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空调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8498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汽车空调通风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空调通风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上空调吹出的风最终经过出风口就吹到车内,为适应不同的需要,一般出风口上设置有对风的方向进行调节的机构。风向调节机构包括拨叉、叶片组件以及与叶片组件连接的连杆,拨叉的移动带动叶片组件转动,叶片组件的转动带动连接叶片组件的连杆的移动,在用户操作拨叉控制风向时,当拨叉拨动叶片组件中的叶片达到最大极限角度时,由于叶片组件的转动只受拨叉控制,但用户控制拨叉时候操作力度过大时,拨叉晃动极容易出现叶片的角度不稳定的情况,导致出风不均匀。

目前,在出风口叶片之间的连接是使用柱对孔的连接方式,但是凸起柱与孔中心容易存在间隙,间隙过大时安装不稳定,间隙过小时安装困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叶片转动角度稳定的汽车空调通风装置。

为实现上述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空调通风装置包括壳体、叶片组件、拨钮及长条连杆,壳体设置有入风口;叶片组件安装在壳体内,叶片组件包括至少两片的水平叶片与垂直叶片组件,垂直叶片组件安装在水平叶片靠近入风口的一侧;水平叶片包括第一水平叶片与第二水平叶片,第一水平叶片与第二水平叶片共线设置,第一水平叶片靠近第二水平叶片的一端设置有凸起块,凸起块的自由端圆角设置,第二水平叶片靠近第一水平叶片的一端设置有凹孔,沿凹孔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环形凸起部,凸起块与凹孔配合连接;垂直叶片组件包括第一垂直叶片和第二垂直叶片,第一垂直叶片和第二垂直叶片均分别设置有自由部和旋转部,旋转部与壳体铰接,第一垂直叶片与第二垂直叶片相邻设置,第一垂直叶片靠近水平叶片的一端设置有拨杆,第二垂直叶片远离水平叶片的一端设置有导流部;拨钮可移动地设置在水平叶片上,拨钮设置有通槽,水平叶片贯穿通槽,拨钮可沿水平叶片的延伸方向移动,拨钮朝向垂直叶片组件的一端设置有拨叉,拨叉设有凹槽,凹槽的延伸方向与拨杆的轴向方向垂直,拨杆设置在凹槽内;长条连杆朝向拨钮设置有多个悬臂,悬臂朝向长条连杆的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倾斜地设置,悬臂上设置有铰接部,铰接部与垂直叶片组件的自由部铰接,长条连杆在长度方向上的第二端设置有限位部,限位部与入风口的侧壁邻接。

由此可见,第一垂直叶片的拨杆设置拨叉的凹槽内,用户移动拨钮,拨钮的移动带动垂直叶片的转动,实现风向的调节,垂直叶片组件的转动带动与垂直叶片组件连接的连杆移动,垂直叶片转动至倾斜最大角度时,连杆的限位部邻接壳体的侧壁,利用连杆与壳体侧壁相互挤压的力减少垂直叶片组件因拨动过度所受的力,从而使得在出风过程中,垂直叶片组件的摆动角度稳定;第一水平叶片的凸起块与第二水平叶片的凹孔配合连接,第二水平叶片凹孔上的环形凸起部有利于改善凸起块与凹孔装配时的产生的摩擦力,凸起块的自由端圆角设置,使凸起块与凹孔之间的装配更容易实施;第二垂直叶片与第一垂直叶片相邻设置,第一垂直叶片的拨杆在拨叉的凹槽内,由于拨钮的阻挡,第一垂直叶片与第二垂直叶片之间的风流不均匀,第二垂直叶片的导流部在垂直叶片转动的过程中,导流部阻挡第一垂直叶片与第二垂直叶片之间的风,将风引导从第二垂直叶片与其他垂直叶片之间的间隙流出,使得出风均匀。

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包括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分别设置在第二腔室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内均设置有水平叶片,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内均设置有垂直叶片组件,第二腔室远离水平叶片的一端密闭设置。

可见,第二腔室作为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的连接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内均设置有垂直叶片组件,从而第一腔室与第三腔室均可作为出风口。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腔室的外侧壁与第三腔室的外侧壁上朝向第二腔室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第二腔室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第一限位块贯穿第一通孔。

可见,第一连接板上的第一通孔与第一限位块形成卡扣结构,完成第一腔室、第三腔室分别与第二腔室之前的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汽车空调通风装置还包括盖板,盖板连接壳体。

进一步的方案是,盖板朝向壳体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第二限位块贯穿第二通孔。

可见,第二连接板上的第二通孔与第二限位板形成卡扣结构,完成盖板分别与第一腔室、第二腔室以及第三腔室之间的连接。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二限位块包括竖直板以及垂直于竖直板的倾斜板。

进一步的方案是,盖板朝向壳体的一侧设置有滑块,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滑槽,滑块在滑槽内可沿滑槽的延伸方向移动。

可见,壳体外侧壁上的滑槽可对盖板进行限位,避免盖板出现摆动的情况。

进一步的方案是,壳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弹片,弹片的自由端远离壳体弯曲设置。

可见,壳体外侧壁还是那个的弹片弯曲设置,有利于壳体在汽车上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通风装置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通风装置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立体图。

图3是沿图1中的A-A线得到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通风装置实施例中的第一水平叶片与拨钮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通风装置实施例中的第二水平叶片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空调通风装置实施例中的第一垂直叶片的结构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空调通风装置应用在汽车上,通过通风装置内的拨钮与垂直叶片组件的转动进行风向的调节,本实用新型的通风装置出风均匀,可通过连杆与壳体侧壁相互挤压的力减少垂直叶片因拨动过度所受的力,从而使得在出风过程中,垂直叶片的摆动角度稳定,提高叶片的使用寿命;第二水平叶片凹孔上的环形凸起部有利于改善凸起块与凹孔装配时的产生的摩擦力,凸起块与凹孔之间的装配更容易实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空调通风装置包括壳体1、叶片组件、拨钮3以及连杆4。

壳体1包括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11以及第三腔室12,第一腔室10与第三腔室12分别设置在第二腔室11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第二腔室12远离出风口的一端密闭设置,第二腔室11作为第一腔室10 与第三腔室12之间的连接腔室,从而第一腔室10与第三腔室12均作为出风腔室,第一腔室10与第三腔室12设置有入风口14。

第一腔室10与第三腔室12的外侧壁上朝向第二腔室11均设置有第一连接板101,第一连接板10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102,第二腔室 1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10,第一限位块110贯穿第一通孔 102,第一连接板101上的第一通孔102与第一限位块110之间的连接形成卡扣结构,完成第一腔室10、第三腔室12分别与第二腔室11之前的连接。

汽车空调通风装置还包括盖板6,盖板6连接壳体1。盖板6朝向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60,第二连接板60上设置有第二通孔61,壳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13,第二限位块113贯穿第二通孔61。第二连接板60上的第二通孔61与第二限位块113之间的连接形成卡扣结构,完成盖板6分别与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11 以及第三腔室12之间的连接。

第一限位块110与第二限位块113均包括竖直板111以及垂直于竖直板111的倾斜板112。

盖板6朝向壳体1的一侧设置有滑块62,壳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滑槽114,滑块62在滑槽114内可沿滑槽114的延伸方向移动,壳体1的外侧壁上的滑槽114可对盖板6进行限位,避免盖板6出现摆动的情况。

壳体1的外侧壁上设置有弹片115,弹片115的自由端远离壳体1 弯曲设置,壳体1的外侧壁的弹片的弯曲设置,有利于壳体1在汽车上的安装。

参见图3至图6,叶片组件安装在壳体1内,叶片组件包括至少两片的水平叶片2与垂直叶片组件3,垂直叶片组件3安装在水平叶片2靠近出风口的一侧。其中在第一腔室10、第二腔室11以及第三腔室12内均设置有水平叶片2,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腔室内均设置在三片水平叶片2,每个腔室内的水平叶片2相互平行设置。水平叶片2 包括第一水平叶片20与第二水平叶片2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水平叶片20设置有第一腔室10内,第二水平叶片21设置在第二腔室11 内,第一水平叶片20与第二水平叶片21共线设置,第一水平叶片20 靠近第二水平叶片21的一端设置有凸起块201,凸起块201的自由端圆角设置,第二水平叶片21靠近第一水平叶片20的一端设置有凹孔 210,沿凹孔210的边缘位置设置有环形凸起部211,凸起块201与凹孔210配合连接,凸起块201与凹孔210之间配合连接完成了两个相邻腔室内的水平叶片2之间的连接。

第一腔室10与第三腔室12内均设置有垂直叶片组件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腔室10与第三腔室12内设置的垂直叶片组件3包括5 片垂直叶片,其中包括第一垂直叶片30、第二垂直叶片31以及第三垂直叶片32,其中第一垂直叶片30和第二垂直叶片31相邻设置,第一垂直叶片30、第二垂直叶片31以及第三垂直叶片32均分别包括自由部303与旋转部302,旋转部302与壳体1连接,其中第一垂直叶片30与第三垂直叶片32的区别在于:第一垂直叶片30靠近水平叶片 2的一端设置有拨杆301,第二垂直叶片31与第三垂直叶片32的区别在于:第二垂直叶片21远离水平叶片2的一端设置有导流部310,其中导流部310的设置使得风流更均匀,其中在5片垂直叶片3中包括 1片第一垂直叶片30和1片第二垂直叶片31,剩余的为第三垂直叶片 32。

拨钮4与水平叶片2连接,拨钮4上设置有通槽,水平叶片2贯穿拨钮4上的通槽,完成拨钮4与水平叶片2的连接,从而拨钮4可沿水平叶片2的延伸方向移动,拨钮4朝向垂直叶片组件3的一端设置有拨叉40,拨叉上设置有凹槽41,第一垂直叶片30的拨杆301设置在凹槽41中,凹槽41的延伸方向与拨杆301的轴向方向垂直。

长条连杆5朝向拨钮4地设置有多个悬臂51,悬臂51朝向长条连杆5长度方向上的第一端部倾斜地设置,悬臂51上设置有铰接部 52,悬臂51的铰接部52与垂直叶片组件的自由部303铰接,长条连杆5在长度方向上的第二端设置有限位部53,限位部53与壳体1的入风口14的侧壁邻接。

第一垂直叶片30的拨杆301,用户移动拨钮4,拨钮4的移动带动垂直叶片组件3中的垂直叶片的转动,从而实现风向的调节,垂直叶片的转动带动与垂直叶片组件3连接的连杆5移动,垂直叶片转动至倾斜最大角度时,连杆5的限位部邻接壳体1的侧壁,利用连杆5 与壳体的侧壁相互挤压的力减少垂直叶片因拨动过度所受的力,从而使得在出风过程中,垂直叶片的摆动角度稳定;第一水平叶片20的凸起块201与第二水平叶片21的凹孔210装配,第二水平叶片21上的环形凸起部210有利于改善凸起块201与凹孔210装配时的产生的摩擦力,凸起块201的自由端圆角设置,使凸起块201与凹孔210之间的装配更容易实施;第二垂直叶片31与第一垂直叶片30相邻设置,第一垂直叶片30设置在拨钮4的凹槽41中,由于拨钮4的阻挡,第一垂直叶片30与第二垂直叶片31之间的风流不均匀,第二垂直叶片 31的导流部310在垂直叶片转动的过程中,导流部310阻挡第一垂直叶片30与第二垂直叶片31之间的风,将风引导从第二垂直叶片31与第三垂直叶片32之间的间隙流出,使得出风均匀。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连接杆的结构和形状,叶片的形状的改变等变化也应该包括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