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车轮辐条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608559阅读:来源:国知局
福条Illa的两端分别与花鼓120及与轮圈110组接,且各第一侧传动福条Illa 的延伸轴线与花鼓120中屯、的最短垂直距离形成第一力臂All(请参照图6E)。各第一侧非 传动福条11化的两端分别与花鼓120及与轮圈110组接,且各第一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 延伸轴线与花鼓120中屯、的最短垂直距离形成第二力臂A12 (请参照图6E),其中上述的各 第二力臂A12小于各第一力臂All。各个第二侧传动福条112a的两端分别与花鼓120及 与轮圈110组接,且各第二侧传动福条112a的延伸轴线与花鼓120中屯、的最短垂直距离形 成第S力臂A21 (请参照图6D)。各个第二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两端分别与花鼓120及与 轮圈110组接,且各第二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延伸轴线与花鼓120中屯、的最短垂直距离形 成第四力臂A22 (请参照图6D),其中上述的各第四力臂A22小于各第S力臂A21。另外,第 一侧传动福条nia、第一侧非传动福条11化、第二侧传动福条112aW及第二侧非传动福条 11化可皆W直拉式连接于花鼓120及轮圈110间,且第一侧传动福条的数量可大于第二侧 传动福条的数量。
[0035] 详细来说,上述各第一力臂All及各第二力臂A12满足下列条件:0<A11/A12。借 此,自行车车轮福条结构的耐用性可被提升。进一步,各第一力臂All及各第二力臂A12 可满足下列条件:KA11/A12《3、1《A11/A12《1. 4、1. 15《A11/A12《2、1. 15《All/ A12《1. 4 或 1. 24《A11/A12《1. 35。
[0036] 各第S力臂A21与各第四力臂A22可满足下列条件:A21/A22 > 1。
[0037] 第一力臂All的总和为SA11,第二力臂A12的总和为SA12,其可满足下列 条件:2All-5:A12〉10mm。进一步可满足XAll-5:A12〉30mm。再者,第S力臂A21的 总和为XA21,第四力臂A22的总和为XA22,其中,XA11、XA12、XA21及XA22可满 足下列条件:(XA11+5:A21) - (2A^+5:A2^〉10mm。进一步可满足(2411+5:421)-(XA^+5:A22)〉30mm。
[0038] 请参照图5,其绘示图4实施方式的制造方法步骤流程图,其步骤包含:步骤300, 计算第一张力与第一力臂All的乘积,得到第一力矩。步骤310,计算第=张力与第=力臂 A21的乘积,得到第=力矩。步骤320,预设第二力矩及第四力矩,使第一力矩与第=力矩总 合大于第二力矩与第四力矩总合。步骤330,利用第二力矩除W第二力臂A12,得到第二张 力。步骤340,利用第四力矩除W第四力臂A22,得到第四张力。步骤350,利用第一张力紧 固多个第一侧传动福条于轮圈与花鼓之间。步骤360,利用第二张力紧固多个第一侧非传动 福条于轮圈与花鼓之间。步骤370,利用第=张力紧固多个第二侧传动福条于轮圈与花鼓之 间。步骤380,利用第四张力紧固多个第二侧非传动福条于轮圈与花鼓之间。
[0039] 由图4及图5可知,通过各第二力臂A12小于各第一力臂All及各第四力臂A22 小于各第S力臂A21,并配合第二力矩与第四力矩总合小于第一力矩与第S力矩总合,计算 出第一张力、第二张力、第=张力及第四张力,紧固多个第一侧传动福条Illa与第一侧非 传动福条11化于第一侧111的轮圈110与花鼓120之间,及紧固多个第二侧传动福条112a 与多个第二侧非传动福条11化于第二侧112的轮圈110与花鼓120之间,除了避免第一侧 非传动福条11化与第二侧非传动福条11化所受张力减少过多及第一侧传动福条Illa与 第二侧传动福条112a张力增加过多时所导致自行车车轮所受张力分布不均的问题,并具 有提升自行车车轮的耐用度的优点。
[0040] 前述是利用第一力臂All搭配第一侧传动福条Illa形成第一力矩,利用第二力 臂A12搭配第一侧非传动福条11化形成第二力矩,利用第=力臂A21搭配第二侧传动福条 112a形成第=力矩,及利用第四力臂A22搭配第二侧非传动福条11化形成第四力矩;其中 第二力矩小于第一力矩及第四力矩小于第=力矩,除可利用第一侧传动福条Illa的数量 大于或等于第一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数量及第二侧传动福条112a的数量大于第二侧非传 动福条11化的数量,亦可利用第一侧传动福条Illa与第一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数量总和 可大于或等于第二侧传动福条112a与第二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数量总和。上述第一侧传 动福条Ilia、第一侧非传动福条11化、第二侧传动福条112a与第二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 配置数量如下表一。
[0041]表一
[0042]



[0046] 请参照图6A、图她及图6C,图6A、图她及图6C绘示本发明的自行车车轮福条结 构一实施例左侧视图、正视图、右侧视图。图6A、图6B及图6C所掲示的自行车车轮福条结 构应用于一自行车的后轮。
[0047] 由图6C为一实施例的第一侧111,即传动齿盘安装侧,第一侧传动福条Illa的数 量为8条,第一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数量为4条,第一侧总福条数为12条,C表示车轮的 转动方向。图6B为图6C实施例的正视图。图6A为图6C实施例的第二侧112,第二侧传动 福条112a的数量为8条,第二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数量为4条,第二侧总福条数为12条, C表示车轮的转动方向。第一侧与第二侧总福条数比1 :1,此实施例的总福条数为24条。
[0048] 配合参照图抓及图6E,其中图抓绘示图6A自行车车轮福条结构的第二侧112的 局部放大图,图6E绘示图6C自行车车轮福条结构的第一侧111的局部放大图。由图6D及 图6E可知,各第一侧传动福条Illa的延伸轴线与花鼓120中屯、的最短垂直距离形成第一 力臂All,各第一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延伸轴线与花鼓120中屯、的最短垂直距离形成第二 力臂A12,各第二侧传动福条112a的延伸轴线与花鼓120中屯、的最短垂直距离形成第=力 臂A21,各第二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延伸轴线与花鼓120中屯、的最短垂直距离形成第四力 臂A22。详细来说,本实施例的第一力臂All仅包含一数值,All= 21. 18mm,A12 = 21. 18mm, A21 = 17. 58mm,A22 = 17. 58mm,其中A11/A12 =LA21/A22 = 1,XA11-5:A12 = 84. 72mm, W及(5:All+XA21) - (A2。= 155. 04mm
[0049] 请参照图7A、图7B及图7C,图7A、图7B及图7C绘示本发明的自行车车轮福条结 构另一实施例左侧视图、正视图、右侧视图。图7A、图7B及图7C所掲示的自行车车轮福条 结构应用于一自行车的后轮。
[0050] 由图7C为另一实施例的第一侧111,即传动齿盘安装侧,第一侧传动福条Illa的 数量为8条,第一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数量为4条,第一侧总福条数为12条,C表示车轮的 转动方向。图7B为图7C实施例的正视图。图7A为图7C实施例的第二侧112,第二侧传动 福条112a的数量为4条,第二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数量为2条,第二侧总福条数为6条, C表示车轮的转动方向。第一侧与第二侧总福条数比2 :1,此实施例的总福条数为18条。
[0051] 配合参照图7D及图7E,其中图7D绘示图7A自行车车轮福条结构的第二侧112的 局部放大图,图7E绘示图7C自行车车轮福条结构的第一侧111的局部放大图。由图7D及 图7E可知,各第一侧传动福条Illa的延伸轴线与花鼓120中屯、的最短垂直距离形成第一 力臂All,各第一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延伸轴线与花鼓120中屯、的最短垂直距离形成第二 力臂A12,各第二侧传动福条112a的延伸轴线与花鼓120中屯、的最短垂直距离形成第=力 臂A21,各第二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延伸轴线与花鼓120中屯、的最短垂直距离形成第四力 臂A22。图7D及图7E所掲示的实施例中,第一侧传动福条的第一力臂All包含两种不同的 数值,各二相邻设置的第一侧传动福条的第一力臂All为不同的数值,且第二侧传动福条 的第一力臂A21包含两种不同的数值,各二相邻设置的第二侧传动福条的第一力臂A21为 不同的数值。详细来说,All分别为20. 13mm、17. 58mm,A12为17. 58mm,A21分别为23. 11mm、 21. 98mm,A22 为 20. 13mm。当All= 20. 13mm时,A11/A12 =I. 15 ;当All= 17. 58mm时, A11/A12 = 1,当A21 = 23.Ilmm时,A21/A22 =I. 15 ;当A21 = 21. 98mm时,A21/A22 = 1. 09,其中XA11-5:A12 = 80. 52mm,且(XA11+5:A21) - (XA^+5:A2。= 44. 74mm。
[0052] 请继续参照图8A、图SBW及图8C,其中图8A绘示依照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自行 车车轮福条的左侧视图,图8B绘示依照图8A自行车车轮福条的正视图,图8C绘示依照图 8A自行车车轮福条的右侧视图。图8A、图8B及图8C所掲示的自行车车轮福条结构应用于 一自行车的前轮。
[0053] 图8C绘示为自行车车轮福条的第一侧111,即传动齿盘安装侧,第一侧传动福条 Illa的数量为7条,第一侧非传动福条11化的数量为7条,第一侧总福条数为14条,C表 示车轮的转动方向。图8A绘示为自行车车轮福条的第二侧112,第二侧福条112c的数量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