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带出口饰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43082发布日期:2020-09-08 13:45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带出口饰盖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装配的安全带出口饰盖。



背景技术:

安全带是各型汽车中的必不可少配件,安全带出口饰盖作为汽车安全带织带出口的一个装饰件,可以有效遮盖安全带出口,使安全带织带拉出与回收更加顺畅。另外,汽车后排安全带出口饰盖,还具有使安全带位于后排置物台上的出口更加美观的作用。

现有的安全带饰盖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产线工人安装遮挡盖需要较大力气,安装困难;2、遮挡盖上端卡扣易于断裂;3、乘员拉出织带佩戴或者翻倒座椅时,遮挡盖容易脱出;4、遮挡盖不易定位,容易松动,产生晃动异音。

基于此,

本技术:
提供了一种基于空间配合约束的安全带出口饰盖,以便于安全带出口饰盖的装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出口饰盖,其具有装配快速、不易脱落、稳定性好的优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出口饰盖,包括饰盖本体、用于使安全带穿出的过孔与装配组合构件,过孔位于饰盖本体的中部,装配组合构件包括上装配卡扣、下装配卡扣,上装配卡扣位于过孔的上方,下装配卡扣位于过孔的下方,下装配卡扣包括主卡扣、副卡扣,其中主卡扣与过孔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副卡扣与过孔之间的最小距离。

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卡接方式实现饰盖本体的安装,其中,上装配卡扣、下装配卡扣之间配合以将饰盖本体卡接在车体上以完成安装。

进一步的,通过设置不同位置的主卡扣、副卡扣以完成不同位置的约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卡扣容易断裂的问题,二者的约束位置不同,以便于装配过程,并且完成安装的饰盖本体的稳定性高,不易从车体上脱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饰盖本体设置有装配开口槽,装配开口槽位于过孔的下方并延伸至饰盖本体的下侧边缘,主卡扣、副卡扣位于装配开口槽的左右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装配开口槽设置为倾斜式直线槽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主卡扣、副卡扣为可产生弹性形变式卡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主卡扣、副卡扣为空心状双楔面结构,双楔面结构包括形成有一侧缺口的空腔、以及位于空腔两侧边的楔形卡接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装配卡扣包括两个配合卡扣,两个配合卡扣为可产生弹性形变式卡扣,其中,两个配合卡扣的位置分别与主卡扣、副卡扣的位置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装配卡扣为配合卡脚,配合卡脚与饰盖本体之间形成开口逐渐缩小的卡槽,其中卡槽的形状接近为倒置三角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上装配卡扣包括两个配合卡脚,两个配合卡脚的位置分别与主卡扣、副卡扣的位置相对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装配组合构件还包括辅助装配卡扣,辅助装配卡扣位于饰盖本体的左右边缘上,其中,服装装配卡扣的数目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辅助装配卡扣为可产生弹性形变式卡扣或者楔形卡扣。

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安全带出口饰盖具有便于装配的优点,其设置了位置不同的主卡扣、副卡扣进行渐进式安装与拆卸过程,避免了装配过程中的应力过于集中而导致的断裂现象。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主卡扣与副卡扣还可以采用可产生弹性形变式卡扣,进一步弱化装配作用力,并且装配完成后具有较强的支撑力,具有不易脱落的优点。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设置辅助装配卡扣,进一步提高装配的稳定性,有利于使用,装配后不会产生晃动异音。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安全带出口饰盖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安全带出口饰盖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一种安全带出口饰盖,包括饰盖本体10、过孔20与装配组合构件30,其中过孔20形成在饰盖本体10的中部,其用于安全带自由穿出,装配组合构件30能够将该饰盖本体10装配至汽车上。

装配组合构件30包括上装配卡扣31、下装配卡扣32,上装配卡扣31位于过孔20的上方,下装配卡扣32位于过孔20的下方,下装配卡扣32包括主卡扣32a、副卡扣32b,其中主卡扣32a与过孔20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副卡扣32b与过孔20之间的最小距离。

本示例中的主卡扣32a、副卡扣32b采用可产生弹性形变式卡扣结构,以主卡扣32a为例进行介绍如下:

主卡扣32a为空心状双楔面结构,包括形成有一侧缺口的空腔321、以及位于空腔321两侧边的楔形卡接板322,安装时两个楔形卡接板322受压而朝向空腔321产生形变,与汽车安装孔位配合后,产生复位力并卡在该汽车安装孔位上,实现装配。

相应的,主卡扣32a、副卡扣32b之间先后顺序完成安装,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安装过程应力过于集中而导致卡扣断裂的现象。

本示例中,上装配卡扣31包括两个配合卡扣31a,两个配合卡扣31a的位置分别与主卡扣32a、副卡扣32b的位置相对应,具体的,两个配合卡扣31a也采用如主卡扣32a相同的可产生弹性形变式卡扣,以实现装配过程。

进一步的,本示例中的装配组合构件30还包括辅助装配卡扣33,辅助装配卡扣33位于饰盖本体10的左右边缘上,以协助完成装配,稳定性更强,其中辅助装配卡扣33采用结构较小的可产生弹性形变式卡扣。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一种安全带出口饰盖,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本实施例中的上装配卡扣31包括至少一个配合卡脚31b,例如图3示出的两个配合卡脚31b,配合卡脚31b与饰盖本体10之间形成开口逐渐缩小的卡槽311,卡槽311的形状接近为倒置三角形状。

其中,在卡槽311的根部设置了弧形倒角,以适配卡接装配的过程,使装配过程更加平滑。

进一步的,本示例中的两个配合卡脚31b的位置分别与主卡扣32a、副卡扣32b的位置相对应,以分别配合实现装配。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又一区别是,在饰盖本体10设置有装配开口槽11,装配开口槽11位于过孔20的下方并延伸至饰盖本体10的下侧边缘,主卡扣32a、副卡扣32b位于装配开口槽11的左右两侧。

其中,装配开口槽11设置为倾斜式直线槽状。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再一区别是,辅助装配卡扣33采用楔形卡扣,楔形卡扣为l形或者t形,如图3所示,以配合完成装配过程。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依照本实用新型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所涵盖。



技术特征:

1.一种安全带出口饰盖,其特征在于,包括:

饰盖本体(10);

用于使安全带穿出的过孔(20),位于所述饰盖本体(10)的中部;

以及

装配组合构件(30);

所述装配组合构件(30)包括上装配卡扣(31)、下装配卡扣(32),所述上装配卡扣(31)位于所述过孔(20)的上方,所述下装配卡扣(32)位于所述过孔(20)的下方,所述下装配卡扣(32)包括主卡扣(32a)、副卡扣(32b),其中所述主卡扣(32a)与所述过孔(20)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所述副卡扣(32b)与所述过孔(20)之间的最小距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出口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饰盖本体(10)设置有装配开口槽(11),所述装配开口槽(11)位于所述过孔(20)的下方并延伸至所述饰盖本体(10)的下侧边缘,所述主卡扣(32a)、所述副卡扣(32b)位于所述装配开口槽(11)的左右两侧。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全带出口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开口槽(11)设置为倾斜式直线槽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出口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卡扣(32a)、所述副卡扣(32b)为可产生弹性形变式卡扣。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出口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卡扣(32a)、所述副卡扣(32b)为空心状双楔面结构,所述双楔面结构包括形成有一侧缺口的空腔(321)、以及位于所述空腔(321)两侧边的楔形卡接板(322)。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安全带出口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装配卡扣(31)包括两个配合卡扣(31a),两个所述配合卡扣(31a)为可产生弹性形变式卡扣,其中,两个所述配合卡扣(31a)的位置分别与所述主卡扣(32a)、所述副卡扣(32b)的位置相对应。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出口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装配卡扣(31)为配合卡脚(31b),所述配合卡脚(31b)与所述饰盖本体(10)之间形成开口逐渐缩小的卡槽(311)。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安全带出口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装配卡扣(31)包括两个所述配合卡脚(31b),两个所述配合卡脚(31b)的位置分别与所述主卡扣(32a)、所述副卡扣(32b)的位置相对应。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出口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组合构件(30)还包括辅助装配卡扣(33),所述辅助装配卡扣(33)位于所述饰盖本体(10)的左右边缘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带出口饰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装配卡扣(33)为可产生弹性形变式卡扣或者楔形卡扣。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全带出口饰盖,包括饰盖本体、用于使安全带穿出的过孔与装配组合构件,过孔位于饰盖本体的中部,装配组合构件包括上装配卡扣、下装配卡扣,上装配卡扣位于过孔的上方,下装配卡扣位于过孔的下方,下装配卡扣包括主卡扣、副卡扣,其中主卡扣与过孔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副卡扣与过孔之间的最小距离。本实用新型具有装配快速、不易脱落、稳定性好的优点。

技术研发人员:黄广奕;周澄靖;陈虹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5
技术公布日:2020.09.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