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聚氨酯注塑包裹多功能汽车座椅头枕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09503发布日期:2020-12-01 10:3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新型聚氨酯注塑包裹多功能汽车座椅头枕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涉及一种新型聚氨酯注塑包裹多功能汽车座椅头枕,属于汽车配件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座椅头枕一般会由骨架平台,运动模块,发泡单元,蒙皮单元等小系统组0成。不同的小系统零部件将会被在不同的生产车间完成零部件生产以及产品组装,检测等工作,每一个车间,每一道工序,每一个工位都会涉及到相应的生产和检测人员以及相关设备若干。

同时,零部件越多,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验证的周期也将越长。而且,零件越多,匹配在一起后,可能产生的潜在问题也将越多。

传统的pip头枕技术虽然能提高产品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以及质量效果,但也无法从根本上规避蒙皮系统。软发泡系统零件的设计、制造以及相关的物流与管控环节。而且,pip头枕只能实现简单的无功能类头枕生产,往往无法实现如头枕前后运动调节等高端功能,给整体座椅档次造成瓶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创造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聚氨酯注塑包裹多功能汽车座椅头枕,该座椅头枕使用二次注塑的工艺方式,将改性聚氨酯材质熔融包覆在具备密封效果的头枕功能模块外层。直接取代了发泡类产品以及蒙皮类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后续的组装工艺过程。从而,大幅地降低了产品的开发难度,缩短了产品的验证周期,简化了产品的生产过程,节约了产品的相关成本。

为解决以上问题,本发明创造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聚氨酯注塑包裹多功能汽车座椅头枕,头枕主体主要由前罩壳和后罩壳扣合而成,在前罩壳和后罩壳扣合所形成的空腔内设有载体件和滑动件,头枕杆上端与载体件固定连接,扣合后的前罩壳和后罩壳与滑动件连接,滑动件通过锁定机构在载体件的滑动腔内前后滑动,带动头枕前后移动;在配合好的前罩壳和后罩壳头枕主体外侧注塑改性聚氨酯层,形成头枕总成。

所述的前罩壳内表面外沿设有若干个卡爪,卡爪与后罩壳对应的凹槽配合连接;在前罩壳内表面设有卡接头,卡接头与滑动件表面对应位置设置的卡接孔卡接配合。

所述的锁定机构具体结构为,在水平设置的滑动件底面设有锁止槽,在载体件上滑动连接竖直设置锁止件,锁止件的顶部插入到锁止槽内,在锁止件外侧设有回位弹簧ⅰ,回位弹簧ⅰ的上端与载体件连接,下端与锁止件的底部连接;锁止件的底部设有联动机构,为锁止件提供上下运动的外动力。

所述的联动机构的具体结构为,载体件的底面滑动连接传动件,在传动件的上表面设有倾斜设置的推动舌,在锁止件的底部设置具有开口的斜坡,推动舌与斜坡上表面接触;在前罩壳的侧表面设有开口,在开口内固定连接按钮盒体,在按钮盒体内通过按钮弹簧连接头枕按钮,在头枕按钮的内表面设置上推拉筋,上推拉筋与传动件的外端面(s6.1)接触。

所述的滑动件上表面与载体件相接触的部分设有金属弹片,金属弹片上设有挂孔,挂孔与载体件上的弹片挂钩连接,金属弹片为下凹曲面,且下表面支撑在滑动件的上表面上。

该新型聚氨酯注塑包裹多功能汽车座椅头枕通过新材料工艺与传统功能结构的结合,实现了设计零部件的减少,验证程序以及时间的缩短,生产工序的减少,相关零部件的物流,仓储,质量管控等环节被大大简化,从而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以及潜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头枕的前后移动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头枕的爆炸视图。

图3为前罩壳的后视图。

图4为后罩壳的前视图。

图5为本申请头枕的内部零件匹配示意图。

图6为传动件和锁止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头枕的平行右视图的纵断面剖视图。

图8为本申请头枕的平行前视面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新型聚氨酯注塑包裹多功能汽车座椅头枕,头枕主体主要由前罩壳s10和后罩壳s13扣合而成,在前罩壳s10和后罩壳s13扣合所形成的空腔内设有载体件s11和滑动件s12,头枕杆s7上端与载体件s11固定连接,扣合后的前罩壳s10和后罩壳s13与滑动件s12连接,滑动件s12通过锁定机构在载体件s11的滑动腔内前后滑动,带动头枕前后移动;前罩壳s10和后罩壳s13在配合好后,先使用胶带条s14对头枕前罩壳s10上的工艺孔s10.4进行密封确保头枕功能模块外侧密封,然后注塑改性聚氨酯层s1,形成头枕总成。本发明专利使用二次注塑的工艺方式,将改性聚氨酯材质熔融包覆在具备密封效果的头枕功能模块外层。直接取代了发泡类产品以及蒙皮类产品的设计,生产以及后续的组装工艺过程,从而,大幅地降低了产品的开发难度,缩短了产品的验证周期,简化了产品的生产过程,节约了产品的相关成本。

如图3和图4所述,为了保证头枕的前罩壳s10和后罩壳s13能够与滑动件s12统一运动,在前罩壳s10内表面外沿设有若干个卡爪s10.1,卡爪s10.1与后罩壳s13对应的凹槽配合连接;在前罩壳s10内表面设有卡接头s10.2,卡接头s10.2与滑动件s12表面对应位置设置的卡接孔s12.1卡接配合。头枕杆s7固定不动,由于头枕杆上端头s7.1穿接入载体件s11的头枕杆槽s11.1内,所以载体件s11也与头枕杆一样固定不动,当用按压头枕总成的聚氨酯层s1表面,前罩壳s10或后罩壳s13受到聚氨酯层s1传递过来的推力向前或向后移动,头枕整体被推动,从而实现聚氨酯外层s1以及整个头枕功能系统的向前或向后的滑动。

如图5至图8所示,具体的滑动锁定功能由内部的锁定机构具体结构实现,具体结构为:在水平设置的滑动件s12底面设有锁止槽s12.4,在载体件s11上滑动连接竖直设置锁止件s2,锁止件s2的顶部插入到锁止槽s12.4内,在锁止件s2外侧设有回位弹簧ⅰs9.2,回位弹簧ⅰs9.2的上端与载体件s11上端的弹簧挂钩s11.4连接,下端与锁止件s2的底部弹簧挂钩s2.3连接;锁止件s2的底部设有联动机构,为锁止件s2提供上下运动的外动力。

所述的联动机构的具体结构为,在载体件s11的底面滑道s11.3设置滑动连接传动件s6,在传动件s6的上表面设有倾斜设置的推动舌s6.3,在锁止件s2的底部设置具有开口的斜坡s2.2,推动舌s6.3与斜坡s2.2上表面接触;在前罩壳s10的侧面设有按钮盒匹配豁口,在豁口侧壁上设置了按钮盒倒扣匹配槽(s10.3),使其与按钮盒倒扣(s5.2)相卡接来实现按钮盒s5的固定。按钮盒s5上设置了倒扣匹配凹槽s5.3来卡接头枕按钮s4上的倒扣(s4.4)。通过卡接在按钮盒弹簧导向柱s5.1与头枕按钮弹簧导向柱s4.2之间的按钮弹簧(s3)给头枕按钮s4在按钮盒体s5腔体内按压后复位提供弹力。,在头枕按钮s4的内表面设置上推拉筋s4.3,上推拉筋s4.3与传动件s6的外端面接触。当按压头枕按钮s4时,按钮弹簧s3处于压缩状态,回位弹簧ⅰs9.1与回位弹簧ⅱs9.2均处于拉伸状态。当释放头枕按钮s4时,头枕按钮弹簧s3由压缩状态变为原始状态,传动件s6上的推动舌s6.3开始进入锁止件s2上的配合斜坡s2.2,使锁止件s2向下运动,锁止件s2的顶部脱离滑动件s12上的锁止槽s12.4,从而实现对头枕运动结构的解锁。当外力从头枕按钮s4撤销,头枕按钮s4会因按钮弹簧s3的反弹而回复原位,传动件s6失去了头枕按钮s4提供的推力,此时回位弹簧ⅰs9.1开始由拉伸状态恢复为原始状态,从而拉动传动件s6向头枕外侧方向运动并恢复原位,推动舌s6.3撤回对锁止件s2的向下拉力,此时回位弹簧ⅱs9.2由拉伸状态开始恢复为原始状态,把锁止件s2拉回原始位置,锁止件上的锁止区s2.1与滑动件s12上的锁止面s12.4恢复锁止匹配状态,完成锁定。

为提高头枕前后调节过程中的舒适度,避免噪音产生,在滑动件s12上表面与载体件s11相接触的部分设有金属弹片s8,金属弹片s8上设有挂孔s8.1,挂孔s8.1与载体件s11上的卡接倒扣s11.7连接,金属弹片s8为下凹曲面,且下表面支撑在滑动件s12上。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新型聚氨酯注塑包裹多功能汽车座椅头枕具有以下优点:

1)由于采用聚氨酯表层直接与头枕骨架注塑成型,减少了蒙皮系统、发泡系统的多轮产品设计和工程验证过程。从而极大地缩短了产品的设计成本和周期;

2)取消了传统的蒙皮卷料裁剪流程,缝纫流程,半成品和成品的物流仓储,质量管控等流程和环节,缩短了生产线,减少了工人,从而极大地节省了产品的生产成本;

3)注塑成型的产品表面没有了传统座椅头枕制作过程中技术工人的蒙皮包覆过程,降低了工人手工技术能力对产品的质量影响,使产品的质量一致性有巨大的提升作用,从而降低了不良产品率,使高质量产品的生产过程更加稳定;

4)头枕内通过载体件和滑动件的相对运动,并通过锁定机构进行锁定,实现了头枕的前后自由调节,以及位置锁止,提高用户的使用舒适度。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