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手箱滑板机构,扶手箱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4780发布日期:2020-04-07 22:13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扶手箱滑板机构,扶手箱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内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扶手箱滑板机构,扶手箱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汽车市场对汽车内饰的精致度和舒适性要求越来越高,为了提高内饰的精致度,很多汽车厂商在扶手箱上增加了卷帘机构,卷帘机构虽然精致但成本较高,于是有些厂商为了节省生产成本,把卷帘改成滑板(例如本田雅阁,本田思域等),但滑板结构因为无法卷曲收入副仪表板内,当客户需要使用扶手箱的大空间时,必须要把滑板拆下来,从而导致客户体验性差,且拆下来的滑板没有放置的位置。

经检索,申请号cn200510069478.0,公开号cn1695982a,公开了拼合盖机构以及中置扶手箱,由能打开地盖住各种收纳体开口的两个以上顶盖构成的拼合盖机构,以及利用了该机构的汽车中置扶手箱。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盖住前后方向纵长的开口、又能不妨碍开盖状态、并且不会导致具备这种开口的收纳体等大型化的盖机构。

但是,这种方法用到大量齿轮和涡轮结构,如下部传动齿轮210、上部传动齿轮213、中间齿轮211支撑传动齿轮209等,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昂;此外,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若扶手不能向后下方折叠,要实现滑盖组件的折叠则需要将手伸入扶手箱内,降低了用户体验,也无法应用于扶手不能向后下方滑动的扶手箱,应用范围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不采用卷帘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提升内饰精致度及客户的使用方便性的扶手箱滑板机构,扶手箱和车辆。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扶手箱滑板机构,包括:

上方开口的箱体,用于容纳物品;

转动板,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箱体开口处;

滑动板,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上方,

在闭合状态下,所述转动板转动至水平位置,所述滑动板滑出所述转动板并与所述转动板拼接,拼接后的所述滑动板与所述转动板盖合于所述箱体的开口;

在折叠状态下,所述滑动板滑向所述转动板,层叠于所述转动板上方,所述转动板朝向所述箱体内转动,以带动所述滑动板折叠于所述箱体内。

可选地,所述转动板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所述滑动板通过滑动轴与所述转动板滑动连接,并在所述滑轨方向上滑动。

可选地,所述转动板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所述箱体可可转动地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

与所述箱体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设置于所述转动板的相邻侧的下方;

连杆,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相连接;

拉簧,用于连接所述连杆和第二转轴,并通过所述连杆的第二端,向所述转动板施加支撑所述转动板的力。

可选地,还包括:

卡头,设置于所述转动板开口侧;

锁止机构,用于在折叠状态下与所述卡头卡接,以将固定所述转动板。

进一步地,所述锁止机构为具有弹出结构的push-push锁。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扶手箱,所述扶手箱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扶手箱滑板机构,还包括:

上盖板,设置于所述箱体开口处的外侧;

扶手,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扶手箱滑板机构上方。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扶手箱。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扶手箱滑板机构,无需拆卸滑板机构,能够有效提升内饰精致度及客户的使用方便性,提高用户体验。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扶手箱滑板组件可以形成总成件,避免了卷帘和其他折叠机构的高成本,简化装配流程,应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滑板机构在开启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滑板机构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滑板机构在开启状态下的滑板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滑板机构在闭合状态下的滑板组件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滑板机构的锁止机构的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滑板机构的锁止机构的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在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在开启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箱体;

2-转动板;

3-滑动板;

4-滑轨;

5-滑动轴;

6-第一转轴;

7-连杆;

8-第二转轴;

9-拉簧;

10-卡头;

11-锁止机构;

12-上盖板;

13-扶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滑板机构在开启状态下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滑板机构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中的扶手箱滑板机构包括:上方开口的箱体1,用于容纳物品,所述箱体1可以长方体结构,也可以是上大下小的梯形结构;转动板2,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箱体1开口处;滑动板3,滑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2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

在闭合状态下,所述转动板2转动至水平位置,所述滑动板3滑出所述转动板2并与所述转动板2拼接,拼接后的所述滑动板3与所述转动板盖合于所述箱体1的开口;

在折叠状态下,所述滑动板3滑向所述转动板2,层叠于所述转动板2上方,所述转动板2朝向所述箱体1内转动,以带动所述滑动板3折叠于所述箱体1内。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滑板机构在开启状态下的滑板组件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滑板机构在闭合状态下的滑板组件示意图,参见图3、图4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动板2设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滑轨4,所述滑动板3通过滑动轴5与所述转动板2滑动连接,并在所述滑轨4方向上滑动;所述转动板2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6与所述箱体1可可转动地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将扶手箱滑板机构分为上下布置的两个组件:滑动板3和转动板2,其中,转动板2尾端通过第一转轴6固定于扶手箱侧壁,在转动板2上布置滑轨4,滑动板3的滑动轴5在转动板2的轨道内滑动。

转动板2的长度通常约为箱体1开口长度的一半,但是不能超过箱体1开口长度,同时,转动板2的长度也限定了滑轨4的长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箱体1结构和滑动板3滑动距离的实际需要来选择转动板2的长度。

滑动板3的长度通常不会超过转动板2的转轴,在折叠状态下,滑动板3的长度收到箱体1侧壁结构的限定。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与所述箱体1固定连接的第二转轴8,设置于所述转动板2的相邻侧的下方;连杆7,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转轴8相连接;拉簧9,用于连接所述连杆7和第二转轴8,并通过所述连杆7的第二端,向所述转动板2施加支撑所述转动板2的力。

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转轴6上设置一提供弹力的拉簧9,拉簧9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转轴6上,另一端固定在连杆7上,连杆7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转轴8固定在扶手箱侧壁上,另一端可以在所述转动板2的滑轨4内滑动,也可以在转动下表面另设滑槽。

当用户向下按压滑板机构时,转动板2板围绕所述第一转轴6旋转,所述连杆7在滑轨4内滑动的同时带动自身绕所述第二转轴8旋转;当所述拉簧9被拉长时,其产生的垂直于所述转动板2的力,使得所述转动板2趋于平行位置。

当使用者需要使用完整的扶手箱空间时,滑动板3移动至第一转轴6一侧,此时,滑动板3与下方的转动板2基本重合,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还包括:卡头10,设置于所述转动板2开口侧;锁止机构11,用于在折叠状态下与所述卡头10卡接,以将固定所述转动板2。

在本实施例中,当所述转动板2和滑动板3形成的一体化组件向下旋转至与箱体1侧壁大致平行位置时,卡头10插入所述锁止机构11内锁死,滑板组件完成折叠。当使用者需要重新使用滑板机构时,仅需要按压滑板机构,卡头10从锁止机构11内脱出,通过拉簧9的拉力让滑板机构重新复位。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滑板机构的锁止机构11的示意图一;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滑板机构的锁止机构11的示意图二,参见图5、图6所示,在一种进一步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止机构11为具有弹出结构的push-push锁,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通过其他锁止机构11实现同样的技术效果。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扶手箱,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在闭合状态下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在开启状态下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扶手箱在折叠状态下的示意图,参见图7、图8、图9所示,所述扶手箱包括上述任一项的扶手箱滑板机构,还包括:上盖板12,设置于所述箱体1开口处的外侧;扶手13,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扶手箱滑板机构上方。

在本实施例中,滑动板3相对于第一转轴6的相反侧可以设置把手,以方便滑板机构的开启,所述把手可以是与滑动板3一体设置一凸起结构,也可以需要另外安装的把手结构。

第三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扶手箱。

在本实施例中,滑板组件两侧与扶手箱制作限位结构用来控制滑动过程的稳定性及提供支撑,以确保滑板组件在开启状态下无法进行折叠;可以在滑轨末端布置类似葫芦形的滑动死点,当滑板闭合,滑动板3滑动到末端时会有相应的手感提示,来提醒使用者进行折叠;当滑板从折叠状态复位时,也可以设有同样的结构提醒使用者复位,避免使用者误操作或车辆颠簸引起滑板组件损坏。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