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山用提升机双斜坡道提升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0617发布日期:2019-01-13 16:57阅读:563来源:国知局
一种矿山用提升机双斜坡道提升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矿山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矿山用提升机双斜坡道提升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矿山提升机在斜坡道提升运输时,都采用单向轨道提升运输,即往上提升的重载矿车和往下输送的空载矿车都从一条轨道上下运输,且另设置专用的平衡车运输轨道。此种提升运输工艺生产效率低,且浪费了电耗。因此,亟需一种能充分利用双向轨道同时提升运输的生产工艺,不做无效功,提高生产效率。但要实现此目的,则要解决双斜坡道提升运输时挂钩车与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的生产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山用提升机双斜坡道提升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装置,解决双斜坡道提升运输时挂钩车与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的生产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矿山用提升机双斜坡道提升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装置,所述自动脱钩装置包括设置于轨道一侧的脱钩架和设置于挂钩车与矿车之间的脱钩器;

所述脱钩架包括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横梁,所述第一立柱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立柱的高度,所述横梁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相连接,所述横梁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相连接,且所述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和所述第二立柱靠近所述轨道的一侧;

所述脱钩器一端与设置于挂钩车与矿车之间的插销相连接,所述脱钩器的中部与所述挂钩车活动连接,所述脱钩器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横梁下方;

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第一轨道、第一挂钩车道和第一岔道;所述第一轨道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挂钩车道和所述第一岔道相连通;

所述挂钩车与所述矿车底部均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轮一侧直径较大,另一侧直径较小,所述挂钩车底部的车轮直径较大的一侧朝外,所述矿车底部的车轮直径较小的一侧朝外且直径较大的一侧位于所述轨道内侧。

可选的,所述插销与所述脱钩器之间通过铁链或绳索连接。

可选的,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轨道、第二挂钩车道和第二岔道;所述第二轨道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挂钩车道和所述第二岔道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一岔道与所述第二岔道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二轨道一侧也设置有所述自动脱钩装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立柱位于靠近第一挂钩车道的一侧,所述第一立柱位于远离第一挂钩车道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脱钩器的中部与所述挂钩车活动铰接。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的矿山用提升机双斜坡道提升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装置,自动脱钩装置主要结构包括脱钩架和脱钩器,当挂钩车与矿车之间的脱钩器经过脱钩架时,脱钩架使脱钩器的一端向下压,使脱钩器另一端向上抬起将插销拔出,使挂钩车与矿车分离,之后,挂钩车与矿车由于惯性继续向前行驶,由于挂钩车与矿车的车轮设置方式的不同,挂钩车进入挂钩车道,矿车进入岔道,从而完成矿山用提升机双斜坡道提升矿车自动脱钩与分离。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矿山用提升机双斜坡道提升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矿山用提升机双斜坡道提升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装置中脱钩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矿山用提升机双斜坡道提升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装置中脱钩前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矿山用提升机双斜坡道提升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装置中脱钩后的结构状态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矿山用提升机双斜坡道提升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装置中挂钩车的车轮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矿山用提升机双斜坡道提升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装置中矿车的车轮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脱钩架;1-1、第一立柱;1-2、第二立柱;1-3、横梁;2、矿车;3、脱钩器;4、挂钩车;5、第一挂钩车道;7、第一岔道;9、第二岔道;10、第二挂钩车道;11、第二轨道;12、第一轨道;13、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矿山用提升机双斜坡道提升矿车自动脱钩和分离装置,所述自动脱钩装置包括设置于轨道一侧的脱钩架1和设置于挂钩车4与矿车2之间的脱钩器3;所述脱钩架1包括第一立柱1-1、第二立柱1-2和横梁1-3,所述第一立柱1-1的高度大于所述第二立柱1-2的高度,所述横梁1-3一端与所述第一立柱1-1相连接,所述横梁1-3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立柱1-2相连接,且所述横梁1-3设置于所述第一立柱1-1和所述第二立柱1-2靠近所述轨道的一侧;所述脱钩器3一端与设置于挂钩车4与矿车2之间的插销13相连接,所述脱钩器3的中部与所述挂钩车4活动连接,所述脱钩器3的另一端伸入所述横梁1-3下方;所述分离装置包括第一轨道12、第一挂钩车道5和第一岔道7;所述第一轨道12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挂钩车道5和所述第一岔道7相连通。

所述挂钩车4与所述矿车2底部均设置有车轮,所述车轮一侧直径较大,另一侧直径较小,所述挂钩车4底部的车轮直径较大的一侧朝外,所述矿车2底部的车轮直径较小的一侧朝外且直径较大的一侧位于所述轨道内侧。

挂钩车4底部的车轮位于第一轨道12的外侧,矿车2底部的车轮位于第一轨道12的内侧,第一轨道12的端部与第一挂钩车道5和第一岔道7均相连通,挂钩车4运行至第一轨道12与第一挂钩车道5时,在轨道的导向下,挂钩车4转向,沿第一挂钩车道5行驶,矿车2运行至第一轨道12与第一岔道7时,在轨道的导向下,矿车2转向,沿第一岔道7行驶。

于本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6所示,所述插销13与所述脱钩器3之间通过铁链或绳索连接。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第二轨道11、第二挂钩车道10和第二岔道9;所述第二轨道11的端部与所述第二挂钩车道10和所述第二岔道9相连通。所述第一岔道7与所述第二岔道9相连通。所述第二轨道11一侧也设置有所述自动脱钩装置。所述第二立柱1-2位于靠近第一挂钩车道5的一侧,所述第一立柱1-1位于远离第一挂钩车道5的一侧。所述脱钩器3的中部与所述挂钩车4活动铰接。

本实施例中的脱钩架1设置于双斜坡道进入斜坡后8米处,第一挂钩车道5和第一岔道7与第一轨道12的相交处设置于双斜坡道进入斜坡后15米处。

挂钩车4在绞车的牵引下,带动矿车2沿第一轨道12从矿井下爬升到地面上,挂钩车4与矿车2之间通过插销13连接,当脱钩器3运行至横梁1-3下方时,脱钩器3首先经过横梁1-3位于第一立柱1-1的一端,之后,随着挂钩车4与矿车2的运行,脱钩器3向横梁1-3位于第二立柱1-2的一端移动,由于第一立柱1-1的高度高于第二立柱1-2的高度,脱钩器3位于横梁1-3下的一侧向下,脱钩器3围绕铰接点转动,脱钩器3另一端向上提起将插销13拔出,实现挂钩车4与矿车2脱钩,之后挂钩车4与矿车2继续行驶,其中矿车2是在惯性作用下行驶的,挂钩车4运行至第一挂钩车道5与第一轨道12相交处时,转向沿第一挂钩车道5行驶,矿车2运行至第一岔道7与第一轨道12相交处时,转向沿第一岔道7行驶,实现挂钩车4与矿车2的分离。

使用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生产效率能够达到210车/班,比现有技术中的方案提高了80%的生产效率。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