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扶手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94541发布日期:2020-01-14 23:34阅读:1113来源:国知局
汽车扶手铰链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铰链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扶手铰链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204586580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扶手铰链装置,该扶手铰链装置包括:铰链上部支架和铰链下部支架;铰链上部支架包括铰链上部支架本体以及与铰链上部支架本体连接的两个支腿连接机构;支腿连接机构包括:支腿、铰链转轴、第一预紧片、第一摩擦片和平垫圈;铰链转轴的一端依次穿过铰链下部支架、第一预紧片、第一摩擦片、支腿和平垫圈后与一螺母固定连接;支腿设有摩擦片固定孔,第一摩擦片的一侧设有一垂直第一摩擦片的第一凸起,第一凸起穿过摩擦片固定孔,铰链转轴上设有转轴定位面,转轴定位面为一平面,转轴定位面分别与铰链下部支架和第一预紧片相抵接。该结构利用了预紧片和摩擦片之间的摩擦力,实现扶手在任意位置的悬停,但是由于摩擦片由合成树脂制成,摩擦片的内孔为腰孔,摩擦片和铰链转轴配合之间一旦有间隙,铰链开启和关闭时会有明显的卡顿感,影响使用。即使保证摩擦片内孔和轴销之间紧配合,由于摩擦片相对比较软,经过多次开关后,还是会出现卡顿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汽车扶手铰链结构,解决现有扶手铰链在装配精度不够或者长时间使用后出现卡顿感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汽车扶手铰链结构,包括铰链上支架和铰链下支架,所述铰链上支架和铰链下支架之间设有铰接组件,所述铰接组件包括铰链转轴、第一聚氧亚甲基摩擦片、第一金属摩擦片、螺母防松垫片、金属预紧片和自锁螺母,所述铰链转轴依次穿过所述铰链上支架、第一聚氧亚甲基摩擦片、第一金属摩擦片、铰链下支架、螺母防松垫片和金属预紧片,所述铰链转轴的尾端连接自锁螺母,所述铰链下支架设有摩擦片固定孔,所述第一金属摩擦片的边沿设有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卡固于所述摩擦片固定孔使所述第一金属摩擦片与铰链下支架间位置相对固定,所述铰链转轴设有横截面轮廓至少包括一个直线段的异形段,所述铰链上支架以及螺母防松垫片与所述铰链转轴的异形段过盈配合,所述第一聚氧亚甲基摩擦片、第一金属摩擦片、铰链下支架和金属预紧片设有供所述铰链转轴穿过的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铰接组件包括第二聚氧亚甲基摩擦片和第二金属摩擦片,所述铰链转轴依次穿过所述铰链上支架、第一聚氧亚甲基摩擦片、第一金属摩擦片、铰链下支架、第二金属摩擦片、第二聚氧亚甲基摩擦片、螺母防松垫片和金属预紧片,所述第二金属摩擦片的边沿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卡固于所述摩擦片固定孔使所述第二金属摩擦片与铰链下支架间位置相对固定,所述第二聚氧亚甲基摩擦片和第二金属摩擦片设有供所述铰链转轴穿过的圆孔。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转轴的异形段上在截面轮廓的直线段与弧线段的连接处设有倒角。

进一步的,所述摩擦片固定孔为方孔,所述第一凸起由所述第一金属摩擦片的边沿弯折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凸起由所述第二金属摩擦片的边沿弯折而成。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上支架包括上支架本体和转臂,所述转臂设置于所述上支架本体的两侧,所述铰链转轴穿过所述转臂。

进一步的,所述铰链下支架包括下支架本体和支撑臂,所述支撑臂设置于所述下支架本体的两侧,所述铰链转轴穿过所述支撑臂。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改变了现有技术中以铰接转轴带动pom摩擦片,由金属摩擦片与pom摩擦片间的摩擦力构成任意位置悬停的方式。使铰接转轴转动时,pom摩擦片要么克服与铰链上支架间的摩擦与金属摩擦片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要么克服与金属摩擦片间的摩擦与铰链上支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通过孔与轴的配合强制pom摩擦片与金属摩擦片摩擦形成的卡顿感,尤其是长时间使用后,避免了孔与轴间产生间隙,造成转动过程中受力的变化引起卡顿。

附图说明

图1为汽车扶手铰链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铰链上支架和铰链下支架连接位置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3为铰接转轴的异形段横截面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的铰链上支架和铰链下支架连接位置结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请结合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汽车扶手铰链结构,包括铰链上支架1和铰链下支架2。铰链上支架1包括上支架本体1a和转臂1b,转臂1b设置于上支架本体1a的两侧,铰链下支架2包括下支架本体2a和支撑臂2b,支撑臂2b设置于下支架本体2a的两侧。在转臂1b与支撑臂2b之间设有铰接组件。本实施例中,铰接组件包括铰链转轴3、第一聚氧亚甲基摩擦片4、第一金属摩擦片5、螺母防松垫片6、金属预紧片7和自锁螺母8。铰链转轴3依次穿过铰链上支架1的转臂1b、第一聚氧亚甲基摩擦片4、第一金属摩擦片5、铰链下支架2的支撑臂2b、螺母防松垫片6和金属预紧片7,铰链转轴3的尾端连接自锁螺母8。铰链下支架2设有摩擦片固定孔2c,摩擦片固定孔2c为方孔。第一金属摩擦片5的边沿设有由第一金属摩擦片5的边沿弯折而成第一凸起5a,第一凸起5a卡固于摩擦片固定孔2c使第一金属摩擦片5与铰链下支架2间位置相对固定。铰链转轴3设有横截面轮廓至少包括一个直线段3b的异形段3a,铰链转轴3的异形段3a上在截面轮廓的直线段3b与弧线段3c的连接处设有倒角3d,防止在使用过程中,铰链转轴3的异形段3a对第一聚氧亚甲基摩擦片4的孔产生切削作用,磨损第一聚氧亚甲基摩擦片4。铰链上支架1以及螺母防松垫片6与铰链转轴3的异形段3a过盈配合,第一聚氧亚甲基摩擦片4、第一金属摩擦片5、铰链下支架2和金属预紧片7设有供铰链转轴3穿过的圆孔。在转动铰链上支架1过程中,由于铰链上支架1与铰链转轴3过盈配合,带动铰链转轴3转动,由铰链转轴3带动螺母防松垫片6转动,通过螺母防松垫片6及自锁螺母8控制铰链上支架1与铰链下支架2及其之间各个组件的间隙及摩擦,第一聚氧亚甲基摩擦片4、第一金属摩擦片5均为圆孔,第一聚氧亚甲基摩擦片4受到铰链上支架1及第一金属摩擦片5的摩擦力作用,在铰链上支架1及第一金属摩擦片5相对其一转动,由于三者间仅依靠摩擦运动,使得整个转动过程中不存在卡顿感。

实施例2,再请结合图4所示,本实施例涉及的汽车扶手铰链结构,本实施例中铰链上支架1和铰链下支架2结构同实施例1。在转臂1b与支撑臂2b之间设有铰接组件,铰接组件包括铰链转轴3、第一聚氧亚甲基摩擦片4、第一金属摩擦片5、第二金属摩擦片9、第二聚氧亚甲基摩擦片10、螺母防松垫片6、金属预紧片7和自锁螺母8。铰链转轴3依次穿过铰链上支架1、第一聚氧亚甲基摩擦片4、第一金属摩擦片5、铰链下支架2、第二金属摩擦片9、第二聚氧亚甲基摩擦片10、螺母防松垫片6和金属预紧片7,第二金属摩擦片9的边沿设有由第二金属摩擦片9的边沿弯折而成第二凸起9a,第二凸起卡9a固于摩擦片固定孔2c使第二金属摩擦片8与铰链下支架2间位置相对固定,第二聚氧亚甲基摩擦片10和第二金属摩擦片9设有供铰链转轴3穿过的圆孔。本实施例在铰链下支架2的两侧构成了对称布置的第一聚氧亚甲基摩擦片4、第一金属摩擦片5、第二金属摩擦片9和第二聚氧亚甲基摩擦片19。其中铰链下支架2、第二金属摩擦片9和第二聚氧亚甲基摩擦片10之间的受力同铰链下支架2、第一金属摩擦片5和第一聚氧亚甲基摩擦片4之间的受力,设置了第二金属摩擦片9和第二聚氧亚甲基摩擦片10使铰链下支架2受力更加均衡。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