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顶胎功能的轮胎拆装机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25992发布日期:2020-02-28 07:57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顶胎功能的轮胎拆装机机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安装和拆卸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顶胎功能的轮胎拆装机机座。



背景技术:

货车的车胎体积比较大,并且轮胎与轮毂连接的比较紧实,长期使用的轮胎常常出现胎口与轮毂粘黏的情况,往往需要操作人员人工使用工具将胎口从轮毂上剥离;同时轮胎与轮毂的安装和拆卸比较困难;现在常用的拆装方法一是人工用工具把轮胎从钢圈上撬下来,但是人工拆装时费时费力,拆装效率低,并且对于胎口比较紧的轮胎折不下来,而且在拆装的时候容易弄伤胎口;二是用非常大型的机器进行拆装,但是大型的机器结构比较复杂,价格较高,不适用于小型的修车厂;同时当上胎口拆卸下来时,需要将下胎口垫高或人工才能使下胎口与轮毂上沿平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顶胎功能的轮胎拆装机机座,用于辅助操作人员使用拆胎工具将轮胎从轮毂上拆卸下来或使用装胎工具将轮胎安装到轮毂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顶胎功能的轮胎拆装机机座,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顶胎气缸;

所述底座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套筒;

所述套筒设置在底座的对称轴上;

所述底座下表面设置有电机以及与所述电机传动连接的减速机构;

所述套筒内设置有轴承;

所述轴承包括上轴承和下轴承;

所述上轴承设置在套筒上部;

所述下轴承设置在套筒下部;

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出轴设置在套筒的空腔内,并通过下轴承与套筒转动连接;

所述顶胎气缸固定连接在底座下表面或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在底座侧壁上;

所述顶胎气缸的活塞杆贯穿所述底座上表面,以便将轮胎向上顶起,使轮胎下胎口略高于轮毂上沿。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压紧轮毂的压紧装置;

所述压紧装置包括转轴和压片;

所述转轴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所述压片与所述转轴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压紧装置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所述压紧装置。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表面设置有定位轮毂的定位孔;

所述定位孔内可拆卸地连接有定位销。

优选的,所述定位孔设置在与套筒同心的同心圆上;

所述同心圆的半径为70mm-350mm。

优选的,所述减速机构为减速器;

所述电机为电葫芦电机;

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与减速器的输入轴通过连接件卡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安装座;

所述电机和所述减速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上;

所述顶胎气缸为双节气缸。

优选的,所述安装座包括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

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通过焊接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板为平板结构,所述第二连接板为折板结构;

所述第一连接板及第二连接板的上表面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底座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筒内设置有花键套;

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上设置有与花键套相互配合的花键;

所述花键套下部与减速机构的输出轴卡接;

所述花键套通过轴承与套筒转动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顶胎功能的轮胎拆装机机座,底座上设置有顶胎气缸,顶胎气缸能够将轮胎顶起,使粘黏在轮毂上下胎口与轮毂下沿分离,将轮胎翻转后可再将轮胎上胎口与上胎口分离;在拆卸轮胎的下胎口时,顶胎气缸能够将轮胎下胎口顶起,使轮胎下胎口齐平或突出于轮毂上沿,不用人工将轮胎托起,也不用人工将下胎口垫高,极大的节省人力,提高拆装效率;套筒在底座的长度方向的1/10至2/5处,电机设置在长度方向的1/2至9/10处,能够节约底座的体积,方便底座的移动;底座上设置有压紧装置,用于压紧轮毂,能够将放置在底座上的轮胎固定,防止轮胎翻转或移动;底座上设置有可拆卸连接在定位孔定位销,拆装轮胎时,将轮毂上的螺丝孔与对应的定位孔对齐,再将定位销插入定位内用于固定轮毂,防止轮毂随轮胎拆卸或安装装置转动;套筒内设置有上轴承和下轴承,能降低电机输出轴、轮胎拆卸和安装装置与套筒之间的摩擦,同时减少噪音;所述减速机构选用减速器、蜗轮蜗杆结构以及齿轮组等减速机构,能降低减速机构输出轴的转速,提高输出扭矩;底座上端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末端设置有压胎气缸,压胎气缸随悬臂转动,当轮胎与轮毂粘粘在一起时,使用压胎气缸将轮胎上胎口从轮毂上分离,将压胎气缸旋转至顶胎气缸上方,同时启动将上下胎口与轮毂分离下来,方便操作人员将轮胎取下;采用双节气缸,可以降低顶胎气缸的长度,提升气缸的顶升行程。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能够解决现有的轮胎与轮毂安拆设备效率低、结构复杂的问题,具有体积小、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的优点。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顶胎功能的轮胎拆装机机座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撬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拆胎装置改进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底座的剖面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安装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件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装胎装置结构;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施例2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底座结构立体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花键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1第一连接杆、12卡槽、13第一支撑架、14支座、15支撑杆、16限位环、17卡杆、18花键、2底座、21套筒、22下轴承、23上轴承、24定位销、25转轴、26压片、27第一加筋板、28花键套、29定位孔、31第二连接杆、32第二支撑架、33支撑板、34倾斜面、35挡板、36压轮、37第二加筋板、4安装座、41第一连接板、42第二连接板、43u型槽、44连接孔一、45连接孔二、5电机、61连接件、62减速器、71撬杆体、72撬杆头、73握柄、81顶胎气缸、82压胎气缸、91立杆、92悬臂、93悬臂座、94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5、6、10-12所示,一种具有顶胎功能的轮胎拆装机机座,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底座2上表面的套筒21;所述底座2下表面设置有电机5和与所述电机5传动连接的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出轴转动连接在套筒21的空腔内;所述减速机构为涡轮蜗杆机构,所述电动机的输出轴与蜗杆传动连接;所述套筒21设转动连接有蜗轮;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轮毂的螺栓,所述螺栓上设置有垫圈;套筒21与底座2上表面之间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筋板27;所述套筒21内设置有上轴承23和下轴承22;所述上轴承23设置在套筒21上部;所述下轴承22设置在套筒21下部;所述电机5选用伺服电机5;所述底座2下表面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有顶胎气缸81;所述顶胎气缸81的活塞杆贯穿所述底座2上表面,以便将轮胎向上顶起,使轮胎下胎口略高于轮毂上沿;所述顶胎气缸81为双节气缸。

使用方法

如图1-12所示,将轮胎放置在底座2上,使轮毂中心对正套筒21中心;将带有垫圈的螺栓穿过轮毂的螺丝孔,将轮毂固定在底座2上;在将装胎装置或拆胎装置插入套筒21内,并与减速机构的输出轴传动连接;启动伺服电机5,伺服电机5通过蜗轮蜗杆减速,带动减速机构的输出轴转动,进而驱动插接在套筒21内的装胎装置或拆胎装置转动,从而实现装胎或拆胎动作,在拆胎时,轮胎上下胎口有时会粘黏在一起,启动顶胎气缸81,顶胎气缸81活塞杆将轮胎向上顶起,轮毂被压紧装置固定在底座2上,下胎口与轮毂分离,将轮胎翻转,重复上述操作,另一侧胎口与轮毂分离;当将上侧的胎口拆卸完后,需要将下胎口太高,因此,启动顶胎气缸81,将下胎口顶升至轮毂上沿即可使用拆胎装置拆卸轮胎。

实施例2

如图1-12所示,一种具有顶胎功能的轮胎拆装机机座,包括底座2,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底座2上表面的套筒21;所述底座2下表面设置有电机5和与所述电机5传动连接的减速器62;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与减速器62的输入轴通过连接件61卡接;所述减速器62的输出轴插入套筒21空腔内并与套筒21通过下轴承22转动连接;所述底座2上表面设置有压紧轮毂的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转轴25和压片26;所述转轴25与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压片26与所述转轴25转动连接;所述底座2上表面设置有定位孔29以及插接在定位孔29内的定位销24,所述定位孔29设置在与套筒21同心的同心圆上,所述同心圆直径分别为175mm、195mm、225mm以及245mm,每个同心圆上设置有2个定位孔29;所述定位销24的数量为两个;套筒21与底座2上表面之间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筋板27;所述底座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安装座4;所述电机5和所述减速机构固定安装在所述安装座4上;所述安装座4包括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所述第一连接板41及第二连接板42均与底座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41上设置有固定电机5的连接孔一44;所述第二连接板42与第一连接板41相垂直的板面的底部设置有可使所述连接件61穿过的u型槽43;所述第二连接板42上u型槽43周围设置有固定减速器62的连接孔二45。所述套筒21内设置有上轴承23和下轴承22;所述上轴承23设置在套筒21上部;所述下轴承22设置在套筒21下部;所述电机5为微型的电动葫芦用电机;所述底座2下表面设置有两个顶胎气缸81,其中一个顶胎气缸81的活塞杆为单节,主要用于分离轮胎胎口和轮毂,另一个顶胎气缸81的活塞杆为双节,主要用于顶升轮胎,使轮胎下胎口略高于轮毂上沿,方便将轮胎的下胎口从轮毂上拆卸下来;所述顶胎气缸81的活塞杆贯穿所述底座2上表面;所述顶胎气缸81为双节气缸;所述底座2一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末端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压胎气缸82;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连接在底座2一端的立杆91、支杆94、转动连接在立杆91上端的悬臂92以及固定连接在悬臂92一端的悬臂座93;所述压胎气缸82固定连接在所述悬臂座93上,并随悬臂92绕立杆91旋转;所述支杆94一端固定连接在底座2上,另一端固定连接在立杆91上部;所述支杆94的数量为两个;所述底座2下方设置有轮子,方便底座2移动。

使用方法

如图1-12所示,将轮胎防止在底座2上,将轮毂上的螺丝孔卡接在定位销24上,使轮毂中心对正套筒21中心;旋转压片26,将轮毂卡紧,保证轮毂牢固地固定在底座2上;将悬臂92向内旋转,使压胎气缸82位于轮胎上方;启动顶胎气缸81和压胎气缸82,顶胎气缸81的活塞杆将轮胎向上顶起,压胎气缸82下压,而轮毂固定,不会发生移动,从而使粘粘在轮毂上的轮胎脱离轮毂,以便将撬杆插入轮胎的胎口处,以便拆胎作业;将拆胎装置或装胎装置插接在套筒21内,并于减速器62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拆胎或装胎准备完成后,启动电机5,经减速器62减速后带动拆胎装置或装胎装置在水平方向上绕套筒21转动,拆胎装置或装胎装置转动一周,完成一次拆胎或装胎作业;拆卸另一侧的胎口时,将顶胎气缸81升起,使轮胎下胎口略高于轮毂上沿,在重复拆胎步骤,将轮胎的下胎口拆卸下来。

实施例3

如图1-12所示,一种拆胎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11;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顶端设置有卡槽12;所述卡槽12的下方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1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架13;所述第一支撑架13与第一连接杆11垂直;所述第一支撑架13的一端设置有支座14;所述支座14水平设置;所述支座14为u型结构;所述支座14不高于卡槽12的底部;所述支座14与第一连接杆11之间还设置有倾斜设置的支撑杆15;所述第一连接杆11上端可拆卸地连接有的卡杆17;所述卡杆17垂直于卡槽12,设置在卡槽12的上部;所述卡杆17上设置有卡孔或卡槽12;所述卡杆17活动连接在卡孔内;第一连接杆11的为阶梯型结构的阶梯杆;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下端转动连接在工作台上。

使用方法

如图1-12所示,首先将需要拆卸的轮胎固定在工作台面上,使轮毂中心对正工作台上的中心孔,接着将第一连接杆11的下端插接在工作台面上的中心孔内,在胎体与轮毂交界处涂抹润滑剂,放置拆胎过程中损伤轮胎,同时降低拆胎阻力;将撬杆一端涂抹润滑剂,然后将轮胎翘起;向下按压撬杆,将撬杆依次卡入支座14和第一连接杆11顶端的u型的卡槽12内,推动撬杆另一端,使撬杆绕第一连接杆11转动,将轮胎从轮毂上拆卸下来;相同的,再将轮胎的另一侧从轮毂上拆卸下来。

实施例4

如图1-12所示,一种拆胎装置,包括底座2、转动连接在底座2上的第一连接杆11以及可拆卸连接在第一连接杆11上的撬杆;所述第一连接杆11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所述第一连接杆11上套设有限位环16;

所述限位环16可以沿所述第一连接杆11上下滑动;所述限位环16上设置有紧定螺钉,用于将限位环16锁定在套杆上;所述撬杆包括撬杆体71和设置在撬杆体71一端的撬杆头72;所述撬杆头72呈扁平的长舌型;所述撬杆体71另一端设置有握柄73;所述撬杆体71卡接在卡槽12和支座14内,撬杆头72设置在支座14一侧,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贯穿所述底座2上表面的套筒21;所述第一连接杆11与套筒21通过上轴承23转动连接;所述底座2上表面上设置有定位轮毂的定位销24;所述套筒21与底座2上表面之间均匀的设置有若干个第一加筋板27;所述底座2上表面设置有压紧轮毂的压紧装置;所述压紧装置包括转轴25和压片26,所述转轴25与底座2固定连接,压片26与转轴25转动连接。

使用方法

如图1-12所示,将轮胎放置在底座2上,套设在套筒21的外部,定位销24插入轮毂上的通孔内,并转动压片26压紧轮毂内沿,避免在拆卸过程中车胎晃动;根据轮胎厚度调整限位环16位置,是限位环16下沿到支座14上沿的距离略高于轮毂厚度为宜;将第一连接杆11插入套筒21中,并将撬杆假设在第一连接杆11顶部的卡槽12和支座14之间,将撬杆头72插入轮胎上胎口与轮毂之间的缝隙内,并将轮胎上胎口翘起,用手扶着撬杆握柄73,是撬杆绕第一连接杆11旋转一周,从而将轮胎的上沿与轮毂分离;然后采用同样的方法将轮胎的下沿与轮毂分离,从而实现整个轮胎与轮毂的分离。

实施例5

如图1-12所示,一种拆胎装置,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所述底座2的下表面上设置有驱动第一连接杆11转动的电机5和减速机构;所述第一连接杆11通过电机与电机5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构包括减速器62和连接件61;所述底座2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安装座4和控制装置;所述电机5及减速器62固定安装在安装座4上;所述电机5的输出轴与减速器62的输入轴通过连接件61卡接;所述控制装置与电机5电性连接;所述减速器62的输出轴插入套筒21空腔内并与套筒21通过下轴承22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杆11与减速器62的输出轴卡接并与套筒21通过上轴承2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低端与减速器62的输出轴卡接;所述安装座4包括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第一连接板41及第二连接板42均与底座2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41上设置有固定电机5的连接孔一44,所述第二连接板42与第一连接板41相垂直的板面的底部设置有可使所述连接件61穿过的u型槽43,所述第二连接板42上u型槽43周围设置有固定减速器62的连接孔二45;套筒21内设置有花键套28;所述第一连接杆11的下部设置有花键18;所述所述第一连接杆11与减速器62的输出轴通过花键套28卡接;所述花键套28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与套筒21转动连接;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顶胎气缸81和压胎气缸82;所述顶胎气缸81固定连接在底座2上表面下方,所述顶胎气缸81的活塞杆贯穿所述底座2上表面;所述底座2一端设置有固定架,所述压胎气缸82固定连接在固定架末端;所述顶胎气缸81的活塞杆竖直向下。

使用方法

如图1-12所示,将轮胎固定在底座2上,套设在套筒21的外部,定位销24插入轮毂上的通孔内,并转动压片26压紧轮毂内沿,避免在拆卸过程中车胎晃动;根据轮胎厚度调整限位环16位置,是限位环16下沿到支座14上沿的距离略高于轮毂厚度为宜;将第一连接杆11插接在花键套28内,并将撬杆假设在第一连接杆11顶部的卡槽12和支座14之间,将撬杆头72插入轮胎上胎口与轮毂之间的缝隙内,并将轮胎上胎口翘起,用手扶着撬杆握柄73,是撬杆绕第一连接杆11旋转一周,从而将轮胎的上沿与轮毂分离;然后启动顶胎气缸81,将轮胎顶起,使轮胎下胎口与轮毂上沿平齐,然后采用同样的方法将轮胎的下沿与轮毂分离,从而实现整个轮胎与轮毂的分离。

实施例6

如图1-12所示,一种轮胎与轮毂拆装机,包括底座2、拆胎装置和装胎装置。本实施例中底座2为底部中空的方形结构,底座2上设置有贯穿底座2上表面的套筒21。底座2的下表面上固定有安装座4,安装座4包括第一连接板41和第二连接板42,第一连接板41与第二连接板42通过焊接垂直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41为平板结构,第二连接板42为折板结构,第一连接板41及第二连接板42的上表面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底座2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连接板41上设置有固定电机5的连接孔一44,第二连接板42与第一连接板41相垂直的板面的底部设置有u型槽43,u型槽43周围设置有固定减速器62的连接孔二45。电机5的输出轴与减速器62的输入轴通过连接件61卡接,连接件61位于u型槽43内。连接件61为筒形结构,电机5的输出轴及减速器62的输入轴上设置有花键18,连接件61的内表面与花键18相匹配。电机5及减速器62与连接件61通过花键18连接的更稳定。底座2上还设置有控制装置,控制装置与电机5电性连接,控制电机5的遥控器也与控制装置连接。减速器62的输出轴插入到套筒21空腔内,并通过下轴承22与套筒21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电机5选用微型的电动葫芦用电机5,型号为pa1000型,电机5的体积小,占用空间小。

底座2上表面设置有压紧车胎轮毂的压紧装置,压紧装置包括转轴25和压片26,转轴25与底座2固定连接。压片26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套设在转轴25上使压片26与转轴254转动连接。转轴254的一端设置有防止压片26脱落的堵头。压片26与底座2的上表面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当轮毂放置在底座2上时,可以转动压片26,使压片26压紧在轮毂上。底座2上表面上还设置有两个定位轮毂的定位销24,将轮毂上的通孔插入定位销24内,对轮毂进行定位。套筒21与底座2上表面之间均匀的设置有4个第一加筋板27,用于提高套筒21的强度。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顶胎功能的轮胎拆装机机座实施例的拆胎装置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拆胎装置包括第一连接杆11,第一连接杆11为阶梯型结构,其内部为中空结构。第一连接杆11的底部内表面与减速器62输出轴的外表面形状相适配,并且可以进行卡接,卡接的方式选用常用的可以防止彼此打滑的结构,例如花键18等结构。减速器62的输出轴卡入第一连接杆11的底部空腔内,减速器62输出轴与第一连接杆11之间不产生径向的相对移动。第一连接杆11与套筒21通过上轴承23转动连接,电机5通过减速器62可以带动第一连接杆11同步转动。第一连接杆11的顶端设置有卡槽12,卡槽12的下方设置有与第一连接杆1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架13,第一支撑架13与第一连接杆11垂直。第一支撑架13的一端设置有u型的支座14,支座14的底板水平设置,支座14不高于卡槽12的底部。支座14与第一连接杆11之间还设置有倾斜设置的支撑杆15。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顶胎功能的轮胎拆装机机座的状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9所示,装胎装置也包括第二连接杆31,此第二连接杆31与拆胎装置的第一连接杆11结构相同。第二连接杆31的上部通过第二支撑架32连接有支撑板33,第二支撑架32与第一连接杆11垂直。支撑板33远离第二支撑架32的侧面的一端设置有倾斜面,倾斜面的上方设置有弧形的挡板35;另一端底部设置有压轮36。压轮36要位于倾斜面的外部,即压轮36到第二连接杆31的距离大于倾斜面到第二连接杆31的距离;并且压轮36的高度不高于倾斜面的高度。在支撑板33的上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加筋板37,能够提高支撑板33的强度。

车胎的拆卸过程为:将车胎放置在底座2上,套设在套筒21的外部,定位销24插入轮毂上的通孔内,并转动压片26压紧轮毂内沿,避免在拆卸过程中车胎晃动。在套筒21上安装拆胎装置,并将撬杆架设在第一连接杆11顶部的卡槽12和支座14之间,撬杆的一端插入轮胎上胎口与轮毂之间的间隙内并将轮胎上胎口翘起,另一端用手扶持。然后操作遥控器,电机5开始工作,电机5通过减速器62带动第一连接杆11转动,第一连接杆11带动撬杆旋转一周,停止电机5转动,从而将轮胎的上沿与轮毂分离。然后采用同样的方法将轮胎的下沿与轮毂分离,从而实现整个轮胎与轮毂的分离。

车胎的安装过程为:将轮毂放置在底座2上,套设在套筒21的外部,定位销24插入轮毂上的通孔内,并转动压片26压紧轮毂内沿,避免在安装过程中轮毂晃动。在套筒21上安装装胎装置,装胎装置的倾斜面位于轮毂边缘处,并且倾斜面的边缘形状与轮毂的边缘形状近似吻合;压轮36位于轮毂的外部,并且压轮36的高度低于轮毂上沿的高度。将轮胎套设在装胎装置的第二连接杆31上,操作遥控器,电机5通过减速器62带动第一连接杆11转动,支撑板33的倾斜面勾住轮胎的下沿,挡板35防止轮胎向轮毂的中心移动,压轮36在倾斜面的后方将轮胎的下沿压入轮毂上。第二连接杆31旋转一周,停止电机5转动,完成轮胎下胎口与轮毂的安装。然后倾斜轮胎,转动电机5,同样的方法实现轮胎上胎口与轮毂的安装,完成整个轮胎在轮毂上的安装。

因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轮胎与轮毂拆装机,能够解决现有的轮胎与轮毂安拆设备效率低、结构复杂的问题,具有体积小、省时省力、操作方便的优点。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应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