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路两用划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31809发布日期:2018-11-23 20:42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路两用划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划艇,尤其是涉及一种水路两用的划艇。



背景技术:

现有的划艇仅能在水中使用而不能在陆地上使用,目前缺乏一种既能够在水中使用还能够在陆地上行驶的工具。

在中国专利CN103085618B中公开了一种水路两用船,并具体公开了船体、船用发动机总成、驱动车桥,船用发动机总成铰接在船体的后部,船用发动机总成的下部带有螺旋桨,船用发动机总成的中部带有一操作杆,驱动车桥包括桥壳、主减速器、差速器、两个半轴,主减速器连接差速器,差速器连接两个半轴,驱动车桥的桥壳固定在船体内的中后部,两个半轴的端部从船体的两侧伸出各与一轮毂相连接,两个轮毂上均装有后轮和刹车机构;船体内的前部固定一轴座,一前叉架的上部从船体的底部穿入套在轴座上,前叉架的下部装有前轮和减震机构,前叉架的上部的端部伸出轴座并与一驱动板相固定;船体内的中前部固定一车架,车架的上部装有油箱、座垫,油箱和座垫的下面装有第二发动机总成,车架上还

装蓄电池、刹车油缸、刹车油箱,第二发动机总成一侧的船体内装有刹车踏板和油门踏板,第二发动机总成另一侧的船体内装有离合踏板,第二发动机总成包括第二发动机、离合器、变速器,变速器上装有一挂挡杆,油门踏板控制第二发动机的转速,离合踏板控制变速器与第二发动机结合或脱开,变速器的输出轴通过一传动轴连接驱动车桥上的主减速器;刹车油缸通过管道一路连接刹车油箱、另一路连接两个轮毂上的刹车机构,刹车踏板通过控制线连接刹车油缸;车架的前部固定一转向套管,一转向轴穿过转向套管的内孔且两端伸出转向套管外,转向轴的一端连接方向盘、另一端连接一转向器的输入端,转向器的输出端连接一摆杆,摆杆再通过一拉杆连接固定在前叉架上端部的驱动板。

上述专利设置的水路两用船在水中时依靠船用发动机总成驱动船体移动,在路面行驶时,把船用发动机总成翻转靠在船体上,利用第二发动机总成、传动轴、驱动车桥带动两个后轮转动驱动整个船体移动。

采用上述专利设置的水路两用船得到了一种既可以在水中行驶,也可以在陆地上行驶的船。但是上述专利中的水路两用船完全是通过发动机来进行驱动的,其结构复杂,零部件多,安装麻烦,成本高。并且上述专利中的水路两用船其用途在于转运货物,而不在于使用者的趣味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完全手动的、成本低、结构简单且具有极强的趣味性的水路两用划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水路两用划艇,包括船本体,在船本体内设有滑道,在所述滑道上固设有脚架,在所述脚架后部的滑道上滑设有座椅,其特征在于:在船本体上还设置有车架,在所述车架左右两侧铰接设置有摇杆、所述车架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可拆卸或可翻转的车轮总成,且所述摇杆通过拉索与前侧车轮总成或者后侧车轮总成传动连接。其中,所述拉索与摇杆的端头即手握的部分连接。采用上述方式设置的水路两用划艇,在水中行驶时,将车轮总成进行翻转,使其无法接触水面,然后使用者坐在座椅上,脚放置在脚架上,通过划桨滑动来实现划艇的移动,此时,该两用划艇和正常的划艇一样使用,并无差别。当将划艇移动到陆地上时,将前侧和后侧的车轮总成向下翻转,是其车轮与陆地接触,使用者同样脚放置在脚架内,坐在座椅上,手握摇杆进行前后摇动,使得摇杆带动拉索使得车轮进行转动,进而使得船体前行。本方式设置的划艇无需发动机,完全通过人体运动进行前进,且成本低、结构简单,更重要的是,其不仅作为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水上和陆地的代步工具,还能够作为一种健身器材,使得使用者能够用其来锻炼身体。

优选地,所述车轮总成通过一旋转轴可翻转地固定在所述车架上,且所述车轮总成通过一限位机构进行限位。

为进一步简化结构,所述车架包括沿船舷两侧设置的纵架以及设置在所述纵架两端用于连接两纵架的横架,所述横架下端设置有下凹支撑架,所述下凹支撑架伸入所述船本体中并与船本体中设固设的连接板连接,所述滑道设置在所述下凹支撑架的内凹部。

为进一步便于转向,在所述下凹支撑架的内凹部固定设置有两个轴承安装板,两个轴承安装板上分别安装有轴承,在两个轴承之间安装有一轴体,所述滑道的端部固定在所述轴体上。

为进一步提高可靠性,所述车轮总成包括左右两车轮,所述车轮上固定有前叉,所述前叉上部套接有一安装块,左右两车轮前叉的安装块一端通过一根转轴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车架的左右两纵架的前端,所述安装块的另一端与所述横架相抵且在所述横架与所述安装块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其中,所述限位机构相对于所述转轴近船本体中心。

为进一步提高可靠性和活动性,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横架上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一限位钉,所述限位钉的头部通过固定板安装在所述横架的通孔端面,所述限位钉的尾端固连有一限位块,在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弹簧,且所述限位块可沿所述通孔滑动,在所述安装块与所述横架相抵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块的限位腔。

为进一步增加适用性,在所述滑道与所述车轮总成之间还设置有转向装置。

为进一步提高适用性,所述转向装置包括一与所述滑道固连的转向曲杆,还包括与所述车轮前叉连接的转向杆总成,所述转向杆总成包括分别与左轮和右轮的前叉顶部固连的转向板,两个转向板与同一根转向杆铰接,在所述转向杆中部向下设置有两支耳,两支耳之间形成转向槽,所述曲杆端部位于所述转向槽内,且在所述曲杆端部上还套设有滑轮或轴承。

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能,所述摇杆通过拉索与设置在车架后侧的车轮总成的左轮和右轮传动连接,且在所述摇杆上还设置有手刹机构,所述手刹机构通过拉索与后侧的车轮总成的左轮和/或右轮设置的油压刹车装置连接。

为进一步增加趣味性,所述脚架有两对、座椅有两个、摇杆有两对,每一对摇杆都通过拉索与后轮传动连接。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既能够在水中行驶还能在陆地上行驶的划艇,无论在水中行驶还是在陆地上行驶时,都是通过人体在滑道上前后滑动,进而带动划桨或摇杆进行摆动实现划艇的移动的,其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安装维修便利,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改装成本低,更重要的是其不仅作为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水上和陆地的代步工具,还能够作为一种健身器材,使得使用者能够用其来锻炼身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划艇轴测图;

图2为车架结构图;

图3为船本体结构图;

图4为车架总成结构图;

图5为转向装置结构图;

图6为转向装置的轴测图;

图7为限位机构结构图;

图8为限位机构爆炸图;

图9为导向机构结构图;

图10为拉盘机构爆炸图一;

图11为拉盘机构爆炸图二;

图12为拉盘机构的局部图;

图13为划艇后视图。

标号说明:1船本体;2滑道;3脚架;4座椅;5车架;6摇杆;7车轮总成;8拉索;9转向装置;11导向机构;12拉盘机构;13手刹;14碟刹机构;15划桨;101连接板;41靠背;501纵架;502横架;503下凹支撑架;504凸耳;701车轮;702前叉;703安装块;704转轴;705扇形块;901轴承安装板;902转向曲杆;903滑道安装板;904转向板;905转向杆;1001限位钉;1002固定板;103限位块;104弹簧;105通孔;106限位腔;111支架;112导向筒;121安装架;122套筒;123小轴承;124驱动轴;125发条弹簧;126盘体;127大轴承;128环槽;129弹簧;1210滑块;1211滑槽;1212圆盘;1213大链盘;1214小链盘;1215圆盘;1216轴向小圆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13所示,一种水路两用划艇,包括船本体1,在船本体1内设有滑道2,在所述滑道2上固设有脚架3,在所述脚架3后部的滑道上滑设有座椅4,在船本体1上还设置有车架5,在所述车架5左右两侧铰接设置有摇杆6、所述车架5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可拆卸或可翻转的车轮总成7,且所述摇杆6通过拉索8与前侧车轮总成或者后侧车轮总成传动连接。其中,所述拉索与摇杆的端头即手握的部分连接。

而所述车轮总成7包括设置在船本体两侧的车轮701,所述车轮701通过转向装置9可翻转地固定在车架5上。当然,所述车轮总成7也可设计为可整体拆卸地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但是在本实施例中,基于方便操作的考虑,将所述车轮总成7与车架5之间设置为可翻转地。具体来说,所述车轮总成7包括左右两车轮701,在所述车轮701上设置有前叉702,其中所述前叉与现有技术中的前叉一致,即上部为一轴体,下部向左右分开形成一叉体,所述车轮701固定在所述叉体内。在所述前叉的上部轴体上空套有一个安装块703,左右两个安装块703通过同一根转轴704可转动地横向安装在所述车架5上。

其中,所述车架5包括沿船舷两侧设置的纵架501以及设置在所述纵架前后两端用于连接两纵架的横架502,所述横架下端设置有下凹支撑架503,所述下凹支撑架伸入所述船本体1中并与船本体中设固设的连接板101连接,所述滑道2设置在所述下凹支撑架的内凹部。而所述前叉702上空套的安装块则通过转轴转动安装在两个纵架501的端部,其中,所述横架相对于所述转轴来说距船本体中心更近。这样一来,进行翻转的时候才不会发生干涉。在本实施例中,为保证在陆地上行驶的可靠性,在两纵架上还设置有向内的凸耳504,所述凸耳正位于所述安装块703的上方,当在陆地上行驶时,通过螺钉将所述凸耳与安装块进行锁紧,如此一来,能够保证在陆地上行驶时,所述车轮总成不发生抖动、摆动等危险。当进行翻转时,则拧松螺钉。

另外,在所述车轮总成7与所述车架之间还设置有一限位机构10,或者称之为定位机构,通过该限位机构使得车轮总成在陆地上行驶的时候进行位置限定,进而保证了车轮总成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横架上的通孔,所述通孔内设置有一限位钉1001,所述限位钉1001的头部通过固定板1002安装在所述横架的通孔端面,所述限位钉1001的尾端固连有一限位块1003,在所述限位块和所述固定板之间设置有弹簧1004,且所述限位块可沿所述通孔1005滑动,在所述安装块与所述横架相抵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块的限位腔1006。其中,所述通孔、限位块和限位腔的横截面都为矩形,所述限位钉的头部位于横架的内侧,在所述通孔端面通过螺钉安装所述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中部设置有一与通孔相通的过孔,所述限位钉穿过所述过孔与限位块固连,而所述限位钉的头部被卡设在通孔外部。在所述限位钉上套设所述弹簧,所述弹簧一端与限位块相抵,另一端与固定板内壁相抵。当所述限位钉的头部与固定板外壁相抵时,所述限位块伸出所述通孔,并深入所述安装块的限位腔内,实现对车轮总成的纵向限位。当需要下水行驶,需要将车轮总成进行向上翻转时,拉动限位钉的头部,使得头部远离固定板,进而所述限位块则从安装块的限位腔内脱落,结束对车轮总成的限位,此时将车轮总成进行翻转。其中,前侧车轮总成和后侧的车轮总车设置均一样。如此一来,不但能够避免车轮总成的摆动,还提高其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的前后车轮总成上还设置有转向装置9,所述转向装置设置在滑道与车轮总成之间,当在陆地上行驶时,通过滑道来进行换向。首先,所述滑道必须设置成可左右摆动,设置方式为:在所述下凹支撑架503的内凹部向上固定设置有两个轴承安装板901,两个轴承安装板上分别安装有轴承,在两个轴承之间安装有一轴体,所述转向装置的转向曲杆902就设置在所述轴体上,其中,所述转向曲杆902具有一竖杆和一纵杆,所述竖杆底部套设在所述轴体上,并通过螺钉进行锁紧。而所述竖杆底部两侧设置有向左右支出的滑道安装板903,所述滑道安装板903高于所述轴承安装板,所述滑道具有两条滑轨,分别固定设置在左右滑道安装板的两端。所述转向曲杆的纵杆设置在竖杆顶部并向前伸出。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与所述车轮前叉连接的转向杆总成,所述转向杆总成包括分别与左轮和右轮的前叉顶部固连的转向板904,所述转向板向前伸出且两个转向板与同一根转向杆905铰接,在所述转向杆中部向下设置有两支耳906,两支耳之间形成转向槽,所述转向曲杆902端部位于所述转向槽内,且在所述曲杆端部上还套设有滑轮或轴承,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转向曲杆端部设置有轴承,且所述轴承与所述支耳内壁相接触。其中,所述前侧换向装置和后侧换向装置一致。

本实施例的转向装置通过人体左右摆动使得滑道左右摆动进而通过转向曲杆、转向杆使得前后车轮换向。具体过程为:在陆地上行驶过程中,若需要换向,划艇使用者则身体向左侧或右侧偏转、使得滑道向左侧或右侧偏转,进而带动转向曲杆向左或向右偏转,所述转向曲杆在转动过程中,其端部推动转向槽向左或向右偏转进而使得转向杆也向左或向右偏转,而转向杆在偏转的过程中则带动了转向板沿前叉顶部转动,由于转向板与前叉是固连,因此在转向板转动的过程中,会带动前叉也转动,而前叉则控制着车轮也进行左或由转动,最终实现了换向。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向装置同时设置在前侧和后侧,转向过程中是左右同时转向,因此转向效率高,并且在陆地上行驶过程中,会产生漂移的感觉,进一步增加了趣味性。

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方式,在所述转轴704中间还设置有两个朝同一方向伸出的扇形块705,两扇形块之间形成卡槽,当在陆地上行驶时,车轮总成位于陆地上,所述扇形快斜向上且向后伸出。当在水上行驶时,将车轮总成向上翻转时,所述扇形块则向下反转卡设在所述转向曲杆的纵杆上,进一步使得车轮总成更可靠地固定,稳固滑轨,避免滑轨晃动,提高了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摇杆为铰接在所述车架上,所述拉索一端连接所述摇杆的端部,另一端传动连接到后侧的车轮总成的车轮。具体为,在后侧的车轮总成的左右车轮的前叉外侧上,均设置有一导向机构11,在导向机构之后还设置有一拉盘机构12,所述拉盘机构与前叉外侧固连且通过链条带动后轮。

其中,所述导向机构11包括从前叉外车伸出的支架111,所述支架向下伸出有导向轴,在所述导向轴上设置有轴承,在所述轴承外设置有导向筒112,所述拉索穿过两个紧邻的导向筒之间进行导向。

其中,所述拉盘可采用现有汽油机或发动机上的拉盘,但是本实施例中的拉盘机构与现有汽油机或发动机上的拉盘不一致,首先本实施例中的拉盘机构设置在前叉上,所述前叉设置有向前伸出的安装架121,在所述安装架向左或/和右延伸出一套筒122,在所述套筒内设置有一小轴承123,所述小轴承套设在链盘的驱动轴124上。在所述套筒外套设有一发条弹簧125,所述发条弹簧内圈固定卷设在套筒上,在所述卷筒外套设有一盘体126,所述盘体内侧具有容纳所述发条弹簧的容纳腔,在容纳腔内壁上还设置有对卷筒外圈限位的限位槽,还通过一圆盘1215与盘体固定连接实现对发条弹簧的封闭,其中,所述圆盘1215具有向内的一轴向小圆腔1216,在所述轴向小圆腔1216内设置有一大轴承127,该大轴承127套设在套筒上,并且通过套筒上设置的卡环进行限位,因此,在所述盘体带动圆盘1215转动时,圆盘1215在套筒上做空转运动。在所述盘体126的外圆周面设置有连接拉索的环槽128,用于连接拉索。在盘体的外侧还设置有多个由盘内孔沿直径向外延伸的非通槽体,所述槽体沿圆周均匀分布,所述槽体可以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槽体为六个,在所述槽体内由外至内设置有弹簧129和滑块1210,所述滑块的头部一侧设置有部分圆弧,另一侧为非弧形,且所述滑块的头部可伸入驱动轴上设置的滑槽中,另外,在所述盘体外侧还固定连接有一个对槽体进行密封的圆盘,所述圆盘空套在驱动轴上,且通过驱动轴上的螺母和销子进行锁紧。而所述驱动轴的另一端固定套设有大链盘1213,所述大链盘通过链条连接后轮上的小链盘1214,而所述小链盘与所述后轮同步转动。其中,所述滑槽的非弧形侧沿车轮向前转的方向设置,圆弧侧沿车轮向后转的方向设置。划艇在陆地上行驶的前后是以人体坐在划艇中的方位确定的,以人前面为前,后面为后。

采用本实施例的拉盘机构,通过拉索拉动盘体转动,盘体转动的同时带动弹簧和滑块转动,由于滑块设置在驱动轴的滑槽内,可带动驱动轴向前转动。而放松拉索时,盘体在发条弹簧的恢复力作用下向后转动,而盘体向后转动时带动弹簧和滑块也向后转动,由于滑块向后转动时其与驱动轴滑槽接触的是圆弧面,所以滑块会直接推动弹簧滑出滑槽,因此不会带动驱动轴反转,而且所述发条弹簧也在反转的过程中回位。

另外,在所述摇杆上还设置有手刹机构13,所述手刹机构通过拉索与后侧车轮总成的左右两个后轮上设置的油压刹车装置连接,所述油压刹车装置采用现有摩托车上使用的碟刹机构14,再次不在赘述。但是本实施例中的碟刹机构设置在两个后轮上,因此,在其中一个后轮的碟刹机构上还设置有一三通,便于连接。这些都是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其中,所述划艇可设计为一人使用或多人使用,如两人使用、三人使用、四人使用或更多的人使用,只需将脚架和座椅根据使用人数进行增减即可。作为本实施例中的另一实施方式,本实施例中的划艇设计为两人使用的,因此,所述脚架为前后两个,所述座椅也为前后两个,所述摇杆为前后两对,而且在前面一个座椅上还设置有靠背41,该靠背的作用在于在转向的过程中使力,通过杠杆原理使得使用者在转向的作用中能够借助靠背的力量。当然,在第二个座椅上也可安装靠背,可以更容易地把控方向和提高舒适性,也可考虑空间问题不予安装。

另外,由于拥有两对摇杆,所以在左右两个导向机构上分别设置有三个导向套筒,相邻两个套筒之间穿过其中一个拉索。而所述拉盘机构也为两个,分别设置在安装架向左和向右伸出的套筒上。

而且任一拉索均至少通过两个设置在车架上的滑轮进行张紧,其中前对拉索通过设置在车架前部的上下布置的滑轮进行张紧,后对拉索通过设置在车架中部设置的上下布置的滑轮进行张紧。

另外,当在水中滑行时,采用划桨15进行滑行,划桨为现有划艇所匹配的划桨,可直接放置在船本体底部,当然也可放置在其他地方,需要使再取用。

采用上述方式设置的水路两用划艇,在水中行驶时,将车轮总成进行翻转,使其无法接触水面,减少水的阻力,扇形块向下翻转卡槽卡在曲杆的纵杆中,稳固滑轨,然后使用者坐在座椅上,脚放置在脚架上,通过划桨滑动来实现划艇的移动,此时,该两用划艇和正常的划艇一样使用,并无差别。当将划艇移动到陆地上时,将前侧和后侧的车轮总成向下翻转,是其车轮与陆地接触,使用者同样脚放置在脚架内,坐在座椅上,手握摇杆进行前后摇动,使得摇杆带动拉索使得车轮进行转动,进而使得船体前行,当需要刹车是,通过握紧手刹,使得碟刹对后轮制动,进行刹车,当需要转向是,依靠人体向左或向右偏动进而实现转向。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既能够在水中行驶还能在陆地上行驶的划艇,无论在水中行驶还是在陆地上行驶时,都是通过人体在滑道上前后滑动,进而带动划桨或摇杆进行摆动实现划艇的移动的,其结构简单,零部件少,安装维修便利,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改装成本低,更重要的是其不仅作为一种具有趣味性的水上和陆地的代步工具,还能够作为一种健身器材,使得使用者能够用其来锻炼身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