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室坐卧两用座椅床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933840阅读:来源:国知局
状时实施 例结构示意图
[0039] 图14是本发明车室坐卧两用座椅床的2000型轿车座椅床单变换的床状时实施例 结构示意图
[0040] 图15是本发明车室坐卧两用座椅床的2000型轿车座椅床双变换的平面布置示意 图
[0041] 图16是本发明车室坐卧两用座椅床的2100型轿车座椅床双变换的座基架与导轨 及三驱轮轴平面布置示意图
[0042] 图17是本发明车室坐卧两用座椅床的2000型轿车座椅床双变换的五驱轮轴原理 结构剖面示意图
[0043] 图18是本发明车室坐卧两用座椅床的2000型轿车座椅床改配马达驱动原理结构 平面布置示意图
[0044] 图19是本发明车室坐卧两用座椅床的用于中小型商务车座椅床的单变换位和双 变换位平面布置示意图
[0045] 图20是本发明车室坐卧两用座椅床的用于大中型客车座椅床的多个双变换位平 面布置示意图
[0046] 图21是本发明车室坐卧两用座椅床的多功能枕示意图
[0047] 图中:
[0048] 1、椅背,2、座垫,3、脚底板位,4、软垫调角缝,5、副驾位椅背,6、副驾位座垫,7、前 后座椅移接缝,8、副驾位移动座垫,9、副驾位移动椅背,10、副驾位脚底板纵向距,11、移座 横向宽,12、固定座椅横向宽,13、座椅横向间距,14、固定座椅垫门间距,15、移动座椅垫门 间距,16、侧车腔距,17、后车轮位,18、手轮软塞,19、中座垫,20、正副驾位间距,21、五驱轮 轴箱位,22、正驾位,23、左固定座椅位,24、固定座椅可调节椅背,25、安全栏,26、安全栏间 距,27、安全带卡槽,28、座基架,29、手动旋转轮,30、连接轮,31、助力轮,32、下置主轴驱动 轮,33、后座架滚珠移座套,34、后座架移座螺旋齿,35、后座架移座轨槽,36、后座架导轨, 37、副驾位滚珠移座套,38、副驾位移座螺旋齿,39、副驾位移座轨槽,40、副驾位导轨,41、托 脚升落板驱动轮,42、托脚升落板连接轮轴,43、托脚升落板滚珠驱动套螺旋齿,44、托脚升 落板滚珠驱动套,45、升落板移动连接轮,46、中座架,47、下置主轴连接轮,48、上置主轴连 接轮,49、上置主轴椅背调角直线齿,50、副驾位滚珠移背套,51、副驾位移背平衡槽,52、副 驾位移背螺旋齿,53、手轮,54、副驾位移座平衡槽,55、后座架移座平衡槽,56、升落板驱动 套平衡槽,57、后座架移座连接位缝口,58、后椅背调角轮轴移动位缝口,59、副驾位移座连 接位缝口,60、副驾位移背连接位缝口,61、托脚升落板驱动轮轴连接位,62、后座椅移座架 连接板,63、后椅背调角器,64、调角器转轴,65、调角连接轮,66、后椅背调角直线齿连接轴, 67、直线齿移位驱动轮,68、后座架左侧板,69、固定座椅架,70、后座椅移座架,71、挡脚内斜 板,72、托脚升落板、73、移动升落板,74、升落板移动连接轴,75、副驾位移座架,76、副驾位 连接板,77、副驾位移背架轨槽连接板,78、副驾位移背导轨,79、副驾位椅背调角器,80、副 驾位椅背调角器旋钮,81、副驾位二次椅背调角器,82、副驾位椅背二次调角器旋钮,83、座 架软垫面,84、软垫弧形转角,85、椅背软垫面,86、后座椅弧形软垫面椅背,87、后座架平整 软垫面,88、后座椅,89、副驾位座椅,90、座椅床,91、座椅床移接面,92、二次变向椅背,93、 独自升降前后移座架,94、双变换错位助力轮,95、右座椅床变换调节手轮,96、左座椅床变 换调节手轮,97、二节转轴,98、马达驱动轮,99、连接线,100、单变换位后座椅,101、单变换 位前座椅,102、双变换位后座椅,103、双变换位前座椅,104、单变换五驱轮轴位,105、双变 换五驱轮轴位,106、固定单人座椅,107、固定双人座椅,108、副驾位,109、驾驶位,110、多个 双变换位,111、多功能枕。
【具体实施方式】
[0049] 本发明车室坐卧两用座椅床,是以采集不同车型的室内尺寸而制定的多型号平面 布置簿为设计依据,2000型、2100型......轿车座椅床单变换的平面布置示意图所制定的 平面布置簿,是基于轿车室内纵向有效轴距为轿车座椅床的型号。
[0050] 其中2000型轿车座椅床为车身较小的车型,有效轴距定为1901~2000mm,见 2000型轿车座椅床的平面布置簿。
[0051] CN 105150889 A 兄明干ι 5/11 页
CN 105150889 A 说明书 6/11 页
CN 105150889 A 说明书 7/11 页
[0054] 其中2100型轿车座椅床有效轴距定为2001~2100mm,见2100型轿车座椅床的平 面布置簿。
CN 105150889 A 说明书 8/11 页
[0057]基于 2000 型、2100 型......,簿中的序号:1、3、4、16、18、19、20、25、27、28 等规 格尺寸的变化,反应其轿车座椅床各部位的大小是由不同车型的纵向空间的有效轴距决定 的。座椅床的卧睡床面纵向距2000型、2100型......轿车座椅床的卧睡床面纵向距分别为 1820mm、1870mm......,室内横向距暂定数为1300mm,单变换座椅床的卧睡床面实用横向距 为500+40+10 = 550mm,卧睡床面的最大横向距,加中座垫和侧车腔距可达550+200+50 = 800mm以上,最大车型的卧睡床面横向距可达850mm以上,最大卧睡床面纵向距可达2000mm 以上。
[0058] 簿中的横向距、中座垫距、两侧车腔距、垫门距、椅背厚以及座架定位高均为不定 性尺寸,暂定为参考数,采集并制定平面布置簿时,是以不同车型的实际空间尺寸为准。
[0059] 基于2000型单变换的轿车座椅床,是设置在座基架28面,如图3所示,后座椅架 的前后移动是由设置在座基架28夹层的手动旋转轮29,驱动连接轮30,带动助力轮31转 动,助力轮带动下置主轴驱动轮32转动,下置主轴便转动。
[0060] 下置主轴设有后座架滚珠移座套33,移座套33底端下凸滚珠卡入平衡槽55内使 得移座套制转如图4所示,下置主轴转动时,螺旋齿34带动后座架滚珠移座套33前后移, 33移座套外侧连接后座椅移座架,移座架轨槽35外卡后座架轨道36,于是下置主轴转动, 滚珠移座套前后移,后座架便在轨道面前后移,轨道面与脚底板同在一水平面。
[0061 ] 下置主轴设有副驾位滚珠移座套37,移座套37底端下凸滚珠卡入平衡槽54内,使 得移座套制转如图4所示,下置主轴转动时,螺旋齿38带动副驾位座架滚珠移座套37前后 移,37移座套一外侧连接副驾位移座架,移座架轨槽39外卡副驾位座椅架轨道40,于是下 置主轴转动,滚珠移座套前后移,副驾位座架便在轨道面前后移。轨道面与副驾位脚底板同 在一水平面。
[0062] 下置主轴设有托脚升落板驱动轮41,41连接托脚升落板连接轮轴42,经过座基架 夹层带动螺旋齿轴43转动,托脚升落板滚珠驱动套44底端下凸滚珠卡入平衡槽56内,使 得滚珠驱动套制转如图4所示,于是下置主轴转动,托脚升落板滚珠驱动套前后移,托脚升 落板移动轴45便前后移。
[0063] 下置主轴转动时,驱动后座椅架、副驾位座椅架及托脚升落板同时分别移动、升 落,下置主轴故为三驱轮轴。
[0064] 基于2000型单变换的轿车座椅床的变换,是通过中座架46内的下置主轴,经过下 置主轴连接轮47,带动上置主轴连接轮48转动,上置主轴便转动如图4所示。
[0065] 上置主轴设有后座椅椅背调角直线齿49和副驾位滚珠移背套50,移背套底端下 凸滚珠卡入平衡槽51内,上置主轴转动时,螺旋齿52带动副驾位滚珠移背套50前后移,50 移背套一外侧连接副驾位椅背便前后移。
[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