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453523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到城市公共交通设备领域,特指一种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
【背景技术】
[0002]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连续导向能力的专线公共交通系统,其特点表现为拥有特定轨道,车辆沿轨道运行。常见的城市轨道交通有地铁、轻轨、有轨电车等。其中,地铁、轻轨大都建造于地下或者高架桥上,通过使用闭塞模式实现其在轨道专线中自由运行,它们虽然运输力强大,但前期基础设施及车辆购置成本较大,使得其在中小城市不能广泛应用。有轨电车则需要专门的电力系统和轨道配合设计,无论是设计建设成本或者维护成本相对较大、且易受制于运行环境。
[0003]除了上述轨道交通之外,其它的公共交通系统常见的有传统公交车、铰接式汽车列车。传统公交车成本低、行驶灵活,当前方有障碍物时,能够很方便的躲开障碍物继续行驶,当车辆发生故障时,可以靠边,不会影响其他车辆行驶。但传统公交车运力少,通常会通过铰接多节车厢来组成汽车列车增加运力。在中小城市中发展汽车列车替代传统的公交车,在保证汽车列车通过性和转向性能等安全因素条件下,其不仅能够提高运输能力而且能降低运输成本30%左右。
[0004]为此,需要提供一种具有超长车身结构的双向行驶无轨列车来满足运力的需求。然而,超长车身结构的双向行驶无轨列车也存在着各种安全性设计问题有待解决。如,超长车身结构的双向行驶无轨列车的操纵驾驶比一般城市客车要更难,通过传统的驾驶室结构及驾驶方式,驾驶员往往无法及时掌控车辆在停车、起步以及上下乘客时车辆四周的安全状况,从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大大提高长车身车辆驾驶安全性的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7]—种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包括左探头、右探头、左后视屏和右后视屏,所述左探头和右探头安装于驾驶室前端外侧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后视屏和右后视屏安装于驾驶室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左探头和右探头采集到的图像信号在左后视屏和右后视屏上显示。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后视屏和右后视屏分别安装于车头的左右A柱上。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后视屏和右后视屏采用内嵌安装的方式。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探头和右探头采用高清夜视探头。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探头和右探头安装于靠近车辆顶部的地方且安装角度为水平往下。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探头和右探头的镜头焦距要求为4mm-_6mm;视野范围要求为:50度一70度,同时具备日夜红外模式转换功能。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探头和右探头具有视频存贮单元和GPS数据传输单元。
[00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探头和右探头经过内置的传感器和编码器完成图像采集和编码作业,然后所述左后视屏和右后视屏通过其内置的解码器完成解码作业,在液晶屏上将图像信号实时显示出来。
[00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左探头和右探头与左后视屏和右后视屏之间可以通过防磁干扰屏蔽线相连。
[001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双向行驶无轨列车的首尾两头都具有驾驶室,每个所述驾驶室内均安装一套内置后视系统。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的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实现关于车身的360度全景环绕实时影像,能够满足驾驶员在车辆行驶、车辆上下乘客以及车辆起步时的四周状况,大大提高了操作和驾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适用的双向行驶无轨列车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系统的组成及布置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应用实例中探头与显示屏的配合示意图。
[0021]图例说明:
[0022]1、左探头;2、右探头;3、左后视屏;4、右后视屏;5、驾驶室;6、车身。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主要应用于的双向行驶无轨列车,整个车身6长达35米,整车可以分为多节车厢(如三节)、两个车头,整个车辆可实现双向行驶。这种超长车身6的列车,在驾驶时,仅通过传统车辆后视镜已经无法满足安全驾驶的需求。
[0025]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包括左探头1、右探头2、左后视屏3和右后视屏4,左探头I和右探头2安装于驾驶室5前端外侧的左右两侧,左后视屏3和右后视屏4安装于驾驶室5内部的左右两侧,能与探头传输的数据进行解析匹配。左探头I和右探头2采集到的图像信号在左后视屏3和右后视屏4上显示。
[0026]在较佳的实施例中,左后视屏3和右后视屏4分别安装于车头的左右A柱上,其安装时可根据驾驶员位置调整最佳视角位置,调整十分便利。左后视屏3和右后视屏4采用内嵌安装的方式。
[0027]本实施例中,左探头I和右探头2米用尚清夜视探头,尚清夜视探头的尚分辨率的图像解析度主要是考虑远距离物体在图像上的有效像素。为了保证不被上下乘客的遮挡,高清探头的安装位置尽量选择靠上,且探头的安装角度为水平往下,这样既考虑了视觉盲区,又考虑了动态感光范围和图像白平衡问题,尽量减少天空在图像上的范围,增加路面情况。
[0028]在较佳的实施例中,高清探头的参数为:镜头焦距要求,视野范围,50度一70度,图像分辨率为720p。同时,具备日夜红外模式转换功能。
[0029]在较佳的实施例中,进一步高清夜视探头还可以扩展,增加视频存贮功能和GPS数据传输功能,以便进行实时的图像记录,且完成GPS定位功能。
[0030]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探头经过内置的传感器和编码器完成图像采集和编码作业,然后后视屏通过其内置的解码器完成解码作业,在液晶屏上将图像信号实时显示出来。
[0031]根据实际需要,在具体应用时,探头与后视屏之间可以通过防磁干扰屏蔽线相连。
[0032]参见图2,由于双向行驶无轨列车可以实现双向行驶,即首尾两头都具有驾驶室5,所以本实用新型在每个驾驶室5内均安装一套内置后视系统。
[0033]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例如说,本实用新型还能够适用于其他类型的多轴汽车列车,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左探头(I)、右探头(2)、左后视屏(3)和右后视屏(4),所述左探头(I)和右探头(2)安装于驾驶室(5)前端外侧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后视屏(3)和右后视屏(4)安装于驾驶室(5)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左探头(I)和右探头(2)采集到的图像信号在左后视屏(3)和右后视屏(4)上显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视屏(3)和右后视屏(4)分别安装于车头的左右A柱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后视屏(3)和右后视屏(4)采用内嵌安装的方式。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探头(I)和右探头(2)采用高清夜视探头。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探头(I)和右探头(2)安装于靠近车辆顶部的地方且安装角度为水平往下。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探头(I)和右探头(2)的镜头焦距要求为视野范围要求为:50度一70度,同时具备日夜红外模式转换功能。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探头(I)和右探头(2)具有视频存贮单元和GPS数据传输单元。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探头(I)和右探头(2)经过内置的传感器和编码器完成图像采集和编码作业,然后所述左后视屏(3)和右后视屏(4)通过其内置的解码器完成解码作业,在液晶屏上将图像信号实时显示出来。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探头(I)和右探头(2)与左后视屏(3)和右后视屏(4)之间可以通过防磁干扰屏蔽线相连。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首尾两头都具有驾驶室(5),每个所述驾驶室(5)内均安装一套内置后视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胶轮低地板智能轨道列车的内置后视系统,包括左探头、右探头、左后视屏和右后视屏,所述左探头和右探头安装于驾驶室前端外侧的左右两侧,所述左后视屏和右后视屏安装于驾驶室内部的左右两侧,所述左探头和右探头采集到的图像信号在左后视屏和右后视屏上显示。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大大提高长车身车辆驾驶安全性等优点。
【IPC分类】B60R1/00, H04N7/18
【公开号】CN205365409
【申请号】CN201520927503
【发明人】任田良, 杨勇, 肖磊, 张群政, 张沛伟, 朱田, 赵湘衡, 胡浩怿, 张陈林, 刘小聪, 彭京, 蒋小晴
【申请人】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湖南南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7月6日
【申请日】2015年11月20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