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后尾门的接合方法及车辆用后尾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918510阅读:617来源:国知局
车辆用后尾门的接合方法及车辆用后尾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后尾门的接合方法及车辆用后尾门。
【背景技术】
[0002]在日本特开2014-131896号公报中,公开了一种通过粘合剂而将树脂制的内板与树脂制的外板接合在一起的车辆用树脂后尾门结构。如果简单地对该车辆用树脂后尾门结构进行说明则为,在外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部处形成有弯曲部,该弯曲部通过粘合剂而与内板的内侧壁接合。此外,外板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通过粘合剂而与内板的凸缘部接合。由此,通过内板与外板而形成了封闭截面。此外,作为公开了相关(在先)技术的其他的文献,存在有日本特开2007-313919号公报以及日本特开2006-34176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3]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4]然而,在上述车辆用树脂后尾门结构中,在以下所示的方面具有改善的余地。SP,在上述车辆用树脂后尾门结构中,外板的弯曲部与内板的内侧壁的接合部分被构成为,对封闭截面的内部与外部进行划分的壁部。因此,例如在内板与外板粘合后,无法通过按压夹具而从车辆宽度方向两侧对上述接合部分进行夹持。因此,在进一步提高内板与外板的接合部的接合强度这一点上仍具有改善的余地。
[0005]本发明考虑上述事实,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内板与外板的接合部的接合强度的车辆用后尾门的接合方法。
[0006]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0007]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尾门的接合方法包括:第一工序,通过利用粘合剂对树脂制的内板与树脂制的外板进行接合从而形成封闭截面;第二工序,使第一按压夹具从被形成在所述外板上的孔部插入到所述封闭截面的内部,并在通过所述第一按压夹具与被配置于所述封闭截面的外部的第二按压夹具而夹持了所述内板与所述外板的接合部的状态下使所述粘合剂固化。
[0008]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尾门的接合方法中,通过粘合剂来对树脂制的内板以及树脂制的外板进行接合,从而通过内板以及外板而形成了封闭截面。
[0009]在此,使第一按压夹具从被形成在外板上的孔部插入到封闭截面的内部。然后,通过第一按压夹具与被配置于封闭截面的外部的第二按压夹具来对内板与外板的接合部进行夹持,并在该状态下使粘合剂固化。因此,即使在接合部对封闭截面的内部与外部进行了划分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使第一按压夹具从被形成在外板上的孔部插入到封闭截面的内部,从而通过第一按压夹具与第二按压夹具而对上述接合部进行夹持。由此,能够在通过第一按压夹具与第二按压夹具而对上述接合部进行加压的同时使粘合剂固化。因此,能够提高内板与外板的接合部的接合强度。
[0010]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尾门的接合方法为,在第一方式中,所述接合部被配置在所述孔部的轴向一方侧,在所述第二工序中使所述第一按压夹具以沿着所述孔部的轴向的方式而向所述封闭截面的内部插入。
[0011]在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尾门的接合方法中,通过使第一按压夹具以沿着孔部的轴向的方式而向孔部的轴向一方侧插入,从而能够利用第一按压夹具从封闭截面内对内板与外板的接合部实施按压。由此,由于使第一按压夹具插入到封闭截面内时的插入方向成为单一方向,因此能够提高对上述接合部进行接合时的操作性。
[0012]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尾门的接合方法为,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中,还具备第三工序,在所述第三工序中,将后窗玻璃接合于所述外板的车辆外侧,并通过所述后窗玻璃来覆盖所述孔部。
[0013]在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尾门的接合方法中,通过被接合于外板的车辆外侧的后窗玻璃来覆盖孔部。因此,即使在外板上形成了用于使第一按压夹具插入到上述封闭截面的内部的孔部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后窗玻璃来抑制该孔部露出于外部的情况。因此,能够在不损害车辆用后尾门的外观设计性的条件下,提高内板与外板的接合部的接合强度。
[0014]发明效果
[0015]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尾门的接合方法,能够提高内板与外板的接合部的接合强度。
[0016]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尾门的接合方法,能够提高对内板与外板的接合部进行接合时的操作性。
[0017]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尾门的接合方法,能够在不损害车辆用后尾门的外观设计性的条件下,提高内板与外板的接合部的接合强度。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表示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尾门的接合方法而制作出的车辆用后尾门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2中的1-1线放大剖视图)。
[0019]图2为模式化地表示图1所示的车辆用后尾门的整体的从车辆左斜后侧观察时的立体图。
[0020]图3为表示将图2所示的外板从内板上分解下来的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使用附图对通过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车辆用后尾门的接合方法而制作出的车辆用后尾门10进行说明。另外,在附图中适当示出的箭头标记FR被设为应用了车辆用后尾门10的车辆(汽车)的车辆前侧,箭头标记UP被设为车辆上侧,箭头标记LH被设为车辆左侧(车辆宽度方向一方侧)。以下,在仅使用前后、上下、左右方向来进行说明的情况下,只要没有特别进行限定,则表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后、车辆上下方向的上下、车辆的左右。
[0022]在图2中,通过从左斜后侧观察时的立体图而图示了车辆用后尾门10。如该图所示那样,车辆用后尾门10被设置在未图示的车辆(汽车)的后端部处。而且,车辆用后尾门10的上端部以车辆宽度方向为轴向而与车身铰链结合,车辆用后尾门10以能够开闭的方式而被支承在车身上。此外,也如图3所示那样,车辆用后尾门10被构成为,包括构成车辆用后尾门10的车辆内侧部分的作为“内板”的车门内板12、构成车辆用后尾门10的车辆外侧部分的左右一对的作为“外板”的车门外板30和后窗玻璃52 (参照图2)。
[0023]如图3所示,车门内板12通过树脂材料(例如,加入了碳纤维的增强塑料)而被制作。此外,车门内板12以从后侧覆盖未图示的车身的后尾门开口部的方式而被形成为大致矩形形状,并且在侧面观察时弯曲为大致L字形状。详细而言,在侧面观察时,车门内板12的上侧部分随着趋向于上侧而向前侧倾斜,车门内板12的下侧部分在上下方向上延伸。而且,在车门内板12的上侧部分上形成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部14。由此,车门内板12具备相对于开口部14而被配置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的左右一对内板纵柱16与对内板纵柱16的上端部进行连结的内板横柱18。
[0024]如图1所示,内板纵柱16在从其长边方向进行观察的剖视观察时,被形成为向上侧开放的大致U字形状。具体而言,内板纵柱16被构成为,包括:底壁部20,其在从长边方向进行观察的剖视观察时,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延伸;内侧内壁部22,其从底壁部20的车辆宽度方向内侧端起向上侧延伸;内侧外壁部24,其从底壁部20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起,随着趋向于上侧而向车辆宽度方向外侧延伸。
[0025]此外,在内板纵柱16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部处一体地形成有凸缘部26。该凸缘部26从内侧外壁部24的车辆宽度方向外侧端起,随着趋向于车辆宽度方向外侧而向下侧延伸,并且凸缘部26与内侧外壁部24所成的角度被设定为大致直角。而且,在凸缘部26的顶端部处形成有弯曲部28,弯曲部28以与凸缘部26形成大致直角的方式而向上侧弯曲,并被配置为与内侧外壁部24大致平行。
[0026]另外,在内板纵柱16的内侧外壁部24上,通过螺栓B以及螺母N而紧固固定有减震器支架58。
[0027]如图3所示,左右一对车门外板30与车门内板12相同,通过树脂材料(例如,加入了碳纤维的增强塑料)而被制作。而且,一对车门外板30被构成为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左右对称。因此,在以下的说明中,对被配置于左侧的车门外板30进行说明,而省略对被配置于右侧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