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车发动机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71317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叉车发动机减震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叉车发动机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叉车驾驶员对驾驶条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驾驶的舒适性,操纵机构的布置是否符合人机工程学、低噪音及低震动等。

现有的叉车上,是通过增加圆台形的橡胶垫将发动机安装到车架上,这种安装方式的缺点是圆台形的橡胶垫与发动机和车架的接触面积小,且橡胶垫硬度较低,因此在叉车运行时不能最大限度的降低发动机高度运转带来的震动,影响驾驶员操作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叉车发动机减震装置,目的是提高减震效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叉车发动机减震装置,包括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且为圆环形的支撑环和设置于支撑环中且通过螺栓与发动机支架连接的减震垫总成,减震垫总成包括圆环形的护套、设置于护套中的减震垫本体和设置于减震垫本体中且用于让螺栓穿过的轴套,护套的材质为金属。

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于与叉车车架连接的底板和设置于底板上的筋板,所述支撑环设置于筋板上。

所述筋板设置多个,筋板与所述支撑环和所述底板固定连接。

所述筋板设置两个且两个筋板相平行。

所述支撑环与所述轴套和所述护套为同轴设置且支撑环的轴线与所述筋板相垂直。

所述支撑环的材质为金属。

所述底板上设有安装孔和定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叉车发动机减震装置,结构简单、易于安装、减震效果好,既能提高车辆在坏路面的舒适性,又能简化其装配工艺;能够显著减轻叉车机械传动和路面不平引起的震动和冲击,具有缓和冲击并促使震动衰减的功能,提高叉车驾驶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实用新型叉车发动机减震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叉车发动机减震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叉车发动机减震装置的俯视图;

图中标记为:

1、发动机支架;2、减震垫本体;3、叉车车架;4、螺栓;5、底板;51、安装孔;52、定位槽;6、支撑环;7、护套;8、轴套;9、筋板;10、防松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叉车发动机减震装置,包括用于与叉车车架3连接的支撑架、设置于支撑架上且为圆环形的支撑环6和设置于支撑环6中且通过螺栓4与发动机支架1连接的减震垫总成,减震垫总成包括圆环形的护套7、设置于护套7中的减震垫本体2和设置于减震垫本体2中且用于让螺栓4穿过的轴套8。

具体地说,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架用于安装到叉车车架3上,减震垫总成安装在支撑架上,减震垫总成和支撑架相配合实现叉车车架3与发动机支架1之间的连接,发动机支架1与发动机固定连接。护套7、轴套8和支撑环6的材质均为金属,减震垫本体2为橡胶垫且为圆柱体,减震垫本体2与护套7和轴套8硫化成一体。护套7的作用是用于在减震垫总成与支撑环6装配时防止减震垫本体2发生变形,轴套8的作用是控制减震垫装配时挤压减震垫本体2。

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架包括用于与叉车车架3连接的底板5和设置于底板5上的筋板9,支撑环6设置于筋板9上。筋板9设置于底板5上,筋板9的下端与底板5固定连接,筋板9的上端设有容纳支撑环6的凹槽,该凹槽为C型槽且该凹槽在筋板9的顶面上形成开口,该凹槽为沿筋板9的板厚方向贯穿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筋板9设置两个且两个筋板9相平行,两个筋板9与支撑环6和底板5固定连接,筋板9对支撑环6提供支撑。支撑环6、轴套8和护套7均为两端开口、内部中空的圆环形构件,支撑环6与轴套8和护套7为同轴设置且支撑环6的轴线与筋板9相垂直,轴套8的直径小于护套7的直径,护套7嵌入支撑环6中且护套7的外圆面与支撑环6的内圆面接触,护套7与支撑环6为紧配合。减震垫本体2上设有空腔和凸台,其作用是控制减震垫本体2的预压缩程度。

如图1至图3所示,发动机支架1为U型结构,筋板9的上端、支撑环6和减震垫总成插入发动机支架1的内腔中,螺栓4穿过发动机支架1和减震垫总成的轴套8,螺栓4的六角头部位于发动机支架1的外侧,螺栓4的另一端伸出至发动机支架1的外侧且螺栓4的该端设有防松螺母10,拧紧螺栓4,实现发动机支架1与减震装置的连接。采用不容易松动的防松螺母10,可以提高发动机支架1与减震装置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1至图3所示,底板5是通过螺栓与叉车车架3固定连接,相应在底板5上设有让螺栓穿过的安装孔5251和用于定位的定位槽,安装孔5251为在底板5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的通孔且安装孔5251为圆孔,安装孔5251设置两个且两个安装孔5251处于与支撑环6的轴线相平行的同一直线上,两个筋板9位于两个安装孔5251之间且两个安装孔5251为对称布置。定位槽为U形槽且定位槽在底板5的一端端面上形成开口,定位槽并为在底板5上沿板厚方向贯穿设置。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