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空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4446发布日期:2018-12-05 18:48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车载空气过滤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了车载空气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过滤装置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楼宇。

空气过滤装置中有多种不同的技术和介质,使它能够向用户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空气。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有:吸附技术、负(正)离子技术、催化技术、光触媒技术、超结构光矿化技术、HEPA高效过滤技术、静电集尘技术等;材料技术主要有:光触媒、活性炭、合成纤维、HEAP高效材料、负离子发生器等。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多采为复合型,即同时采用了多种净化技术和材料介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无法对过滤器中的灰尘进行自动处理和装袋得缺点,提供了车载空气过滤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车载空气过滤装置,包括净化装置,净化装置包括气泵和过滤器,还包括安装壳体,净化装置安装在安装壳体内,安装壳体上设有出风口,出风口、气泵和过滤器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安装壳体上设有安装带,安装带上安装有安装扣,安装壳体通过安装带和安装扣固定在车座上,安装壳体上安装有伸出安装壳体外的抽气管,抽气管的一端位于安装壳体内并与净化装置连接,抽气管的另一端安装有进气座,进气座上设有进气口,进气座的内表面上设有凸环,抽气管的外表面上设有与凸环配合的凹槽,还包括集尘袋,集尘袋上袋口设有多个第一磁贴,抽气管上设有多个与第一磁贴位置对应的第二磁贴,集尘袋靠近袋口处还固定有束口绳,进气座的内壁上安装有绳夹,还包括控制器,控制器控制抽气管的伸缩,控制器控制净化装置的运转。

作为优选,控制器控制气泵的正反转。

作为优选,集尘袋的袋口上固定有与进气座内壁贴合的密封圈,第一磁贴镶嵌在密封圈内。

作为优选,进气座的外壁上设有防滑凸柱。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通过气泵反向转动,将灰尘导入集尘袋中,利用第一磁贴和第儿磁贴的作用并配合进气座的转动,将集尘袋束口打包,防止清理过滤器时的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净化装置、2—安装壳体、3—抽气管、4—进气座、5—集尘袋、6—绳夹、7—控制器、11—气泵、12—过滤器、20—出风口、21—安装带、22—安装扣、31—凹槽、32—第二磁贴、40—进气口、41—凸环、42—防滑凸柱、51—第一磁贴、52—束口绳、53—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车载空气过滤装置,如图所示,包括净化装置1,净化装置1包括气泵11和过滤器12,还包括安装壳体2,净化装置1安装在安装壳体2内,安装壳体2上设有出风口20,出风口20、气泵11和过滤器12通过管道依次连接,安装壳体2上设有安装带21,安装带21上安装有安装扣22,安装壳体2通过安装带21和安装扣22固定在车座上,安装壳体2上安装有伸出安装壳体2外的抽气管3,抽气管3的一端位于安装壳体2内并与净化装置1连接,抽气管3的另一端安装有进气座4,进气座4上设有进气口40,进气座4的内表面上设有凸环41,抽气管3的外表面上设有与凸环41配合的凹槽31,还包括集尘袋5,集尘袋5上袋口设有多个第一磁贴51,抽气管3上设有多个与第一磁贴51位置对应的第二磁贴32,集尘袋5靠近袋口处还固定有束口绳52,进气座4的内壁上安装有绳夹6,还包括控制器7,控制器7控制抽气管3的伸缩,控制器7控制净化装置1的运转。

空气经由进气口40、进气座4、抽气管3过滤器12、气泵11,最后由出气口20排出,完成

控制器7控制气泵11的正反转。

集尘袋5的袋口上固定有与进气座4内壁贴合的密封圈53,第一磁贴51镶嵌在密封圈53内。

进气座4的外壁上设有防滑凸柱42。

当过滤器12中的灰尘积累过多时,打开进气座4,并在进气座4内通过第一磁贴51和第二磁贴32安装集尘袋5,将束口绳52固定在绳夹6上,重新安装好进气座4后,再通过控制器7控制气泵11反转,气泵11将过滤器12上的灰尘反向吹回至进气座4中并积蓄在集尘袋5上,关闭气泵1后,朝同一方向转动进气座4,使束口绳52缠绕在集尘袋5的袋口,再取出集尘袋5丢弃即可。

总之,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