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出风口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955052发布日期:2019-06-19 00:23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空调出风口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出风口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的普及,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其功能方面,其带给人的舒适性越来越吸引人们的关注。

现有的汽车空调出风口,由于吹出的风温差,风速,出拂面等因素,使一些较为敏感的人感到不适,降低乘客的舒适感受,因此,能够使得空调出风趋近自然风,更受人们的欢迎。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出风口,采用旋转扇叶的结构,使得空调出风加快向四周扩散,以增大出风的吹拂面积,在温差一定的情况下,尽量降低人体感受的风速,提高乘客舒适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空调出风口的车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空调出风口,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内形成有两端开口的腔室;

固定架,所述固定架安装在所述底座的腔室内;

风扇,所述风扇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在风力作用下可自由的旋转;

所述风扇包括:

圆形框架;

空心轴,所述空心轴与所述圆形框架同轴,所述空心轴套接在所述固定架上;

扇叶,所述扇叶形成为片状板体,所述扇叶的一端与所述空心轴的外周相连,另一端与所述圆形框架的内壁相连,所述扇叶为多个,多个所述扇叶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空心轴的外周,且所述扇叶与所述空心轴两端的端面形成有夹角,所述扇叶与所述圆形框架的直径相交。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的轴心向外延伸形成有旋转轴,所述扇叶安装在所述旋转轴上。

优选地,所述旋转轴的自由端的外周凸出于所述旋转轴的侧壁形成卡帽以防止所述风扇脱出。

优选地,所述固定架上设有多个支撑轴,所述多个支撑轴均匀分布在所述固定架的旋转轴的外周,且多个支撑轴从所述旋转轴向外延伸并与所述底座相连。

优选地,所述底座上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一端伸向所述底座的腔室内并与所述固定架相连。

优选地,空调出风口还包括:

风向调整部件,所述风向调整部件可旋转的安装在所述固定架旋转轴的卡帽上;

风向调整旋钮,所述风向调整旋钮可旋转的设置在所述风向调整部件的外周,并与所述转轴通过齿轮啮合连接。

优选地,所述风向调整部件与所述风向调整旋钮之间设有旋钮固定框。

优选地,空调出风口还包括:

固定罩,所述固定罩套设在所述风扇和所述风向调整部件的外周并固定在所述底座上,所述风向调整旋钮卡合在所述固定罩的端部。

优选地,所述风扇为一体成型。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出风口。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出风口,通过设置底座、固定架、风扇及各部件的结构关系,使空调吹出的风接近自然风,增大了吹拂面积,提高了乘客的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出风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出风口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出风口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空调出风口100,

底座10;腔室11;

固定架20;旋转轴21;卡帽211;支撑轴22;

风扇30;圆形框架31;空心轴32;扇叶33;

风向调整部件40;

风向调整旋钮50;

齿轮60;

旋钮固定框70;

固定罩8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出风口100。

如图1至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出风口100,包括底座10、固定架20和风扇30。

具体而言,底座10内形成有两端开口的腔室11,固定架20安装在底座10的腔室11内,风扇30可旋转的安装在固定架20上,在风力作用下可自由的旋转。

也就是说,在底座10的腔室11内设有固定架20,固定架20上设有可自由旋转的风扇30,当空调风通过底座10的一端吹进腔室11内,风扇30可在风力的作用下自由旋转,同时空调风经过风扇30旋转的反作用力而外扩散,增大了空调风吹拂面积,从而使人们感受到的空调风更加柔和,提高了舒适性。

风扇30包括圆形框架31、空心轴32和扇叶33,具体地,空心轴32与圆形框架31同轴,空心轴32套接在固定架20上,扇叶33形成为片状板体,扇叶33的一端与空心轴32的外周相连,另一端与圆形框架31的内壁相连,扇叶33为多个,多个扇叶33均匀的分布在空心轴32的外周,且扇叶33与空心轴32两端的端面形成有夹角,扇叶33与圆形框架31的直径相交。

也就是说,风扇30包括两个同心的圆形框架31和空心轴32,以及多个扇叶33,扇叶33的两端分别与圆形框架31和空心轴32连接,这样的连接方式使风扇30在旋转过程中更加稳定,且扇叶33与空心轴32两端的端面形成有夹角,该设计结构一方面在扇叶33受到空调风的推力后能够像风车一样旋转,另一方面,风扇30旋转后反作用于风的旋转力能够改变空调风的方向,增加风的吹拂面积,同时扇叶33与圆形框架31的直径相交,也就是说,扇叶33所在的方向与圆形框架31的直径的朝向不同,形成交叉,该设计结构更有利于风扇30的自由旋转,可以使空调风快速的向四周扩散,进一步增加空调风的吹拂面积,提高人们吹空调时的舒适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固定架20的轴心向外延伸形成有旋转轴21,扇叶33安装在旋转轴21上。通过旋转轴21可以使风扇30在固定支架上自由的旋转,从而增大空调风的吹拂面积。

优选地,旋转轴21的自由端的外周凸出于旋转轴21的侧壁并形成卡帽211以防止风扇30脱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固定架20上设有多个支撑轴22,多个支撑轴22均匀分布在固定架20的旋转轴21的外周,且多个支撑轴22从旋转轴21向外延伸并与底座10相连。通过设置多个支撑轴22可以有效的支撑风扇30,提高风扇30旋转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底座10上设有转轴12,转轴12的一端伸向底座10的腔室11内并与固定架20相连。

也就是说,底座10上可以设有转轴12,转轴12一端与固定架20连接,另一端可以与动力源或从动件连接,转轴12可以与固定架20齿轮60啮合连接,当转轴12转动时可以带动固定架20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出风口100还包括风向调整部件40和风向调整旋钮50。

具体地,风向调整部件40可旋转的安装在固定架20旋转轴21的卡帽211上,风向调整旋钮50可旋转的设置在风向调整部件40的外周,并与转轴12通过齿轮60啮合连接。

也就是说,在固定架20的卡帽211上安装有风向调整部件40,其中,风向调整部件40可以为多个开口的球体,片体或方形体,可以根据视觉感受设计更加富有美感的形状,风向调整旋钮50与转轴12通过齿轮60啮合连接。当风经过风向调整部件40后能够改变空调风吹向车内的方向,而风向调整部件40可以通过旋转风向调整旋钮50来调整风向调整部件40的朝向,即当旋转风向调整旋钮50时,风向调整旋钮50带动与其啮合的齿轮60旋转,转轴12的带动风向调整部件40旋转,从而使风向调整部件40上的开口转变方向。

优选地,风向调整部件40与风向调整旋钮50之间设有旋钮固定框70。通过旋钮固定框70可以将风向调整旋钮50稳定的固定在底座10上,且旋钮固定框70也可以对风向调整部件40进行限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空调出风口100还包括固定罩80,固定罩80套设在风扇30和风向调整部件40的外周并固定在底座10上,风向调整旋钮50卡合在固定罩80的端部。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固定罩80可以有效的保护设置在底座10内的各部件,且可以将风向调整旋钮50稳定的固定在底座10上。

优选地,风扇30为一体成型,该成型方式可以增加风扇30的各部件的连接牢固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空调出风口100,结构简单,且采用旋转扇叶33的结构,使得空调风加快向四周扩散,增大了出风的吹拂面积,在温差一定的情况下,尽量降低人体感受的风速,提高乘客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根据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出风口,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空调出风口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结构简单,增大了空调出风口风的吹拂面积,在温差一定的情况下,尽量降低人体感受的风速,提高乘客舒适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除非另作定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