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内胎轮胎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5540阅读: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内胎轮胎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多内胎轮胎,是对现有实心轮胎的改进。
目前,国内港口、车站、货场、工矿企业等的平板车辆上广为使用实心轮胎,以满足低速重载、短途运输的要求。这种轮胎虽具有负载能力大、不怕刺、不会爆裂、无需冲气等优点,但存在着抗震性能差、易加速相关部件的磨损等缺点。中国专利公告为2107395公开了一种“充填海绵式实心轮胎”,它是由内层胶,过渡层胶和外层胶三个层次组成,过渡层胶处于外层胶和内层胶的包围之中。这种轮胎虽改善了原实心轮胎的抗震效果,但由于其过渡层胶采用的是海绵,因而海绵在反复受压后,其微孔易破裂,从而使过渡层胶变形,导致轮胎失去弹性;此外,若将这种轮胎安装在车辆上长时间停用,一侧海绵会失去弹性而使轮胎变形,失去使用价值;还有,一旦车辆超载,也会使轮胎变形而影响使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提供一种不易变形、弹性效果好、抗超载能力大、使用寿命长的多内胎轮胎。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多内胎轮胎,它包括胎面胶1、基部胶4、多内胎2、过渡层3,多内胎2包容于胎面胶1之中,过渡层3位于胎面胶1与基部胶4之间。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叙述。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图本实用新型的胎面胶1、基部胶4、过渡层3均采用天然胶、丁苯胶、苯乙烯并辅以碳黑等,由于上述三者所需要的强度不尽一致,所以所需的材料成份配比也不尽相同,过渡层3位于胎面胶1和基部胶4之间,三者采用一次模压、硫化工艺制作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多内胎2为软管,软管可采用乳胶管、橡胶管等。将一根软管多层盘绕或若干根紧密排列在一起,通过模压、硫化工艺使其包容在胎面胶1内,从而在胎面胶1内形成了具有常压空气的内胎。这种内胎在外力(负载)作用下,会相互产生反弹作用力,多内胎中的常压空气受外力作用后变为有压空气,产生一种反推力,这种多内胎的相互作用和内胎空气的反推力迫使内部形成一股内外反抗力,从而使整个多内胎轮胎富有弹性和抗震性能,此外,由于多内胎内的空气的作用,使受压后的轮胎四周均能分担负荷,所以提高了整个轮胎的抗超载能力且轮胎不会变形。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提高了轮胎的弹性效果和抗超载能力,克服了现有实心轮胎易变形的不足,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权利要求1.一种多内胎轮胎,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胎面胶(1)、基部胶(4)多内胎(2)、过渡层(3),多内胎(2)包容于胎面胶(1)之中,过渡层(3)位于胎面胶(1)与基部胶(4)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内胎轮胎,其特征在于多内胎(2)为软管。
专利摘要一种多内胎轮胎,是对现有实心轮胎的改进,它包括胎面胶1、基部胶4、多内胎2、过渡层3,多内胎2包容于胎面胶1之中,过渡层3位于胎面胶1与基部胶4之间。本实用新型提高了轮胎的弹性效果和抗超载能力,克服了现有实心轮胎易变形的不足,延长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0C5/20GK2199073SQ9424197
公开日1995年5月31日 申请日期1994年5月31日 优先权日1994年5月31日
发明者赵仁华 申请人:常熟市江南橡胶制品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