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轨空中交通轨道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1964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变轨空中交通轨道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空中轨道交通技术,特别是一种可变轨空中交通轨道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发展成为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与此同时,城市交通也成为城市化发展中的一大难题。这个问题不但在规划较落后的城中村、农村地区出现,即使是大城市,由于城镇街道规划扩建远远跟不上车流人潮的涌入,特别是在人流密集的各类车站、机场、学校、大剧院、风景区、展览会馆、繁华商业区等,交通问题更为突出!“治堵难”成了社会的热点议题。城市混合交通拥堵现象不仅给出行者带来诸多不便,而且还致使交通事故连年居高不下,汽车多、汽车尾气排放多,增加了城市的噪音和越来越严重的空气污染。

目前城市交通主要是轨道交通和公路交通,其中轨道交通主要是地铁、高铁和轻轨,这类轨道工程量大,耗时长,工程的造价高,每公里动辄就要耗资几亿元,而且也占用大量地方,施工和使用均对周边影响较大,何况这类工程对地质条件要求高,建成后也不能轻易改动,因站点设置之限,不能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而公路交通主要是公交车和私家车,公共车误时、误事是“家常便饭”,而私家车则对家庭负担较大,在市区多时还面临停车一位难求,不断提高的停车费也是一个增加出行的成本。此外,公路交通还存在难以根治的污染问题和废气问题。

针对这种情况,为尝试改善困惑的交通现状,中外已有不少类似的空中轨道设计方案,也有个别已试运行多年,但至今在世界范围内还难得到广泛的实施应用;其中有人设计了一种空轨交通,具体可参照公开号为CN 102910174 B的《空轨吊挂电车》,其中提到了支撑杆和悬臂以及电车车厢,轨道板为倒“T”型或“山”型结构,电车车厢的上部设置有带电机的左、右车轮;左、右车轮位于倒“T”型或“山”轨道板的两侧对称位置上,轨道板上的电源线通过滑动机构与控制器输入端连接,控制器输出端与电机连接。但是在实践中,这种空轨技术的电车安装比较麻烦,而且安全性、平稳性也不能令人满意,直接导致技术得不到推广。此外这种空轨车的轨道固定不能变,技术上导致其电车的行走路线也过于单一,不够灵活多变,无法适用于现有大多城市交通道路纵横交错、复杂路网的需要,也导致这类技术无法广泛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不但结构坚固耐用、安全可靠、组装精度高,而且使轨道标准化加工制造容易、结构组装方便灵活多变,可设计做出多样性的直线轨、转弯轨、平移切换轨、升降切换轨等基本可变轨道组件,从而可根据实际需要组装成单线轨、双线轨、双层轨、多层轨、跨接轨、立交轨、站台轨、调头轨、储备车库轨等适用性同实用性广泛的可变轨空中交通轨道系统;重要的是:用本发明建常规双层对向轨道路线投资可能不到地铁的十二分之一。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变轨空中交通轨道系统,包括支架和支架上的行车轨道,所述行车轨道包括有位于左右两侧的构件、位于构件之间的中间连接板和位于构件外侧的连接箍,其中所述构件包括有上端的筒状通管线部和下端的折弯部,所述构件的筒状通管线部分别安装在中间连接板的左右两侧,所述折弯部之间的空隙作为驱车通道,所述折弯部之间的下端位置留有空隙作为车吊架通道。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支架包括有中间处的座杆和分布在座杆左右两侧的悬臂,所述行车轨道位于悬臂的端部,所述座杆上的悬臂至少两层,所述行车轨道之间设置有升降切换轨道,所述升降切换轨道的进出口位置与行车轨道之间设置有平移切换轨道。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筒状通管线部靠中间连接板的一侧开有引线口。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构件和中间连接板之间分段位置相对错开安装。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筒状通管线部之间靠下侧部分连接有导电带。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升降切换轨道与平移切换轨道之间的连接位置处上方设置有承重钢。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折弯部下端位于车吊架通道位置处折弯形成通道护唇。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行车轨道位于车吊架通道位置处外侧设置有导电带和绝缘支架,所述绝缘支架靠车吊架通道侧位置处设置有防水挡边。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通道护唇内侧两垂直面设置有滑轨滑道。

作为一个优选项,所述中间连接板对应引线口位置处设置有凸筋。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空中交通轨道系统通过对轨道结构的改良,不但结构坚固耐用、安全可靠、组装精度高,而且使轨道标准化加工制造容易、结构组装方便灵活多变,可做出多样性变轨设计,适用性同实用性广泛,此外通过升降切换轨道、平移切换轨道的变轨部分设计,实现通行中的吊车可灵活变轨,吊车的灵活变轨,使吊车的通行车路径可灵活选择,完全可以安装在马路绿化带等空间,只要装置一路座杆,便可方便实现双向、多层穿梭,选择快慢轨道或选择左侧或右则轨道行驶,方便每一使用者,如有需要,本轨道配置的多层轨道、智能组合电动吊车、站点智能上落电梯,对大城市人流密集的各类地方,可在短时间内大量疏道交通,并能使乘客更就近到达目的地,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节省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行车轨道部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行车轨道部分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行车轨道部分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行车轨道部分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其中一方向分叉道部分的立体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7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方式的主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变轨部分的侧视图;

图9是本发明中变轨部分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中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中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发明,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发明则可能仍可实现,即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侧”、“后侧”、“左侧”、“右侧”、“上侧”、“下侧”等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相关技术人员在对上述方向作简单、不需要创造性的调整不应理解为本申请保护范围以外的技术。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实际保护范围。而为避免混淆本发明的目的,由于熟知的制造方法、控制程序、部件尺寸、材料成分、电路布局等的技术已经很容易理解,因此它们并未被详细描述。参照图1、图2、图6,一种可变轨空中交通轨道系统,包括支架1和支架上的行车轨道2,其中行车轨道2用于引导吊车61运动。所述行车轨道2包括有位于左右两侧的构件3、位于构件3之间的中间连接板4和位于构件外侧的连接箍5,其中所述构件3包括有上端的筒状通管线部31和下端的折弯部32。所述构件3的筒状通管线部31分别安装在中间连接板4的左右两侧,即所述构件3通过中间连接板4组合成一个类似円字形的结构,筒状通管线部31既可作为各种线路的导向管、线槽,也起到强化行车轨道2结构的作用。所述折弯部32之间的空隙作为驱车通道6,供吊车61上部的驱车滚轮和导向轮或者其它类似部件活动,以及行驶吊车轨道板等的安装。所述折弯部32之间的下端位置留有空隙作为车吊架通道7,供吊车支架等伸入轨道内与驱车机构连接成一体,实现在本轨道系统内运行的通用吊车。驱车通道6和车吊架通道7的尺寸根据吊车61的驱车具体形状和型号而设定,这里不列举。在组装时,先把左右两个构件3对称放好并对好位置,并装入中间连接板4,对应把构件3的筒状通管线部31内侧面分两面夹着中间连接板连接好,然后在轨道中段外面按需要套上连接箍5。中间连接板4作为连接的中心部件和相对应加强轨道构件3之间驳接口的机械强度,而连接箍5则保证构件3,尤其是驱车通道6和车吊架通道7部分足够稳固。

另外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6、图8、图9的一种可变轨空中交通轨道系统,其中此处所称的“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申请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说明书中不同地方出现的“实施例中”并非均指同一个实施例,也不是单独的或选择性的与其他实施例互相排斥的实施例。实施例包括支架1和支架上的行车轨道2,所述支架1包括有中间处的座杆11和分布在座杆11左右两侧的悬臂12,所述行车轨道2位于悬臂12的端部,所述座杆11上的悬臂12至少两层,所述行车轨道2上下层之间与座杆排垂直中心位置处设置有升降切换轨道8,所述升降切换轨道8的进出口位置与行车轨道2之间设置有平移切换轨道9即升降切换轨道8和平移切换轨道9作为变轨部分,所述的行车轨道2上下层、左右两侧的距离位置,根据确保吊车在轨乎合安全运行距离而设定。在本实施例中,升降切换轨道8的进出口位置设置有由向外弧段与向内弧段构成合适的弧形位,并与前后直线段所构成的轨道段平滑过渡,保证吊车61经过升降切换轨道8的进出口位置时实现畅顺平稳。此外,所述升降切换轨道8与平移切换轨道9之间的连接位置处上方设置有承重钢10,起到承托本轨道自身重量向左右两轨平行分布以及加固的作用,以及在吊车61经过升降切换轨道8的进出口位置时起到抵消部分离心力的作用。即吊车61需要上下换轨时,可经过升降切换轨道8,吊车61需要左右换轨时,可经过平移切换轨道9,而一旦吊车61需要变换到对角的轨道时,则依次经过平移切换轨道9、升降切换轨道8、平移切换轨道9来进入变换轨,保证整个变换轨过程足够平稳和顺利。由此可知,平移切换轨道9、升降切换轨道8的形状和尺寸需要根据实际来设计。所述行车轨道2包括有位于左右两侧的构件3、位于构件3之间的中间连接板4和位于构件外侧的连接箍5,其中所述连接箍5经过精密加工后,分别焊接在左右两侧构件3两头的端面。所述连接箍5的平面,包括正面或侧面,根据需要开有螺钉孔。另外连接箍5在轨道中也可以按需要的位置在构件3外面套上。所述构件3包括有上端的筒状通管线部31和下端的折弯部32,所述构件3的筒状通管线部31分别安装在中间连接板4的左右两侧,所述折弯部32之间的空隙作为驱车通道6,所述折弯部32之间的下端位置留有空隙作为车吊架通道7。

在实践中,对于空中轨道交通而言,其中一个大难题时如何实现吊车61在交汇处的灵活且可靠的选路轨,而本专利则可很好解决这个问题。参照图10,行车轨道2作为直行的轨道,而选择经转弯轨道21,即可实现吊车61的转弯,不经转弯轨道21即继续直行。参照图11,其中图中前后行车轨道2作为直行的轨道,而选择经转弯轨道21,即可实现吊车61的转弯,不经转弯轨道21即继续直行。而其中图中左、右边对向行车轨道2作为直行段的轨道,而由平移切换轨道9、升降切换轨道8和行车轨道2配合组成左右两段基本对等长度的的跨接轨道22,在跨接轨道22中心位的上面设有加长承重钢13,并与之连接,从而使行经跨接轨道22的吊车,实现直接的空中立体交通。

另外的实施例,参照图1、图2、图7的一种可变轨空中交通轨道系统,包括支架1和支架上的行车轨道2,其中行车轨道2集中在支架1的一侧,其中上下层的行车轨道2可分别作为往返的轨道,并在终点站处或者其它位置设置调头轨道。所述行车轨道2包括有位于左右两侧的构件3、位于构件3之间的中间连接板4和位于构件外侧的连接箍5。其中所述构件3包括有上端的筒状通管线部31和下端的折弯部32,所述筒状通管线部31靠中间连接板4的一侧开有引线口33,便于线管的安装与维修。所述中间连接板4对应引线口33位置处设置有凸筋41,与引线口33配合对轨道的安装提供定位辅助作用,同时也有助于轨道的加固。所述筒状通管线部31之间靠下侧部分连接有导电带34,即采用导电带34内置式设计,便于对吊车61供电。所述构件3的外侧开有镂空孔38,便于在行车轨道2内安装与维修管线,也能减轻轨道重量。同时为了防水防尘,所述镂空孔38上设置有塑料密封盖。所述构件3的筒状通管线部31分别安装在中间连接板4的左右两侧,所述构件3和中间连接板4之间分段位置相对错开安装。即中间连接板4作为其左右两侧的构件3的连接部件外,也把前后两侧的构件3连接起来,便于整个轨道的构建。所述折弯部32之间的空隙作为驱车通道6,所述折弯部32之间的下端位置留有空隙作为车吊架通道7。吊车61车厢依乘客多少而设计,可以为单个车厢,类似小型面包车的结构,有利于减轻对行车轨道2压力,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车厢对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列车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吊车61采用小型智能电车,可配合智能化网络化管理同运作,箱体内置自动电控装置控制电动车轮的速度和运行,每到站点自动开启箱门,并配置有故障自动报管理中心;适用于城市交通、各类车站、风景区、机场、繁华商业区等区域,在地面合适位置设置有站台,乘客在地面站台投币、刷卡或通过智能手机应用软件操作进入电梯(升降电梯或履带电梯)或步梯,上升到空中站台,当吊车61的车厢门打开后进入车体内,开始运行。乘客达到目的地,车门打开后,经空中站台电梯直达地面。整个运行与地铁相似,全自动无人操作。以上实施方式主说要目的是利用空间缓解地面交通拥堵,方便人们出行。

吊车61安保系统除电控措施外,在吊车61车厢底座设有安全舱门,内设绳梯,如遇紧急情况乘客打开舱门沿绳梯达到地面。为了安全运行、降低造价、减轻空轨承重,一般采用单个车厢,类似小型面包车的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为多个车厢对接在一起,形成一个类似列车的结构。吊车61车轮采用外包橡胶钢轮。轨道建设时遇到现有交叉路口,适当调整轨道高度及座杆高度,即可畅通无阻,从根本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现象。

另外的实施例,参照图3、图4、图5、图6的一种可变轨空中交通轨道系统,包括支架1和支架上的行车轨道2,所述行车轨道2包括有位于左右两侧的构件3、位于构件3之间的中间连接板4和位于构件外侧的连接箍5,其中所述构件3包括有上端的筒状通管线部31和下端的折弯部32,所述构件3的筒状通管线部31分别安装在中间连接板4的左右两侧,所述折弯部32之间的空隙作为驱车通道6,所述折弯部32之间的下端位置留有空隙作为车吊架通道7,所述折弯部32下端位于车吊架通道7位置处折弯形成通道护唇35,可在吊车在变轨转弯或者遭遇强风时提供一个侧向支撑力,提高吊车行进中的稳定性。另外通道护唇35的结构可在行车轨道2的分叉位置对车吊架通道7处提供足够平稳的承托力,保证吊车不会在分叉位置处因构件受力变型而出现卡轨、跳轨的故障。具体所述构件3,包括通道护唇35在行车轨道2的分叉位置,即升降切换轨道8及转弯轨道21,对车吊架通道7分叉处构成的立体V形件23,例如由一轨变两轨或两轨变一轨的交汇位,确保足够的轨道承载力。此外,吊车上部的驱车滚轮阔度为吊架通度7的阔度的1.8倍以上,保证吊车在满负荷行经时同正常行车轨一样顺利通过,不受任何影响。

本实施例中所述通道护唇35内侧两垂直面设置有滑轨滑道,以降低摩擦力。所述行车轨道2位于车吊架通道7位置处外侧设置有导电带34和绝缘支架36,即采用导电带34外置式设计,并保证车吊架通道7处无障碍,所述绝缘支架36靠车吊架通道7侧位置处设置有防水挡边37。这种设计优点能确保轨道内驱车通道6净空无干扰,尤其在行车轨道2变轨分叉段即平移切换轨道处和转弯轨道处,排除了轨内驱车通道上端内置式导电带存在可能的阻障,给设计驱车带来简便,也方便轨道日后运行的维护维修。

根据上述原理,本发明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适当的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经过实践证明,上述的轨道系统相比原有的空中轨道技术有着显著的技术改进:

1.可利用马路侧的绿化带空间,只需要安装一排座杆11,占有极小的空间,就可以实现空中轨道的布置,节省大量土地资源;

2.轨道的安装和布置灵活方便,实现可变轨的效果,同一组排杆的不同轨道之间可灵活穿越,而且转弯半径可小于4m,足以适应新老城区,也匹配现有的马路、街道甚至村路的新型轨道路网建设;

3.可以实现多层轨道的穿越,便于构件多层轨道交通以加大运力,适应大城市的需求;

4.可匹配各种型号的吊车,尤其是现在流行的智能自动驾驶的小型电车,提高其舒适性和灵活性,可实现24小时不间断连续工作,不会像公交车那样的人工驾驶受上下班时间限制,不论白天黑夜、春夏秋冬、风雨雪雾都无阻,将给人们的出行带来极大的方便。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