作,从而使第一电机1的第一端子接通电源DC正极,第二端子接通电源DC负极,控制第一电机1正转,将遮阳罩本体3从后备箱13中拉出,覆盖车体,对汽车遮阳。当不需要使用遮阳罩时,用户发出收起遮阳罩的操作指令,控制开关K2动作,使开关K2常闭触点打开,常开触点闭合,开关K1不动作,从而使第一电机1的第二端子接通电源正极,第一端子接通电源负极,控制第一电机1反转,将遮阳罩本体3收回到汽车后备箱13中,实现汽车遮阳罩的自动回收功能。所述开关K1和K2可以采用继电器实现,也可采用两个单刀双掷开关实现。在本实施例中的电控部对第一电机1正反转的控制也可通过一个汽车玻璃升降专用开关实现,所述汽车玻璃升降专用开关包括K3和K4两个开关,如图12所示,将第一电机1的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连接至所述开关的两个动触点接头21和22上,静触点23和25接电源负极,静触点24接电源正极,K3和静触点23为常闭状态,K4和静触点25为常闭状态。当需要将遮阳罩伸出时,操作所述开关使K3连接静触点24,K4不动作,从而使第一电机1的第一端子接通电源正极,第二端子接通电源负极,控制第一电极1正转,将遮阳罩本体3从后备箱13中拉出,覆盖车体,对汽车遮阳。当需要将遮阳罩收回时,操作所述开关使K4连接静触点24,K3不动作,从而使第一电机1的第二端子接通电源正极,第一端子接通电源负极,控制第一电极1反转,将遮阳罩本体3收回到汽车后备箱13中,实现汽车遮阳罩的自动收回功能。

本实施例的电控部并不仅限于以上举例。只要实现在需要时控制第一电机1的正转和反转从而实现遮阳罩3的输出和收回即属于此实施例范围。

所述电源DC可以从汽车的控制台处取电,也可以取后备箱13的照明用电。为了确保遮阳罩本体3能够从后备箱13中顺畅的拉出和收回,本实施例优选从后备箱13中的照明灯出取电。当用户需要使用或者收回遮阳罩时,首先打开后备箱盖12,在后备箱盖12开启后,后备箱13中的照明灯通电,将照明灯用电同时提供给本实施例的汽车电动遮阳罩,使汽车电动遮阳罩仅在后备箱盖12开启后能够上电使用。由于后备箱盖12开启后,后备箱盖12与后挡风玻璃19的外框所形成的间隙11增大,因而可以防止遮阳罩本体3在伸出或收起的过程中被夹住,确保遮阳罩的顺利使用。第一电机1的停转可以由用户手动控制,也可通过设置限位开关自动感应控制,限位开关可以选择光感开关或接近开关,或者通过检测电机的堵转电流来实现,本实施例对此不进行具体限制。

为了起到更好的遮阳效果,优选设计本实施例的遮阳罩本体3包括车顶罩301和侧翼302两部分,结合图1、图2所示。将所述丝线5固定在车顶罩301上,且左右相对称的位置。两个侧翼302从车顶罩301的左右两侧向外延伸,在车顶罩301覆盖在车顶上时,两个侧翼302从车顶向下垂落,遮挡车门玻璃14,以防止阳光从车门玻璃14射入车厢。

实施例二,参照图1、图9、图10和图13,本实施例的汽车电动遮阳罩设置有两个电机,分别为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10,如图9所示。其中,第一电机1和遮阳罩卷筒20连同遮阳罩卷筒转轮7一起同轴安装在汽车后备箱13内,且所述第一电机1的输出轴与遮阳罩卷筒转轮7固定安装。第二电机10和丝线卷轮2同轴安装在汽车的发动机舱18内,且所述第二电机10的输出轴与丝线卷轴2固定安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丝线卷轮2优选设置两个,均固定安装在第二电机10的输出轴上,且在发动机舱18内的安装位置与汽车车顶上的两条密封条的位置相对应,以用于缠绕收集两根丝线5。在每一条所述的密封条上可以分别安装一个丝线滑槽4,以使两根丝线5分别在两个丝线滑槽4中滑动。对于丝线5与遮阳罩本体3的连接方式、遮阳罩本体3的形状以及丝线滑槽4的结构设计方式可以参照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

图13示出了本实施例的汽车电动遮阳罩的电控部的电路原理图。在本实施例的电控部中设置有两个常开开关K5、K6,分别串联在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10的供电回路中,对第一电机1和第二电机10的运转进行独立控制。当需要使用遮阳罩时,用户向电控部发出打开遮阳罩的操作指令,控制开关K5闭合,使第二电机10通电运转,进而带动丝线卷轮2转动,缠绕并收集丝线5。在丝线卷轮2收集丝线5的过程中,所述丝线5拉动遮阳罩本体3从后备箱13中伸出,覆盖车体实现遮阳功能。在遮阳罩本体3从后备箱13中被拉出时,带动遮阳罩卷筒20转动,使第一电机1无电随动。反之,当不需要使用遮阳罩时,用户可以向电控部发出收起遮阳罩的操作指令,控制开关K6闭合,使第一电机1通电运转,第二电机10无电随动,以驱动遮阳罩卷筒转轮7转动,并带动遮阳罩卷筒20转动,将遮阳罩本体3缠绕在所述遮阳罩卷筒20上。在遮阳罩本体3回收的过程中,带动丝线5使丝线卷轮2随动,释放缠绕在其上的丝线5,完成遮阳罩的自动回收功能。

本实施例的常开开关K5和K6可以采用继电器实现,也可采用两个单刀单掷开关实现。所述电源DC的使用和电机停转的控制可以参照实施例一中的相关描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