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行程多功能紧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204748发布日期:2021-08-10 14:10阅读: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大行程多功能紧固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索具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大行程多功能紧固器。



背景技术:

紧固器在货物的运输、移动、装运或者锚固时经常使用,具有锁紧后不会脱落,安全可靠、轻便、操作简便的特点。目前所使用的紧固器在使用时,由于受结构的限制,行程较短,如果进行作业的距离较大,则需要进行多次操作;如果采用现有的大行程的紧固器,但是其外形尺寸太大,携带和操作都十分不便。而且,目前的紧固器往往只能施加拉力,功能比较单一,因此需要一种大行程多功能紧固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大行程多功能紧固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行程多功能紧固器,包括外套管,所述外套管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所述外套管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上设有与第一螺纹通孔的旋向相反的第二螺纹通孔,并且第一螺纹通孔、第二螺纹通孔与外套管均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外套管的内部设有内套管,所述内套管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一螺纹通孔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内套管的左端设有第一承载部件,所述内套管的内部设有扭力杆,所述扭力杆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二螺纹通孔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扭力杆的右端设有第二承载部件;所述外套管的外壁上设有手柄。通过设置该结构,使扭力杆能够深入到内套管中,在外套管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伸缩行程增加一倍,在使用时非常方便,在进行较大行程作业时,可一次到位,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套管的内径略大于第一螺纹通孔的直径,所述外套管的内部设有第一导向环,并通过挡圈固定在所述内套管的右端;所述内套管的内径略大于第二螺纹通孔的直径,所述内套管的内部设有第二导向环,并通过挡圈固定在所述扭力杆的左端。通过设置该结构,第一导向环使内套管的右端支撑在外套管的内壁上,第二导向环使扭力杆的左端支撑在所述内套管的内壁上,为内套管和扭力杆在伸缩时增加一个受力点,而不仅仅只是依靠螺纹配合处的导向和支撑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内套管的孔口处和所述第二导向环的左端部均设有引导部。在进行较大行程作业时,扭力杆的左端已全部从内套管中脱出,为了在拉紧作业时使扭力杆顺利进入内套管,特设置该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与外套管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与外套管之间为螺纹连接,并通过定位销固定。通过设置该结构,无需在外套管与第一连接部之间采取焊接或其它连接措施,精简了工艺,第二连接部采用丝堵的方式与外套管连接,对后续的装配工作十分有利。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右端的直径大于其左端的外径。通过墩粗或其它方式来增加外套管右端的壁厚,以弥补因加工螺纹对外套管强度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承载部件的右端与所述内套管之间为螺纹连接,并通过定位销固定,所述第二承载部件与所述扭力杆为一体式结构。通过该结构的设计,使内套管和第一承载部件的加工和选材都十分方便,扭力杆与第二承载部采用一体式结构也有效保证了强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承载部件、所述第二承载部件的外伸端均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上设有活动连接的挂钩或支撑部件。通过可拆卸式连接可安装用于拉紧作业的挂钩,挂钩可用于与链条、尼龙带、钢丝绳等连接;所述支撑部件主要用于支撑或顶推作业,具体为固定叉、支撑板等部件。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外套管的右端设有润滑孔,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左侧,所述润滑孔上设有油咀。通过设置该结构,可以向紧固器的内部加注润滑脂,保证螺纹配合的顺畅,而且不会将润滑脂泄漏到外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手柄为棘轮式结构。棘轮结构使手柄不需要整圈转动就能锁紧或拆卸,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套筒式结构,在不增加长度的情况下,使伸缩行程增加一倍,解决了原有紧固器行程短、操作麻烦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采用快换式结构,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安装拉紧部件或支撑部件,解决了原有紧固器功能单一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内套管与扭力杆脱开位置结构示意图。

1、外套管,101、润滑孔,2、第一连接部,201、第一螺纹通孔;3、第二连接部,301、第二螺纹通孔,4、内套管,5、第一承载部件,6、扭力杆,7、第二承载部件,8、手柄,9、第一导向环,10、挡圈,11、第二导向环,12、引导部,13、定位销,14、连接环,15、油咀。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2所示,一种大行程多功能紧固器,包括外套管1,所述外套管1的左端设有第一连接部2,所述第一连接部2上设有第一螺纹通孔201,所述外套管1的右端设有第二连接部3,所述第二连接部3上设有与第一螺纹通孔201的旋向相反的第二螺纹通孔301,并且第一螺纹通孔201、第二螺纹通孔301与外套管1均位于同一轴线上。

所述外套管1的内部设有内套管4,所述内套管4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一螺纹通孔201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内套管4的左端设有第一承载部件5,所述内套管4的内部设有扭力杆6,所述扭力杆6的外表面设有与第二螺纹通孔301相适配的外螺纹,所述扭力杆6的右端设有第二承载部件7;所述外套管1的外壁上设有手柄8。通过设置该结构,使扭力杆6能够深入到内套管4中,在外套管1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伸缩行程增加一倍,在使用时非常方便,在进行较大行程作业时,可一次到位,十分方便。

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1的内径略大于第一螺纹通孔201的直径,所述外套管1的内部设有第一导向环9,并采用gb/t894.1轴用无耳挡圈10,固定在所述内套管4的右端;所述内套管4的内径略大于第二螺纹通孔301的直径,所述内套管4的内部设有第二导向环11,并通过挡圈10固定在所述扭力杆6的左端。通过设置该结构,第一导向环9使内套管4的右端支撑在外套管1的内壁上,第二导向环11使扭力杆6的左端支撑在所述内套管4的内壁上,为内套管4和扭力杆6在伸缩时增加一个受力点,而不仅仅只是依靠螺纹配合处的导向和支撑作用。内套管4和扭力杆6在伸出最大长度时,由于第一导向环9和第二导向环11的阻挡,不会脱出,从而起到限位作用。

所述内套管4的孔口处和所述第二导向环11的左端部均设有引导部12。在进行较大行程作业时,扭力杆6的左端已全部从内套管4中脱出,为了在拉紧作业时使扭力杆6顺利进入内套管4,特设置该结构。

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2与外套管1为一体式结构,所述第二连接部3与外套管1之间为螺纹连接,并通过定位销13固定。采用优质合金钢无缝钢管制作外套管1,并在其左端加工出螺纹,右端墩粗,再加工出螺纹以配合安装第二连接部3,对后续的装配工作十分有利。

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承载部件5的右端与所述内套管4之间为螺纹连接,并通过定位销13固定,所述第二承载部件7与所述扭力杆6为一体式结构。定位销13为gb/t13829.2-1992b型锥槽槽销,能够有效固定。通过该结构的设计,使内套管4和第一承载部件5的加工和选材都十分方便,扭力杆6与第二承载部采用一体式结构也有效保证了强度。

所述第一承载部件5、所述第二承载部件7的外伸端均设有连接环14,所述连接环14上设有活动连接的挂钩或支撑部件。通过可拆卸式连接可安装用于拉紧作业的挂钩,挂钩可用于与链条、尼龙带、钢丝绳等连接;所述支撑部件主要用于支撑或顶推作业,具体为固定叉、支撑板等部件。

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管1的右端设有润滑孔101,并位于所述第二连接部3的左侧,所述润滑孔101上设有油咀15,所述油咀15采用m6漏斗式润滑油咀15,可以向紧固器的内部加注润滑脂,保证螺纹配合的顺畅,而且不会将润滑脂泄漏到外部。

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手柄8为棘轮式结构,与外套管1通过内六角紧定螺钉固定。棘轮结构使手柄8不需要整圈转动就能锁紧或拆卸,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紧固器的外套筒为一端带正旋向内螺纹、一端带反旋向内螺纹,如果需要进行拉紧操作时,先将拉紧部件与两端的连接环14连接,再将内套管4和扭力杆6分别向外旋出至合适长度,然后将两端的拉紧部件分别与待紧固部位连接,操作棘轮手柄8,即可实现拉紧作业。

如果需要进行支撑操作时,先将支撑部件与两端的连接环14连接,将内套管4和扭力杆6调整至合适长度,然后将两端的支撑部件分别与待支撑部位连接,反向操作棘轮手柄8,即可实现支撑作业。

本实用新型采用套筒式结构,在不增加长度的情况下,使伸缩行程增加一倍,解决了原有紧固器行程短、操作麻烦的问题;采用快换式结构,可根据不同的使用需要,安装拉紧部件或支撑部件,解决了原有紧固器功能单一的问题。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