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三行星排三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5780发布日期:2019-04-05 21:05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三行星排三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三行星排三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混合动力汽车作为当前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之一,具有低能耗和低排放等优点。但是由于电动机和发动机之间存在动力匹配问题,使发动机无法在面对不同工况时稳定高效的工作,不仅难以保证燃油经济性,而且目前普遍采用的单一动力驱动模式会导致车辆高速运行时动力不足以及起步缓慢。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是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行星排三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的发动机面对不同工况时无法保证稳定高效的工作以及单一动力驱动模式导致车辆高速运行时动力不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一种三行星排三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动力输出齿轮1、第一齿圈2、第二齿圈3、第三齿圈4、第一驱动电机5、第一太阳轮6、发动机7、辅助电机8、第二太阳轮9、第三太阳轮10、第二驱动电机11、第一行星轮架12、第一行星轮13、第二行星轮架14、第二行星轮15、第三行星轮16、第三行星轮架17;其中所述的第一太阳轮6安装在第一齿圈2的中心处,第一太阳轮6与第一齿圈2的回转中心线共线,3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行星轮13均匀地分布在第一太阳轮6与第一齿圈2之间,3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行星轮13的内侧同时和第一太阳轮6的周边啮合连接,3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行星轮13的外侧同时和第一齿圈2内啮合连接;所述的3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行星轮13安装在第一行星轮架12的周边并为转动连接,第一行星轮架12安装在3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行星轮13与第一齿圈2之间;所述的第一齿圈2与动力输出齿轮1外啮合连接;所述的第一齿圈2与第二齿圈3进行连接,第一齿圈2与第二齿圈3的回转中心线共线;所述的第一太阳轮6与第一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机械连接,第一太阳轮6与第一驱动电机5的回转中心线共线;所述的第二太阳轮9安装在第二齿圈3的中心处,第二太阳轮9与第二齿圈3的回转中心线共线,3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行星轮15均匀地分布在第二太阳轮9与第二齿圈3之间,3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行星轮15的内侧同时和第二太阳轮9的周边啮合连接,3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行星轮15的外侧同时和第二齿圈3内啮合连接;所述的3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行星轮15安装在第二行星轮架14的周边并为转动连接,第二行星轮架14安装在3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行星轮15与第二齿圈3之间;所述的第二太阳轮9与辅助电机8的输出轴机械连接,第二太阳轮9与辅助电机8的回转中心线共线;所述的发动机7的输出轴与第二行星轮架14机械连接,发动机7与第二行星轮架14的回转中心线共线;所述的第二太阳轮9与第三齿圈4连接,第二太阳轮9与第三齿圈4的回转中心线共线;所述的第三太阳轮10安装在第三齿圈4的中心处,第三太阳轮10与第三齿圈4的回转中心线共线,3个结构相同的第三行星轮16均匀地分布在第三太阳轮10与第三齿圈4之间,3个结构相同的第三行星轮16的内侧同时和第三太阳轮10的周边啮合连接,3个结构相同的第三行星轮16的外侧同时和第三齿圈4内啮合连接;所述的3个结构相同的第三行星轮16安装在第三行星轮架17的周边并为转动连接,第三行星轮架17安装在3个结构相同的第三行星轮16与第三齿圈4之间;所述的第三太阳轮10与第二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机械连接,第三太阳轮10与第二驱动电机11的回转中心线共线。

所述的第一行星轮架12和第三行星轮架17与车架固定连接。

所述的辅助电机8、第一驱动电机5和第二驱动电机11选用永磁同步电机,具有响应快速、调速范围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三行星排三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在临时停车时无需怠速,可以依靠辅助电机快速起步,降低了怠速排放。

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三行星排三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采用了三行星排结构对电动机和发动机发出的动力进行耦合,动力传递平滑性好,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三行星排三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可以适用于多种工况,动力性足且驾乘体验舒适。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三行星排三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采用的永磁同步电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的优点,便于整车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动力输出齿轮;2、第一齿圈;3、第二齿圈;4、第三齿圈;5、第一驱动电机;6、第一太阳轮;7、发动机;8、辅助电机;9、第二太阳轮;10、第三太阳轮;11、第二驱动电机;12、第一行星轮架;13、第一行星轮;14、第二行星轮架;15、第二行星轮;16、第三行星轮;17、第三行星轮架。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一种三行星排三电机混合动力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动力输出齿轮1、第一齿圈2、第二齿圈3、第三齿圈4、第一驱动电机5、第一太阳轮6、发动机7、辅助电机8、第二太阳轮9、第三太阳轮10、第二驱动电机11、第一行星轮架12、第一行星轮13、第二行星轮架14、第二行星轮15、第三行星轮16、第三行星轮架17。

所述的第一太阳轮6安装在第一齿圈2的中心处,第一太阳轮6与第一齿圈2的回转中心线共线,3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行星轮13均匀地分布在第一太阳轮6与第一齿圈2之间,3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行星轮13的内侧同时和第一太阳轮6的周边啮合连接,3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行星轮13的外侧同时和第一齿圈2内啮合连接;所述的3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行星轮13安装在第一行星轮架12的周边并为转动连接,第一行星轮架12安装在3个结构相同的第一行星轮13与第一齿圈2之间;所述的第一齿圈2与动力输出齿轮1外啮合连接;所述的第一齿圈2与第二齿圈3进行连接,第一齿圈2与第二齿圈3的回转中心线共线;所述的第一太阳轮6与第一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机械连接,第一太阳轮6与第一驱动电机5的回转中心线共线;所述的第二太阳轮9安装在第二齿圈3的中心处,第二太阳轮9与第二齿圈3的回转中心线共线,3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行星轮15均匀地分布在第二太阳轮9与第二齿圈3之间,3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行星轮15的内侧同时和第二太阳轮9的周边啮合连接,3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行星轮15的外侧同时和第二齿圈3内啮合连接;所述的3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行星轮15安装在第二行星轮架14的周边并为转动连接,第二行星轮架14安装在3个结构相同的第二行星轮15与第二齿圈3之间;所述的第二太阳轮9与辅助电机8的输出轴机械连接,第二太阳轮9与辅助电机8的回转中心线共线;所述的发动机7的输出轴与第二行星轮架14机械连接,发动机7与第二行星轮架14的回转中心线共线;所述的第二太阳轮9与第三齿圈4连接,第二太阳轮9与第三齿圈4的回转中心线共线;所述的第三太阳轮10安装在第三齿圈4的中心处,第三太阳轮10与第三齿圈4的回转中心线共线,3个结构相同的第三行星轮16均匀地分布在第三太阳轮10与第三齿圈4之间,3个结构相同的第三行星轮16的内侧同时和第三太阳轮10的周边啮合连接,3个结构相同的第三行星轮16的外侧同时和第三齿圈4内啮合连接;所述的3个结构相同的第三行星轮16安装在第三行星轮架17的周边并为转动连接,第三行星轮架17安装在3个结构相同的第三行星轮16与第三齿圈4之间;所述的第三太阳轮10与第二驱动电机11的输出轴机械连接,第三太阳轮10与第二驱动电机11的回转中心线共线。

所述的第一行星轮架12和第三行星轮架17与车架固定连接。

所述的辅助电机8、第一驱动电机5和第二驱动电机11选用永磁同步电机,具有响应快速、调速范围宽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当车辆起步时,辅助电机8作为起动机带动发动机7启动。此时辅助电机8处于工作状态,第一驱动电机5和第二驱动电机11处于关闭状态。辅助电机8发出的动力经由第二太阳轮9、第二行星轮15、第二行星轮架14传递给发动机7,进而帮助发动机7快速启动。

在行驶过程中,当车载蓄电池电量不足时,汽车运行于发动机7工作模式。此时发动机7处于工作状态,辅助电机8、第一驱动电机5和第二驱动电机11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7发出的动力经由第二行星轮架14、第二行星轮15、第二齿圈3、第一齿圈2、动力输出齿轮1传递给驱动轮。

在行驶过程中,当车载蓄电池电量充足且驾驶员需求动力较小时,汽车运行于第一驱动电机5单独工作模式。此时发动机7、辅助电机8和第二驱动电机11处于关闭状态,第一驱动电机5处于工作状态。第一驱动电机5发出的动力经由第一太阳轮6、第一行星轮13、第一齿圈2、动力输出齿轮1传递给驱动轮。

在行驶过程中,当车载蓄电池电量充足且驾驶员需求动力较大时,汽车运行于发动机7和第一驱动电机5联合工作模式。此时发动机7和第一驱动电机5处于工作状态,辅助电机8和第二驱动电机11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7发出的动力经由第二行星轮架14、第二行星轮15、第二齿圈3、第一齿圈2、动力输出齿轮1传递给驱动轮;第一驱动电机5发出的动力经由第一太阳轮6、第一行星轮13、第一齿圈2、动力输出齿轮1传递给驱动轮。

在行驶过程中,当车载蓄电池电量充足且发动机7和第一驱动电机5联合工作不足以满足驾驶员需求动力时,汽车运行于发动机7、第一驱动电机5和第二驱动电机11联合工作模式。此时发动机7、第一驱动电机5和第二驱动电机11处于工作状态,辅助电机8处于关闭状态。发动机7发出的动力经由第二行星轮架14、第二行星轮15、第二齿圈3、第一齿圈2、动力输出齿轮1传递给驱动轮;第一驱动电机5发出的动力经由第一太阳轮6、第一行星轮13、第一齿圈2、动力输出齿轮1传递给驱动轮;第二驱动电机11发出的动力经由第三太阳轮10、第三行星轮16、第三齿圈4、第二太阳轮9、第二行星轮15、第二齿圈3、第一齿圈2、动力输出齿轮1传递给驱动轮。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