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浸入式散热结构的车辆防冻液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9278发布日期:2019-04-09 21:56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带有浸入式散热结构的车辆防冻液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浸入式散热结构的车辆防冻液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中不再使用发动机,原传统燃油车的空调采暖使用的是发动机的余热对防冻液进行加温再通过换热器将防冻液热量传递至车厢内。因新能源车无发动机,所以没有热源,因此需要实用新型一款防冻液电加热器,提供热源给新能源汽车。同时因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工作的最佳温度约为20度,当环境温度低于0度时需要对动力电池进行预加热,同样需要为动力电池预加热提供热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浸入式散热结构的车辆防冻液加热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带有浸入式散热结构的车辆防冻液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装置包括:

壳体结构,所述壳体结构包括中部壳体、上部壳体、以及下部壳体,所述上部壳体上设置有作为加热源的加热膜,所述下部壳体上设置有包含功率调节加热电路的控制电路板,所述上部壳体通过其外周边缘螺纹连接于所述中部壳体的上方,所述下部壳体通过其外周边缘螺纹连接于所述中部壳体的下方;

防冻液入口管道,所述防冻液入口管道设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入口位置,且与所述中部壳体的内部连通;

防冻液出口管道,所述防冻液出口管道设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出口位置,且与所述中部壳体的内部连通;

防冻液流道,所述防冻液流道位于所述中部壳体的内部,且所述防冻液流道用于连通所述防冻液入口管道与所述防冻液出口管道;所述防冻液流道包括靠近所述中部壳体的入口位置的防冻液流入流道、靠近所述中部壳体的出口位置的防冻液流出流道、以及用于连接所述防冻液流入流道与所述防冻液流出流道的防冻液加热流道;

隔液组件,所述隔液组件包括若干条呈S形的隔液栅条,所述隔液栅条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内部,每条S形的隔液栅条的一侧头部伸入位于其相邻侧的隔液栅条的开口腔体内,从而将所述防冻液加热流道分隔为若干个连通防冻液流入流道与防冻液流出流道的S形加热流道;所述隔液组件还包括有若干条穿过每条所述隔液栅条的扰流筋条;

在所述防冻液流入流道中靠近所述中部壳体的入口位置设置有浸入式散热结构,所述浸入式散热结构包括浸入式散热槽,所述浸入式散热槽内凹设置于所述防冻液流入流道中靠近中部壳体的入口位置的表面;所述下部壳体的定位端头伸入所述中部壳体的定位开口中,在所述下部壳体的前散热基座和后散热基座之间,沿着所述下部壳体的前后方向均匀向下方凸出设置有若干个发热元器件,所述下部壳体沿着朝向中部壳体的方向凸出设置有若干个散热触头,在所述散热触头的根部且位于中部壳体的上方覆盖有固定压板,螺纹固定件穿过所述固定压板后固定在所述下部壳体内部,所述若干个散热触头位于所述浸入式散热槽内部且在该车辆防冻液加热装置工作时被防冻液浸没。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散热触头设置为锥形,且沿着从下到上的方向所述散热触头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若干个散热触头在所述浸入式散热槽内呈多行排布,且相邻两行散热触头之间交错排布。

进一步地,所述防冻液入口管道与所述防冻液出口管道设置于所述中部壳体的同一侧上且与所述中部壳体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所述防冻液入口管道、防冻液出口管道、以及中部壳体选用塑料材质。

进一步地,所述螺纹固定件设置有2个,且分别位于所述若干个散热触头的前侧和后侧。

进一步地,所述中部壳体和所述下部壳体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且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螺纹固定件的前后方向的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浸入式散热槽设置为两端圆形的长条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在防冻液流入流道中靠近中部壳体的入口位置设置有浸入式散热结构,使得进入该中部壳体的温度较低的防冻液可以直接对散热触头进行降温,一方面降低了与散热触头连接的发热元器件的工作温度,避免发热元器件长时间加热工作导致烧坏,延长车辆防冻液的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保证车辆行车安全;另一方面也将热量传递给进入该中部壳体的温度较低的防冻液,从一定程度上适当提高了防冻液的温度,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

(2)散热触头设置为锥形,且设置为沿着从下到上的方向散热触头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这就使得当防冻液进入该中部壳体时,防冻液大部分堆积在该中部壳体防冻液流入流道的下方,从而使得越靠近散热触头下方根部的位置,所述散热触头与所述防冻液接触表面积越大,接触越充分,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3)若干个散热触头在浸入式散热槽内呈多行排布,且相邻两行散热触头之间交错排布,从而使得散热触头在防冻液中浸没时均匀排布,保证散热均匀,避免发热元器件局部散热过多或局部散热不及时而导致功率调节加热电路损坏从而影响功率调节加热电路使用寿命。

(4)防冻液入口管道与防冻液出口管道设置于中部壳体的同一侧上且与中部壳体一体成型,使得防冻液在进入和流出中部壳体时不存在接合不严导致防冻液溢出的问题,同时将防冻液入口管道与防冻液出口管道设置于中部壳体的同一侧可以使得防冻液从该加热装置流入再流出至少需要流经该加热装置两个纵向长度的距离,尽可能延长加热路径,保证换热完全,提高加热效率。

(5)防冻液入口管道、防冻液出口管道、以及中部壳体选用塑料材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铝制材质,具有质量较轻、成型方便、热损失小、渗透率小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带有浸入式散热结构的车辆防冻液加热装置的结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有浸入式散热结构的车辆防冻液加热装置的中部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沿图2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带有浸入式散热结构的车辆防冻液加热装置的中部壳体的结构正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带有浸入式散热结构的车辆防冻液加热装置的中部壳体的结构背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5所示,带有浸入式散热结构的车辆防冻液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包括:

壳体结构,壳体结构包括中部壳体11、上部壳体12、以及下部壳体13,上部壳体12上设置有作为加热源的加热膜,下部壳体13上设置有包含功率调节加热电路的控制电路板,上部壳体12通过其外周边缘螺纹连接于中部壳体11的上方,下部壳体13通过其外周边缘螺纹连接于中部壳体11的下方;

防冻液入口管道2,防冻液入口管道2设置于中部壳体11的入口位置,且与中部壳体11的内部连通;

防冻液出口管道3,防冻液出口管道3设置于中部壳体11的出口位置,且与中部壳体11的内部连通;

防冻液流道4,防冻液流道4位于中部壳体11的内部,且防冻液流道4用于连通防冻液入口管道2与防冻液出口管道3;防冻液流道4包括靠近中部壳体11的入口位置的防冻液流入流道41、靠近中部壳体11的出口位置的防冻液流出流道43、以及用于连接防冻液流入流道41与防冻液流出流道43的防冻液加热流道42;

隔液组件5,隔液组件5包括若干条呈S形的隔液栅条51,隔液栅条51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设置于中部壳体11的内部,每条S形的隔液栅条51的一侧头部伸入位于其相邻侧的隔液栅条51的开口腔体内,从而将防冻液加热流道42分隔为若干个连通防冻液流入流道41与防冻液流出流道43的S形加热流道;通过每条S形的隔液栅条的一侧头部伸入位于其相邻侧的隔液栅条的开口腔体内,从而将防冻液加热流道分隔为若干个连通防冻液流入流道与防冻液流出流道的S形加热流道,从而使得从防冻液入口管道流入的防冻液可同时经过若干个S形加热流道加热后从防冻液出口管道流出,尽可能增大防冻液的加热路径长度的同时减少液流阻力,使得防冻液加热平稳均匀;隔液组件5还包括有若干条穿过每条隔液栅条51的扰流筋条53,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将扰流筋条53在该加热装置的纵向上的截面形状设置为起伏的波浪形,使得防冻液经过扰流筋条53时流动路径从直线变为起伏波浪形的曲线,尽可能使防冻液与加热膜之间充分换热,保证换热完全,提高加热效率。

在防冻液流入流道41中靠近中部壳体11的入口位置设置有浸入式散热结构,浸入式散热结构包括浸入式散热槽7,浸入式散热槽7内凹设置于防冻液流入流道41中靠近中部壳体11的入口位置的表面;下部壳体13的定位端头133伸入中部壳体11的定位开口111中,在下部壳体13的前散热基座131和后散热基座132之间,沿着下部壳体13的前后方向均匀向下方凸出设置有若干个发热元器件134,下部壳体13沿着朝向中部壳体11的方向凸出设置有若干个散热触头135,在散热触头135的根部且位于中部壳体11的上方覆盖有固定压板136,螺纹固定件137穿过固定压板136后固定在下部壳体13内部,若干个散热触头135位于浸入式散热槽7内部且在该车辆防冻液加热装置工作时被防冻液浸没,使得进入该中部壳体的温度较低的防冻液可以直接对散热触头进行降温,一方面降低了与散热触头连接的发热元器件的工作温度,避免发热元器件长时间加热工作导致烧坏,延长车辆防冻液的加热装置的使用寿命,保证车辆行车安全;另一方面也将热量传递给进入该中部壳体的温度较低的防冻液,从一定程度上适当提高了防冻液的温度,实现热量的循环利用。

具体地,若干个散热触头135设置为锥形,且沿着从下到上的方向散热触头135的径向尺寸逐渐减小,这就使得当防冻液进入该中部壳体时,防冻液大部分堆积在该中部壳体防冻液流入流道的下方,从而使得越靠近散热触头下方根部的位置,所述散热触头与所述防冻液接触表面积越大,接触越充分,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具体地,若干个散热触头135在浸入式散热槽7内呈多行排布,且相邻两行散热触头135之间交错排布,从而使得散热触头在防冻液中浸没时均匀排布,保证散热均匀,避免发热元器件局部散热过多或局部散热不及时而导致功率调节加热电路损坏从而影响功率调节加热电路使用寿命。

具体地,防冻液入口管道2与防冻液出口管道3设置于中部壳体11的同一侧上且与中部壳体11一体成型,使得防冻液在进入和流出中部壳体时不存在接合不严导致防冻液溢出的问题,同时将防冻液入口管道与防冻液出口管道设置于中部壳体的同一侧可以使得防冻液从该加热装置流入再流出至少需要流经该加热装置两个纵向长度的距离,尽可能延长加热路径,保证换热完全,提高加热效率。

具体地,防冻液入口管道2、防冻液出口管道3、以及中部壳体11选用塑料材质,相比于现有技术中的铝制材质,具有质量较轻、成型方便、热损失小、渗透率小的优点。

具体地,螺纹固定件137设置有2个,且分别位于若干个散热触头135的前侧和后侧,从而避免因金属材质的螺纹固定件137的良好导热性能而位于散热触头135附近影响散热触头135的散热效果。

具体地,中部壳体11和下部壳体13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138,且密封圈位于螺纹固定件137的前后方向的外侧,以保证中部壳体11和下部壳体13的良好密封性能。

具体地,浸入式散热槽7设置为两端圆形的长条状,既便于安装成型,又符合整体质量分布均匀。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