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罐式车辆的后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47753发布日期:2022-06-29 01:0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用于罐式车辆的后部防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部防护装置,尤其是一种用于罐式车辆的后部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2.罐式汽车是指装有罐状的容器,并且通常带有工作泵,用于运输液体、气体或粉粒状物质,以及完成特定作业任务的专用汽车和汽车列车,因此用于罐式车辆的后部防护装置是一种重要的汽车部件,在现有的用于罐式车辆的后部防护装置中,还都使用呈l字形的架状体,由于承受的冲击作用力小,对罐体可能产生损坏,使罐内介质泄露,从而影响了罐式车辆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用于罐式车辆的后部防护装置。
4.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罐式车辆的后部防护装置,因此提高了罐式车辆的安全性能。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罐式车辆的车架后端端面部并且设置为与罐式车辆的车架呈向上延伸的梯形架。
6.由于设计了梯形架,通过梯形架,实现了对罐式车辆进行栅栏架防护,提高了抗冲击能力,因此提高了罐式车辆的安全性能。
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对罐式车辆进行栅栏架防护的方式把技术特征集成在梯形架上。
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梯形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竖梁板、第二竖梁板、下横梁和上横梁。
9.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梯形架,增加了防护面积,保证了罐状的容器安全性能。
1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梯形架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下支撑座。
1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梯形架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上支撑座。
1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梯形架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后尾灯安装板、第二后尾灯安装板和车牌照安装板。
13.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
1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第一竖梁板和第二竖梁板上分别设置有下横梁和上横梁,在下横梁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后尾灯安装板和第二后尾灯安装板并且在第二后尾灯安装板上设置有车牌照安装板,在罐式车辆的车架与下横梁之间设置有下支撑座并且在罐式车辆的车架与上横梁之间设置有上支撑座。
15.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第一竖梁板、第二竖梁板、下横梁、上横梁、第
一后尾灯安装板、第二后尾灯安装板、车牌照安装板、下支撑座和上支撑座,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1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竖梁板和第二竖梁板分别设置为包含有板部和台部并且板部的外侧面上部设置为与台部的内侧面部联接,板部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罐式车辆的车架贴附式联接并且板部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罐式车辆的车架联接,板部的外侧面下部设置为与下横梁联接并且台部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上横梁联接,板部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台部设置为梯形片状体,台部设置为沿板部的外侧面部向上延伸分布。
17.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板部,增加了与罐式车辆的车架的连接强度,通过板部和台部,实现了对下横梁和上横梁的端平面支撑。
1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下横梁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条板部、封头筒部、加强槽板部和第二条板部并且第一条板部的端头和第二条板部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封头筒部嵌入式联接,加强槽板部的上端内壁设置为与第二条板部联接并且加强槽板部的下端内壁设置为与第一条板部联接,第一条板部的内端端面其中一侧部和第二条板部的内端端面其中一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竖梁板和下支撑座联接并且第一条板部的内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和第二条板部的内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竖梁板和下支撑座联接,第一条板部和第二条板部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封头筒部设置为矩形箱状体,加强槽板部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加强槽板部设置为沿第一条板部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19.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下横梁的轻量化设置,由第一条板部和第二条板部,增加了抗冲击性能。
2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上横梁设置为包含有内梁部和外梁部并且内梁部设置为与外梁部嵌入式联接,内梁部的内端端面其中一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竖梁板和上支撑座联接并且内梁部的内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竖梁板和上支撑座联接,外梁部的下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后尾灯安装板联接并且外梁部的下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二后尾灯安装板联接,内梁部和外梁部分别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外梁部设置为与内梁部呈扣装式联接。
21.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由内梁部和外梁部组成的筒管支撑,提高了支撑强度,通过内梁部和外梁部之间错位移动,对冲击力进行释放。
2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下支撑座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座部、第一爪杆和第二爪杆并且第一爪杆的内端头和第二爪杆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座部联接,第一爪杆的外端头和第二爪杆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下横梁联接并且第一座部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罐式车辆的车架联接,第一座部设置为矩形板状体并且第一爪杆和第二爪杆分别设置有条状体,第一爪杆和第二爪杆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
2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上支撑座设置为包含有第二座部和第三爪杆并且第三爪杆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座部联接,第三爪杆的外端头设置为与上横梁联接并且第二座部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罐式车辆的车架联接,第二座部设置为矩形板状体并且第三爪杆设置有条状体。
24.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分枝杆的支撑,形成了稳定的三角形支撑设置,保证了下横梁和上横梁的位置关系稳定性能。
2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后尾灯安装板和第二后尾灯安装板分别设置为l字形片
状体并且第一后尾灯安装板的横部和第二后尾灯安装板的横部分别设置为与上横梁联接。
2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车牌照安装板设置为凸字形片状体并且车牌照安装板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后尾灯安装板联接。
27.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罐式车辆的其它部件的安装。
2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竖梁板和第二竖梁板与下横梁和上横梁设置为按照井字形架设置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竖梁板、第二竖梁板、下横梁和上横梁与下支撑座和上支撑座设置为按照探伸梁支撑的方式分布,第一竖梁板、第二竖梁板、下横梁和上横梁与第一后尾灯安装板、第二后尾灯安装板和车牌照安装板设置为按照内置沉入的方式分布,第三爪杆设置为与内梁部联接,第二爪杆设置为与第一条板部联接,两个下支撑座设置在下横梁上,两个上支撑座设置在上横梁上,第一爪杆设置为与第二条板部联接,内梁部设置为与台部联接,第一条板部和第二条板部分别设置为与板部联接。
29.在本技术方案中,对罐式车辆进行栅栏架防护的梯形架为重要技术特征,在用于罐式车辆的后部防护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3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32.图2为图1的右视图,
33.第一竖梁板-1、第二竖梁板-2、下横梁-3、上横梁-4、第一后尾灯安装板-5、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车牌照安装板-7、下支撑座-8、上支撑座-9、板部-11、台部-12、第一条板部-31、封头筒部-32、加强槽板部-33、第二条板部-34、内梁部-41、外梁部-42、第一座部-81、第一爪杆-82、第二爪杆-83、第二座部-99、第三爪杆-98。
具体实施方式
34.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3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
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7.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3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第一竖梁板1、第二竖梁板2、下横梁3、上横梁4、第一后尾灯安装板5、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车牌照安装板7、下支撑座8和上支撑座9并且在第一竖梁板1和第二竖梁板2上分别设置有下横梁3和上横梁4,在下横梁3上分别设置有第一后尾灯安装板5和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并且在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上设置有车牌照安装板7,在罐式车辆的车架与下横梁3之间设置有下支撑座8并且在罐式车辆的车架与上横梁4之间设置有上支撑座9。
4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竖梁板1和第二竖梁板2分别设置为包含有板部11和台部12并且板部11的外侧面上部设置为与台部12的内侧面部联接,板部11的内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罐式车辆的车架贴附式联接并且板部11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罐式车辆的车架联接,板部11的外侧面下部设置为与下横梁3联接并且台部12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上横梁4联接,板部11设置为矩形片状体并且台部12设置为梯形片状体,台部12设置为沿板部11的外侧面部向上延伸分布。
41.通过第一竖梁板1和第二竖梁板2,形成了对下横梁3和上横梁4的支撑连接点,由板部11,实现了与下横梁3的连接,由台部12,实现了与上横梁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下横梁3和上横梁4的支撑载体。
42.在本实施例中,下横梁3设置为包含有第一条板部31、封头筒部32、加强槽板部33和第二条板部34并且第一条板部31的端头和第二条板部34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封头筒部32嵌入式联接,加强槽板部33的上端内壁设置为与第二条板部34联接并且加强槽板部33的下端内壁设置为与第一条板部31联接,第一条板部31的内端端面其中一侧部和第二条板部34的内端端面其中一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竖梁板1和下支撑座8联接并且第一条板部31的内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和第二条板部34的内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竖梁板2和下支撑座8联接,第一条板部31和第二条板部34分别设置为矩形条状体并且封头筒部32设置为矩形箱状体,加强槽板部33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加强槽板部33设置为沿第一条板部31的横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
43.通过下横梁3,形成了对第一竖梁板1、第二竖梁板2和下支撑座8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条板部31和第二条板部34,实现了与第一竖梁板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竖梁板2的连接,实现了与下支撑座8的连接,由封头筒部32和加强槽板部33,实现了对第一竖梁板1与第二竖梁板2之间进行连接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下防护梁的部件。
44.在本实施例中,上横梁4设置为包含有内梁部41和外梁部42并且内梁部41设置为与外梁部42嵌入式联接,内梁部41的内端端面其中一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竖梁板1和上
支撑座9联接并且内梁部41的内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二竖梁板2和上支撑座9联接,外梁部42的下端端面其中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一后尾灯安装板5联接并且外梁部42的下端端面其中另一侧部设置为与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联接,内梁部41和外梁部42分别设置为u字形槽状体并且外梁部42设置为与内梁部41呈扣装式联接。
45.通过上横梁4,形成了对第一竖梁板1、第二竖梁板2、第一后尾灯安装板5、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和上支撑座9的支撑连接点,由内梁部41,实现了与第一竖梁板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竖梁板2的连接,实现了与上支撑座9的连接,由外梁部42,实现了与第一后尾灯安装板5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上防护梁的部件。
46.在本实施例中,下支撑座8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座部81、第一爪杆82和第二爪杆83并且第一爪杆82的内端头和第二爪杆83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座部81联接,第一爪杆82的外端头和第二爪杆83的外端头分别设置为与下横梁3联接并且第一座部81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罐式车辆的车架联接,第一座部81设置为矩形板状体并且第一爪杆82和第二爪杆83分别设置有条状体,第一爪杆82和第二爪杆83设置为呈v字形分布。
47.通过下支撑座8,形成了对下横梁3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爪杆82和第二爪杆83,实现了与下横梁3的连接,由第一座部81,实现了与罐式车辆的车架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下横梁3进行加强支撑的部件。
48.在本实施例中,上支撑座9设置为包含有第二座部99和第三爪杆98并且第三爪杆98的内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二座部99联接,第三爪杆98的外端头设置为与上横梁4联接并且第二座部99设置为通过螺栓螺母与罐式车辆的车架联接,第二座部99设置为矩形板状体并且第三爪杆98设置有条状体。
49.通过下支撑座8,形成了对上横梁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三爪杆98,实现了与上横梁4的连接,由第二座部99,实现了与罐式车辆的车架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上横梁4进行加强支撑的部件。
50.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后尾灯安装板5和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分别设置为l字形片状体并且第一后尾灯安装板5的横部和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的横部分别设置为与上横梁4联接。
51.通过第一后尾灯安装板5和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形成了对上横梁4的支撑连接点,由第一后尾灯安装板5和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实现了与上横梁4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罐式车辆的后部灯具进行安装的部件。
52.在本实施例中,车牌照安装板7设置为凸字形片状体并且车牌照安装板7的上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联接。
53.通过车牌照安装板7,形成了对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的支撑连接点,由车牌照安装板7,实现了与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作为对罐式车辆的车牌进行安装的部件。
5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竖梁板1和第二竖梁板与下横梁3和上横梁4设置为按照井字形架设置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竖梁板1、第二竖梁板、下横梁3和上横梁4与下支撑座8和上支撑座9设置为按照探伸梁支撑的方式分布,第一竖梁板1、第二竖梁板、下横梁3和上横梁4与第一后尾灯安装板5、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和车牌照安装板7设置为按照内置沉入的方式
分布,第三爪杆98设置为与内梁部41联接,第二爪杆83设置为与第一条板部31联接,两个下支撑座8设置在下横梁3上,两个上支撑座9设置在上横梁4上,第一爪杆82设置为与第二条板部34联接,内梁部41设置为与台部12联接,第一条板部31和第二条板部34分别设置为与板部11联接。
55.把内梁部41分别放到位于第一竖梁板1的台部12和位于第二竖梁板2的台部12上,通过焊接方式把内梁部41与台部12连接,把外梁部42安装在内梁部41上,通过焊接方式把外梁部42与内梁部41连接,把第一条板部31和第二条板部34分别放到位于第一竖梁板1的板部11和位于第二竖梁板2的板部11上,通过焊接方式把第一条板部31和第二条板部34与板部11连接,把封头筒部32安装在第一条板部31的端头和第二条板部34的端头,通过焊接方式把封头筒部32与第一条板部31和第二条板部34连接,把四个加强槽板部33扣装在第一条板部31和第二条板部34上,通过焊接方式把加强槽板部33与第一条板部31和第二条板部34连接,把两个下支撑座8放到下横梁3上,通过焊接方式把第一爪杆82与第二条板部34连接,通过焊接方式把第二爪杆83与第一条板部31连接,把两个上支撑座9放到上横梁4上,通过焊接方式把第三爪杆98与内梁部41连接,通过焊接方式把第一后尾灯安装板5和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与外梁部42连接,通过焊接方式把车牌照安装板7与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连接,通过螺栓螺母把位于第一竖梁板1的板部11、位于第二竖梁板2的板部11、第一座部81和第二座部99安装在罐式车辆的车架上。
56.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对罐式车辆进行栅栏架防护的方式把技术特征集成在梯形架上。
57.在本实施例中,梯形架设置为包含有第一竖梁板1、第二竖梁板2、下横梁3和上横梁4。
58.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梯形架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下支撑座8。
59.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梯形架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上支撑座9。
60.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梯形架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后尾灯安装板5、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和车牌照安装板7。
61.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62.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63.1、由于设计了梯形架,通过梯形架,实现了对罐式车辆进行栅栏架防护,提高了抗冲击能力,因此提高了罐式车辆的安全性能。
64.2、由于设计了第一竖梁板1、第二竖梁板2、下横梁3和上横梁4,实现了井字形栅栏架设置。
65.3、由于设计了下支撑座8,实现了对下横梁3的加强支撑。
66.4、由于设计了上支撑座9,实现了对上横梁4的加强支撑。
67.5、由于设计了第一后尾灯安装板5、第二后尾灯安装板6和车牌照安装板7,实现了对罐式车辆的其它附件的安装。
68.6、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
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69.还有其它的与对罐式车辆进行栅栏架防护的梯形架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70.因此在用于罐式车辆的后部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设置在罐式车辆的车架后端端面部并且设置为与罐式车辆的车架呈向上延伸的梯形架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