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直驱转向架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214633阅读:来源:国知局
紧轴承外圈11。
[0040]在第一凸圆结构17-1与轴承外圈11之间设置有隔套18,在隔套18的一侧抵住轴承外圈11,另一侧与第一凸圆结构17-1接触,隔套18用于安装密封盖17时观察密封盖17是否压紧轴承外圈11,在不设置隔套18的情况下,密封盖17安装后如果与凸环结构8-1留有缝隙,则说明密封盖17压紧了轴承外圈11,但如果没有留缝隙,则无法判断密封盖17是否已经压紧轴承外圈11,此时如果在内部加入了隔套18,则可以通过调整隔套18的厚度,使密封盖17在安装时永远与凸环结构8-1之间留有缝隙,这样就确保了密封盖17压紧轴承外圈11。
[0041]第二凸圆结构17-2的外表面与外密封圈16通过迷宫结构密封连接,在外密封圈16上设置多个凹槽19,在凹槽19内设置密封圈20,密封圈20的另一面抵住第二凸圆结构17-2的外表面实现密封。
[0042]如图5所示,定位轴承9的轴承内圈12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12-1,设置凸起结构12-1的一侧为靠近驱动电机I的一侧,在定位轴承9的轴承内圈12的另一侧设置一个挡圈14,设置挡圈14的一侧为靠近车轮3的一侧。定位轴承9的轴承内圈12截面形状为“L”形,其凸起结构12-1抵住滚子13靠近驱动电机I的一面,挡圈14的截面形状为倒“L”形,挡圈14卡和在定位轴承9的轴承内圈12上,将滚子13靠近车轮3的一面抵住,挡圈14的形状和安装结构一方面能够使滚子13不能够位移,另一方面方便滚子13安装拆卸。通过定位轴承9的轴承内圈12的截面形状设计以及挡圈14的设置,限制了除滚子13自身轴向转动外的所有自由度,使得定位轴承9中的滚子13不能够沿车轴2轴向左右移动,实现了电机的横向定位。
[0043]如图6所示,左端盖7沿车轴2轴向延伸出凸环结构7-1,左端盖7的截面形状呈"H ”形,左端盖7“~| ”形顶部的一端通过固定螺栓23与驱动电机I的外壳4固定连接。浮动轴承10设置在凸环结构7-1与车轴2之间,浮动轴承10的轴承外圈11与凸环结构7-1的内表面连接。在凸环结构7-1上设置有注油口,用于给内部的浮动轴承10注油。
[0044]浮动轴承10的轴承内圈1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内密封圈15和外密封圈16,内密封圈15靠近驱动电机I 一侧,外密封圈16靠近车轮3 —侧,内密封圈15和外密封圈16分别与车轴2过盈连接。
[0045]浮动轴承10的内密封圈15与左端盖7通过迷宫结构密封连接,左端盖7与内密封圈15接触的一端截面呈“T”形结构7-2,即左端盖7 ”形底部的一端呈“T”形结构7-2,内密封圈15的截面形状与“T”形结构7-2相配合,内密封圈15将“T”形结构7_2的一角包裹,通过该结构使密封效果更好。
[0046]迷宫结构设置在内密封圈15与左端盖7的接触面上,包括设置在内密封圈15上的多个凹槽19,部分凹槽19设置在与“T”形结构7-1顶表面接触的部位,部分凹槽19设置在与“T”形结构7-1 —角接触的部位,在与“T”形结构7-1顶表面接触的凹槽19内设置密封圈20,密封圈20的另一面抵住“T”形结构7-1实现密封,在“T”形结构7-1的一角设置凸起21,凸起21与内密封圈15设置在“T”形结构7-1 —角的凹槽19配合密封,通过迷宫结构使内密封圈15与左端盖7密封性能更佳。
[0047]在浮动轴承10的外密封圈16靠近车轮3的一侧还设置有一个密封盖17,外密封圈16与该密封盖17通过迷宫结构密封连接。密封盖17沿车轴2轴向延伸出两个凸圆结构,分别为第一凸圆结构17-1和第二凸圆结构17-2,密封盖17的截面呈”上”字形结构,第一凸圆结构17-1的外缘抵住轴承外圈11,第二凸圆结构17-2的外表面与外密封圈16通过迷宫结构密封连接。密封盖17安装在左端盖7上,密封盖17与左端盖7的凸环结构7-1通过紧固螺栓24固定,固定后密封盖17的第一凸圆结构17-1压紧轴承外圈11。
[0048]在第一凸圆结构17-1与轴承外圈11之间设置有隔套18,在隔套18的一侧抵住轴承外圈11,另一侧与第一凸圆结构17-1接触,隔套18用于安装密封盖17时观察密封盖17是否压紧轴承外圈11,在不设置隔套18的情况下,密封盖17安装后如果与凸环结构7-1留有缝隙,则说明密封盖17压紧了轴承外圈11,但如果没有留缝隙,则无法判断密封盖17是否已经压紧轴承外圈11,此时如果在内部加入了隔套18,则可以通过调整隔套18的厚度,使密封盖17在安装时永远与凸环结构7-1之间留有缝隙,这样就确保了密封盖17压紧轴承外圈11。
[0049]第二凸圆结构7-2的外表面与外密封圈16通过迷宫结构密封连接,在外密封圈16上设置多个凹槽19,在凹槽19内设置密封圈20,密封圈20的另一面抵住第二凸圆结构17-2的外表面实现密封。
[0050]如图6所示,浮动轴承10的轴承内圈12的截面形状呈圆台形,滚子13与圆台形的上表面接触,滚子13能够沿车轴2轴向左右移动,浮动轴承10的轴承内圈12截面形状选择为两侧有倒角的圆台形,而并非简单的表面为直线的圆柱形,主要为防止因直线加工的误差或加工后存在毛刺,使滚子13的左右位移受阻。由于驱动电机I套装悬挂在车轴2上,驱动电机I的自身重量使车轴2有一定的挠度,这样就使得与车轴2过盈连接的转子5和与电机外壳4固定连接的定子6之间产生应力,浮动轴承10的滚子13连同浮动轴承10的轴承外圈11、密封盖17和左端盖7 —并与轴承内圈12之间产生左右位移,释放定子6和转子5的横向移动,减少了转子5与定子6之间的应力,保证了直驱电机的性能。
[0051]左端盖7与密封盖17的设置形状以及与浮动轴承10和内外密封圈的接触形式,使左端盖7、密封盖17能够随滚子13的横向位移,从而释放转子5与定子6之间的应力。
[0052]浮动轴承10的外密封圈16与密封盖17的迷宫结构采用密封圈20形式,而不采用凸起21与凹槽19配合的形式,也是为了方便左端盖7、密封盖17随滚子13的横向位移。
[0053]如上所述,结合附图所给出的方案内容,可以衍生出类似的技术方案。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电机直驱转向架,包括构架,在构架上设置有牵引装置、基础制动装置、二系弹簧以及轮对驱动系统,所述轮对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穿过所述驱动电机设有的中心孔的车轴,设置在所述车轴两侧的两个车轮,所述构架包括两侧侧梁和与两侧侧梁固定连接的横梁,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梁的底部固定有托板,所述基础制动装置固定在所述托板和侧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直驱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焊接固定在侧梁底部内侧,在托板与侧梁底部之间焊接固定有多块加强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直驱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侧梁内侧立板上设置有一个固定点,在所述托板上设置有三个固定点,所述基础制动装置的一侧与四个固定点栓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机直驱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电机两侧分别设置一个轴承组件,其中一个轴承组件为定位轴承,另一个轴承组件为浮动轴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直驱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组件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以及设置在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之间的滚子,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驱动电机的端盖连接,所述轴承内圈与所述车轴过盈连接,所述轴承外圈设置凹槽结构,所述滚子嵌入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机直驱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轴承的轴承内圈的一侧设置有凸起结构,另一侧设置一挡圈,所述定位轴承的滚子两侧分别被所述凸起结构和挡圈抵住。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机直驱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轴承的轴承内圈的截面形状为圆台形,所述浮动轴承的滚子可沿车轴轴向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5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电机直驱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驱动电机两侧分别设置一个所述端盖,所述端盖中心设置有车轴穿过的通孔,所述端盖沿车轴轴向延伸出凸环结构,所述轴承组件设置在凸环结构与车轴之间,所述轴承外圈与所述凸环结构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机直驱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轴承内圈两侧分别设置有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所述内密封圈和外密封圈与车轴过盈连接,所述内密封圈与端盖通过迷宫结构密封连接,所述外密封圈与一密封盖通过迷宫结构密封连接,所述密封盖与端盖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机直驱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与所述内密封圈接触的一端截面呈“T”形结构,所述内密封圈的截面形状与所述“T”形结构配合,所述内密封圈将所述“T”形结构的一角包裹。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机直驱转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盖沿车轴轴向延伸出第一凸圆结构和第二凸圆结构,第一凸圆结构的外缘抵住所述轴承外圈,第二凸圆结构的外表面与所述外密封圈通过迷宫结构密封连接。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一种电机直驱转向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凸圆结构与轴承外圈之间设置有隔套,所述隔套的一侧抵住所述轴承外圈,另一侧与所述第一凸圆结构接触。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直驱转向架,包括构架,在构架上设置有牵引装置、基础制动装置、二系弹簧以及轮对驱动系统,所述轮对驱动系统包括驱动电机穿过所述驱动电机设有的中心孔的车轴,设置在所述车轴两侧的两个车轮,所述构架包括两侧侧梁和与两侧侧梁固定连接的横梁,在所述侧梁的底部固定有托板,所述基础制动装置固定在所述托板和侧梁上。本发明实现了电机直接驱动轮对,无需安装齿轮箱和联轴节,极大的降低了驱动系统重量,提高了能量使用效率,降低了车下噪声。通过基础制动装置的固定方式,减少横梁的载荷,使构架的受力更加合理。
【IPC分类】B61C9-46, B61F3-00
【公开号】CN104527660
【申请号】CN201410773486
【发明人】张雄飞, 吴梦, 樊云杰, 马利军, 刘伟, 史玉杰, 王晓明, 宋树亮, 孙厚礼, 蒯荣生, 郑静, 闫磊, 刘玉文
【申请人】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4月22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5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