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轻量化后下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6002发布日期:2020-02-28 07:57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强轻量化后下控制臂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强轻量化后下控制臂。



背景技术:

汽车悬挂系统是现代汽车上的重要总成之一,对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控制臂作为汽车悬挂系统的导向和传力元件,将作用在车轮上的各种力传递给车身,同时保证车轮按一定轨迹运动,控制臂分别通过球铰或者衬套把车轮和车身弹性地连接在一起,因而要求控制臂和与之相连的衬套及球头应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使用寿命。控制臂分为前控制臂和下控制臂,而下控制臂又分为前下控制臂和后下控制臂,其中后下控制臂主要作用是用于连接汽车副车架和轮毂,控制后轮胎倾角。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7088877公开了一种后下控制臂及包括该后控制臂的车辆,所述下控制臂包括第一片,所述第一片的中部设有向下凹入的第一套筒,第二片,所述第二片位于第一片的下方,所述片的中部设有向上凹入且与所述第一套筒相对的第二套筒,所述第二片的两侧边与所述第一片的两侧边对应相连,且所述第二套筒与所述第一套筒对应相连,以在第一片与所述第二片之间限定处空腔,此技术方案中控制臂与套管连接繁琐。如图3和图4分别为现有技术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和正视结构示意图,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1、上板2和套管3,控制壁本体上部固设有上板,控制臂本体右端设有半弧形缺口4,套管容置于半弧形缺口中,半弧形缺口上部设有加强板5,加强板一端与套管连接,另一端与控制臂本体连接,加强板与套管连接部之间存在缺口6,导致套管连接部与套管之间的焊缝短,套管容易从套管连接部上脱落,另外加强板还增加了控制臂的重量和零件成本但是零件较多,焊接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套管容易从控制臂本体上脱落,强度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高强轻量化后下控制臂,该控制臂中的套管与控制臂本体连接强度高,不容易从控制臂本体上脱落,另外减少了控制臂零件和焊接工序,提高零件组装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轻量化后下控制臂,包括控制臂本体、上板和套管,所述控制臂本体为中部下沉两侧竖起的船型形状,所述上板设于控制臂本体的上部,所述控制臂本体右端设有套管连接部,所述套管连接部设有开口朝外的圆弧形缺口,所述套管容置在圆弧形缺口中,所述套管连接部的圆弧形缺口处的圆弧两端沿着套管外壁向外延伸。

现有技术中(见背景技术)使用加强板来加强套管与套管连接部之间的作用力,但是加强板与套管连接部之间存在缺口,导致套管连接部与套管之间的焊缝短,套管容易从套管连接部上脱落,另外加强板还增加了控制臂的重量和零件成本。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控制臂的右端设置套管连接部,套管与套管连接部固连,从而将套管固定在控制臂本体上;套管连接部上设置朝外的圆弧形缺口,套管连接部的圆弧形缺口处的圆弧两端沿着套管外壁向外延伸,套管连接部圆弧的两端围绕在套管的外壁,然后将套管与套管连接部焊接,套管连接部的圆弧缺口对套管一是起到夹持作用,二是圆弧缺口的弧度长,套管与套管连接部的焊接之间的焊缝长,这两种加强作用结合,使套管紧密与套管连接部连接;另外不需要添加类似加强板的加强组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减轻控制臂的重量。

作为优选,所述圆弧形缺口为半圆形缺口。

半圆形缺口对套管的夹持力较强,从而进一步增强套管与套管连接部的作用力,另外在套管连接部设置为半圆形缺口方便将套管压装于缺口中。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臂本体内底部设有橡胶垫套管,所述橡胶垫套管与控制臂本体一体成型。

作为优选,所述橡胶垫套管上端为缩口结构。

作为优选,所述上板与控制臂本体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套管与套管连接部焊接。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臂本体左端设有螺孔。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套管与控制臂本体连接强度高,不容易从控制臂本体上脱落;(2)减少了控制臂零件和焊接工序,提高零件组装效率,减轻控制臂的重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现有技术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控制臂的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控制臂本体1、上板2、套管3、套管连接部11、圆弧形缺口111、前侧壁112、后侧壁113、底板114、橡胶垫套管12、螺孔1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分别为本实用新型控制臂的结构示意图和正视结构示意图,包括控制臂本体1、上板2和套管3,所述控制臂本体为中部下沉两侧竖起的船型形状,所述上板罩设于控制臂本体的上部,所述上板与控制臂本体上两侧的竖起结构焊接,所述控制臂本体两侧的竖起结构的左端设有相互对应的螺孔13。

所述控制臂本体右端设有套管连接部11,所述套管连接部包括前侧壁112、后侧壁113和底板114,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位于底板的两侧且垂直于底板构成u形结构,所述套管连接部上的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各设有一个开口朝外的圆弧形缺口111,所述前侧壁和后侧壁上设有的圆弧形缺口前后对应,所述套管容置在圆弧形缺口中,所述套管连接部上的圆弧形缺口处的圆弧两端沿着套管外壁向外延伸,所述圆弧形缺口夹持于套管外壁,所述圆弧形缺口为半圆形缺口,所述套管与套管连接部焊接;通过在控制臂的右端设置套管连接部,套管与套管连接部固连,从而将套管固定在控制臂本体上;套管连接部上设置朝外的圆弧形缺口,套管连接部的圆弧形缺口处的圆弧两端沿着套管外壁向外延伸,套管连接部圆弧的两端围绕在套管的外壁,然后将套管与套管连接部焊接,套管连接部的圆弧缺口对套管一是起到夹持作用,二是圆弧缺口的弧度长,套管与套管连接部的焊接之间的焊缝长,这两种加强作用结合,使套管紧密与套管连接部连接;另外不需要添加类似加强板的加强组件,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和减轻控制臂的重量。

所述控制臂本体内底部设有橡胶垫套管12,用于安装弹簧,所述橡胶垫套管与控制臂本体一体成型,所述橡胶垫套管上端为缩口结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