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的可移动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85305发布日期:2021-02-05 19:34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的可移动充电桩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的可移动充电桩。


背景技术:

[0002]
立体车库是用来最大量存取储放车辆的机械或机械设备系统,针对专业车场管理公司提高停车场容量、提高收益、增加停车费收入的有效工具,充电桩是立体车库内,为社会车辆提供充电服务的装置,但是现有的此类充电桩大多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具体存在如下问题;
[0003]
1、现有的此类充电桩大多是固定式的,不利于移动或是在移动时的稳定性较差,容易发生晃动;
[0004]
2、现有的此类充电桩长时间使用后内部会聚集较大热量,若无法及时散出,很容易使内部零件受热老化,影响正常运作;
[0005]
3、现有的此类充电桩大多不具备防撞功能,受到外界挤压碰撞时很容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的可移动充电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不利于移动、散热不佳以及容易损坏的问题。
[0007]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的可移动充电桩,包括底座、防撞板、充电桩主体和散热箱,所述底座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且底座内部的底端均匀通过弹簧柱设置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顶端固定有充电桩主体,所述充电桩主体侧壁的内部设置有加强层,且充电桩主体的外侧均匀涂覆有油漆层,所述充电桩主体一侧的顶端固定有控制面板,且充电桩主体两侧的顶端均固定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上均卡合有充电头,且充电头的输入端均通过电线与充电桩主体电性连接,所述充电桩主体的顶端固定有散热箱,且散热箱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充电桩主体内部的顶端固定有散热风扇,且散热风扇与散热箱的底端相连通。
[0008]
优选的,所述底座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两端均固定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与底座内部的底端之间均设置有导杆,所述活动块均套在导杆上,所述承载板底部的两端均铰接有连杆,且连杆均与活动块相铰接,提高移动时的稳定性。
[0009]
优选的,所述充电桩主体的两侧设置有防撞板,且防撞板靠近充电桩主体一侧的中央位置处均通过橡胶柱与充电桩主体固定连接,所述防撞板靠近充电桩主体一侧的两端均通过缓冲弹簧与充电桩主体固定连接,对充电桩主体起到防护作用。
[0010]
优选的,所述散热箱的内部固定有冷却管,且冷却管呈“蛇形”结构,所述散热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冷却管连接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提高冷却效果。
[0011]
优选的,所述加强层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强筋,且加强筋均呈“十”字型结构连接,提高结构强度。
[0012]
优选的,所述加强层的两侧等间距分布有金属板,且金属板均呈半圆弧型结构,起
到防爆的作用。
[001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
(1)该适用于立体车库的可移动充电桩通过安装有充电桩主体、底座、承载板、弹簧柱、导杆、活动块、连杆以及复位弹簧,底座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固定有万向轮,便于充电桩主体的移动,在移动时若因路面凹入不平产生颠簸,震动力促使承载板底部的两端下压弹簧柱,同时促使连杆相对运动并挤压复位弹簧,通过复位弹簧和弹簧柱的伸缩回弹吸收一部分的冲击力,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充电桩主体移动时的稳定性。
[0015]
(2)该适用于立体车库的可移动充电桩通过安装有散热箱、进风口、冷却管以及散热风扇,散热箱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冷却管相连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便于通入冷水,将进入散热箱中的空气进行冷却,散热风扇运行后将散热箱内的冷空气吸入到充电桩主体中,对内部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充电桩主体内部热量堆积,影响使用,冷却管呈蛇形结构固定与散热箱内,使得利于延长冷却水经过的时间,冷却效果更好。
[0016]
(3)该适用于立体车库的可移动充电桩通过在充电桩主体的两侧设置有防撞板,防撞板靠近充电桩主体一侧的中央位置处均通过橡胶柱与充电桩主体固定连接,防撞板靠近充电桩主体一侧的两端均通过缓冲弹簧与充电桩主体固定连接,使得在受到外力冲撞时,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冲击力直接作用在充电桩主体上,此外,在充电桩主体侧壁的内部设置有加强层,加强层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十”型结构的加强筋,便于提高充电桩主体自身的结构强度,同时在加强层的两侧等间距分布有金属板,金属板均呈半圆弧型结构,使得即使充电桩主体内部过热不慎发生爆炸,也能吸收爆炸产生的冲击力,避免爆炸时充电桩主体发生炸裂而产生碎片击伤人员或损坏其他设备,防止事故扩大造成更大的损失。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b处放大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1]
图中:1、万向轮;2、连杆;3、底座;4、防撞板;5、充电桩主体;6、控制面板;7、散热箱;8、固定架;9、充电头;10、电线;11、橡胶柱;12、缓冲弹簧;13、承载板;14、弹簧柱;15、进风口;16、冷却管;17、散热风扇;18、活动块;19、复位弹簧;20、导杆;21、加强层;22、油漆层;23、金属板;24、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3]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适用于立体车库的可移动充电桩,包括底座3、防撞板4、充电桩主体5和散热箱7,底座3底部的四个拐角处均设置有万向轮1,且底座3内部的底端均匀通过弹簧柱14设置有承载板13,承载板13的顶端固定有充电桩
主体5,底座3内部的底端设置有复位弹簧19,且复位弹簧19的两端均固定有活动块18,活动块18与底座3内部的底端之间均设置有导杆20,活动块18均套在导杆20上,承载板13底部的两端均铰接有连杆2,且连杆2均与活动块18相铰接;
[0024]
在移动时若因路面凹入不平产生颠簸,震动力促使承载板13底部的两端下压弹簧柱14,同时促使连杆2相对运动并挤压复位弹簧19,通过复位弹簧19和弹簧柱14的伸缩回弹吸收一部分的冲击力,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充电桩主体5移动时的稳定性;
[0025]
充电桩主体5的两侧设置有防撞板4,且防撞板4靠近充电桩主体5一侧的中央位置处均通过橡胶柱11与充电桩主体5固定连接,防撞板4靠近充电桩主体5一侧的两端均通过缓冲弹簧12与充电桩主体5固定连接;
[0026]
若装置受到外力冲撞,冲击力首先作用在防撞板4上,通过缓冲弹簧12和橡胶柱11的变形和恢复吸收冲击力,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冲击力直接作用在充电桩主体5上;
[0027]
充电桩主体5侧壁的内部设置有加强层21,加强层2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加强筋24,且加强筋24均呈“十”字型结构连接,加强层21的两侧等间距分布有金属板23,且金属板23均呈半圆弧型结构且充电桩主体5的外侧均匀涂覆有油漆层22;
[0028]
便于提高充电桩主体5自身的结构强度,金属板23均呈半圆弧型结构,使得即使充电桩主体5内部过热不慎发生爆炸,也能吸收爆炸产生的冲击力,避免爆炸时充电桩主体5发生炸裂而产生碎片击伤人员或损坏其他设备,防止事故扩大造成更大的损失;
[0029]
充电桩主体5一侧的顶端固定有控制面板6,且充电桩主体5两侧的顶端均固定有固定架8,固定架8上均卡合有充电头9,且充电头9的输入端均通过电线10与充电桩主体5电性连接,充电桩主体5的顶端固定有散热箱7,且散热箱7的顶部设置有进风口15,充电桩主体5内部的顶端固定有散热风扇17,且散热风扇17与散热箱7的底端相连通,散热箱7的内部固定有冷却管16,且冷却管16呈“蛇形”结构,散热箱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冷却管16连接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0030]
从进水口通入冷水,将进入散热箱7中的空气进行冷却,散热风扇17运行后将散热箱7内的冷空气吸入到充电桩主体5中,对内部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充电桩主体5内部热量堆积,影响使用。
[0031]
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万向轮1将充电桩主体5移动至使用区域,在移动时若因路面凹入不平产生颠簸,震动力促使承载板13底部的两端下压弹簧柱14,同时促使连杆2相对运动并挤压复位弹簧19,通过复位弹簧19和弹簧柱14的伸缩回弹吸收一部分的冲击力,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提高充电桩主体5移动时的稳定性,散热箱7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冷却管16相连的进水口和出水口,从进水口通入冷水,将进入散热箱7中的空气进行冷却,散热风扇17运行后将散热箱7内的冷空气吸入到充电桩主体5中,对内部进行冷却降温,避免充电桩主体5内部热量堆积,影响使用,若装置受到外力冲撞,冲击力首先作用在防撞板4上,通过缓冲弹簧12和橡胶柱11的变形和恢复吸收冲击力,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冲击力直接作用在充电桩主体5上,在充电桩主体5侧壁的内部设置有加强层21,加强层21的内部均匀设置有“十”型结构的加强筋24,便于提高充电桩主体5自身的结构强度,同时在加强层21的两侧等间距分布有金属板23,金属板23均呈半圆弧型结构,使得即使充电桩主体5内部过热不慎发生爆炸,也能吸收爆炸产生的冲击力,避免爆炸时充电桩主体5发生炸裂而产生碎片击伤人员或损坏其他设备,防止事故扩大造成更大的损失。
[0032]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