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底盘的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47661发布日期:2020-05-15 16:35阅读:45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底盘的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底盘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汽车底盘的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底盘一般由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刹车系统、护板等组成,作用是支撑、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成形汽车的整体造型,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现有汽车底盘上的护板前部,通常会设置一段弧形挡板,弧形挡板与地面之间属于一个视觉盲区,驾驶员无法观测到前方凸起物是否高于汽车底盘,因此很多时候强行通过,导致凸起物首先会碰撞弧形挡板,造成弧形板凹陷、损坏,导致防护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底盘的防护结构,以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底盘的防护结构,所述汽车底盘包括弧形挡板,设置在汽车的车头处;其结构特点是,还包括至少三个防护部,均布在所述弧形挡板上,用于形成阻挡;所述防护部包括:

一第一连接件,用于与所述弧形挡板连接;

两个连接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

两个弹簧,分别一对一套在所述连接轴上,用于形成弹性缓冲;

两个第二连接件,分别一对一套在所述连接轴上,通过一螺母限位在所述连接轴上,并且与所述弹簧贴合;

一第一阻挡件,具有至少三个通槽,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上,用于形成阻挡;

以及至少三个滚轮件,分别一对一连接在所述第一阻挡件上,并且设置在所述通槽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件为一弧形板,与所述弧形挡板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轴包括一阶梯轴段,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上;以及一螺纹段,连接在所述阶梯轴段上,用于连接在所述螺母。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包括一折弯件,横截面为“[”形,通过一第一通孔套在所述连接轴上;以及两个第一板,对称连接在所述折弯件上,用于与所述第一阻挡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阻挡件为一弧形板。

进一步的,所述滚轮件包括一滚轮,局部凸出在所述第一阻挡件外部;一销轴,穿在所述第一阻挡件上,并且穿过所述通槽,用于连接所述滚轮;以及两个卡簧,连接在所述销轴上,用于限位所述滚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汽车底盘的防护结构,与相关技术相比,设置有防护部,防护部通过第一连接件与弧形挡板连接,凸出在汽车底盘的外部,当汽车需要越过凸起物时,如果凸起物的高度能够碰撞弧形挡板,则凸起物会先接触第一阻挡件和滚轮件,滚轮件的滚动摩擦,相比滑动摩擦,会降低碰撞的伤害,而且第一阻挡件和滚轮件会沿着连接轴压缩弹簧,形成缓冲,又会降低碰撞的伤害,因此降低了损坏汽车底盘前部的弧形挡板的几率,此时驾驶员会感受到碰撞就不会继续前进;克服了汽车底盘的前部容易碰撞损坏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保护汽车底盘的前部,保证了防护性能,而且美观的技术效果,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际安装状态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际安装状态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防护部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阻挡件和滚轮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滚轮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弧形挡板,20.防护部,21.第一连接件,22.连接轴,221.阶梯轴段,222.螺纹段,23.弹簧,24.第二连接件,241.折弯件,242.第一通孔,243.第一板,25.螺母,26.第一阻挡件,261.通槽,27.滚轮件,271.滚轮,272.销轴,273.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底盘的防护结构,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汽车底盘的前部容易碰撞损坏的技术问题;能够被制造和使用,并且能够达到保护汽车底盘的前部,保证了防护性能,而且美观的积极效果;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一:

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一种汽车底盘的防护结构,所述汽车底盘包括弧形挡板10,设置在汽车的车头处;还包括三个防护部20,均布在所述弧形挡板10上,用于形成阻挡;所述防护部20包括:

一第一连接件21,用于与所述弧形挡板10连接;

两个连接轴22,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上;

两个弹簧23,分别一对一套在所述连接轴22上,用于形成弹性缓冲;

两个第二连接件24,分别一对一套在所述连接轴22上,通过一螺母25限位在所述连接轴22上,并且与所述弹簧23贴合;

一第一阻挡件26,具有三个通槽261,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连接件24上,用于形成阻挡;

以及三个滚轮件27,分别一对一连接在所述第一阻挡件26上,并且设置在所述通槽261处;

具体来说,实施时,设置有防护部20,防护部20通过第一连接件21与弧形挡板10连接,凸出在汽车底盘的外部,当汽车需要越过凸起物时,如果凸起物的高度能够碰撞弧形挡板10,则凸起物会先接触第一阻挡件26和滚轮件27,滚轮件27的滚动摩擦,相比滑动摩擦,会降低碰撞的伤害,而且第一阻挡件26和滚轮件27会沿着连接轴22压缩弹簧23,形成缓冲,又会降低碰撞的伤害,因此降低了损坏汽车底盘前部的弧形挡板10的几率,此时驾驶员会感受到碰撞,也就不会继续前进;从而克服了汽车底盘的前部容易碰撞损坏的技术问题,达到了保护汽车底盘的前部,保证了防护性能,而且美观的技术效果;

具体来说,在图1、图2、图3中,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为一弧形板,与所述弧形挡板10贴合;第一连接件21通过钢板卷制而成,与弧形挡板10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安装拆卸很方便;

具体来说,在图1、图2、图3、图4中,所述连接轴22包括一阶梯轴段221,连接在所述第一连接件21上;以及一螺纹段222,连接在所述阶梯轴段221上,用于连接在所述螺母25;连接轴22通过圆钢机加工而成,通过阶梯轴段221端部的小轴段与第一连接件21上的盲孔紧配,之后连接轴22和第一连接件21之间焊接为一个整体,保证了支撑的可靠性;

具体来说,在图1、图2、图3中,所述弹簧23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结构,套在连接轴22上后,再通过螺母25限位第二连接件24,此时第二连接件24与弹簧23贴合,弹簧23处于微压缩状态,保证了弹性缓冲的效果;

具体来说,在图1、图2、图3、图5中,所述第二连接件24包括一折弯件241,横截面为“[”形,通过一第一通孔242套在所述连接轴22上;以及两个第一板243,对称连接在所述折弯件241上,用于与所述第一阻挡件26连接;第二连接件24一体冲压成型,之后机加工出第一通孔242等,通过第一通孔242穿在连接轴22上,并且通过第一板243与第一阻挡件26之间穿入螺钉连接,使得第一阻挡件26安装拆卸很方便;

具体来说,在图1、图2、图3、图6中,所述第一阻挡件26为一弧形板,通过钢板卷制而成,之后机加工出通槽261等,与第一板243连接后,第一阻挡件26的最低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a,略小于汽车底盘上的护板的最低点与地面之间的距离b,比如b为40cm,a则为38cm,通过尺寸的控制,能够在保护弧形挡板10的同时,也有保护汽车底盘上的护板的其他部位的作用,如果遇到凸起物,则会先触碰第一阻挡件26,驾驶员就能够及时发现;

具体来说,在图1、图2、图3、图6、图7中,所述滚轮件27包括一滚轮271,局部凸出在所述第一阻挡件26外部;一销轴272,穿在所述第一阻挡件26上,并且穿过所述通槽261,用于连接所述滚轮271;以及两个卡簧273,连接在所述销轴272上,用于限位所述滚轮271;实施时,滚轮271与销轴272之间间隙配合,滚轮271能够在销轴272上旋转,与凸起物碰撞时,滚动摩擦相比滑动摩擦,会降低碰撞的伤害;销轴272与第一阻挡件26上的通孔按照正常公差紧配,使得销轴272与第一阻挡件26之间可靠地定位;通过两个卡簧273连接在销轴272上,形成阻挡,能够防止滚轮271在旋转时,乱窜,结构的可靠性更好;

具体来说,在安装时,连接轴22与第一连接件21连接;在连接轴22上套上弹簧23;在连接轴22上套上第二连接件24,并且通过螺母25锁紧;在第一阻挡件26上安装滚轮件27;再将第一阻挡件26通过螺钉连接到第二连接件24上;最后再整体通过第一连接件21穿入螺钉连接在弧形挡板10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实施时,设置有防护部20,防护部20通过第一连接件21与弧形挡板10连接,凸出在汽车底盘的外部,当汽车需要越过凸起物时,如果凸起物的高度能够碰撞弧形挡板10,则凸起物会先接触第一阻挡件26和滚轮件27,滚轮件27的滚动摩擦,相比滑动摩擦,会降低碰撞的伤害,而且第一阻挡件26和滚轮件27会沿着连接轴22压缩弹簧23,形成缓冲,又会降低碰撞的伤害,因此降低了损坏汽车底盘前部的弧形挡板10的几率,此时驾驶员会感受到碰撞,也就不会继续前进。

在本实用新型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述的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或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必须具有的特定的方位;实施例中描述的操作过程不是绝对的使用步骤,实际使用时,可以做相应的调整。

除非个别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也不绝对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需根据实施例的内容确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