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动一体化电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078660发布日期:2019-07-03 04:48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纯电动一体化电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纯电动汽车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纯电动一体化电驱动桥。



背景技术:

随着对汽车排放环保要求的提高,对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国家、政府、公司的重视。电驱动将电能转化成机械能,从而驱使其余机构运转,是一种绿色的动力系统,电动汽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驱动桥是位于传动系末端能改变来自变速器的转速和转矩的装置,驱动桥一般由主减速器、差速器、车轮传动装置和驱动桥壳等组成,转向驱动桥还有等速万向节,另外,驱动桥还要承受作用于路面和车架或车身之间的垂直力,纵向力和横向力,以及制动力矩和反作用力,为了要实现上述功能,需要占据较多的汽车底部的机械空间。

现有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7257339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应用于纯电动汽车的一体化底盘驱动桥,包括第一传动轴、差速器、第二传动轴、制动钳、第一减震器、发动机、第二减震器、减速器和变速器,所述第一传动轴和所述第二传动轴能够拆卸并能够转动的固定设置在所述差速器上,所述减速器和所述变速器均连接于所述差速器,所述减速器连接于所述发动机,所述减速器包括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和齿轮箱,所述主动齿轮和所述从动齿轮均能够转动并能够拆卸的固定设置在所述齿轮箱中,所述发动机连接于所述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连接于所述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连接于所述差速器,所述变速器还连接于所述减速器。

但是,上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中的传动轴为可拆卸连接,一般二者会通过内外花键进行连接,这样发动机的输出轴带动传动轴转动时可能会产生较大的噪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纯电动一体化电驱动桥,其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中的传动轴为一体化轴,去掉了内、外花键连接,减少了加工工序,这样能够实现降低噪音的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纯电动一体化电驱动桥,包括左半轴、右半轴、带动左半轴和右半轴转动的差速器、驱动差速器转动的减速器以及与减速器连接的驱动电机,所述减速器包括减速器外壳,所述减速器外壳与驱动电机的壳体固定连接,所述驱动电机包括一体化轴,所述一体化轴转动连接于减速器外壳;所述差速器转动连接于减速器外壳,所述减速器中设置有驱动差速器转动的传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差速器转动,差速器转动带动左半轴和右半轴转动,左半轴和右半轴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汽车驱动轮转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中的传动轴为一体化轴,去掉了内、外花键连接,减少了加工工序,这样能够实现降低噪音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体化轴上开设有减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减重槽可以减轻一体化轴的重量,这样可以降低一体化轴转动时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组件包括固接于一体化轴上的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固接于第一从动齿轮的第二主动齿轮以及与第二主动齿轮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所述差速器包括差速器外壳,所述第二从动齿轮与差速器外壳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主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齿轮转动,第一从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二主动齿轮转动,第二主动齿轮转动带动第二从动齿轮转动,第二从动齿轮转动带动差速器转动;齿轮传动精确度较高,这样可以提高差速器转动的精确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左半轴和右半轴上均套接有半轴套管,所述左半轴和右半轴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半轴套管,两个所述半轴套管均固接于减速器外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半轴套管一方面可以对半轴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半轴起到保护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半轴套管之间设置有桥壳,所述桥壳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两个半轴套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桥壳对两个半轴套管起到支撑作用,可以减小半轴套管发生晃动的幅度,这样可以减轻半轴套管中的轴承与半轴的摩擦,因而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电机、两个半轴套管、减速器外壳以及桥壳组成一体化驱动桥外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驱动电机、两个半轴套管、减速器外壳以及桥壳高度集成,具有增加空间利用率、减小布置以及减少整车布置难度的优点;另一方面,这样减少了零部件,达到了电驱动桥轻量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一体化轴和减速器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一卡簧和第一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卡簧对轴承具有限位作用,这样可以降低一体化轴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第一密封圈对减速器起到密封作用,这样可以降低减速器中的润滑油发生泄漏的可能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主动齿轮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减速器外壳,所述第二主动齿轮和减速器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二卡簧和第二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卡簧对轴承具有限位作用,这样可以降低第二主动齿轮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第二密封圈对减速器起到密封作用,这样可以降低减速器中的润滑油发生泄漏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启动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通过传动组件带动差速器转动,差速器转动带动左半轴和右半轴转动,左半轴和右半轴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汽车驱动轮转动;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中的传动轴为一体化轴,去掉了内、外花键连接,减少了加工工序,这样能够实现降低噪音的作用;

2.一方面,驱动电机、两个半轴套管、减速器外壳以及桥壳高度集成,具有增加空间利用率、减小布置以及减少整车布置难度的优点;另一方面,这样减少了零部件,达到了轻量化的目的;

3.第一卡簧对轴承具有限位作用,这样可以降低一体化轴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第一密封圈对减速器起到密封作用,这样可以降低减速器中的润滑油发生泄漏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整体剖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中突显一体化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左半轴;11、半轴套管;12、桥壳;2、右半轴;3、差速器;31、差速器外壳;32、第三卡簧;33、第三密封圈;4、减速器;41、减速器外壳;42、传动组件;421、第一主动齿轮;422、第一从动齿轮;423、第二主动齿轮;424、第二从动齿轮;43、第一卡簧;44、第一密封圈;45、第二卡簧;46、第二密封圈;5、驱动电机;51、一体化轴;511、减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种纯电动一体化电驱动桥,如图1所示,包括左半轴1、右半轴2、带动左半轴1和右半轴2转动的差速器3、驱动差速器3转动的减速器4以及与减速器4连接的驱动电机5。

如图1和图2所示,减速器4包括减速器外壳41,减速器外壳41通过螺栓与驱动电机5的壳体固定连接,驱动电机5包括一体化轴51,一体化轴51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减速器外壳41,一体化轴51上开设有减重槽511,设置减重槽511可以减轻一体化轴51的重量,这样可以降低一体化轴51转动时产生的噪音。差速器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减速器外壳41,减速器4中设置有驱动差速器3转动的传动组件42,差速器3为市场上常用的零部件,此处就不在赘述了。启动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通过传动组件42带动差速器3转动,差速器3转动带动左半轴1和右半轴2转动,左半轴1和右半轴2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汽车驱动轮转动;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与减速器4中的传动轴为一体化轴51,去掉了内、外花键连接,减少了加工工序,这样能够实现降低噪音的作用。

如图1所示,传动组件42包括固接于一体化轴51上的第一主动齿轮421、与第一主动齿轮421啮合的第一从动齿轮422、固接于第一从动齿轮422的第二主动齿轮423以及与第二主动齿轮423啮合的第二从动齿轮424;差速器3包括差速器外壳31,第二从动齿轮424与差速器外壳31通过螺栓固定连接。第一主动齿轮421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齿轮422转动,第一从动齿轮422转动带动第二主动齿轮423转动,第二主动齿轮423转动带动第二从动齿轮424转动,第二从动齿轮424转动带动差速器3转动;齿轮传动精确度较高,这样可以提高差速器3转动的精确度。

如图1所示,左半轴1和右半轴2上均套接有半轴套管11,左半轴1和右半轴2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半轴套管11,两个半轴套管11均固接于减速器外壳41,半轴套管11一方面可以对半轴起到支撑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对半轴起到保护作用。两个半轴套管11之间设置有桥壳12,桥壳12的两端分别固接于两个半轴套管11,桥壳12对两个半轴套管11起到支撑作用,可以减小半轴套管11发生晃动的幅度,这样可以减轻半轴套管11中的轴承与半轴的摩擦,因而这样可以进一步降低噪音。

如图3所示,减速器外壳41和一体化轴51之间设置有第一卡簧43和第一密封圈44,第一卡簧43对轴承具有限位作用,这样可以降低一体化轴51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第一密封圈44对减速器4起到密封作用,这样可以降低减速器4中的润滑油发生泄漏的可能性。

如图4所示,第二主动齿轮423通过轴承转动连接于减速器外壳41,第二主动齿轮423和减速器外壳41之间设置有第二卡簧45和第二密封圈46,第二卡簧45对轴承具有限位作用,这样可以降低第二主动齿轮423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第二密封圈46对减速器4起到密封作用,这样可以降低减速器4中的润滑油发生泄漏的可能性。

如图1所示,差速器外壳31和半轴套管11之间设置有第三卡簧32和第三密封圈33,第三卡簧32对轴承具有限位作用,这样可以降低差速器3在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离的可能性;第三密封圈33对差速器3起到密封作用,这样可以降低差速器3中的润滑油发生泄漏的可能性。

如图1所示,驱动电机5、两个半轴套管11、减速器外壳41以及桥壳12组成一体化驱动桥外壳,这样一方面,具有增加空间利用率、减小布置以及减少整车布置难度的优点;另一方面,这样减少了零部件,达到了电驱动桥轻量化的目的。

该种纯电动一体化电驱动桥的工作原理如下:

启动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带动一体化轴51转动,一体化轴51转动带动第一主动齿轮421转动,第一主动齿轮421转动带动第一从动齿轮422转动,第一从动齿轮422转动带动第二主动齿轮423转动,第二主动齿轮423转动带动第二从动齿轮424转动,第二从动齿轮424转动带动差速器3转动,差速器3转动带动左半轴1和右半轴2转动,左半轴1和右半轴2转动分别带动两个汽车驱动轮转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