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仪表及其驱动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674646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该基准面内斜向移动,例如图8c所示的实施例,容后详述。可以理解,如果导轨403具有弧度,并且将丝杆螺母405与第一表盘I之间增加一处连杆或滑块连接,或将丝杆402的传动方式改为曲柄连杆机构或皮带传动等,则第一表盘可以沿一弧线运动。因此根据导轨403的延伸方向以及其形状,决定第一表盘I可以在其所在平面确定的基准面内的运动方向,不再赘述。
[0039]第二驱动装置5用以驱动第二表盘2沿第二方向运动。该第二方向与第一表盘I所在平面确定的基准面形成一定夹角,夹角范围可以是30度至150度,图1至图4所示实施例中,该第二方向与基准面大致垂直。该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5是螺旋驱动机构,用以第二表盘2沿第二方向螺旋运动。
[0040]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5包括电机501、下支架503和螺旋部505。电机501可活动地与下支架503连接,第二表盘2与下支架503固定在一起,螺旋部505设置在第二表盘2与下支架503之间。
[0041]下支架503具有固定脚5031,用以与第二表盘2的固定槽201配合,从而将下支架503和第二表盘2固定在一起。下支架503具有若干后支撑脚5032,第二表盘2具有若干前支撑脚202,螺旋部505的前、后两侧对应于前支撑脚202、后支撑脚5032分别设置有若干螺旋导引面(顺时针方向延伸3个,逆时针方向延伸3个),后支撑脚5032与前支撑脚202分别从后方和前方可滑动地抵持该等螺旋导引面,从而将螺旋部505布置在下支架503和第二表盘2之间。另外,每个螺旋导引面具有止挡部5051,用以限定第二表盘2与下支架503的螺旋运动的起点和/或终点。
[0042]第二驱动装置5还包括支撑件504,支撑件504是第二表盘2的外壳的一部分,或者与第二表盘2的外壳固定连接,在本施例中,螺旋部505与支撑件504连接,因此螺旋部505与支撑件504固定不动。
[0043]第二驱动装置5还包括销键502,其设置在电机501与下支架503之间,其一端与电机501的输出轴过盈配合,而另一端与下支架503间隙配合。销键502两端设置有致动销5020,下支架503对应设置有与致动销5020配合的轨道5030,电机501带动销键502旋转,销键502带动下支架503旋转。在下支架503的螺旋运动过程中,致动销5020可在下支架503的轨道5030内前后活动,用以抵销下支架503的螺旋运动。
[0044]工作时,在电机501的驱动下,销键502带动下支架503转动,使第二表盘2与下支架503 —同旋转,该旋转运动经由螺旋部505的转换而形成螺旋运动,进而使第二表盘2沿第二方向做螺旋运动,例如使第二表盘2顺时针旋转90度同时远离第一表盘I所在平面确定的基准面。
[0045]根据实际需求,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驱动装置5是线性驱动机构。其结构可以与第一驱动装置4相同或不同,只要其可以驱动第二表盘2沿第二方向直线运动即可,例如仅使第二表盘2远离或靠近第一表盘I所在平面确定的基准面。
[0046]可以理解,上述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5的结构仅限于示例描述,实际应用时,第一驱动装置4、第二驱动装置5并不限于上述结构,也可以采用其他驱动结构,只要其可以驱动第一表盘和第二表盘按照预定的方向方式运动即可。
[0047]在本实施例的车辆仪表中,由于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5设置在第一表盘1、第二表盘2与仪表壳体之间,且车辆仪表外表面设置有黑色透明面板,因此从本实施例的车辆仪表的外部,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5皆不可见。
[0048]请参照图7a和图7b,绘示包含根据本申请的另一种可行实施方式的车辆仪表的不同模式的示意图。
[0049]在本实施例中,车辆仪表包括第一表盘10和第二表盘20。在第一模式下,仅第一表盘10可见,而第二表盘20隐藏在第一表盘10之后。在第二模式下,第一表盘10和第二表盘20均可见。从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时,第一表盘10和第二表盘20分别沿图7a所不的虚线方向运动,第一表盘10沿第一方向移动,以露出第二表盘20,第一方向即在第一表盘I所在平面确定的基准面向左移动,第二表盘20沿第二方向移动,以与第一表盘10所在平面或者其他平面平齐,第二方向与第一表盘I所在平面确定的基准面大致垂直。
[0050]请参照图8a和图8b,绘示包含根据本申请的又一种可行实施方式的车辆仪表的不同模式的示意图。
[0051 ] 在本实施例中,车辆仪表两个第一表盘10 ’和两个第二表盘20 ’。在第一模式下,仅两个第一表盘10’可见,而两个第二表盘20’分别隐藏在两个第一表盘10’之后。在第二模式下,第一表盘10’和第二表盘20’均可见。从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时,第一表盘10’和第二表盘20’分别沿图8a所示的虚线方向运动,两个第一表盘10分别向左右移动,以露出第二表盘20,第二表盘20前移至第一表盘10所在平面或者其他平面平齐。
[0052]请参照图Sc,是该本实施例的第二模式的变体,从第一模式切换至第二模式时,第一表盘10’分别向左下、右下侧斜向移动;第二表盘20’前移至与第一表盘10’所在平面或者其他平面平齐。可见,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表盘10’的运动方向并不限于左右移动,可根据实际需求斜向移动。
[0053]请参照图9,本申请车辆仪表还包括微处理器8,用以控制第一驱动装置4和第二驱动装置5的启动、停止以及起停的先后顺序,该微处理器8包括信号接收单元,用以接收模式切换信号,如前所述,模式切换信号来自车辆的挡位模式信号,或者来自手动模式切换按钮的信号。
[0054]可以理解,本申请车辆仪表并不仅仅限于上述实施例的表现方式和切换模式,根据实际需求和驾驶模式,本申请车辆仪表可以设置不同数量的表盘,使第一表盘与第二表盘沿不同方向移动,进行多种不同的模式切换。
[0055]本申请通过仪表上各表盘之间相互配合的机械运动实现仪表布局风格的转变,根据实际驾驶模式或驾驶员需求,变化仪表的布局,实现了车辆仪表表盘可以变化布局的效果,既解决了驾驶员在不同模式下对车辆仪表主要显示信息的不同需求,而且实现了车辆仪表尤其是机械式仪表的界面转换功能,并提升驾驶员的驾驶乐趣和整车的科技感。
[0056]虽然基于特定的实施方式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限制于所示出的细节。相反地,在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替换的范围内,本申请的各种细节可以被改造。
【主权项】
1.一种车辆仪表的驱动装置,用以驱动车辆仪表的一表盘运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下支架和螺旋部,所述电机与所述下支架活动连接,用以驱动下支架转动,所述表盘与所述下支架固定连接并随同所述下支架转动,所述螺旋部固定不动,设置在所述下支架和所述表盘之间,用以将下支架和所述表盘的转动转换为螺旋运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仪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销键,用以连接电机与下支架,一端与电机的输出轴过盈配合,而另一端与下支架间隙配合螺旋部螺旋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仪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销键设置有致动销,所述下支架设置有与所述致动销配合的轨道,所述致动销可在所述轨道内前后活动,用以抵销下支架的螺旋运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仪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具有固定脚,所述表盘具有与所述固定脚配合的固定槽,从而将所述下支架和所述表盘固定在一起。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仪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支架具有若干后支撑脚,所述表盘具有若干前支撑脚,所述螺旋部的前后两侧对应地设置有若干螺旋导引面,后支撑脚与前支撑脚分别从后方和前方可滑动地抵持所述螺旋导引面,从而将螺旋部布置在下支架和所述表盘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仪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导引面具有至少一止挡部,用以限定所述表盘与下支架的螺旋运动的起点和/或终点。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仪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还包括支撑件,所述支撑件是所述表盘的外壳的一部分,或者与所述表盘的外壳固定连接。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仪表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部与支撑件固定连接,或者与所述表盘的外壳固定连接。
9.一种车辆仪表,其特征在于,包括: 表盘,以及 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驱动装置,用以驱动所述表盘运动。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仪表,其特征在于,所述表盘是具有机械式刻度盘的表盘、具有液晶显不屏的表盘和/或具有TFT液晶显不屏的表盘。
【专利摘要】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仪表及其驱动装置,该车辆仪表包括:表盘以及驱动装置,用以驱动表盘运动。该驱动装置包括:电机、下支架和螺旋部,该电机与该下支架活动连接,用以驱动下支架转动,该表盘与该下支架固定连接并随同该下支架转动,该螺旋部固定不动,设置在所述下支架和所述表盘之间,用以将下支架和表盘的转动转换为螺旋运动,从而能够按照驾驶需求变换显示模式。
【IPC分类】B60K35-00
【公开号】CN204383188
【申请号】CN201420819263
【发明人】薛正东
【申请人】博世汽车多媒体(芜湖)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10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9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