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15857发布日期:2020-07-10 15:38阅读:303来源:国知局
安全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安全警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可快速架设完成以提供警示作用的安全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车辆行驶中难免发生故障或事故,目前车辆发生故障或事故时,车主除了会闪双黄灯警示之外,一般也会在车后一段距离放置三角警示标志,用以警告后方来车前方有故障或事故发生。

然而,在发生故障或事故的当下,车主需要由车内找出三角警示标志,并且往后方步行一段距离后才能放置三角警示标志,如此,将花费相当多的时间而产生安全上的空窗期,后方来车可能在摆放三角警示标志的安全空窗期间内追撞车辆及/或人员,使得后方来车撞上车辆及/或人员的更严重事故时有所闻。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安全警示装置,可快速架设完成以提供警示作用,避免后方来车在安全空窗期间内追撞车辆及/或人员,实为当前重要的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安全警示装置,可快速架设完成以提供警示作用,提升用路人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方便收纳与携带特点的安全警示装置。

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安全警示装置,包括一可挠性基材以及一反光体及/或发光体。可挠性基材具有一第一表面及与第一表面相对的一第二表面,可挠性基材以第二表面静电吸附于一物体上、或可挠性基材以第二表面设置于一支架。反光体及/或发光体设置于可挠性基材的第一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反光体及/或发光体配置成显示图案及/或文字。

在一实施例中,反光体包括反光膜、反射板或反光镜;发光体为光致发光体及/或电致发光体。

在一实施例中,电致发光体由多个点光源构成至少一个矩阵配置及/或至少一点光源搭配导光条构成至少一灯条配置。

在一实施例中,电致发光体由太阳能电池、一次电池及二次电池至少其中之一供给电源。

在一实施例中,安全警示装置还包括一固定元件,设置于可挠性基材。

在一实施例中,固定元件包括魔鬼毡、双面胶、钮扣、绑带、拉绳、束带、挂环、及磁性体至少其中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磁性体为软性磁铁。

在一实施例中,安全警示装置还包括一控制器,电性连接发光体,控制器控制发光体的显示内容、闪烁速率、及发光亮度至少其中之一。

在一实施例中,控制器为内建于安全警示装置内的可程序化逻辑控制器。

承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警示装置中,是在可挠性基材上设置反光体及/或发光体(光致发光体及/或电致发光体),并且可以静电吸附的方式固定在物体上、或以设置方式固定在支架上。借此,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快速取出并静电吸附在例如车辆后方挡风玻璃或车体上,借此达到快速架设完成以提供警示作用,避免后方来车在摆放三角警示标志的安全空窗期间追撞车辆及/或人员,提升用路人的安全。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警示装置具有可挠性,因此可以以卷曲及/或折叠的方式收折,方便使用者收纳与携带。另外,搭配支架使用时,支架可以采用可收折结构,使用时快速架设成型支架结构,再将其上设有反光体及/或发光体的可挠性基材设置于支架结构,同样具有方便收纳与携带、快速架设完成的效用。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安全警示装置的示意图。

图1b为图1a所示安全警示装置的收折示意图。

图1c至图1e分别为图1a所示安全警示装置的不同使用情境示意图。

图2a至图2e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1a、1b、1c、1d、1e:安全警示装置

11:可挠性基材

111:第一表面

112:第二表面

12:反光体

13:发光体

14:磁性体

15:固定元件

16:控制器

2:背心

e:电子装置

s: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警示装置可应用于车辆故障警示、车辆事故警示、工程施工警示、或警方路检警示、或其他需要警示的场域,以达到快速架设完成以提供警示作用而提升安全性。

请参照图1a至图1d所示,其中,图1a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一种安全警示装置的示意图,图1b为图1a所示安全警示装置的收折示意图,而图1c与图1d分别为图1a所示安全警示装置的不同使用情境示意图。

如图1a所示,本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包括一可挠性(flexible)基材11以及一反光体12及/或发光体13。

可挠性基材11具有一第一表面111及与第一表面111相对的一第二表面112。顾名思义,可挠性基材11为软性材料而可卷曲、折叠等,其材质可包括容易产生静电的化学纤维、或毛料,以易于产生静电而吸附在物体上。其中,上述的化学纤维可包括但不限于聚酯、尼龙、或氨纶(spandex,莱卡)等。另外,物体可例如但不限于为车体、挡风玻璃、衣物、或支架,或其他可固定安全警示装置1的对象等。

反光体12及/或发光体13设置于可挠性基材11的第一表面111。在一些实施例中,若安全警示装置包括有反光体12及发光体13时,则发光体13可位于反光体12的内侧及/或外侧、或是位于反光体12的一侧,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

以反光体12来说,其包括有光线照射后反光的材料或结构,其例如包括反光膜、反射板或反光镜等,在光线照射后反光,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反光体12可配置成特定的图案(pattern)及/或文字。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光体12可以配置成警示图案,例如三角形、四边形、惊叹号(!)、禁止符号、危险符号等,或其他各种具警示效果的图案或符号、或其组合。或者,反光体12也可以配置成警示的文字(文字可包括数字),例如“危险”、“停止”、“注意安全”等,或是英文的“warning”、“stop”等,借此达到醒目、警示及安全的效果。或者,反光体12也可以配置成上述的图案与文字的组合,例如三角形的图案中间加上“危险”或“stop”的字样,依使用的场域、需求而定。

再以发光体13来说,可为光致发光体及/或电致发光体。光致发光体包括吸光后放光的材料,其例如荧光材料及/或磷光材料,光线照射后发出例如荧光绿色的光线,以起到警示的作用;电致发光体包括受到电荷作用而放光的材料,其例如发光二极管(led)材料或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材料。于此,当发光体13是电致发光体时,其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发光元件构成点光源,可再由多个点光源构成至少一个矩阵(例如二维矩阵)配置及/或至少一点光源搭配导光条构成至少一灯条配置。其中,led灯条具有可挠性,又可称为led软灯条、led灯带(lightbar)、led柔性灯条、或led软光条,可依用户的需求配置成想要的图案及/或文字。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电源(例如电池)供电给发光体13发光以显示警示图案及/或文字,增加可视效果、提升安全性;供给电源可来自太阳能电池、一次电池及二次电池(可充电电池)至少其中之一

如图1a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中,是在可挠性基材11的第一表面111上同时设置有反光体12及发光体13,且发光体13位于反光体12的内侧为例。其中,反光体12配置成三角形的图案,以起到反光醒目的作用,而发光体13排列成惊叹号(!)的警示图案,以达到发光醒目的作用,借此达到安全警示的目的。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安全警示装置1也可只包括有反光体12,或只包括有发光体13,本实用新型不限制。

承上,在本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中,是在可挠性基材11上设置反光体12及发光体13,借此提升其可视效果,达到醒目、警示的目的。另外,如图1b所示,由于安全警示装置1具有可挠性,因此,可以卷曲及/或折叠的方式收折,方便使用者收纳及携带。当遇到车辆事故或故障时,使用者可以快速取出安全警示装置1,将其摊平后,如图1c所示,通过可挠性基材11的第二表面112(参见图1a及图1b)以静电吸附的方式很快地设置在例如车辆后方的挡风玻璃或车体上,借此达到快速架设完成以提供警示的作用,避免后方来车在摆放三角警示标志的安全空窗期间内追撞车辆及/或人员,提升用路人的安全;当然,在挡风玻璃或车体快速架设安全警示装置1之后,使用者可在车辆后方再摆放三角警示标志,进一步提供警示作用。此外,在一些应用例中,例如应用于工程施工警示、或警方路检警示时,如图1d所示,因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警示装置1是可挠性的,也可将安全警示装置1利用例如双面胶或缝制的方式固定于工程人员或警察的背心2上,以提高人员的安全性。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1e所示,可挠性基材11可以第二表面112设置于一支架s;支架s为可折叠的支架结构,以方便收纳与携带。使用时,将原折叠住的支架快速架设成型支架结构(例如从平板成型为立体结构),而放置于例如车体旁醒目处或距离车体一段距离,再将安全警示装置1(如前所述,其具有反光体12及发光体13设置于可挠性基材11的第一表面111)以可挠性基材11的第二表面112设置于支架s,提供警示的作用。支架s利用既有可架设而供安全警示装置1设置之用,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

上述的应用情境只是举例,不可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同的应用例中,使用者可以将安全警示装置1及/或其变化态样应用于不同的使用情境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

图2a至图2e分别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a~1e的示意图。

如图2a所示,本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a与上述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其元件组成及各元件的连接关系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a中,发光体13是配置成英文字的“stop”为例。

另外,如图2b所示,本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b与上述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其元件组成及各元件的连接关系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b中,反光体12是配置成惊叹号(!)的图案,而发光体13配置成三角形的警示图案,且围绕反光体12为例。

另外,如图2c所示,本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c与上述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其元件组成及各元件的连接关系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c中还包括至少一磁性体14,磁性体14,其设置于可挠性基材11。其中,磁性体14可为软性磁铁,例如但不限于为异方性磁铁。在本实施例中,是以多个磁性体14设置在可挠性基材11的第二表面112(下表面)的四个角落为例,以增加安全警示装置1c的固定强度。借此,除了以静电吸附的方式固定安全警示装置1c外,如果设置的物体材质为可被磁性吸附的金属,如铁、钢或镍金属,例如车辆的车身、车尾行李箱、或金属广告牌等,还可通过磁性体14的磁力吸附在物体上,借此加强固定强度,避免掉落。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磁性体14也可设置于可挠性基材11的第一表面111上。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磁性体14也可以是刚性磁铁。

另外,如图2d所示,本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d与上述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其元件组成及各元件的连接关系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d中还包括一固定元件15,固定元件15设置于可挠性基材11。其中,固定元件15可例如但不限于包括魔鬼毡、双面胶、钮扣、绑带、拉绳、束带、挂环、及磁性体至少其中之一,以应用于不同的场域及不同的固定方式,借此加强抗风等级及固定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元件15是以设置于可挠性基材11四个角落的拉绳为例,用以将安全警示装置1d绑紧、固定在例如电线杆。

另外,如图2e所示,本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e与上述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其元件组成及各元件的连接关系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的安全警示装置1e中还包括一控制器16,当发光体13为电致发光体时,控制器16与发光体13(电致发光体)电性连接。另外,本实施例的发光体13是以设置在可挠性基材11的第一表面111,除了反光体12外的表面上为例,以通过控制器16规划而控制发光体13(电致发光体)的显示内容(例如一部分亮,一部分不亮,以形成图案及/或文字)、闪烁速率(例如快速闪烁)、及发光亮度(例如一部分较亮、一部分较暗)至少其中之一。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6可使发光体13(电致发光体)只在反光体12的内侧显示惊叹号(!)的警示图案(其余不发光),借此达到警示效果。

安全警示装置1e还可以因应使用需要,搭配外部的电子装置e,以有线或无线方式连接控制器16以改变显示内容、闪烁速率、或发光亮度等,以符合使用场域的实际状况;外部的电子装置e例如但不限于手机或计算机。或者,安全警示装置可以配置单一切换开关,按照默认的显示内容及其闪烁速率/发光亮度的设定,切换使用以符合场域的需要。再者,安全警示装置可以配置多个切换开关,分别切换显示内容、闪烁速率、及发光亮度,而有较多样的显示变化,切换使用更能够符合场域的需要。

除此之外,控制器16还可规划发光体13(电致发光体)以显示不同的图案及/或文字内容,以应用于不同的使用情境。举例来说,工程施工所需的警告文字及/或图案,例如显示出“危险”或“请绕道”等文字,增加施工上的安全性。或者,在警方路检时可依任务的不同显示例如“警方路检中”或“酒测中”的警告文字及/或图案,借此提供驾驶人注意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16可例如但不限于为内建于安全警示装置内的可程序化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手机或计算机(如平板、笔记型或桌面计算机)。在本实施例中,控制器16是手机,并与发光体13通过无线方式(例如蓝牙或wi-fi)电性连接。当然,在不同的实施例中,控制器16也可以有线方式与发光体13电性连接。

此外,安全警示装置1a~1e的其他技术内容可参照安全警示装置1的相同元件,在此不再多作说明。

综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警示装置中,是在可挠性基材上设置反光体及/或发光体(光致发光体及/或电致发光体),并且可以静电吸附的方式固定在物体上、或以设置方式固定在支架上。借此,当需要使用的时候,可以快速取出并静电吸附在例如车辆后方挡风玻璃或车体上,借此达到快速架设完成以提供警示作用,避免后方来车在摆放三角警示标志的安全空窗期间追撞车辆及/或人员,提升用路人的安全。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安全警示装置具有可挠性,因此可以以卷曲及/或折叠的方式收折,方便使用者收纳与携带。另外,搭配支架使用时,支架可以采用可收折结构,使用时快速架设成型支架结构,再将其上设有反光体及/或发光体的可挠性基材设置于支架结构,同样具有方便收纳与携带、快速架设完成的效用。

以上所述仅为举例性,而非为限制性者。任何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范畴,而对其进行的等效修改或变更,均应包含于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