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用新型储液灌盖带阻油通气机构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57237发布日期:2020-01-21 22:31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用新型储液灌盖带阻油通气机构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储液罐盖总成,尤其是涉及了一种汽车用新型储液灌盖带阻油通气机构总成。



背景技术:

传统汽车制动储液灌盖总成,其内部的通气阻油结构往往只是在薄橡胶密封圈中心切个小缺口,或在密封支架内部设计旋窝式通道,来达到通气阻油效果,但这两种传统阻油通气结构,只能抵挡因汽车颠簸而产生液体飞溅,在汽车紧急制动时较难抵挡储液灌内的液体对储液灌盖的快速冲击,往往会有制动液从储液灌盖外泄,滴落到汽车前发动机仓内,甚至外漏的制动液会对发动机仓内的某些部件产生损伤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了一种汽车用新型储液灌盖带阻油通气机构总成,能够有效的抵挡储液灌内的液体对储液灌盖的飞溅和快速冲击,而且冲击力越大,阻油密封效果越好。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储液灌盖、进油口橡胶密封圈、通气孔橡胶密封圈、密封支架、浮块,密封支架和浮块均安装在储液灌盖中,浮块套装在密封支架底部上并连接有通气孔橡胶密封圈,密封支架底部端面经进油口橡胶密封圈连接到储液罐进油口的端面,储液灌盖安装到储液罐进油口上;密封支架上设有连通外界大气和储液罐进油口内部的气体连通通道,通过浮块受油液冲击的上移动带动通气孔橡胶密封圈在气体连通通道处进行密封。

所述的储液灌盖内周面设有内螺纹,内螺纹连接旋到储液罐进油口外周面的外螺纹上,形成螺纹配合。

所述的密封支架包括盖盘和固定连接在盖盘底端面中心的导向杆,盖盘的顶端面连接到储液灌盖内顶面,盖盘的顶端面上开有条形的通气槽,通气槽与中间通气孔相连通,盖盘底端面周围经进油口橡胶密封圈与储液罐进油口的端面密封连接;盖盘中心开有延伸到导向杆顶部内的中间通气孔,导向杆顶部的周面开有与中间通气孔连通的侧通气孔。

所述的浮块活动套装在导向杆外,导向杆底端设有径向弹性卡扣结构,浮块底端被支撑在径向弹性卡扣结构上;浮块上端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凸出筒体,凸出筒体的周面设有外凸缘,通气孔橡胶密封圈套在凸出筒体外并通过外凸缘轴向固定。

在所述浮块未受到储液罐进油口内的油液冲击下,通气孔橡胶密封圈位于侧通气孔下方;在所述浮块受到储液罐进油口内的油液冲击下,浮块上移到导向杆顶部,通气孔橡胶密封圈封堵在侧通气孔处。

所述的盖盘底端面上固定有环状凸台,环状凸台底端设有钩部,进油口橡胶密封圈套在环状凸台外并通过钩部轴向支撑限位。

所述通气槽从中间通气孔沿径向延伸到盖盘边缘,使得外界大气从储液灌盖和储液罐进油口之间的螺纹间隙中进入到通气槽,再经通气槽依次进入中间通气孔、侧通气孔后进入储液罐进油口内部。

所述的盖盘的厚度小于等于储液灌盖内螺纹的一个螺纹的宽度,使得盖盘沿着内螺纹旋进储液灌盖内。

所述浮块内部具有空腔,浮块整体密度小于油液密度。

所述浮块主要是由上部和下部通过固定焊接构成,上部和下部内均设有加强筋,由加强筋将上部和下部内腔分隔为多个子腔。

所述的盖盘和导向杆通过注塑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当汽车正常行驶时踩下或抬起制动踏板时,本实用新型的储液灌盖能够保持通气顺畅,保证储液灌内部气压与外界一致。

当汽车遇到颠簸路面或汽车开始制动时,本实用新型的储液灌盖能够有效的抵挡储液灌内的液体对储液灌盖的飞溅和快速冲击,而且冲击力越大,阻油密封效果越好。

本实用新型具有设计独特、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稳定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整体方案图。

图2是内部结构详图。

图3是内部结构剖面详图。

图4是内部结构剖面详图。

图5是总成整体密封状态的剖视图。

图6是总成整体未密封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密封支架的立体图之一。

图8是密封支架的立体图之二。

图9是浮块的立体图之一。

图10是浮块的立体图之二。

图11是浮块的立体图之三。

图中:1、储液灌盖,11内螺纹;2、密封支架,21密封盘、22导向杆,23环状凸台,24、通气槽,25中间通气孔,26侧通气孔,27径向弹性卡扣结构;3、进油口橡胶密封圈,4、通气孔橡胶密封圈;5、浮块,51上部,52下部,53加强筋,54凸出筒体,55外凸缘;6、储液罐进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包括储液灌盖1、进油口橡胶密封圈3、通气孔橡胶密封圈4、密封支架2、浮块5,密封支架2和浮块5均安装在储液灌盖1中,浮块5套装在密封支架2底部上并连接有通气孔橡胶密封圈4,密封支架2底部端面经进油口橡胶密封圈3连接到储液罐进油口6的端面,储液灌盖1安装到储液罐进油口6上。

如图3所示,储液灌盖1内周面设有内螺纹11,内螺纹11连接旋到储液罐进油口6外周面的外螺纹上,形成螺纹配合;实际使用中储液灌盖1和储液罐进油口6之间的螺纹配合存在间隙,外界大气可进入到螺纹间隙中。

如图2-图3和图7-图8所示,密封支架2包括盖盘21和固定连接在盖盘21底端面中心的导向杆22,盖盘21和导向杆22通过注塑成一体。盖盘21的顶端面连接到储液灌盖1内顶面,盖盘21的顶端面上开有条形的通气槽24,通气槽24与中间通气孔25相连通,盖盘21底端面周围经进油口橡胶密封圈3与储液罐进油口6的端面密封连接;盖盘21中心开有延伸到导向杆22顶部内的中间通气孔25,导向杆22顶部的周面开有与中间通气孔25连通的侧通气孔26。

盖盘21底端面上固定有环状凸台23,环状凸台23底端设有钩部,进油口橡胶密封圈3套在环状凸台23外并通过钩部轴向支撑限位。钩部防止在旋下储液灌盖时进油口橡胶密封圈掉落。具体实施中由于考虑到两个对称的侧通气孔26,是由模具芯棒插入后注塑而成,而在退芯棒过程中,会与环状凸台23发生干涉。因此将环状凸台23设计成由两个弧形体对称布置构成。

盖盘21的厚度小于等于储液灌盖1内螺纹11的一个螺纹的宽度,使得盖盘21沿着内螺纹11旋进储液灌盖1内。

如图2-图3和图9-图11所示,浮块5活动套装在导向杆22外,导向杆22底端设有将浮块5轴向支撑不下落的径向弹性卡扣结构27,浮块5底端被支撑在径向弹性卡扣结构27上,防止浮块5因重力作用而滑落;浮块5上端设有沿轴向延伸的凸出筒体54,凸出筒体54的周面设有外凸缘55,通气孔橡胶密封圈4套在凸出筒体54外并通过外凸缘55轴向固定。

通气槽24从中间通气孔25沿径向延伸到盖盘21边缘,保证了储液灌内部液体流动的顺畅性。

如图3-4所示,浮块5主要是由上部51和下部52通过固定焊接构成,上部51和下部52内均设有三个加强筋53,由加强筋53将上部51和下部52内腔分隔为三个子腔。上部51和下部52内部子腔和加强筋53的布置上下对称。

具体实施中,浮块上部51和下部52通过热板焊或超声波焊接在一起,上部51和下部52的加强筋53相焊接使得多个子腔也对应焊接,达到密封粘牢效果。

本实用新型机构总成的组装流程为:

先将密封支架2通过储液灌盖1的螺纹间隙旋进到储液灌盖1中,再将已装配通气孔橡胶密封圈4的浮块5装配到导向杆22上,最后将进油口橡胶密封圈3装配到密封支架2的环状凸台23上。

工作时,浮块5位于储液罐进油口6内,储液罐进油口6内盛有油液。当当汽车遇到颠簸路面或汽车开始制动时,储液罐进油口6内的油液受振荡会涌起到储液罐进油口6的端口处,冲击到浮块5。

由于浮块5整体密度小于油液密度,因此浮块5受冲击和浮力作用能沿导向杆22轴向上移,通过以下方式实现冲击力越大,阻油密封效果越好的技术效果:

如图5所示,在浮块5未收到储液罐进油口6内的油液冲击下,通气孔橡胶密封圈4位于侧通气孔26下方,此时侧通气孔26未被密封。外界大气从储液灌盖1和储液罐进油口6之间的螺纹间隙中进入到通气槽24,再经通气槽24依次进入中间通气孔25、侧通气孔26后进入储液罐进油口6内部,能够实现气体流通。

如图6所示,在浮块5收到储液罐进油口6内的油液冲击下,浮块5上移到导向杆22顶部,通气孔橡胶密封圈4.封堵在侧通气孔26处。

外界大气从储液灌盖1和储液罐进油口6之间的螺纹间隙中进入到通气槽24,再经通气槽24依次进入中间通气孔25、侧通气孔26后,被通气孔橡胶密封圈4堵住不能进入储液罐进油口6内部,气体不流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