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顶的组件、系统和用于制造用于车顶的组件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5300495发布日期:2018-08-31 20:15阅读:14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车顶的组件、一种系统和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车顶的组件的方法,所述用于车顶的组件适合使得能实现变暗装置的可靠和安全的运行和有助于无干扰的照明功能。



背景技术:

一些机动车具有元件,这些元件在车辆内舱中实现预先设定的光功能。这种元件例如与车顶的盖耦合,以使得能实现车辆内舱的照明和满足审美观点。通过该方式可有助于机动车的更高的舒适性和有助于乘客的改善的幸福感。在此需要的是,对从光元件发出的光在其传播方向方面进行控制且必要时有目的地封闭一定的传播方向,以实现希望的光功能。发光源在机动车中的布置的可能性在文件ep2528776b1中进行了描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用于车顶的组件、一种系统和一种用于制造用于车顶的组件的方法,所述用于车顶的组件能以简单和成本有利的方式制造且使得能实现变暗装置的可靠和安全的运行以及无干扰的照明功能。

该任务通过独立权利要求的特征解决。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车顶的组件包括:复合风挡,该复合风挡具有内风挡和外风挡;和光源,该光源邻接于复合风挡地布置在复合风挡的边缘处、例如布置在内风挡的边缘处,并且,该光源构造用于在一运行状态中发射处于预先设定的波长范围中的电磁辐射并将其馈入到复合风挡中。所述组件还包括发泡包封件,该发泡包封件在复合风挡的边缘处与外风挡耦合,并且,所述组件可借助该发泡包封件与车顶耦合。所述组件还包括载体元件,该载体元件在一个端部上与用于变暗元件的导轨刚性耦合且在另一个端部上借助发泡包封件与外风挡刚性耦合。

借助所述的用于车顶的组件,可通过简单和成本有利的方式实现变暗装置的可靠和安全的运行以及实现无干扰的或至少干扰少的照明功能。导轨设置用于引导变暗元件,该变暗元件例如实现为卷帘或滑动顶篷(schiebehimmel)。照明功能通过光源和复合风挡实现,其方式例如是:内风挡起光导体功能,并且,从光源馈入的光可在预先设定的位置处进入到机动车的车辆内舱中。

复合玻璃的内风挡作用为光导体,在该光导体中,从光源发出的光在内风挡的边界面上全反射。内风挡在一个或多个预先设定的位置处具有印刷部和/或结构化部,使得馈入的光在限定的区域中漫反射且如希望的那样从内风挡射出到车辆内舱中。替代地或附加地,复合风挡在外风挡和内风挡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导光层,从光源发出的光可按预先设定馈入到所述导光层中,以实现希望的照明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可有利的是,对光源在复合风挡的边缘处的位置进行适配且将光源邻接于一个或多个对应导光层布置,以使得能将光源的光可靠地耦入并且有助于所述组件的高效的照明功能。

通过将导轨借助载体元件与复合风挡的外风挡耦合来避免导轨的附接,尤其是避免附接在复合风挡的导光的内风挡上,使得不存在对受控的光传播进行抑制的元件,如粘接剂。在这种粘接剂的区域中存在以下可能,从光源发出的光的一部分不受控制地被粘接剂吸收和/或散射,从而并不会用于实现希望的光功能。借助所述组件抑制这种品质损失,并且,进入到内风挡中的光流的基本上全部份额都用于希望的照明功能。

通过该方式借助所述组件禁止对照明功能的可能干扰或品质影响并且有助于可靠和均匀的照明功能,这种照明功能有助于提高对应的机动车的舒适性和有助于乘客幸福感。在此,所述组件同时还提供了使用变暗装置或变暗元件的可能性,以将复合风挡从面向车辆内舱的一侧选择性地遮盖和减少不希望的光入射。

导轨与载体元件形状锁合、力锁合和/或材料锁合地耦合且刚性地附接在载体元件上。概念“刚性”在上下文中表示对应零部件与彼此的以下耦合:使得不设置相对彼此的显著的相对运动。因而,除了基于制造公差的运动或基于耦合的零部件所用的材料的弹性的运动之外不出现任何功能上的相对运动。导轨例如直接与载体元件的一个端部连接且与其通过螺钉拧紧、焊接和/或粘接。在螺钉连接的情况下,导轨以简单和成本有利的方式刚性地但也可重复松开地与载体元件连接。导轨和载体元件之间的这种连接可尤其有益于使得能成本有利地维护导轨且由此有助于变暗装置的寿命长的且可靠的运行。

载体元件因而使得能将导轨借助发泡包封件与复合风挡耦合,使得尤其是可取消将导轨借助粘接剂与内风挡附接。因而抑制对集成的照明功能的可能的品质影响。此外,借助载体元件提高复合风挡的刚性和改善所述组件的稳定性。此外,由于独立的载体元件而可能的是:将导轨在一定范围中可变地定位和安装在载体元件上,使得载体元件还有助于所述组件的简单构造和装配时的附加自由度。

载体元件在发泡包封过程的范畴中形状锁合和/或材料锁合地与发泡包封件连接且布置在发泡包封件中或上且部分地被包围。发泡包封件此外与复合风挡、尤其是外风挡连接,并从而在边缘区域中将载体元件和导轨与复合风挡耦合。在上下文中,复合风挡的边缘或边缘区域表示复合风挡的侧边界,所述侧边界基本上在平行于可交付使用的机动车的车顶的水平平面中延伸。光源也布置在复合风挡的该边缘区域中,使得发出的光可以可靠地耦入到内风挡中。在此,光源布置在周侧、例如布置在车顶的两个相对置的纵长侧边上或将复合风挡部分地或完全地包围。

由于导轨与载体元件和载体元件与发泡包封件并由此与复合风挡的外风挡的所述耦合,可实现一种用于车辆的组件,该组件使得能实现变暗装置的可靠和安全的运行且同时有助于集成的照明功能的无干扰的运行。

根据所述组件的一种扩展方案,载体元件构造为独立于导轨的元件。所述组件的该扩展方案揭示了:载体元件可一体地构造为导轨的部分或可构造为独立于导轨的元件。独立的载体元件尤其是维持所述组件和对应车顶的简单和省时的装配的可能性且提供在导轨的定位和安装方面的一定的可变性。

根据所述组件的一种扩展方案,载体元件还构造用于将光源按预先设定遮盖。根据该扩展方案,载体元件构造成使得该载体元件除了附接导轨之外还实现作为用于光源的、起支撑作用的遮盖元件的功能且防止发泡包封件侵入到光源的区域中。载体元件例如构型成,使得其在复合风挡的边缘区域中按预先设定将光源部分包围且在与外风挡的共同作用中针对待构造的发泡包封件密闭。

根据一种扩展方案,所述组件包括独立的遮蔽元件,该遮蔽元件构造用于将光源按预先设定遮蔽。在上下文中要指出,所述组件可替代于或附加于前述扩展方案包括另一独立的遮盖元件,该遮盖元件实现对光源的适宜保护。通过该方式可将光源安全和可靠地针对周围环境遮盖和在预先设定的区域中遮蔽。

根据所述组件的一种扩展方案,发泡包封件在复合风挡的边缘处也与内风挡耦合且构造成使得发泡包封件将光源至少部分地包围。所述组件的该扩展方案构成以下可能性,将发泡包封件在复合风挡的边缘处构造成使得载体元件和导轨可靠和安全地与复合风挡耦合。在此,发泡包封件例如构造成,使得其将光源除了一侧之外包围,所述一侧是面向导光的内风挡和/或导光层的一侧。

载体元件和/或另一遮盖元件可在发泡包封件这样构造时将光源按预先设定遮盖,使得光源和照明功能在其高效能方面针对之后的运行受保护。

根据所述组件的一种扩展方案,光源具有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可成本有利和节省位置地集成在所述组件中,从而使得能够有利地实现希望的照明功能和所述的组件,该组件可耗费少地制造和高能效地运行。此外,替代的或附加的发光器件以及光导体的用以构成光源并将希望的电磁辐射适宜地馈入到内风挡中的使用也是可能的。

根据本发明的系统包括:具有车顶的机动车;前述组件中的一个组件,该组件借助发泡包封件布置在车顶中或上;和变暗元件,该变暗元件可借助导轨引导且该变暗元件可相对于车顶运动。

所述系统例如代表可交付使用的、带有照明功能和变暗装置的机动车车顶,该变暗装置例如具有卷帘或滑动顶篷作为变暗元件。通过所述系统包括前述组件中的一个组件,使得所述组件的全部特征和特性也对于所述系统公开,且反之亦然。

根据本发明的用于制造用于车顶的组件的方法包括:提供复合风挡,该复合风挡具有内风挡和外风挡;以及提供光源,该光源邻接于复合风挡地布置在内风挡的边缘处,并且,该光源构造用于在一运行状态中发射处于预先设定的波长范围中的电磁辐射并将其馈入到内风挡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提供载体元件。所述方法还包括将复合风挡和载体元件相对彼此定位和构造发泡包封件,该发泡包封件将外风挡与载体元件耦合。所述方法还包括将载体元件与用于变暗元件的导轨耦合,使得载体元件和导轨刚性地相互耦合。

所述方法尤其是适合用于制造前述组件中的一个组件,使得该组件的全部特征和特性也对于所述方法公开,且反之亦然。

根据所述方法的一种扩展方案,载体元件与用于变暗元件的导轨的耦合包括载体元件和导轨与彼此的可松脱的耦合。例如将导轨在载体元件的一个端部上按预先设定定位且与其通过螺钉拧紧,从而构成导轨和载体元件之间的可松脱连接。

根据一种扩展方案,所述方法包括发泡包封件与机动车的车身的耦合。所述方法的该扩展方案使得能实现前述系统的制造或装配,其中,将预制成的组件与机动车的车身连接,从而构成可交付使用的车顶。例如将所述组件借助发泡包封件与车身粘接、以螺钉拧紧和/或以其他方式附接。

附图说明

在后面根据示意性的附图详细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附图示出:

图1以立体图示出车顶,

图2用于车顶的组件的一实施例,

图3用于车顶的组件的另一实施例,

图4用于车顶的组件的又一实施例。

相同结构或功能的元件在附图中标以相同的附图标记。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在立体图中示意性地示出一个系统,该系统具有机动车1,该机动车具有车顶3,在该车顶中集成有盖5以及组件10。盖5例如构造为不能相对于车顶3运动的固定玻璃元件,或构造为可移动的玻璃盖,以选择性地将车顶3的顶开口开放和封闭。

如根据后图2至4详细解释的那样,组件10构造用于以简单和成本有利的方式使得能实现变暗装置的可靠和安全的运行并且用于帮助希望的照明功能的干扰少的运行。

图2在示意性的剖视图中示出组件10的一实施例,该组件具有复合风挡12,该复合风挡具有内风挡13和外风挡14。在可交付使用的且布置在车顶3中的状态中,外风挡14面向机动车1的外部区域,而内风挡13面向机动车1的车辆内舱。光源20邻接于复合风挡12地布置在内风挡13的边缘处且构造用于在一运行状态中发射处于预先设定的波长范围中的电磁辐射并将其馈入到内风挡13中。复合风挡12例如部分地或完全地在周侧被光源20包围或能被该光源照亮。

组件10还具有用于变暗元件、例如卷帘或滑动顶篷的导轨16,从而除了照明功能之外也提供使车辆内舱按希望变暗的可能性。照明功能通过光源20和复合风挡12实现。内风挡13起光导体功能,在该光导体中,从光源20发射的光在内风挡13的边界面上反射。内风挡13在一个或多个预先设定的位置上具有印刷部和/或结构化部,使得馈入的光在限定的区域中漫反射且如希望的那样从内风挡13射出到车辆内舱中。在外风挡14和内风挡13之间必要时布置有中间层17或反射膜,其有助于照明功能的有益运行。替代或附加于导光的内风挡13,复合风挡12在外风挡14和内风挡13之间具有一个或多个导光的中间层17,从光源20发射的光可按预先设定馈入到所述导光的中间层中,以实现希望的照明功能。在这种构型中必要时有益的是,将光源20在复合风挡12的边缘处的位置进行适配且将光源20邻接于对应的导光层布置,以使得能将光源20的光可靠地耦入并且使得有助于组件10的高效的光功能。

导轨16形状锁合地、力锁合地和/或材料锁合与载体元件18耦合且刚性地附接在载体元件18上,使得没有设置导轨16和载体元件18相对彼此的显著运动。导轨16例如直接与载体元件18的一个端部用螺钉拧紧并可靠地与载体元件18连接。导轨16和载体元件18的借助以螺钉拧紧方式实现的连接代表可松脱的连接且可以有益于使得能容易地维护导轨16且由此有助于变暗装置的可靠运行。

载体元件18部分地布置在发泡包封件15中且与复合风挡12耦合。发泡包封件15例如具有聚氨酯且在发泡包封过程中构造。发泡包封件15还与复合风挡12的外风挡14和内风挡13连接并从而在边缘区域中将载体元件18和导轨16与复合风挡12耦合。在上下文中,复合风挡12的边缘或边缘区域表示复合风挡12的侧边界,所述侧边界基本上在平行于机动车1的车顶3的水平平面中延伸。光源20以在侧面邻接于内风挡13的方式也布置在复合风挡12的边缘区域中,使得发出的光可以可靠地馈入到内风挡13中。在俯视车顶3时,内风挡13构造得在几何上小于外风挡14。换言之,外风挡14具有比内风挡13大的表面。

组件10还具有遮盖元件22,该遮盖元件构造用于将光源20尤其是在用于构造发泡包封件15的发泡包封过程的范畴中按预先设定遮盖,以防止发泡包封件15不希望地侵入到光源20的区域中。遮盖元件22在与外风挡14和内风挡13在复合风挡12的边缘区域中的共同作用中将光源20按预先设定遮盖,使得光源20保持没有泡沫且在组件10的之后的可交付使用的状态中使得能实现可靠的照明功能。

基于组件10的示出的构造和导轨16借助载体元件18在复合风挡12上的耦合,避免导轨16直接附接在导光的内风挡13上且有助于可靠和无干扰的照明功能。通过该方式在导轨16和内风挡13之间不存在任何对受控的光传播进行抑制的元件,如粘接剂。在这种粘接剂的区域中存在以下可能性,从光源20发出的光的一部分会不受控制地被粘接剂吸收和/或散射并从而并不会用于实现希望的光功能。借助所述组件10避免对照明功能的这种影响,且馈入到内风挡13中的光流的基本上全部份额都用于希望的照明功能。通过该方式使得能实现可靠和均匀的照明功能,该照明功能提高机动车1的舒适性和有助于乘客的幸福感。在此,所述组件10同时提供了以下使用可能性:将车辆内舱借助变暗元件(未示出)按希望变暗并减少不希望的光入射。

载体元件18因而使得能将导轨16借助发泡包封件15与复合风挡12耦合,使得尤其是可取消导轨16借助粘接剂与内风挡13的附接。此外,借助载体元件18提高复合风挡12的刚性和改善组件10的稳定性。载体元件18构造为独立的元件和使得能将导轨16在一定的范围中可变地定位和安装在载体元件18上。因而,载体元件18还有助于组件10的简单构造和省时的装配。

图3以关于机动车1纵长侧的示意性横截面示出组件10的另一实施例。组件10的该构型基本上要理解为关于车辆纵长轴线对称。与图2的实施例相比,没有布置独立的遮盖元件22,而是组件10具有载体元件18的另一可能的构型,该载体元件除了附接导轨16之外还实现作为用于光源20的、起支撑作用的遮盖元件的功能,并且该载体元件防止发泡包封件15侵入到光源20的区域中。载体元件18构型成,其在复合风挡12的边缘区域中将光源20按预先设定包围且在与外风挡14和必要时与内风挡13的共同作用中针对发泡包封件15密闭。例如,在制造方法的范畴中将复合风挡12和载体元件18在一个工具中相对彼此按预先设定定位并借助预先设定的泡沫材料进行发泡包封。载体元件18在此防止待构造的发泡包封件15到达光源20的区域中,并从而有助于照明功能的无干扰运行。

图4在示意性横截面中示出组件10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内风挡13关于基本上水平的延伸平面而言在复合风挡12的边缘区域中构造成显著地小于外风挡14。该构型使得能将光源20和对应的照明功能从导轨16的借助载体元件18的附接去耦合。因而不需要通过遮盖元件22(根据图2)或通过载体元件18(根据图3)保护光源20以免受发泡包封件15影响,并且,有助于使得组件10的制造简单。与组件10的根据图2和图3的实施例不同,光源20不被发泡包封件15包围,而是布置成与发泡包封件和载体元件18隔开间距。所示的实施例的共同点在于,组件10通过发泡包封件15借助粘接剂9与机动车1的车身7耦合且由此例如构成车顶3的根据图1的可交付使用的状态。在该系统的另外的构型中,组件10例如以另外的方式与机动车1的车身7耦合,使得组件10可作为整体相对于车顶运动。

基于导轨16与载体元件18和载体元件18与发泡包封件15和由此与复合风挡12的所述耦合,用于车辆3的组件10可以以简单的方式和成本有利地实现且使得能实现变暗装置的可靠和安全的运行并且还有助于照明功能的无干扰的运行。

附图标记列表

1机动车

3车顶

5盖

7车身

9粘接剂

10组件

12复合风挡

13内风挡

14外风挡

15发泡包封件

16导轨

17中间层

18载体元件

20光源

22遮盖元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