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风罩及安装有导风罩的出风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8502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导风罩及安装有导风罩的出风装置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尤其涉及汽车空调出风的导风罩及安装有导风罩的出风装置和车辆。



背景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汽车的空调出风装置包括沿来流方向顺序设置在主风道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由于主风道的气流流速较快,主风道外界的压强大于主风道内侧的压强,又没有采取引流措施,仅有极少气流从出风口流出,导致空调出风效果不佳,设置在空调远端的出风口的风速比设置在空调近端的出风口的风速小数倍且气流体积小,导致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气流不均匀,将会导致车内温度不均衡,影响乘客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导风罩,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空调出风量小,出风不均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装有导风罩的出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导风罩,包括底座,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第一导风型腔和第二导风型腔,所述第一导风型腔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沿气流方向由低到高设置,所述第一导风型腔上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导风型腔上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开口朝向气流来流方向,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沿气流方向由低到高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缺口从第一型腔顶壁上沿着与气流方向相反的方向斜向底座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缺口从第二型腔顶壁上沿着与气流方向相反的方向斜向底座方向延伸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缺口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底座所在平面的夹角呈锐角;所述第二缺口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底座所在平面的夹角呈锐角。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型腔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的高度差不小于所述第一缺口的缺口高度,所述第二缺口的缺口高度不小于所述第一缺口的缺口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第一缺口的所在平面的夹角范围在0°— 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型腔顶壁的靠近气流来流方向的一侧设置第一缺口,另一侧封闭;所述第二型腔顶壁的靠近气流来流方向的一端侧设置第二缺口,另一侧封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座设置为平板结构,所述第一导风型腔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通过过渡导板连接,所述第一导风型腔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与所述底座圆弧过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导风型腔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内部连通。

所述第一导风型腔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设置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导风罩,所述第一导风型腔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由低到高设置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呈阶梯状分布保证前后出风口出风量一致,同时所述第一导风型腔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对主风道内的气流进行导向增加对风量的利用率,提高乘客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安装该导风罩的出风装置,所述出风装置包括第一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出风口面板和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罩,所述导风罩的底座与所述出风口面板连接,所述第一导风型腔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上,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第二缺口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和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左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出风口面板和所述底座间设置密封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导风装置设置有导风罩,可以对主风道内的气流来流进行导向,提高主风道风量的利用率且各出风口出风量一致,保证空调出风均匀,提高了乘客体验。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空调主风道和出风装置,出风装置设置有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上方安装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本实施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罩。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出风装置结构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出风装置在使用时的出风效果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安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导风罩的出风装置的出风效果剖视图;

图5是图2中导风罩的俯视图;

图6是图5中导风罩沿着A-A方向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车辆1000、导风罩100、导风装置200、第一导风型腔1、第一型腔顶壁11、第一缺口12、第二导风型腔2、第二型腔顶壁21、第二缺口22、底座3、过渡导板4、第一出风口5、第二出风口6、出风口面板7、密封件8。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导风罩及安装有导风罩的出风装置和车辆。

如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罩的结构示意图,所述导风罩100包括底座3,设置在所述底座3上的第一导风型腔1和第二导风型腔2,所述第一导风型腔1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2沿气流方向由低到高设置,换言之即所述第二导风型腔2的高度比第一导风型腔1的高度高,例如,第一导风型腔1的高度设置为50mm,第二导风型腔2的高度设置为65mm,所述第一导风型腔1上设有第一缺口12,所述第二导风型腔2上设有第二缺口22,所述第一缺口12和所述第二缺口22开口朝向气流来流方向,所述第一缺口12和所述第二缺口22沿气流方向由低到高设置,所述第一缺口12和所述第二缺口22呈阶梯状分布,保证主风道上顺序设置的出风口出风量一致,同时所述第一缺口12和所述第二缺口22对主风道内的气流进行导向增加对风量的利用率,在提高整车出风口的出风速度和一致性的同时提高了乘客体验。

如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风罩100,所述第一缺口12从第一型腔顶壁11上沿着与气流方向相反的方向斜向底座3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缺口22从第二型腔顶壁21上沿着与气流方向相反的方向斜向底座3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缺口12和所述第二缺口22的倾斜设计,在保证导风罩100整体强度的基础上,对其迎风面尽量加大面积以保证进风量,提高风量的利用率。

如附图3-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罩100,所述第一缺口12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底座3所在平面的夹角呈锐角;所述第二缺口22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底座3所在平面的夹角呈锐角,具体而言,所述第一缺口12和所述第二缺口22的倾斜方向与所述底座3所在平面的夹角均可以设置为70°,即所述第一型腔顶壁11的靠近气流来流方向的一侧设置第一缺口12,另一侧封闭;所述第二型腔顶壁21的靠近气流来流方向的一侧设置第二缺口22,另一侧封闭,所述导风罩100的所述第一导风型腔1和第二导风型腔2呈阶梯状分布可增加对风量的利用率,当风经过第一导风型腔1时,一部分从第一缺口12流出,设置在空调远端的出风口的风速增加,但由于第二型腔顶壁21较高且第一型腔顶壁11一侧封闭,可以有效地将此段风量导向至设置在空调远端的第二出风口6。

如附图3-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罩100,所述第一导风型腔1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2的高度差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缺口12的缺口高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缺口12的缺口高度为第一缺口12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度的差值。所述第一导风型腔1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2的高度差的设计保证所述第二导风型腔2具有充足的空间设置第二缺口22,所述第二缺口22的缺口高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缺口12的缺口高度,保证第二缺口22和第一缺口12的进风量一致。

如附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罩100,所述第二缺口22所在平面与所述第一缺口12所在平面的夹角范围在0°— 10°,由于第一缺口12所在本体高度通常情况为定值,为保证第二缺口22进风面的面积以保证出风效果,并限制第二导风型腔2的高度以避免主风道内部有过多障碍影响设置在空调远端的出风口出风,故将前后切口斜面夹角限制在0°— 10°之间,使导向设置在空调远端的出风口和设置在空调近端出风口的风量一致。

如图3、图5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罩100,所述导风罩100为一体式结构,所述底座3设置为平板结构,用于贴紧主风道内表面并与出风装置紧固连接,所述第一导风型腔1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2通过过渡导板连接,所述第一导风型腔1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2与所述底座3圆弧过渡连接,减小连接处的应力并保证风速稳定。

如附图4和附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罩100,所述第一导风型腔1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2内部连通,保证所述导风罩100内部压强一致,导风罩100内部不会出现涡流。

如附图3和附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罩100,所述第一导风型腔1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2设置为圆形。

如附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出风装置200,所述出风装置200包括第一出风口5、第二出风口6、出风口面板7和导风罩100,所述导风罩100的底座3与所述出风口面板7连接,所述第一导风型腔1和所述第二导风型腔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5和第二出风口6上,所述第一缺口12和所述第二缺口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出风口5和所述第二出风口6的左上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现有导风装置出风口上方增设内部连通、型腔顶壁一端设置缺口,另一端封闭的导风罩100,此导风装置200的优势在于前后阶梯状分布可增加对风量的利用率,当风经过第一导风型腔1时,第一导风型腔1将一部分风量由第一缺口11导向第一出风口5,一部分风量继续加速沿气流方向向前流,但由于第二导风型腔2较高且第二型腔顶壁21一端封闭,可以有效将此段风量导向至第二出风口6;所述导风罩100的所述第一导风型腔1和第二导风型腔2内部为连通状态,压力一致,内部不会出现涡流,保证第一出风口5和第二出风口6的出风量及风速一致,在多风口集成的空调主风道工况下,可有效提高近端和远端风口(相对于空调送风口位置)的出风速率和一致性。

如附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出风装置200,所述出风口面板7和所述底座2间设置密封件8,所述密封件8的设置保证导风罩100和所述出风口面板7连接的密封性,从而保证客车空调出风的稳定性。所述密封件8可以设置为保温棉、密封垫圈或其他具有密封功能的部件。

如附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车辆1000,所述车辆包括空调主风道和出风装置200,出风装置200设置有第一出风口5和第二出风口5,所述第一出风口5和第二出风口6上方安装有导风罩,所述导风罩为本实施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导风罩100。在实际应用中,因不同车型空调布置位置不同,主风道出风口与风向的相对位置有较大差异,对此,可以更改导风罩100切口角度及位置以适应不同的整车环境,保证空调出风的一致性和出风效率,提升乘客体验。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