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车载式太阳能室温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19974发布日期:2019-06-26 01:08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车载式太阳能室温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载空调控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车载式太阳能室温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家用轿车几乎已经成为每个家庭的必备工具。针对车内空间控温的空调装置,其动力源来自汽车发动机,通过制冷剂或发动机余热来进行空调控温,但当汽车停止后,所有装置的动力源消失,空调将设备停止工作,车内温度将不受控的升高或降低。为了解决夏日停车后的车内高温问题,曾出现过一些遮阳扇等外部解决措施,但效果不理想,其根本原因在于没有解决能源供给问题和制冷散热问题。

现有的车载空调装置存在以下问题,第一,虽然车载空调装置均采用半导体制冷片,但对半导体冷热面的技术处理上存在缺陷呢,冷面制冷时,热面的热能没有有效的热交换处理,导致制冷效果不佳;第二,车载空调装置在安装及装配方式,空调安装均安装在车体上,对车体外壳结构产生破坏,有些电池及部件直接安装于车体外,导致后期安全隐患和长时间后导致的漏风、漏雨等有害因数;第三,车载空调装置只是对夏天制冷方面有所提及,但对冬天制热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案,对太阳能的使用效率低。

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新型车载式太阳能室温调节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车载式太阳能室温调节装置,通过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实时调节车内温度,使乘客随时进入车内都舒适宜人,同时保护车内电子设备受高温影响而降低寿命,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释放,减少冷车或热车时间,降低汽油能源的消耗。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车载式太阳能室温调节装置,所述室温调节装置包括铺设于车厢顶部外表面上的太阳能光伏、温控调节器、移动式空调盒及热交换水箱;

移动式空调盒内置隔板将其分为密封区和非密封区,隔板上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制热片,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左侧安装有水冷热交换型材,水冷热交换型材为中空的管体,水冷热交换型材一端通过出水管路与水泵出水端连接,水泵进水端与热交换水箱连接,水冷热交换型材另一端通过回水管路与热交换水箱连接;

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右侧安装有导热型材片,非密封区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空调入口轴流风机,移动式空调盒的右侧设置有空调出口轴流风机,太阳能光伏通过导线与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空调入口轴流风机、空调出口轴流风机、水泵及温控调节器连接。

优选地,隔板上设置有两对半导体制冷制热片,两对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左侧均安装有水冷热交换型材,位于上方的水冷热交换型材通过出水管路与水泵出水端连接,水泵进水端与热交换水箱连接,位于下方的水冷热交换型材通过回水管路与热交换水箱连接,两组水冷热交换型材通过铜管连通,两对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右侧均安装有导热型材片。

优选地,所述热交换水箱、密封区顶部及底部均设置有水管接头,密封区底部的水管接头与热交换水箱上的水管接头连通形成回水管路,密封区顶部的水管接头与水泵出水端连通形成出水管路。

优选地,所述移动式空调盒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置于靠近空调入口轴流风机的移动式空调盒内。

优选地,所述移动式空调盒还包括气体搅拌器,气体搅拌器位于非密封区内。

优选地,所述导热型材片与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连接处涂抹有硅油。

优选地,所述水冷热交换型材与半导体制冷制热片的连接处涂抹有硅油。

优选地,所述移动式空调盒的内壁及隔板外壁上贴设有PVC隔热膜。

优选地,所述室温调节装置还包括显示操作面板,显示操作面板安装固定于移动式空调盒外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室外停车时,通过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实时调节车内温度,使乘客随时进入车内都舒适宜人,避免夏日车内密封空间急剧升高导致的车内电子设备受高温影响而降低电子设备的寿命,减少高温下促使的车辆内饰的有毒有害气体的挥发,减少冷车或热车时间,降低汽油能源的消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太阳能光伏,2-导线,3-空调入口轴流风机,4-显示操作面板,5-温度传感器,6-空调出口轴流风机,7-气体搅拌器,8-导热型材片,9-水管接头,10-移动式空调盒,11-PVC隔热膜,12-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3-铜管,14-水冷热交换型材,15-出水管路,16-水泵,17-热交换水箱,18-回水管路,19-隔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附图标记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做更详细的说明,使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在研读本说明书后能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 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参见附图1所示的一种新型车载式太阳能室温调节装置,所述室温调节装置包括铺设于车厢顶部外表面上的太阳能光伏1、温控调节器、移动式空调盒10及热交换水箱17;

移动式空调盒10内置隔板19将其分为密封区和非密封区,隔板19上设置有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2,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2的左侧安装有水冷热交换型材14,水冷热交换型材14为中空的管体,水冷热交换型材14一端通过出水管路15与水泵16出水端连接,水泵16进水端与热交换水箱17连接,水冷热交换型材14另一端通过回水管路18与热交换水箱17连接;

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2的右侧安装有导热型材片8,非密封区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空调入口轴流风机3,移动式空调盒10的右侧设置有空调出口轴流风机6,太阳能光伏1通过导线2与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2、空调入口轴流风机3、空调出口轴流风机6、水泵16及温控调节器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室温调节装置使室外停车时,通过合理利用太阳能资源,实时调节车内温度,使乘客随时进入车内都舒适宜人,温控区域容积3 m3-4m3,可调节车内温度:20℃-35℃,无需破坏车体结构,装卸方便。

具体的,利用布设在车顶上的太阳能光伏1获取电能,电能通过导线2引入车内的仪表台上的移动式空调盒10,为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2、空调入口轴流风机3、空调出口轴流风机6、水泵16及温控调节器提供电能,温控调节器改变流过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2的电流方向,实现制冷和制热的切换,气体搅拌器7使产生的冷热源充分均匀的释放,气体搅拌器7确保非密封区内空气与导热性材片8进行良好的冷热交换,最后,通过空调出口轴流风机6排出冷风或热风,实现车内温度适宜;水泵16与热交换水箱17主要用来调节室温调节装置制冷或制热时,反向能量的消耗,起到良好的温控效果,最终实现露天停车后利用太阳能调节车内温度的功能;在空调出口轴流风机6处设置显示操作面板4,用于显示、调节车内温度。

制冷时: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2左侧为热面,右侧为冷面,热面通过流通水冷热交换型材14的循环水冷却降温,冷面通过空调入口轴流风机3流入非密封区的热空气与导热型材片8在气体搅拌器7的作用下冷热交换,将热空气制冷,然后通过空调出口轴流风机6送出,以降低车内温度;

制热时: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2左侧为冷面,右侧为热面,热面通过空调入口轴流风机3流入非密封区的冷空气与导热型材片8在气体搅拌器7的作用下冷热交换,将冷空气制热,然后通过空调出口轴流风机6送出,以提高车内温度,同时通过温度传感器5检测车内温度,可调节空调出口轴流风机6的风机转速,调节风量,从而达到控温的目的;

其中,移动式空调盒10内壁及隔板19上贴设有PVC隔热膜11,确保良好的隔温效果;导热型材片8与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2的连接处涂抹有硅油确保两者之间良好的接触;同样,水冷热交换型材14与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2的连接处涂抹有硅油确保水冷热交换型材14与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2两者之间的良好接触。

热交换水箱17上集成安装水泵16和水管接头9,保证热交换水箱17密封,防止其渗水,整个热交换水箱17可放置于车辆后备箱,通过回水管路18和出水管路15与水冷热交换型材14连接。

热交换水箱17、密封区顶部及底部均设置有水管接头9,密封区底部的水管接头9与热交换水箱17上的水管接头9连通形成回水管路18,密封区顶部的水管接头9与水泵16出水端连通形成出水管路15,出水管路15、水冷热交换型14及材回水管路18形成循环回路,持续循环通流。

实施例2:如附图2所示,隔板19上设置有两对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2,两对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2的左侧均安装有水冷热交换型材14,位于上方的水冷热交换型材14通过出水管路15与水泵16出水端连接,水泵16进水端与热交换水箱17连接,位于下方的水冷热交换型材14通过回水管路18与热交换水箱17连接,两组水冷热交换型材14通过铜管13连通,两对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2的右侧均安装有导热型材片8。

本实施例中,隔板19上设置有两对半导体制冷制热片12,可加快整个室温调节装置的制冷或制热效率,减少车内降温或升温所需要的时间。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得出的其他实施方式,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