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车机用立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941237发布日期:2022-05-07 14:40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车机用立刷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往复式洗车机系统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洗车机用立刷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全自动洗车机分为两种,一种是隧道式洗车机,对应车动且洗车机框架总成不动的形式;另一种是往复式洗车机,对应车不动而洗车机框架总成动的形式。
3.相关技术中记载的一种往复式洗车机,包括龙门式框架总成、用于驱动框架总成沿车长方向水平移动的框架驱动机构、竖直设置在框架总成上的圆柱形立刷、用于驱动立刷围绕自身轴线定轴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以及用于控制框架驱动机构启停的中央控制器;在对车身进行刷洗时,通过框架总成的水平移动使得两个立刷接触车头或车尾,此时中央控制器控制框架总成停止移动并控制旋转驱动机构启动,旋转驱动机构控制立刷转动,以实现对车头或车尾的刷洗;当需要对车身两侧进行刷洗时,框架总成带动两个立刷沿车长方向平移,以使车身穿过两个立刷之间并被立刷扫掠车身表面。
4.针对上述相关技术方案,发明人发现:在刷洗车头或车尾的过程中,若立刷贴合在车身上较为松弛,则立刷的刷毛将无法完全或很好地覆盖倾斜的车头或车尾;而若立刷即为贴近车身以使刷毛形变后能够完全覆盖车头或车尾,立刷的刷毛将由于较大的压力作用对车身表面造成刮蹭等损伤。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在使得立刷能够很好地覆盖倾斜的车头或车尾以优化洗车效果的同时,降低立刷的刷毛由于较大的压力作用而损伤车体表面的可能性,本技术提供一种洗车机用立刷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洗车机用立刷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洗车机用立刷装置,包括框架总成以及横架于框架总成上的立刷横梁,立刷设置有两个且均设置在立刷横梁上;立刷横梁上水平的转轴,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框架总成的两侧转动连接,转轴垂直于横架总成的平移方向,立刷横梁围绕转轴转动时带动立刷围绕转轴摆动。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车头或车尾进行刷洗时,先驱动框架总成沿车长方向移动直至立刷贴合在车头或车尾上,由于车头或车尾为凹凸不平的斜面,继而在持续驱动立刷不断靠近车头或车尾的过程中,立刷不同位置处的刷毛将随之倾斜并产生不同程度形变以使刷毛能够更多地覆盖车头或车尾;此外,立刷将能够沿着车头或车尾凹凸不平的表面进行相应的随动,防止立刷与车头或车尾之间产生刚性碰撞或过度挤压,降低立刷的刷毛由于较大的压力作用而损伤车体表面的可能性。
8.可选的,立刷横梁的一端固定或两端均设置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弹簧,两个弹簧与水平方向存在夹角且两个弹簧相互靠近的一端固定于立刷横梁上,两个弹簧相互背离的一
端固定在框架总成上。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弹簧将对立刷横梁产生与立刷横梁转向相反的转矩,进而使得立刷能够更加紧密地贴合在车头或车尾上;且在两个弹簧的作用下立刷横梁能够实现自动复位。
10.可选的,立刷横梁上设置有两个与相应立刷对应设置的滑架,滑架滑动连接在立刷横梁上,立刷设置在滑架上,框架总成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滑架沿立刷横梁的延伸方向往复移动的横向驱动机构。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车头或车尾进行刷洗时,横向驱动机构分别带动两个滑架即立刷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直至两个立刷的刷毛由于相互挤压产生形变,为了尽可能减小或完全消除两个圆柱形的立刷靠近车头或车尾的一侧的清扫盲区,只需要驱动两个立刷逐渐靠近直至两个立刷之间靠近车头或车尾的一侧的刷毛加压重合并对清扫盲区实现填充即可;当需要对车身两侧进行刷洗时,横向驱动机构驱动两个滑架向相互背离的方向移动直至两个立刷分别移动至车身的两侧即可。
12.可选的,横向驱动机构包括一端铰接于滑架上的第一连接杆,以及设置在框架总成上的线性驱动件,线性驱动件的本体铰接于框架总成,线性驱动件的输出轴铰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的一端铰接于框架总成且另一端与第一连接杆远离滑架的一端铰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滑架即立刷沿立刷横梁的延伸方向水平移动时,线性驱动件驱动第二连接杆围绕第二连接杆与框架总成之间的铰接点定轴转动,在此过程中线性驱动件的本体同样围绕自身与框架总成之间的铰接点定轴转动,第二连接杆转动的同时带动第一连接杆做转动和平移结合的平面运动,并带动滑架沿立刷横梁的长度方向移动。
14.可选的,立刷横梁上设置有两对分别对应相应滑架设置的行程开关,滑架上设置有用于触发行程开关的触发件,每对中的两个行程开关分别设置在触发件的两侧;当触发件触发行程开关时,滑架停止在立刷横梁上移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每对中靠近外侧的行程开关与触发件配合用于对立刷向相互背离一侧的移动起到极限位置的限制作用;每对中靠近内侧的行程开关与触发件配合用于对立刷向相互靠近一侧的移动起到极限位置的限制作用,此外为了使得两个立刷能够尽可能的相互靠近以使两个立刷的刷毛能够更多地重叠以减少清扫盲区,两个靠近内侧的行程开关共同配合实现两个立刷相互靠近时对二者之间距离的把控。
16.可选的,滑架位于立刷横梁的上方,立刷横梁的顶部为两个具有夹角的滑面,滑架的底部铰接有多对顶部滑轮,每对中的两个顶部滑轮的周面分别贴合在两个滑面上;滑架上固定有安装板,安装板上铰接有多对侧向滑轮,每对中的两个侧向滑轮的周面分别贴合在立刷横梁的两侧;安装板上还铰接有一个或多个底部滑轮,底部滑轮的周面贴合在立刷横梁的下表面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部滑轮、侧向滑轮以及底部滑轮共同对滑架在立刷横梁上的平移起到支撑和导向作用。
18.可选的,滑架上设置有安装架,安装架上转动连接有与立刷同轴固接的传动轴,且安装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转动轴围绕自身轴线定轴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安装架上固定有摆动杆,摆动杆与滑架之间铰接,且摆动杆与滑架之间的铰接轴水平设置并垂直于立刷横
梁;安装架与滑架之间存在供安装架围绕摆动杆与滑架之间的铰接轴转动的空隙。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转驱动机构驱动立刷围绕自身轴线定轴转动以实现对车身的刷洗;在对车身两侧表面进行刷洗时,两个立刷分别移动至车身的两侧,摆动杆的设置使得两个立刷能够产生自上而下逐渐远离彼此的倾斜动作,这样在尽可能使立刷的刷毛接触倾斜车身表面的同时,减小了立刷与车身之间的压力即减少了对车身表面的损伤。
20.可选的,安装架位于立刷横梁的上方,两个滑架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一缓冲块,两个滑架相互背离的一端均固定有第二缓冲块,安装架位于相应滑架上的第一缓冲块与第二缓冲块之间;当立刷处于竖直状态时,安装架贴合在第二缓冲块上,且第一缓冲块与安装架之间存在供安装架围绕摆动杆与滑架之间的铰接轴转动的空隙。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两个立刷仅能够产生竖直方向上的相互平行或自上而下逐渐背离彼此的倾斜状态,有效避免了两个立刷在恢复至竖直状态时往复摆动甚至撞击车身的情况发生。
22.可选的,还包括用于驱动框架总成沿车长方向移动的框架驱动机构和与框架驱动机构的动力源耦接的中央控制器,中央控制器还与旋转驱动机构的动力源耦接,立刷横梁上设置有与中央控制器耦接的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立刷横梁上固定有两个用于触发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的触发杆;当立刷未产生垂直于转轴轴线所在竖直平面的方向上的夹角时,两个触发杆与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的触头之间均存在距离。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刷横梁转动的过程中,触发杆将触发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此时中央控制器控制框架驱动机构停止运转并控制框架驱动机构反向运转一段时间,以使触发杆脱离触发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这一瞬间中央控制器控制框架驱动机构停止运转并控制旋转驱动机构启动,立刷将保持与车头或车尾贴合的倾斜状态并围绕自身轴线定轴转动。
24.可选的,立刷横梁上设置有与中央控制器耦接的第二接触式限位开关,立刷横梁上固定有两个用于触发第二接触式限位开关的限位杆,当立刷未产生垂直于转轴轴线所在竖直平面的方向上的夹角时,两个限位杆与第二接触式限位开关的触头之间均存在距离;两个限位杆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触发杆之间的距离;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采用盘簧型行程开关。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被触发后框架总成应停止继续平移,但若框架总成应该停止时未停止,或由于司机误操作导致的车身本身移动而推动立刷倾转角度过大时,限位杆将逐渐靠近第二接触式限位开关,此时中央控制器控制包括旋转驱动机构、框架驱动机构、以及横向驱动机构等在内的所有驱动机构停止运转,防止由于立刷不断靠近车头或车尾而对车身造成损伤或造成安全隐患。
26.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了立刷横梁、转轴以及框架总成,实现立刷沿平行于框架总成移动方向平面上的倾转,在使得立刷的刷毛能够更好地贴合在车头或车尾上的同时,防止立刷与车头或车尾之间产生刚性碰撞或过度挤压,降低立刷的刷毛由于较大的压力作用而损伤车体表面的可能性;2.通过设置了滑架以及横向驱动机构,可实现对车头、车尾以及车身两侧的刷洗,并能够通过驱动两个立刷逐渐靠近直至两个立刷之间靠近车头或车尾的一侧的刷毛加压
重合以实现对清扫盲区的填充;3.通过设置了安装架和摆动杆,在尽可能使立刷的刷毛接触倾斜车身表面的同时,减小了立刷与车身之间的压力即减少了对车身表面的损伤。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洗车机用立刷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洗车机用立刷装置在另一侧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滑架与立刷横梁之间的滑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中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中,1、框架总成;2、立刷;3、立刷横梁;4、转轴;5、带座轴承;6、延伸板;7、弹簧;8、滑架;9、横向驱动机构;10、第一连接杆;11、第二连接杆;12、气缸;13、驱动块;14、磁性接近传感器;15、触发板;17、滑面;18、顶部滑轮;19、安装板;20、侧向滑轮;21、底部滑轮;22、安装架;23、传动轴;24、旋转驱动机构;25、主动链轮;26、从动链轮;27、链条;28、控制电机;29、摆动杆;30、支撑轴;31、支撑架;32、套筒;33、连接板;34、第一缓冲块;35、第二缓冲块;36、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37、触发杆;38、第二接触式限位开关;39、限位杆;40、固定架;41、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29.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横向”、“水平”、“竖直”、“垂直”、“靠近”、“远离”、“背离”等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相对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工艺或模块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状态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洗车机用立刷装置,包括龙门型的框架总成1(图中仅示出部分)、用于驱动框架总成1沿车身的车长方向往复平移的框架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与框架总成1的动力源耦接的中央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横架于框架总成1两侧之间的立刷横梁3、两个安装在立刷横梁3上的滑架8、两个分别用于驱动相应滑架8沿立刷横梁3延伸方向水平移动的横向驱动机构9、安装在滑架8上的安装架22,以及位于安装架22上且用于驱动立刷2围绕自身轴线定轴转动的旋转驱动机构24,其中立刷横梁3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框架总成1的平移方向,立刷2设置有两个并分别设置在相应的滑架8上。
32.当需要对车头或车尾进行刷洗时,在横向驱动机构9的驱动作用下两个立刷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靠拢,以使两个立刷2的刷毛相互接触形变并填充两个圆柱形立刷2靠拢时位于二者之间的空隙即清扫盲区,框架驱动机构驱动框架总成1沿车身的车长方向移动以使立刷2贴合车头或车尾,旋转驱动机构24驱动立刷2围绕自身轴线定轴转动以实现对车头或车尾的刷洗;当需要对车身两侧进行刷洗时,在横向驱动机构9的驱动作用下两个立刷2向相互背离的方向移动,两个立刷2分别贴合在车身的两侧,旋转驱动机构24驱动立刷2旋转并对车身两侧进行刷洗。
33.参照图1和图3,具体的,横向驱动机构9包括焊接在滑架8上表面的驱动块13,驱动
块13上铰接有第一连接杆10且二者之间的铰接轴竖直设置,第一连接杆10背离驱动块13的一端铰接有水平延伸的第二连接杆11,且第一连接杆10与第二连接杆11之间的铰接轴竖直设置;第二连接杆11背离第一连接杆10的一端铰接于框架总成1上,第二连接杆11与框架总成1之间的铰接轴竖直设置,框架总成1上固定有多个用于支撑该铰接轴的轴承;框架总成1上固定有固定架40,固定架40上设置有线性驱动件,线性驱动件可采用液压缸、电推杆等,在本实施例中线性驱动件采用气缸12,气缸12的缸体即线性驱动件的本体铰接于固定架40上,且气缸12与固定架40之间的铰接轴竖直设置,气缸12的伸缩杆铰接于第二连接杆11上,气缸12与第二连接杆11之间的铰接轴竖直设置,且第一连接杆10与第二连接杆11之间的铰接轴、气缸12与第二连接杆11之间的铰接轴、第二连接杆11与框架总成1之间的铰接轴沿第二连接杆11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34.当需要驱动滑架8水平移动时,气缸12的伸缩杆伸缩并推动第二连接杆11自身与框架总成1之间的铰接轴摆动,与此同时第二连接杆11带动第一连接杆10围绕二者之间铰接轴转动同时,沿立刷横梁3的长度方向平移,第一连接杆10进而带动驱动块13、滑架8在立刷横梁3上水平移动。
35.参照图1,为了实现对两个立刷2水平移动位置的限位,立刷横梁3的一侧设置有两对行程开关,每对中的两个行程开关沿立刷横梁3的长度方向分布,滑架8的一侧固定有用于触发行程开关的触发件,每对中的两个行程开关;在本实施例中,行程开关选用磁性接近传感器14,触发件包括栓接在滑架8一侧的触发板15,触发板15延伸至立刷横梁3设置有行程开关的一侧,触发板15靠近立刷横梁3的一侧固定有用于触发磁性接近传感器14的磁条(图中未示出);其中磁性接近传感器14与中央控制器耦接,中央控制器又与气缸12对应气路所包括的电磁阀耦接。
36.在滑架8带动立刷2以及触发板15移动的过程中,磁条也逐渐靠近并触发相应的磁性接近传感器14,磁性接近传感器14被触发后中央控制器控制横向驱动机构9停止运转;每对中靠近内侧的磁性接近传感器14与磁条配合用于对立刷2向相互靠近一侧的移动起到极限位置的限制作用,此外为了使得两个立刷2能够尽可能的相互靠近以使两个立刷2的刷毛能够更多地重叠以减少清扫盲区,两个靠近内侧的磁性接近传感器14共同配合实现两个立刷2相互靠近时对二者之间距离的把控。
37.参照3和图4,滑架8与立刷横梁3之间的滑移关系进一步设置为,立刷横梁3的顶部包括两个相交的滑面17,两个滑面17自上而下逐渐背离彼此;滑架8上设置有两对顶部滑轮18,每对中的两个顶部滑轮18分别对应两个滑面17,顶部滑轮18的中心轴平行于该顶部滑轮18对应的滑面17设置且顶部滑轮18的周面贴合在滑面17上;在实现为滑架8与立刷横梁3之间滑移导向的同时,有效阻碍滑架8沿垂直于立刷横梁3的水平方向与立刷横梁3之间产生偏移错位。
38.此外,滑架8底部固定有水平设置的安装板19,安装板19位于立刷横梁3的下方,安装板19的上表面设置有多对轴线竖直设置的侧向滑轮20,每对中的两个侧向滑轮20周面分别贴合在立刷横梁3的两侧;滑架8底部设置有多个轴线水平设置的底部滑轮21,底部滑轮21位于立刷横梁3的下方且底部滑轮21的周面与立刷横梁3的下表面贴合;当需要安装滑架8与立刷横梁3时,先将滑架8安装在立刷横梁3上,且使顶部滑轮18与滑面17贴合、侧向滑轮20与立刷横梁3相应的侧面贴合、底部滑轮21与立刷横梁3的底面贴合,最后再将立刷横梁3
安装在框架总成1上即可。
39.参照图1和图3,立刷2上同轴固定有向靠近安装架22方向延伸的传动轴23,旋转驱动机构24通过驱动传动轴23定轴转动进而实现对立刷2的间接驱动;具体的,旋转驱动机构24包括转动连接于安装架22上的从动链轮26,从动链轮26与传动轴23同轴固接;从动链轮26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连接于安装架22上的主动链轮25,主动链轮25与从动链轮26之间设置有用于实现二者之间传动的链条27;安装架22底部设置有用于驱动主动链轮25的驱动件,在本实施例中驱动件采用本体固定在安装架22上的控制电机28,控制电机28与中央控制器耦接。
40.由于部分车的车身两侧同样呈凹凸不平的倾斜面,因此为了使得车身两侧尽可能完全被立刷2的刷毛扫掠到,使两个立刷2尽可能贴近车身,但过于贴近车身易由于立刷2与车身之间较大的压力而对车身表面造成损害。
41.参照图3,为此,安装架22上固定有延伸至立刷2横架一侧的摆动杆29,摆动杆29内部中空且传动轴23穿设于摆动杆29内部,摆动杆29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轴承座41,传动轴23穿设于轴承座41上并与轴承座41转动连接;滑架8的一侧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支撑架31,支撑架31上固定有水平设置的支撑轴30,支撑轴30的轴线方向垂直于立刷横梁3的延伸方向;支撑轴30上套设有能够在支撑轴30上同轴转动的套筒32,套筒32上固定有焊接于摆动杆29上的连接板33;这样,摆动杆29与滑架8之间形成相对的铰接关系,支撑轴30即为二者之间的铰接轴。
42.在两个立刷2分别位于车身两侧的情况下,横向驱动机构9驱动两个立刷2向相互靠近的方向移动,以使立刷2能够与车身侧面贴合,在此过程中立刷2受到车身的阻挡,两个立刷2能够产生自上而下逐渐远离彼此的倾斜动作,这样在尽可能使立刷2的刷毛接触倾斜车身表面的同时,减小了立刷2与车身之间的压力即减少了对车身表面的损伤。
43.参照1和图3,为了防止安装架22在围绕支撑轴30摆动的过程中,安装架22的底面与滑架8的顶部产生干涉,安装架22与滑架8之间存在竖直方向上的空隙;进一步的,滑架8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第一缓冲块34和第二缓冲块35,第一缓冲块34位于自身所在滑架8靠近另一滑架8的一端,第二缓冲块35则位于自身所在滑架8远离另一滑架8的一端;当立刷2处于竖直状态时,安装架22贴合在第二缓冲块35上,且第一缓冲块34与安装架22之间存在供安装架22摆动过程中所需的空隙;这样使得两个立刷2仅能够产生竖直方向上的相互平行或自上而下逐渐背离彼此的倾斜状态,有效避免了两个立刷2在恢复至竖直状态时往复摆动甚至撞击车身的情况发生;此外,对两个立刷2向相互背离方向摆动的极限距离进行限制。
44.参照图1和图2,框架总成1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个轴线水平设置的带座轴承5,两个带座轴承5同轴设置,立刷横梁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转轴4,转轴4同轴插入至相应的带座轴承5内部,这样,立刷横梁3将能够沿框架总成1的平移方向围绕转轴4摆动。在立刷2随着框架总成1不断靠近车头或车尾的过程中,立刷2将受到车头或车尾的阻挡,并相应地产生倾斜且立刷2不同位置处的刷毛将随之产生不同程度形变以使刷毛能够更多地覆盖车头或车尾;此外,立刷2将能够沿着车头或车尾凹凸不平的表面进行相应的随动,防止立刷2与车头或车尾之间产生刚性碰撞或过度挤压,降低立刷2的刷毛由于较大的压力作用而损伤车体表面的可能性。
45.再结合图5,此外,立刷横梁3的两端分别固定有一个延伸板6,延伸板6沿垂直于立刷横梁3的延伸方向水平延伸,延伸板6上固定有两个上下分布的弹簧7,这两个弹簧7同轴设置,位于上方的弹簧7的上端固定在框架总成1上且下端固定在延伸板6上,而位于下方的弹簧7的上端固定在延伸板6上且下端固定在框架总成1上,当立刷2的轴线处于竖直平面上即立刷横梁3未产生围绕转轴4轴线的转动时,两个弹簧7对延伸板6施力以使延伸板6保持水平状态。
46.在立刷横梁3围绕转轴4转动的过程中,势必存在一个弹簧7缩短且另一个弹簧7拉长的情况产生,两个弹簧7将对立刷横梁3产生与立刷横梁3转向相反的转矩,进而使得立刷2能够更加紧密地贴合在车头或车尾上;此外,当框架总成1带动立刷2以及立刷横梁3脱离车头或车尾后,在两个弹簧7的作用下立刷横梁3能够自动复位以使立刷2处于竖直状态。
47.参照图5,立刷横梁3的一端固定有两个触发杆37,且框架总成1靠近立刷横梁3该端的一侧固定有与中央控制器耦接的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36,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36的触头延伸方向平行于立刷横梁3的延伸方向,两个触发杆37分别位于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36触头的两侧,且两个触发杆37的轴线均位于沿框架总成1移动方向延伸的竖直平面内;当立刷2未产生垂直于转轴4轴线所在竖直平面的方向上的夹角时,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36的触头位于两个触发杆37之间的正中间。
48.在对车头或车尾进行清洗时,框架总成1带动立刷横梁3不断向靠近车头或车尾的方向移动,当立刷2接触车头或车尾时,立刷2将受力并沿框架总成1的移动方向倾斜,立刷横梁3也围绕转轴4转动,在此过程中相应的触发杆37逐渐向靠近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36的触头转动直至触发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36,此时中央控制器控制框架驱动机构停止运转并控制框架驱动机构反向运转一段时间,在框架驱动机构停止的同时框架总成1及立刷2停止前进,框架驱动机构反向运转时触发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36的触发杆37脱离触发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36,这一瞬间中央控制器控制框架驱动机构停止运转并控制旋转驱动机构24启动,立刷2将保持与车头或车尾贴合的倾斜状态并围绕自身轴线定轴转动以实现对车头或车尾的刷洗。
49.参照图5,若框架总成1应该停止时未停止,或由于司机误操作导致的车身本身移动而推动立刷2倾转角度过大时,立刷2将逐渐与车头或车尾之间形成刚性接触,进而对车身造成损伤或造成安全隐患,为此,立刷横梁3的一端固定有两个限位杆39,且框架总成1靠近立刷横梁3该端的一侧固定有与中央控制器耦接的第二接触式限位开关38,第二接触式限位开关38的触头延伸方向平行于立刷横梁3的延伸方向,两个限位杆39分别位于第二接触式限位开关38触头的两侧,两个限位杆39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触发杆37之间的距离,且两个限位杆39的轴线均位于沿框架总成1移动方向延伸的竖直平面内;在限位杆39触发第二接触式限位开关38之前,触发杆37势必已经接触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36的触头,且当第二接触式限位开关38触发后,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36的触头已经产生形变,为此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36与第二接触式限位开关38均采用触头可形变并可自动复位的盘簧型行程开关,在本实施例中采用型号为wl01nj的盘簧型行程开关。
50.当立刷2的倾转角度过大且第一接触式限位开关36已经触发的情况下,限位杆39将逐渐靠近第二接触式限位开关38的触头,此时中央控制器控制包括旋转驱动机构24、框架驱动机构、以及横向驱动机构9等在内的立刷装置所有的驱动机构停止运转,防止由于立
刷2不断靠近车头或车尾而对车身造成损伤或造成安全隐患。
51.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