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3971发布日期:2019-09-12 09:47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喇叭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喇叭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如图1-3所示,汽车方向盘喇叭控制装置包括喇叭开关1’和微电流开关4’,喇叭开关1’控制微电流开关4’的开闭,微电流开关4’控制喇叭5’工作。喇叭开关1’包括相对设置的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上触片11’安装在驾驶员气囊2’的壳体上,下触片12’安装在方向盘骨架3’上,驾驶员气囊2’的壳体安装在方向盘骨架3’上,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相对的两个表面上均设置有铜触点15’,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均通过导线13’和插接件14’与电源、微电流开关4’电连接。当驾驶员气囊2’的壳体受到下压力时,驾驶员气囊2’的壳体下沉,上触片11’上的铜触点15’与下触片12’上的铜触点15’接触,如图3所示,喇叭开关1’和微电流开关4’所在的电路连通,微电流开关4’闭合,控制喇叭5’工作。当驾驶员气囊壳体上的下压力移除后,上触片11’和下触片12’断开,喇叭开关1’和微电流开关4’所在的电路断开,微电流开关4’断开,喇叭5’停止工作。

由上可知,现有技术中的汽车方向盘喇叭控制装置必须通过上触片 11’的铜触点15’与下触片12’的铜触点15’接触才能实现喇叭控制回路的通断。为保证喇叭回路的导通性,铜触点15’需要经过钝化处理,防止表面氧化生锈,并且镀银以提高其导电性能。发明人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发现,铜触点15’即使经过钝化和镀银处理,仍然会因为长时间接触磨损影响其导电性能,从而影响喇叭的正常工作。因此,现有技术中的汽车方向盘喇叭控制装置有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喇叭控制装置,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喇叭控制装置,包括相连接的方向盘骨架和驾驶员气囊壳体,还包括:主控部和用于控制喇叭工作的控制开关,所述主控部包括光源、设置在驾驶员气囊壳体上的挡光板、光敏元件,所述光源和光敏元件均设置在方向盘骨架上,所述挡光板上设置有透光孔,所述光源发出的光穿过所述透光孔,照射在所述光敏元件上,所述挡光板位于所述光源与光敏元件之间,所述挡光板通过跟随驾驶员气囊壳体升降控制所述光源与光敏元件之间光路的通断,所述光敏元件与控制开关串联,且所述光敏元件控制所述控制开关的通断。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印刷电路板,所述光源通过第一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方向盘骨架上。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印刷电路板,所述光敏元件安装在第二印刷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方向盘骨架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分别与所述挡光板平行。

可选地,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第二印刷电路板与所述方向盘骨架的连接方式均为卡接或者螺接。

可选地,所述光源为发光二极管,所述光敏元件为光敏二极管。

可选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焊接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所述光敏二极管焊接在第二印刷电路板上。

可选地,所述主控部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主控部沿方向盘骨架的周向均匀分布。

可选地,还包括卡簧,所述驾驶员气囊壳体上设置有与挡光板一一对应的挂钩,所述挂钩与挡光板相邻,所述卡簧安装在所述方向盘骨架上,所述挂钩钩在所述卡簧上。

可选地,还包括用于将驾驶员气囊壳体恢复原位的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驾驶员气囊壳体与方向盘骨架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喇叭控制装置通过设置主控部和控制开关,驾驶员气囊壳体带动挡光板升降,实现光源与光敏元件之间光路的通断,达到控制控制开光的目的,从而控制喇叭工作,可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铜触点接触导致的磨损,保证喇叭的正常工作,而且还可省去上触片、下触片以及铜触点、接插件等部件的设计和安装,简化驾驶员气囊壳体和喇叭控制装置的结构设计,降低设计成本,同时还可方便安装,提高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中喇叭开光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技术中喇叭开关的安装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中汽车方向盘喇叭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控制装置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的剖面图。

图6是图5中B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C的放大图。

图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控制装置的装配示意图,图5示出了图4中A-A的剖视图,图6示出了图5中B的放大图,图7示出了图5 中C的放大图,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喇叭控制装置的电路原理图。

如图4-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喇叭控制装置,包括相连接的方向盘骨架4和驾驶员气囊壳体3。

喇叭控制装置还包括:主控部1和用于控制喇叭7工作的控制开关6。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开关6可采用微电流开关。

所述主控部1包括光源11、设置在驾驶员气囊壳体3上的挡光板12 和光敏元件13。

所述光源11和光敏元件13均设置在方向盘骨架4上,所述挡光板 12上设置有透光孔14,所述光源11发出的光穿过所述透光孔14,照射在所述光敏元件13上。

所述挡光板12位于所述光源11与光敏元件13之间,且位于驾驶员气囊壳体3下方。

所述挡光板12通过跟随驾驶员气囊壳体3升降,控制所述光源11 与光敏元件13之间光路的通断。

所述光敏元件13与控制开关6串联,且所述光敏元件13控制所述控制开关6的通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光敏元件13可采用光敏二极管,例如常通型光敏二极管,常断型光敏二极管。

现以常通型光敏二极管为例,说明喇叭控制装置的工作过程。

正常状态下,即喇叭7不工作时,透光孔14、光源11和光敏元件 13共线。光源11发出的光,穿过挡光板12的透光孔14,照射在光敏元件13上,常通型光敏二极管连通,控制开关6处于断开状态。

驾驶员气囊壳体3受到下压力,驾驶员气囊壳体3带动挡光板12下移,透光孔14下移,透光孔14、光源11和光敏元件13不再共线。光源 11发出的光,受到挡光板12的阻挡,照射不到光敏二极管13上,常通型光敏二极管断开,控制开关6闭合,喇叭7工作。

常断型光敏二极管的工作原理与常通型光敏二极管相反。驾驶员气囊壳体3下移,透光孔14、光源11和光敏元件13共线。光源11发出的光,穿过挡光板12的透光孔14,照射在光敏元件13上,常断型光敏二极管联通,控制开关6闭合,喇叭7工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喇叭控制装置通过设置主控部和控制开关,驾驶员气囊壳体带动挡光板升降,实现光源与光敏元件之间光路的通断,达到控制控制开光的目的,从而控制喇叭工作,可避免现有技术中由于铜触点接触导致的磨损,保证喇叭的正常工作,而且还可省去上触片、下触片以及铜触点、接插件等部件的设计和安装,简化驾驶员气囊壳体和喇叭控制装置的结构设计,降低设计成本,同时还可方便安装,提高装配效率。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可选地,所述光源11为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具有光转换率高、寿命长、起始电压低、稳定性好等优点,既可保证喇叭控制装置的工作稳定性,还能降低电耗,节约成本。

进一步地,喇叭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一印刷电路板,光源11通过第一印刷电路板设置在方向盘骨架4上。

通过将光源11设置在第一印刷电路板上,可方便光源11的安装,提高装配效率。

较佳地,所述光敏元件13为光敏二极管。光敏二极管具有响应速度快,灵敏度低、噪音低等优点,可提高喇叭控制装置的控制速率,保证喇叭7及时工作。

优选地,喇叭控制装置还包括第二印刷电路板,所述光敏元件13安装在第二印刷电路板上,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安装在所述方向盘骨架4 上。

通过将光敏元件13设置在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可方便光敏元件13 的安装,进一步地提高装配效率。

更优选地,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第二印刷电路板与所述方向盘骨架4的连接方式均为卡接或者螺接,以方便第一印刷电路板、第二印刷电路板的装卸,提高装卸效率。

更进一步地,所述发光二极管焊接在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上,所述光敏二极管焊接在第二印刷电路板上,可进一步地降低生产成本。

可选地,所述第一印刷电路板与所述挡光板12平行,所述第二印刷电路板与所述挡光板12平行,可减小喇叭控制装置的体积,方便其他部件的布置。

如图4所示,所述主控部1的数量为至少三个,至少三个所述主控部1沿方向盘骨架4的周向均匀分布。

通过设置在方向盘骨架4的周向均匀布置至少三个主控部1,不仅可进一步地提高喇叭控制装置的反应灵敏度,保证喇叭7更好地工作,而且可保证主控部1受力均衡,延长使用寿命。

较佳地,如图4和图7所示,喇叭控制装置还包括卡簧5,所述驾驶员气囊壳体3上设置有与图6中所示的挡光板12一一对应的挂钩31,一个挂钩31与一个挡光板12相邻,所述卡簧5安装在所述方向盘骨架4 上,所述挂钩31钩在所述卡簧5上。

通过设置卡簧5,可保证图6中所示的挡光板12沿竖直方向升降,保证喇叭控制装置工作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7所示,喇叭控制装置还包括用于将驾驶员气囊壳体3恢复原位的复位弹簧2,所述复位弹簧2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驾驶员气囊壳体3与方向盘骨架4上。

在图7的实施例中,卡钩31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复位弹簧2,以提高驾驶员气囊壳体3恢复原位的速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挡光板12的周边与方向盘骨架 4之间的间距均约为0.2mm,在保证挡光板12正常升降的前提下,降低喇叭控制装置的体积。

优选地,透光孔14与发光二极管的间距约为1.5mm。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