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交通商务车座椅及车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63183阅读:8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交通商务车座椅及车厢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交通商务车座椅及车厢。



背景技术:

商务车厢,也叫特等座车厢,是载客运营车辆中乘坐空间大、舒适性较高的车厢,使用的座椅一般可实现坐姿、半卧、全卧等三种姿势。但是目前动车组、客车、城轨的商务车厢内座椅布置多采用1+2型式,即中间走廊的两侧分别设置1排座椅和2排座椅,使用的座椅可自动调节为坐姿、半卧、平卧等三种姿态,每个座椅可以展开成一张独立的卧姿,展开成卧姿状态后,卧姿的长度方向与列车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双人座椅的占用面积为1515mm*2000mm,大约为3.3m2,单人座椅的占用面积为740mm*2000mm,大约为1.48m2,单个座椅占用面积较大,使得车厢定员数量较少。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轨道交通商务车座椅及车厢。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商务车座椅及车厢,包括车厢,车厢内设有平行布置的单人座排、双人座排以及设置在单人座排与双人座排之间的走道,单人座排包括多个沿车厢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单人座,单人座包括第一座椅,第一座椅具有卧姿状态和坐姿状态,当第一座椅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一座椅的铺席中线与车厢中线成角ɑ且角ɑ为8°-12°;双人座排包括多个沿车厢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双人座,双人座包括第二座椅和第三座椅,第二座椅、第三座椅均具有卧姿状态和坐姿状态,当第二座椅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二座椅的铺席中线与车厢中线成角β且角β为8°-12°,当第三座椅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三座椅的铺席中线与车厢中线成角θ且角θ为8°-12°。

优选的,第一座椅包括第一座椅安装架、第一活动坐垫、第一靠背、第一扶手、第一小桌、第一座椅外包围、第一影视娱乐系统、第一后排旅客脚部放置架、第一调节器、第一转动系统,第一调节器用于控制调节第一座椅的卧姿状态与坐姿状态之间的转换,第一转动系统用于控制第一座椅的转动。

优选的,第二座椅包括第二座椅安装架、第二活动坐垫、第二靠背、第二扶手、第二小桌、第二座椅外包围、第二影视娱乐系统、第二后排旅客脚部放置架、第二调节器、第二转动系统,第二调节器用于控制调节第二座椅的卧姿状态与坐姿状态之间的转换,第二转动系统用于控制第二座椅的转动。

优选的,第三座椅包括第三座椅安装架、第三活动坐垫、第三靠背、第三扶手、第三小桌、第三座椅外包围、第三影视娱乐系统、第三后排旅客脚部放置架、第三调节器、第三转动系统,第三调节器用于控制调节第三座椅的卧姿状态与坐姿状态之间的转换,第三转动系统用于控制第三座椅的转动。

优选的,当第一座椅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一座椅铺席的铺面宽度为500-480mm,铺席长度为1985mm-1910mm。

优选的,当第二座椅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二座椅铺席的铺面宽度为500-480mm,铺席长度为1985mm-1910mm。

优选的,当第三座椅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三座椅铺席的铺面宽度为500-480mm,铺席长度为1985mm-1910mm。

本发明中,当第一座椅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一座椅的铺席中线与车厢中线成角ɑ且角ɑ为8°-12°,当第二座椅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二座椅的铺席中线与车厢中线成角β且角β为8°-12°,当第三座椅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三座椅的铺席中线与车厢中线成角θ且角θ为8°-12°。本发明第一座椅、第二座椅、第三座椅在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一座椅、第二座椅、第三座椅的铺席中线与车厢中线之间的夹角均为8°-12°,节省了空间;通过在第一座椅、第二座椅、第三座椅分别设置第一后排旅客脚部放置架、第二后排旅客脚部放置架、第三后排旅客脚部放置架,第一座椅、第二座椅、第三座椅展开后,需要借助前排座椅下部的一部分空间,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卧铺,进一步节省了空间;本发明双人座的占用面积为1550mm*1350mm,大约为2.09m2,单人座的占用面积为780mm*1350mm,大约为1.05m2,在使用车厢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既有方案分别降低32.5%;由本发明座椅在20000mm*3100mm的客室空间内,可以实现定员人数42的商务车厢,较既有方案定员数量24人,提升75%。本发明在占用面积更小的情况下实现了商务座椅的全部功能,使有限空间得到充分利用,每节车厢定员较现有动车组商务车厢有极大提高,明显提升运能和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商务车座椅及车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商务车座椅及车厢的单人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商务车座椅及车厢的双人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图2、图3,本发明提出一种轨道交通商务车座椅及车厢,包括车厢,车厢内设有平行布置的单人座排1、双人座排2以及设置在单人座排1与双人座排2之间的走道3,单人座排1包括多个沿车厢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单人座,单人座包括第一座椅4,第一座椅4具有卧姿状态和坐姿状态,当第一座椅4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一座椅4的铺席中线与车厢中线成角ɑ且角ɑ为8-12°;双人座排2包括多个沿车厢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双人座,双人座包括第二座椅5和第二座椅6,第二座椅5、第三座椅6均具有卧姿状态和坐姿状态,当第二座椅5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二座椅5的铺席中线与车厢中线成角β且角β为8°-12°,当第三座椅6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三座椅6的铺席中线与车厢中线成角θ且角θ为8°-12°。

本实施例中,第一座椅4包括第一座椅安装架41、第一活动坐垫42、第一靠背43、第一扶手44、第一小桌、第一座椅外包围、第一影视娱乐系统、第一后排旅客脚部放置架45、第一调节器46、第一转动系统,第一调节器46用于控制调节第一座椅4的卧姿状态与坐姿状态之间的转换,第一转动系统用于控制第一座椅4的转动。当第一座椅4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一座椅4铺席的铺面宽度为500-480mm,铺席长度为1985mm-1910mm。

本实施例中,第二座椅5包括第二座椅安装架51、第二活动坐垫52、第二靠背53、第二扶手54、第二小桌、第二座椅外包围、第二影视娱乐系统、第二后排旅客脚部放置架55、第二调节器56、第二转动系统,第二调节器56用于控制调节第二座椅5的卧姿状态与坐姿状态之间的转换,第二转动系统用于控制第二座椅5的转动。当第二座椅5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二座椅5铺席的铺面宽度为500-480mm,铺席长度为1985mm-1910mm。

本实施例中,第三座椅6包括第三座椅安装架61、第三活动坐垫62、第三靠背63、第三扶手64、第三小桌、第三座椅外包围、第三影视娱乐系统、第三后排旅客脚部放置架65、第三调节器66、第三转动系统,第三调节器66用于控制调节第三座椅6的卧姿状态与坐姿状态之间的转换,第三转动系统用于控制第三座椅6的转动。当第三座椅6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三座椅6铺席的铺面宽度为500-480mm,铺席长度为1985mm-1910mm。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轨道交通商务车座椅及车厢,第一座椅4、第二座椅5、第三座椅6在处于卧姿状态时,第一座椅4、第二座椅5、第三座椅6的铺席中线与车厢中线之间的夹角均为8°-12°,节省了空间;通过在第一座椅4、第二座椅5、第三座椅6分别设置第一后排旅客脚部放置架45、第二后排旅客脚部放置架55、第三后排旅客脚部放置架65,第一座椅4、第二座椅5、第三座椅6展开后,需要借助前排座椅下部的一部分空间,能形成一个完整的卧铺,进一步节省了空间;本发明双人座的占用面积为1550mm*1350mm,大约为2.09m2,单人座的占用面积为780mm*1350mm,大约为1.05m2,在使用车厢的长度方向相对于既有方案分别降低32.5%;由本发明座椅在20000mm*3100mm的客室空间内,可以实现定员人数42的商务车厢,较既有方案定员数量24人,提升75%。本发明在占用面积更小的情况下实现了商务座椅的全部功能,使有限空间得到充分利用,每节车厢定员较现有动车组商务车厢有极大提高,明显提升运能和经济效益。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