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4008713阅读:638来源:国知局
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包括顶升系统和行走系统。空载时,前行走轮(3)和后行走轮(7)落地,前后摩擦轮(2)和(6)悬空,推动推杆(8)使助推器移动和转弯。工作时,千斤顶(17)在手动泵(12)的作用下使活动支撑(15)向上移动,顶升机车可支撑部位至一定高度,助推器承受机车部分重量。此时,弹簧(9)被压缩,前后摩擦轮(2)和(6)、前后行走轮(3)和(7)同时落地,在电机(4)的驱动下,助推器和机车同时向前移动。本发明通过助推器承受机车部分重量产生摩擦力,电机驱助推器和机车一起移动,结构合理紧凑,驱动力大,更换活动支撑(14)适应不同支撑高度,操作方便,不受场地限制,便于机车的转场和移动。
【专利说明】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助推器,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式铁路机车助推器,属于铁路机车牵引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铁路机务段、编组站和机车生产单位常常需要对机车进行转场,移动等,传统中多采用机车头牵引、人力牵引或采用钢绳电动牵引的方式。
[0003]机车在铁路机务段、编组站和机车生产单位、维修部门常常进行移动、转场等,传统的移动、转场方式多采用机车头牵引、人力牵引或推动,或者采用纲绳电动牵引。采用机车头牵引对场地有较高求,受到场地的限制,不能快速移动、转场,费时且成本较高。采用人力牵引、推动的方式,工作强度高,速度慢,效率低,不能满足机车高效移动和编组的要求。采用机车头和专用电机减速牵及牵引钢缆等装置,设备费用高,而且受使用场地限制,设备不便于的转移和移动,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铁路机车在铁路机务段、编组站和机车生产单位、维修部门等位置进行转场和移动操作时,移动费时费力,效率低,牵引或推动力较小,牵引或推动时易打滑或移动不平稳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铁路机车专用的电动式助推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包括顶升系统和行走系统,顶升系统将机车一端顶起一定高度,行走系统推动机车与助推器一起延轨道移动。顶升系统包括顶升基座、活动支撑、托板、液压千斤顶和手动泵,行走系统包括助推器车身、蓄电池、直流电机、减速器、前摩擦轮、后摩擦轮、前行走轮、后行走轮、链传动和推杆。
[0006]所述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通过轴承安装在助推器车身上,2个摩擦轮的同侧安装有链轮,链轮通过链条与电机端部的链轮连接。
[0007]所述前行走轮为2个耐磨橡胶轮,安装于同一轴上,轴两端的滑块可在助推器车身上的滑槽内移动,轴中间通过压缩弹簧与助推器车身连接。所述后行走轮是I个耐磨橡胶轮,通过压缩弹簧与助推器车身相连,后行走轮与推杆相连,推杆带动后行走轮实现转向。
[0008]所述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未承受机车的载荷时,前、后行走轮同时接触地面,2个
摩擦轮悬空距地面一定高度。
[0009]所述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直径和宽度相同,中心为金属轮,外圆表面包裹有橡胶层。
[0010]所述前摩擦轮和后摩擦轮外圆的橡胶层由耐磨橡胶制成,耐磨橡胶层厚度为15毫米,橡胶层表面有耐磨花纹。
[0011]所述行走系统由蓄电池直流电机提供动力,直流电机与减速器制成一体,减速器一端与链轮相连,链轮通过链传动使摩擦轮和后摩擦轮同时旋转。
[0012]所述顶升基座与助推器车身固定连接。千斤顶位于顶升基座的导向筒底部,通过液压管与手动泵连接。
[0013]所述活动支撑插入顶升基座的导向筒中,底部与千斤顶上端面接触,千斤顶迫使活动支撑延导向筒移动。
[0014]所述托板插入活动支撑中,与其一起移动,托盘上附有橡胶层,橡胶层直接与机车接触,承受机车部分质量。
[0015]本发明通过顶升系统和行走系统,将机车转向架顶升至一定高度,推动机车移动,实现机车的转场和移动。
[0016]本发明利用助推器承受机车部分质量,使摩擦轮与地面之间产生巨大摩擦力,通过电机驱动,助推器与机车一起移动,改变了了以往铁路机车转场和移动的作业方式,传动简单可靠,不易打滑。本发明结构紧凑,操纵方便,同时便于拆卸和检修,对铁路机车的推动不受场地的限制,便于转场和移动,节省了人力,作业效率高,安全可靠,能广泛运用于铁路机车的移动和编组。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主视图;
[0018]图2为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左视图;
[0019]图3为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空载示意图;
[0020]图4为不同高度活动支撑;
[0021]图5为前摩擦轮。
[0022]附图中:
[0023]1、助推器车身;2、前摩擦轮;3、前行走轮;4、电机;5、链传动;6、后摩擦轮;7、后打走轮;8、推杆;9、弹黃;10、畜电池;11、控制兀件;12、手动栗;13、托板;14、调节塾片;15、活动支撑;16、顶升基座;17、千斤顶;18、机车可支撑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作进一步的实例进行描述。
[0025]参见图1至图5,本发明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主要包括顶升系统和行走系统。顶升系统由顶升基座16、活动支撑15、托板13、千斤顶17和手动泵12等组成。行走系统由助推器车身1、前摩擦轮2、前行走轮3、电机4、链传动5、后摩擦轮6、后行走轮7、推杆8、蓄电池10、控制板11等组成。顶升系统的作用是将机车顶起一定高,使行走系统承受机车部分载荷,行走系统的作用是为移动提供动力。
[0026]所述蓄电池10通过控制板11控制电机4并为电机4供电,电机4则通过链传动5带动前摩擦轮I和后摩擦轮6 —起转动。
[0027]所述前行走轮3和后行走轮7通过弹簧9与助推器车身I连接,助推器空载时,弹簧9呈压缩状态,助推器承载后,弹簧9可进一步压缩,前行走轮3和后行走轮7可向助推器车身方向移动,靠近助推器车身。前行走轮2和后行走轮7均为耐磨橡胶轮,且后走轮7与推杆8连接。推杆8控制助推器移动方向。
[0028]所述手动泵12与千斤顶17通过液压管相连,千斤顶17置于顶升基座16中,千斤顶16向上顶升时推动活动支撑15向上一起移动,当千斤顶17行程不够,托盘无法与机车接触,则增加调节垫片14或改换其它高度的活动支撑15,调节托板13的初始高度。
[0029]参见图3,助推器空载时,前摩擦轮2和后摩擦轮6悬空距离地面一定高度,前行走轮2和后行走轮6接触地面,支撑助推器自重,人力推或牵引推杆8可直接移动助推器。
[0030]参见图1,负载作业时,人力将助推器推至机车可支撑部位18下方,手动往复下压手动泵12,千斤顶17将活动支撑15顶起,直至托板13与机车接触,继续下压手动泵12,助推器开始承担机车部分重量,在此载荷的作用下,弹簧9被压缩,机车被顶升一定高度后,前后摩擦轮与地面接触,由摩擦轮承担机车传递的大部分载荷。开动电机4,摩擦轮开始旋转,推动机车一起移动。
[0031]助推器承担机车载荷越大,摩擦轮与地面产生的摩擦力越大,推动机车移动。
[0032]机车到达指定位置后,将手动泵12的油阀打开,千斤顶17自动回位,活动支撑恢复初始位置,在弹簧9的作用下,助推器被顶起,摩擦轮离开地面,只有行走轮落地,助推器离开工作位置。
【权利要求】
1.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包括顶升系统和行走系统,其特征在于:顶升系统的作用是将机车顶升一定高度,使助推器承受机车部分自重,产生附着力,行走系统驱动助推器与机车一起移动。
2.根据权力要求I所述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其特征在于:行走系统由助推器车身(1)、前摩擦轮(2)、前行走轮(3)、电机(4)、后摩擦轮(6)、后行走轮(7)和蓄电池(10)等组成,电机(4)通过链传动(5)同时驱动摩擦轮(2)和(3)。
3.根据权力要求I所述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其特征在于:顶升系统由顶升基座(16)、活动支撑(5)、千斤顶(17)和手动泵(12)等组成,手动泵(12)使活动支撑(15)和千斤顶(17)在顶升基座(16)内移动。
4.根据权力要求2所述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其特征在于:助推器空载时,前行走轮 (2)和后行走轮(6)接触地面,前摩擦轮(2)和后摩擦轮(6)悬空,人力推动助推器移动;助推器工作时,前摩擦轮(2)和后摩擦(6)与前行走轮(2)和后行走轮(6)同时接触地面,电机驱动助推器移动。
5.根据权力要求3所述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其特征在于:助推器可更换不同高度的活动支撑(15),以适应不同机车支撑高度。
6.根据权力要求2所述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其特征在于:前摩擦轮(2)和后摩擦轮(6)为金属轮,外圆表面设置有耐磨橡胶层。
7.根据权力要求3所述铁路机车电动助推器,其特征在于:千斤顶(17)自动缩回原始高度时,活动支撑(15)随之下降至初始位置。
【文档编号】B61J3/12GK103661483SQ201210342733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4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4日
【发明者】潘海兵, 陈红, 宗力, 卢敏, 黎煊, 高云, 万鹏 申请人:华中农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