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推车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59313阅读:4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推车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车轮。
一般常用的推车轮如附图3所示,这种车轮主要由二个轮框10、二个轴承11和按需所设数个锁固元件12(在附图2中示出二个锁固元件12)等构件所组成,二个轮框10呈对应状,彼此对称,在轮框10中间径向外凸设一个具有一定深度及直径的中心贯孔100,用以提供穿设轴承11的空间,同时,在该中心贯孔100的内侧壁缘凸设有一个挡缘101,用以挡持和定位该轴承11,在该二轮框10互相贴持部分的壁面上设有与锁固元件数目相对应的固定孔102(在附图3中示出二个固定孔102)。组合时,将锁固元件12穿设于二个轮框的固定孔102中,并将二轮框10相互贴持锁固,再将二个轴承11分别置入二个轮框10的中心贯孔100内,即可组成推车轮。只是这种常用轮子在组装时,因轮框10的中心贯孔100的直径须略小于轴承11的外径,所以要使用槌子用力敲打轴承11,才能迫使该轴承11嵌入轮框10的中心贯孔110内,但在敲打轴承11的过程中,容易将轴承11破坏或损伤其内部的钢珠,使轴承11内的钢珠不能正常运转,从而降低轴承的使用寿命。本设计人有鉴于常用推车轮上述的缺点,乃精心加研究改良,终于完成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组装时不会破坏轴承、从而可增加轮了寿命的推车轮。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提供一种推车轮,所述推车轮由二个轮框、二个轴承及一组固定元件所组成,其中,所述二个轮框左右对应,在该轮框中间凸设有一轴体,在该轴体内凹设有一容室,在该轴体与容室外围问形成一环槽,又在该容室底面设有一轴孔,并在该二个轮框相贴持的壁面上等距地设有一组穿孔;所述二个轴承分别置于二个轮框的容室内;一组固定元件的数目与每个轮框的穿孔数目相同,穿设于该穿孔之中,并将二个轮框贴合固定。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与效果1、结构简单、组装方便;2、组装时,仅须施加少许力量,即可迫使轴承进入轮框的容室内,无须用力敲打,从而增加轴承的使用寿命。
以下通过最佳实施例并配合以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推车轮的立体分解附图2是本实用新型推车轮的组合剖视图;附图3是常用推车轮的组合剖视图。

图1-2中的标号与其所代表的零件对应关系如下2轮框 20轴体 21容室 22环槽 23轴孔 24穿孔 3轴承 4固定元件附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推车轮的立体分解图,从附
图1可见,本推车轮由二个轮框2、二个轴承3以及一组固定元件4所组成,其中,二个轮框2呈左右对应状,该二个轮框2均由一体冲制成型,在该轮框2中间凸设有一轴体20,在该轴体20内凹设有一个容室21,在该轴体20与容室21外围间形成一个环槽22,又在容室21底面设有一个轴孔23,并在二个轮框2相贴持的壁面上等距地设有穿孔24(在附
图1中设有四个穿孔24);所述二个轴承3分别置于二个轮框2的容室21内;一组固定元件24的数目与每个轮框2的穿孔24数目相同,穿设于该穿孔24之中,并将二个轮框2贴合锁固。
组合时,如附图2所示,先将二个轮框2相互贴合,使二个轮框2的各穿孔24对正;其次将固定元件4穿设于各穿孔24并将二个轮框2贴合锁固;再将二个轴承3分别置于二个轮框2的容室21内,如此即可完成组装工序。
在组装轴承3时,虽然轴承3的外径略大于轮框2容室21的内径,但因容室21与轴体20外围之间设有一个环槽22,在将轴承3置入容室21时仅须施加少许力量即可使容室21受力呈弹簧的略微扩张,从而使轴承3顺利地置入容室21之中,随后,容室21内壁又因弹性的回复而将轴承3包持住,从而,将轴承3定位于容室21内,不会脱落。因此,仅对轴承3施加少许力量即可迫使轴承进入容室21中,不须用力敲打轴承3而使轴承3受损,因此,可增加轴承的使用寿命,加之,结构简单,组装方便迅速。
权利要求1.一种推车轮,由二个轮框、二个轴承及一组固定元件所组成,所述二个轮框左右对应,其特征在于在该轮框中间凸设有一轴体,在该轴体内凹设有一容室,在该轴体与容室外围间形成一环槽,又在该容室底面设有一轴孔,并在该二个轮框相贴持的壁面上等距设有一组穿孔;所述二个轴承分别置于二个轮框的容室内;一组固定元件的数目与每个轮框的穿孔数目相同,穿设于该穿孔之中,并将二个轮框贴合固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推车轮。本实用新型推车轮由二个轮框、二个轴承及一组固定元件所组成。由于轮框的轴体与容室外围间所设的环槽,在将轴承置入容室时,仅须施加少许力量即可使容室受力而呈弹性的略微扩张,从而使轴承顺利地置入,而在轴承置入后,该容室内壁即因弹性回复而包持住轴承,从而将轴承定位于容室内而不会脱落,在组装时不须用力敲打轴承迫使其进入容室内,故可增加轴承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B60B19/00GK2282998SQ9624465
公开日1998年6月3日 申请日期1996年12月5日 优先权日1996年12月5日
发明者蔡海明, 蔡炳忠 申请人:蔡海明, 蔡炳忠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