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铁路驮背运输车及其底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77849发布日期:2019-07-13 10:25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铁路驮背运输车及其底架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交通运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铁路驮背运输车及其底架。



背景技术:

目前公铁联运已成为当前多式联运的主流方式。公铁联运主要包括集装箱运输、驮背运输、公铁两用车运输等。

驮背运输作为公铁联运的主要方式之一,是指公路货车或半挂车装载货物后,在始发地铁路站场吊装至铁路驮背车辆,通过铁路完成长距离运输,到达目的地铁路车站后,公路货车或半挂车吊离驮背车并驶往最终目的地的公铁联合运输方式。驮背运输这种公路和铁路联合运输的方式,能实现货物的整体运输,把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融合在一起,使铁路和公路成为整体运输网络。

现有的铁路驮背车辆普遍装载端面高,受铁路运输限界限制,对运输的汽车高度有很大的限制,一般只能运输比较矮的汽车,且要采用吊装的方式,装卸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铁路驮背车辆对运输的公路车高度限制、装卸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运输较高汽车、改善装卸效率的铁路驮背运输车及其底架。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路驮背运输车底架,包括:中部架结构及两个端部架结构;

所述中部架结构的两端各与一个所述端部架结构连接,所述中部架结构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中部架结构所在的水平面低于两个所述端部架结构所在的水平面;

所述端部架结构包括第一地板及斜板,所述第一地板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地板通过所述斜板与所述中部架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地板的端部设置有端门结构,所述端门结构与所述第一地板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端门结构包括:端门本体、上边梁、第一下边梁及支柱;

所述端门本体的一侧边设置有所述上边梁,所述端门本体的另一侧边设置有所述第一下边梁,所述上边梁与所述第一下边梁平行;

多个所述支柱间隔设置于端门本体上,且所述支柱与所述上边梁或所述第一下边梁垂直;

所述第一下边梁处设置有折页座,所述折页座上设置有折页,所述端门结构通过所述折页与所述第一地板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两个侧墙结构,每个所述侧墙结构与所述中部架结构及两个所述端部架结构连接;

所述中部架结构、两个所述端部架结构及两个所述侧墙结构围成一具有容纳腔的底架。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侧墙结构包括:侧墙板、侧柱及上侧梁;

多个所述侧柱间隔设置于所述侧墙版上;所述上侧梁设置于所述侧墙版的侧边,且所述上侧梁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侧墙版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侧柱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侧梁的延伸方向垂直。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端部架结构还包括:牵引梁、枕梁、侧梁、第一纵梁及第一横梁;

所述牵引梁及所述枕梁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地板上,且所述牵引梁与所述枕梁连接;所述侧梁固定于所述斜板的两个侧边处;若干个所述第一横梁及若干个所述第一纵梁均间隔设置于所述斜板上,且所述第一横梁与所述第一纵梁相交。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枕梁包括:第一下盖板及两个第一腹板,两个所述第一腹板相对设置与所述第一下盖板上,且两个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一下盖板围成具有空腔的箱体;所述空腔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隔板。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侧梁包括:侧梁本体、筋板及两个连接板;

所述侧梁本体的一端设置有牵引钩及脚蹬,所述侧梁本体的另一端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板,两个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侧梁本体之间形成腔体,且两个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第二隔板连接;

所述腔体的一端设置有立板,所述立板与所述侧梁本体通过封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筋板。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还包括:前端梁,所述前端梁设置于所述第一地板的端部;

所述前端梁包括:带有折边的第二腹板、第二下盖板及冲击座,所述第二腹板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二下盖板,所述冲击座固定于所述第二腹板上。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部架结构包括:第二地板、第二纵梁、第二横梁及角件;

所述第二地板上固定连接有底部封板,所述底部封板与所述第二地板重叠设置;

所述底部封板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纵梁及所述第二横梁,所述第二纵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相互垂直;

所述角件设置于所述中部架结构的边缘,且所述角件与所述中部架结构的延伸平面垂直。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中部架结构的边缘还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与所述角件平行。

进一步地,在本发明一个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地板和/或所述第二地板上设置有若干条形孔。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铁路驮背运输车,包括任一项所述的铁路驮背运输车底架。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驮背运输车及其底架,所述中部架结构所在的水平面低于两个所述端部架结构所在的水平面,使得中部架结构相对于所述端部架结构是一个凹底的结构,公路货车或半挂车进行装载时候装载至所述中部架结构上,能够有效降低装载重心,同时向下设置的结构可以有效补偿公路货车或半挂车的高度,改善运输过程中对运输的公路车的高度限制。同时,所述端部架结构设置沿水平延伸的第一地板,使得公路货车或半挂车可以直接通过所述第一地板开上铁路驮背运输车,不需吊装,简化装载,从而提升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驮背运输车底架的主视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驮背运输车底架的轴侧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端部架结构的轴侧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端部架结构底侧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牵引梁的轴侧图;

图6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牵引梁底侧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枕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侧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端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前端梁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侧墙结构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中部架结构的立体图;

图1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中部架结构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端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铁路驮背运输车的轴侧图。

附图标记:

100底架1端部架结构2侧墙结构3中部架结构4端门结构

1-1牵引梁、1-1-1第三腹板、1-1-2第三下盖板、1-1-3前从板座、1-1-4后从板座、1-1-5上心盘,

1-2枕梁、1-2-1第一腹板、1-2-2第一下盖板、1-2-3第一隔板,

1-3侧梁、1-3-1侧梁本体、1-3-2筋板、1-3-3第二隔板、1-3-4连接板、1-3-5第三下盖板、1-3-6立板、1-3-7封板、1-3-8牵引钩、1-3-9脚蹬,

1-4前端梁、1-4-1第二腹板、1-4-2第二下盖板、1-4-3冲击座,

1-5上旁承、1-6第一地板、1-7第一纵梁、1-8第一横梁、1-9斜板;

2-1上侧梁、2-2侧柱、2-3侧墙板,

3-1第二下边梁、3-2第二横梁、3-3第二纵梁、3-4第二地板、3-5底部封板、3-6中部角件、3-7端部角件、3-8加强板,

4-1端门本体、4-2折页座、4-3支架、4-4上边梁、4-5第一下边梁、4-6支柱、4-7折页。

200车钩缓冲装置300手制动装置400转向架500风制动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如图1-14所示,一种铁路驮背运输车底架100,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架结构3及两个端部架结构1;所述中部架结构3的两端各与一个所述端部架结构1连接,所述中部架结构3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中部架结构3所在的水平面低于两个所述端部架结构1所在的水平面;所述端部架结构1包括第一地板1-6及斜板1-9,所述第一地板1-6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地板1-6通过所述斜板1-9与所述中部架结构3连接。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驮背运输车底架100,所述中部架结构3所在的水平面低于两个所述端部架结构1所在的水平面,使得中部架结构3相对于所述端部架结构1是一个凹底结构,公路货车或半挂车进行装载时候装载至所述中部架结构3上,能够有效降低装载重心,同时向下设置的结构可以有效补偿公路货车或半挂车的高度,改善运输过程中对运输的公路车的高度限制。同时,所述端部架结构1设置沿水平延伸的第一地板1-6,使得公路货车或半挂车可以直接通过所述第一地板1-6开上铁路驮背运输车,不需吊装,简化装载,从而提升装配效率。凹底结构的设置使得中部架结构3端面低,装载公路汽车后,适应国内铁路限界的运输要求。

其中,每个所述第一地板1-6的端部均设置有端门结构4,所述端门结构4与所述第一地板1-6可转动连接。装卸货时,汽车从与端部架结构1等高装卸站台开上端门结构4,并从端门结构4先后经水平的第一地板1-6、倾斜的斜板1-9移动到中部架结构3,实现汽车装载到驮背车的过程;汽车直接开上、开下驮背车,公路汽车的装卸载不需要吊装;实现滚装装卸,提高装卸效率

具体的,如图14所示,所述端门结构4包括:端门本体4-1、上边梁4-4、第一下边梁4-5及支柱4-6;所述端门本体4-1的一侧边设置有所述上边梁4-4,所述端门本体4-1的另一侧边设置有所述第一下边梁4-5,所述上边梁4-4与所述第一下边梁4-5平行;多个所述支柱4-6间隔设置于端门本体4-1上,且所述支柱4-6与所述上边梁4-4或所述第一下边梁4-5垂直;所述第一下边梁4-5处设置有折页座4-2,所述折页座4-2上设置有折页4-7,所述端门结构4通过所述折页4-7与所述第一地板1-6可转动连接;如图所示,第一下边梁4-5处还设置有支架4-3。其中,折页座4-2可焊接于端部架结构1前端梁1-4上,端门结构4绕折页座4-2旋转,实现端门4-1本体的竖立和平放两种状态。当旋转成水平状态,端门41本体可依靠支架4-3支撑,端门4-1本体与第一地板1-6平齐。

另外,如图11所示,还包括两个侧墙结构2,每个所述侧墙结构2与所述中部架结构3及两个所述端部架结构1连接;所述中部架结构3、两个所述端部架结构1及两个所述侧墙结构2围成一具有容纳腔的底架100。

其中,所述侧墙结构2包括:侧墙板2-3、侧柱2-2及上侧梁2-1;多个所述侧柱2-2间隔设置于所述侧墙版上;所述上侧梁2-1设置于所述侧墙版的侧边,且所述上侧梁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侧墙版的延伸方向相同,所述侧柱2-2的延伸方向与所述上侧梁2-1的延伸方向垂直;各结构组焊形成板柱式结构的侧墙结构2。

如图3-10所示,所述端部架结构1还包括:牵引梁1-1、枕梁1-2、侧梁1-3、第一纵梁1-7及第一横梁1-8;所述牵引梁1-1及所述枕梁1-2均固定于所述第一地板1-6上,且所述牵引梁1-1与所述枕梁1-2连接;所述侧梁1-3固定于所述斜板1-9的两个侧边处;若干个所述第一横梁1-8及若干个所述第一纵梁1-7均间隔设置于所述斜板1-9上,且所述第一横梁1-8与所述第一纵梁1-7相交,如图4所示,牵引梁11上还设置有上旁承1-5。端部架结构1由上述结构组焊而成,并设置倾斜结构的斜板1-9,在第一地板1-6上设置有条形孔或长圆孔,用于使用带钩软带固定汽车轮胎的作用。

如图5-6所示,牵引梁1-1用板材组焊而成,主要由第三腹板1-1-1、第三下盖板1-1-2、前从板座1-1-3、后从板座1-1-4、上心盘1-1-5等组成。

如图7所示,所述枕梁1-2包括:第一下盖板1-2-2及两个第一腹板1-2-1,两个所述第一腹板1-2-1相对设置与所述第一下盖板1-2-2上,且两个所述第一腹板1-2-1与所述第一下盖板1-2-2围成具有空腔的箱体;所述空腔内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隔板1-2-3。第一腹板1-2-1、第一下盖板1-2-2、隔板1-2-3组焊而成箱形结构,枕梁与所述牵引梁1-1焊接。

如图8所示,所述侧梁1-3包括:侧梁本体1-3-1、筋板1-3-2及两个连接板1-3-4;所述侧梁本体1-3-1的一端设置有牵引钩1-3-8及脚蹬1-3-9,所述侧梁本体1-3-1的另一端相对设置有两个所述连接板1-3-4,两个所述连接板1-3-4与所述侧梁本体1-3-1之间形成腔体,且两个所述连接板1-3-4之间通过第二隔板1-3-3连接,如图所示,两个所述连接板1-3-4之间还设置有第三下盖板;所述腔体的一端设置有立板1-3-6,所述立板1-3-6与所述侧梁本体1-3-1通过封板1-3-7连接;所述连接板1-3-4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筋板1-3-2。

如图9-10所示,还包括:前端梁1-4,所述前端梁1-4设置于所述第一地板1-6的端部;所述前端梁1-4包括:端板带有折边的第二腹板1-4-1、第二下盖板1-4-2及冲击座1-4-3,所述第二腹板1-4-1的一侧边设置有第二下盖板1-4-2,所述冲击座1-4-3固定于所述第二腹板1-4-1上。端门结构4通过所述前端梁1-4与第一地板1-6连接。

如图12-13所示,所述中部架结构3包括:第二地板3-4、第二纵梁3-3、第二横梁3-2及角件;所述第二地板3-4上固定连接有底部封板3-5,所述底部封板3-5与所述第二地板3-4重叠设置;所述底部封板3-5上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第二纵梁3-3及所述第二横梁3-2,所述第二纵梁3-3与所述第二横梁3-2相互垂直;所述角件设置于所述中部架结构3的边缘,且所述角件与所述中部架结构3的延伸平面垂直,所述中部架结构3通过所述角件与侧墙结构2连接;角件包括:中部角件3-6、端部角件3-7。其中,所述中部架结构3的边缘还设置有加强板3-8,所述加强板3-8与所述角件平行。如图所示,第二底板的两侧还设置有第二下边梁3-1,用于进一步支撑加固角件及加强版;第二地板3-4上设置有条形孔或长圆孔,用于使用带钩软带固定汽车轮胎的作用。

将上述底架100结构应用于整列驮背车的装卸载操作,依靠与第一地板1-6等高装卸站台汽车可从第一辆驮背车一直移动到最后一辆驮背车,实现整列车的连贯装卸。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铁路驮背运输车,如图15所示,包括铁路驮背运输车底架100、车钩缓冲装置200、手制动装置300、转向架400及风制动装置500。车钩缓冲装置200安装在底架100的两端,位于端部架结构1的前端,起铁路车辆连挂作用;风制动装置500、转向架400安装在端部架下部,风制动装置500是铁路制动装置;手制动装置300在铁路车辆停止时手动制动车辆的作用;转向架400安装在底架100两端枕梁1-2下部,是铁路车辆的走行部件。

端门结构4可绕焊接在端部架前端梁1-4的折页座4-2旋转成水平状态,依靠支架43支撑在车钩上部,并与端部底架100平齐。装载汽车时,端门结构4绕焊接在端部底架100前端梁1-4的折页座4-2旋转成水平状态,依靠支架4-3支撑在车钩上部,并与端部底架100平齐,汽车从与底架100端部等高装卸站台开上端门4-1,并从端门4-1经底架100倾斜地板移动到中部底架100,实现汽车装载到驮背车的过程。

既有驮背运输车方案中,采用吊装装卸的车辆存在装卸效率低,且运输汽车适应性差的问题;采用汽车自滚动装卸的车辆存在车辆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的问题。本申请提供的铁路驮背运输车,可发挥铁路安全、运能大、全天候、节能、环保的同时,能提高运输时效、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车辆装载面低、重车重心低,减少驮背运输车对汽车的高度限制,提高装卸效率。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也即空调正常安装时对应的方位。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