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两轮车的乘坐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2349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动两轮车的乘坐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两轮车的乘坐检测装置,在关闭收纳箱的情况下可上下运动并可开闭地将覆盖该收纳箱的车座前端部支承于固定在车身构架后部的收纳箱前端上部,可与前述车座的上下运动相连动而上下动作的臂构件受到向上方的弹性力作用,为检测前述臂构件的上下运动而配置于该臂构件下方的座位开关设置于前述收纳箱上。
作为现有技术的这种乘坐检测装置,比如在日专利实开平2-44591号公报中已为公知。
但在这种现有技术中,板簧制臂构件一端连结于收纳箱,将车座前端部可上下转动地支承于收纳箱的铰接销上连结着前述臂构件的另一端,座位开关接触臂构件中间部下面安装于收纳箱上。即臂构件架设于收纳箱与车座间。因此,不易保证臂构件与座位开关相对位置的高精度;为保证精度必然提高造价。
本发明即是有鉴于此,其目的在于提供可高精度地检测出驾驶员乘坐在车座上的机动两轮车乘坐检测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在本发明方案1所述的发明提供的机动两轮车乘坐检测装置中,将覆盖收纳箱的车座前端部,在关闭前述收纳箱情况下可上下动并可开闭地支承于固定在车身构架后部的收纳箱前端上部,可与前述车座上下动相连动而上下动作的臂构件被向上方弹性赋能,可检测前述臂构件上下动作并配置于该臂构件下方的座位开关安装于前述收纳箱上,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收纳箱上形成限制面,该限制面抵接于一端支承于前述收纳箱的前述臂构件的上面并限制该臂构件的上动端;与前述车座上下动相连动而上下动作的传递构件可抵接于前述臂构件上面并配置于该臂构件的上方。
如依这样的构成,由于配置于安装在收纳箱的座位开关上方的臂构件,以限制面限制其上限位置安装于收纳箱侧,与车座上下动相连动的传递构件配置为可抵接于臂部件上面,故可高精度地确定在收纳箱侧臂构件与座位开关的相对位置;并可以座位开关高精度地检测出驾驶员乘坐在车座上。
本发明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1所述的发明之构成的基础上,前述传递构件是将前述车座前端部可上下转动地支承于前述收纳箱的铰接销;如依这种构成,就不需专用传递构件零件,可望减少零件个数。
本发明方案3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1所述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限制前述座位开关相对前述收纳箱的上限位置的定位面朝下形成于前述收纳箱上;如依这种构成,由于将座位开关从下方推抵于定位面并将该座位开关安装于收纳箱,故可容易而高精度地确定座位开关相对收纳箱的相对位置。
本发明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1或3所述的发明的构成基础上,前述座位开关从下方结合于前述收纳箱;如依这种构成,可容易高精度地确定座位开关相对臂构件的上下相对位置,特别是由定位面限制座位开关上限位置的情况下,可更简单地提高座位开关相对臂构件的上下相对位置精度。
本发明方案5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4所述的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连结前述座位开关的结合面、与限制前述座位开关相对前述收纳箱的上限位置的定位面面朝下方形成于前述收纳箱,这些结合面和定位面与前述限制面大致平行设定;如依这种构成,可很容易地将座位开关安装于收纳箱。
本发明方案6所述的发明的特征在于,在上述方案2所述的发明的构成的基础上,设计成在关闭前述收纳箱情况下对被向上方弹性赋能的前述车座的非乘坐状态下,在前述铰接销与前述臂构件间形成规定的间隙;如依这种构成,可提高与座位开关的相对位置精度,并可防止从车座侧作用于安装在收纳箱上的臂构件上的力引起的相对位置精度的降低。


图1是机动两轮车的部分剖切侧视图;图2是图1的要部放大图;图3是不带车座状态下图2的3-3剖视图;图4是图3的4-4剖视图;图5是图3的5-5剖视图;图6是图3的6-6剖视图;图7是表示整个发动机控制系统之构成的方块图;图8是表示工作模式与工作模型的切换形态的图;图9是将主控装置的主要控制工作以一览表形式表示的图。
下边,通过附图所表示的本发明一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图1~9表示了本发明的一实施例。图1是机动两轮车部分剖切侧视图;图2是图1的要部放大图;图3是不带车座状态下图2的3-3剖视图;图4是图3的4-4剖视图;图5是图3的5-5剖视图;图6是图3的6-6剖视图;图7是表示整个发动机控制系统构成的图;图8是表示其工作模式与工作模型切换形态的图;图9是将主控制装置的主要控制工作以一览表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图。
首先在图1上,作为机动两轮车的小型摩托车型车辆的车身构架F具有前部构架11、后部构架12、辅助构架13。其中,前部构架11由铝合金等铸造成形;后部构架12也是由铝合金等铸造成形,并连接于前部构架11的后端;辅助构架13由金属管加工成形,并连接于后部构架12的后端。前部构架11由头管部14、下构架部15、与左右一对底板支承构架16…一体铸造成形。而且,下构架部15从头管部14向后下方延伸;左右一对底板支承构架部16…从下构架部15的下端向后方延伸。后部构架12则连接于两底板支承构架部16…的后端。
在有部构架11前端的头管部14上,可转向地支承着跨越前轮WF的前叉17。该前叉17的下端配置于前轮WF的车轴18的前方;连杆19一端连结于前叉17的下端,另一端连结于前述车轴18;在前叉17上下方向中间部与连杆19中间部间设有前缓冲器20。前叉17上端连结着转向手柄21。
配置于后轮WR前方的发动机E与配置于后轮WR左侧的无级变速机M构成的动力部件P,通过防振连杆22可摇动地支承于后部构架12的前后方向中间部分。发动机E,比如是将气缸向车身前方大致水平配置的水冷式单缸4循环发动机;无级变速机M,比如是皮带式的。
在动力部件P的后部轴支着后轮WR;在动力部件P后部与后部构架12间设有后缓冲部件23。在动力部件P后部,安装着配置于后轮WR上部侧方的空气滤清器24;该空气滤清器24通过气化器25连接于发动机E。导出从发动机E排出的气体的排气管26从发动机E向后轮WR右侧延伸,该排气管26连接于配置在后轮WR右侧的排气消音器27。发动机E上还可转动地支承着支架28。
在车身构架F的后部即后部构架12的中间部上面,有可收纳头盔等的合成树脂制收纳箱29配置、固定于前述发动机E与气化器25的上方。在辅助构架13上支承着燃料箱30。
车身构架F由合成树脂制车身罩31所覆盖,该车身罩31由护腿31a、踏板31b、下罩31c、侧罩31d所构成。其中,护腿31a覆盖于驾驶员脚的前方;踏板31b可供驾驶员踏脚,并连于护腿31a的下部;下罩31c覆盖踏板31b的下方,并且连于护腿31a与踏板31b;侧罩31d则连于踏板31b与下罩31c,并从两侧覆盖着车身后部。
支承于后部构架12上面的收纳箱29的大部分、以及支承于辅助构架13上面的燃料箱30,由上述侧罩31d所覆盖,可从上方覆盖收纳箱29的车座32可开闭地安装于侧罩31d的上部。从侧罩31d上部向上方突出配置着燃料箱30所具有的燃料加注用盖40a。
同时参照图2,在收纳箱29的前端上部,向前方突出,一体设置有托架33;连结于车座32的前端部的铰接板34,通过铰接销35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于前述托架33上。即,车座32可上下转动并可开闭收纳箱29地支承于收纳箱29的前端部。而且,前述铰接销35可在设定范围内相对收纳箱29上下动地支承于前述托架33;在车座32的下面,粘结着与收纳箱29上端开口缘全周相接触的密封橡胶件36,该密封胶件36可在关闭收纳箱29状态下封密车座32与收纳箱29间,并起到对车座32向上方给予弹性力的作用。从而,车座32在关闭收纳箱29状态下,在密封橡胶件36的压缩范围内可上下动并可开闭地支承于收纳箱29上。
同时参照图3~6,在托架33的左右两侧,设有上下成长孔状的支承孔37…,以铰接板34支承着两端托架的铰接销35,穿过这些支承孔37…。即铰接销35,在由支承孔37…规定范围内可相对收纳箱29上下动地支承于托架33。
在前述铰接销35后方一侧的托架33上,可自由转动地安装着具有与铰接销35平行的轴线的轴38,在该轴38的轴向中央部固定着臂构件39的一端。该臂构件39从前述轴38向前方延伸;该臂构件39的另一端,可使铰接销35从上方抵接于该另一端的上面地配置于铰接销35的下方。即在通过轴38可自由转动地支承于收纳箱29的托架33上的臂构件39的另一端上面,可从上方抵接着与车座32上下运动相连动而上下动作的传递构件铰接销35。
在托架33与臂构件39间设有扭簧40,通过该扭簧40所产生的弹力,对臂构件39产生向上方转动的力。另外,在托架33上,在铰接销35与轴38之间,一体突设有限制突部41,它向着臂构件39一侧,向下方突出出来;在该限制突部41的顶端形成了平坦的限制面42,它与臂构件39的上面相抵接,用来限制该臂构件39的上动端。
但在关闭收纳箱29状态下由密封橡胶件36向上方对车座32弹性赋能的非乘坐情况下,在抵接限制面42并限制其上动端的臂构件39与前述铰接销35之间,如图4与图5所示,要产生规定的间隙55。
臂构件39的上下动作由座位开关43检测;该座位开关43配置于臂构件39的下方,使从开关壳体44突出出来的检测元件45在前述限制面42与轴38间接触臂构件39的下面。
座位开关43的开关壳体44,用螺纹构件47与焊接螺母48连结于支撑46上,该支撑46连结于收纳箱29的托架33上。
在收纳箱29的托架33上,一体设有凸台49,它在离开臂构件39的位置向下方突出出来;在该凸台49的下面形成的结合面50上,打有有底安装孔51,设在前述凸台49中,该有底安装孔51下端开口、上端封闭,并沿上下方向延伸。另一方面,在连结开关壳体44的支撑46上,一体设有对着前述结合面50的安装板部46a,穿过该安装板部46a的螺纹构件52,拧入前述安装孔51中。即座位开关43从下方连结于收纳箱29的托架33。
在收纳箱29的托架33上,在对应于铰接销35与前述凸台49间的位置,一体设有向下方突出的定位突部53;在该定位突部53的下面,面对下方形成了抵接支撑46上端的定位面54,用以限制座位开关43相对收纳箱29的上限位置;该定位面54,设定成与前述结合面50和前述限制面42大体平行。
座位开关43检测出的信号用于对发动机E的控制;下边来概略说明发动机E的控制。
在图7中,与曲轴31同轴设置的起动与发电装置60,由起动马达61与交流发动机(ACG)62构成;由交流发电机62发出的电力,通过整流·稳压装置63向电池64充电。整流·稳压装置63将起动与发电装置60的输出电压控制到比如12~14.5伏。电池64在起动继电器65导通并向起动马达61供给驱动电流的同时,通过主开关66向各种一般电气用品67与主控装置C供给负载电流。
在主控装置C上连接着用于检测发动机E的转速的Ne传感器(曲轴脉冲数)69、以手动允许或限制发动机E空转的空转开关70、驾驶员一坐上车座32接点闭合而输出高电平信号的座位开关43、检测车速的车速传感器71、以停止发动模式而亮灭的备用指示器72、检测节流阀开度的节流阀传感器73、驱动起动马达来起动发动机E的起动开关74、回应制动操作而发出高电平信号的停止开关75、当电池64的电压值一达到预定值(比如10V)以下亮灯来警告驾驶员电力不足的电池指示器76、检测发动机E的冷却水温的水温传感器77。
在主控装置C上还连接着与曲轴31的转动同步使点火塞78点火的点火控制装置(包括点火线圈)79、向起动马达61供电的起动继电器65的控制端子、向前灯80供电的前灯继电器81的端子、向装于气化器25上的辅助起动器(バィスタ-タ)82供电的辅助起动继电器83的控制端子、在规定条件下发出警报声音提醒驾驶员注意的警告峰鸣器84。
在图8上,主控装置C,以切换限制空转模式和允许空转模式来控制发动机E。在限制空转模式中,使车辆停止发动机E即自动停止;在停止状态一进行加速操作,发动机E即自动再起动,可使车辆发动;这种模式叫“停止发动模式”。另外,在允许空转模式中也分两种,其一种模式为在发动机起动时以暖机运转等为目的的最初发动机起动后,暂时允许空转的“起动模式”;另一种是按驾驶员意志(由开关设定)平常允许空转的“空转开关模式”。
而且,前述“停止发动模式”可切换为禁止所有空转的工作模型(下边,叫“第一模型”)、与在规定条件下例外允许空转的第二工作模型(以下,叫“第I模型”)中的任何一种。其中,“第二模型”可以防止在使前灯80亮着状态下发动机E长时间停止时用完电池,适合用作防止用完电池的模式。
主开关66投入,主控装置C被切换;或空转开关70被断开(条件1成立),选择“起动模式”。在该“起动模式”中,一当车速传感器71经过预定时间检测到车速超过预定车速(条件2成立),即从“起动模式”切换为“停止发动模式”。这时,一当从“起动模式”转到“停止发动模式”之后,“第一模型”起动,禁止发动机E空转。
在“第一模型”中,如判定发动机E停止点火延续3分钟以上(条件3成立),“停止发动模式”中的工作模型即从“第一模型”切换到“第I模型”。另外,在“第二模型”中如前述条件2成立,工作模型即被从“第二模型”切换到“第一模型”。
另一方面,如主开关66从断开切换为工作状态时,空转开关70接通(条件6成立),则“空转开关模式”被起动。而且,在“停止发动模式”中,不管是“第一模型”或“第二模型”,空转开关70一投入,条件4成立,则“空转开关模式”即被起动。
还有,在“空转开关模式”中,空转开关70一断开(条件5成立),“起动模式”工作。
在这样的“起动模式”、“空转开关模式”、“停止发动模式第一模型”、以及“停止发动模式第二模型”中,起动继电器65的开/关控制、辅助起动继电器83的开/关控制、备用指示器72的控制、点火塞78的点火控制、前灯80的控制、警告蜂鸣器84的控制、以及电池64的充电控制按如下进行。
在图9中,前灯80在“起动模式”以外的通常状态下可亮灯。即,在“起动模式”中,被判定为由Ne传感器(即发动机转速传感器)69检测出的发动机转速在规定的设计转速(比如1500转/分)以上时,或由车速传感器71检测出的车速在0km/h以上时,可亮灯。
对点火塞78点火的点火控制装置79的点火动作设计为在“起动模式”、“停止发动模式的第二模型”与“空转开关模式”中的任一种都允许点火;而在“停止发动模式的第一模型”中,被判定在车辆行走中,或在节流阀打开情况下,进行点火。
警告蜂鸣器84,在每一种工作模式与工作模型下,相应于车辆行走状态或驾驶员乘坐于座位32的状态下,发出用于引起驾驶员各种注意的蜂鸣音。即,如在“起动模式”,警告蜂鸣器84通常处于断开状态。而在“停止发动模式的第一模型”下,如在点火断开状态座位开关43检测出非乘坐状态延续时间如超过1秒,或点火断开状态延续比如3分钟以上的话,警报峰鸣器84即开始工作。在“停止发动模式的第二模型”中;如判定没点火(点火断开)、或由节流阀传感器73来的输入信号指示节流阀开度为“0”、且从车速传感器71来的输入信号表明车速为“0km/h”,警告蜂鸣器84即开始工作。在“空转开关模式”中,点火断开且非乘坐延续比如1秒以上,警告蜂鸣器即开始工作。
对电池64的充电控制是,当基于从节流阀传感器73来的输入信号与从车速传感器71来的输入信号,可确认车速高于“0”km/h、且节流阀从全闭状态打开到全开状态的时间比如是0.3秒以内的状态,即可确认有加速操作的第一状态,和可确认车速是“0”km/h、发动机转速在规定的设计转速(比如600转/分)以下时节流阀处于“开”的状态、即可确认有发动操作的第二状态,在这两种状态中的任何一种,使电池64的充电电压从平常的14.5伏降低到12.0伏。从充电控制开始,比如经过6秒时,发动机的转速超过规定转速(比如7000转/分)时,以及节流阀开度开始减小时,在前述任何一种情况下,充电控制停止,电池64的充电电压回到平常的14.5伏。
起动马达61,适应各种工作模式与工作模型在规定的条件下起动。即,“起动模式”与“空转开关模式”下,如由Ne传感器检测出的发动机转速低于规定的空转转速(比如800转/分),而起动开关74与停止开关75都处于接通状态时,起动继电器65导通、起动马达61起动。
另外,在“停止发动的第一模型”下,相应于发动机转速低于空转转速、座位开关43为接通状态、打开节流阀的情况下,起动继电器65导通,起动马达61起动。
再就是,在“停止发动模式的第二模型”下,相应于“起动模式”与“空转开关模式”的起动条件、以及“停止发动模式的第一模型”的起动条件的至少一方成立,起动继电器65导通,起动马达61起动。
辅助起动继电器83被控制为在任何一种工作模式或工作模型下,发动机转速超过规定转速时导通,因此,在任何一种工作模式下如发动机转速超过设定转速,燃料浓度变浓。
备用指示器72是在“停止发动模式的第一模型”下、座位开关接通、而且在发动机转速低于设定转速状态下亮灭。即,在“停止发动模式”的停车中备用指示器72亮灭;驾驶员如相应于备用指示器72的亮灭打开加速器,可确认可以立即进行发动。
下边来说明本实施例的作用。在关闭收纳箱29、座位32上不乘坐驾驶员的状态下,由于密封橡胶件36产生的弹力对座位32向上方赋能,铰接销35并不对臂构件39向下方作用推压力,安装在收纳箱29侧的座位开关43处于断开状态。而如果有驾驶员坐到座位32上,压缩密封橡胶件36座位32下降,因此,由于铰接销35推压臂构件39而下降;受臂构件39推压,座位开关43成接通状态。
由于通过轴38可向上下方向转动地将臂构件39支承于收纳箱29的托架33,在托架33上形成限制面42,该限制面42抵接于臂构件39的上面、并限制该臂构件39的上动端;与座位32上下运动相连动而上下动作的铰接销35配置于臂构件39的上方而可能抵接于臂构件39的上面;即,配置于座位开关43上方的臂构件39,由限制面42限制其上限位置、安装于收纳箱29侧,与座位32上下运动相连动的铰接销35配置成可抵接于臂构件39的上面,故可高精度地确定在收纳箱29侧臂构件39与座位开关43的相对位置;可以座位开关43高精度地检测出驾驶员乘坐于座位32上。
另外,由于铰接销35除具有可转地将座位32支承于收纳箱29上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将座位32的上下动作传递到臂构件39的传递构件的功能,故不需专用传递构件零件,可望减少零件个数。
由于在设于收纳箱29的托架33上面朝下方形成了限制座位开关43的上限位置的定位面54,有可能从下方推抵座位开关43于定位面54上而将该座位开关安装于收纳箱29上,故可容易而高精度地确定座位开关43相对收纳箱29的相对位置。
而且由于将座位开关43从下方结合于收纳箱29的托架33上,故可很容易高精度地确定座位开关43相对臂构件39的上下相对位置;特别是由于以定位面54限制座位开关43的上限位置,故可更简单地提高座位开关相对臂构件39的上下相对位置的精度。
另外,由于连结安装于座位开关43的支撑46的结合面50、前述定位面54以及前述限制面42,都向下大致平行地形成于前述托架33上,使得更容易将座位开关43安装于收纳箱29上。
再有,由于在关闭收纳箱情况下被弹性向上赋能的座位32的非乘坐状态下,在铰接销35与臂构件39间形成了规定的间隙55,故可提高与座位开关43的相对位置精度,并可防止因从座位32一侧有力作用于安装在收纳箱29的臂构件39而引起的相对位置精度的降低。
上边详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脱离专利权利要求范围所记述的本发明的情况下,可进行种种设计变更。
像上述这样,根据本发明方案1所述的发明,可高精度地确定在收纳箱侧臂构件与座位开关的相对位置,可由座位开关高精度地检测出驾驶员乘坐在座位上。
根据本发明方案2所记述的发明,不需专用传递构件零件,可望减少零件个数。
根据本发明方案3所述的发明,由于从下方将座位开关推抵于定位面,而将该座位开关安装于收纳箱上,可以容易而高精度地确定座位开关相对收纳箱的相对位置。
根据本发明方案4所述的发明,可以很容易而高精度地确定座位开关相对臂构件的上下相对位置,特别是在由定位面限制座位开关上限位置的情况下,可以更简单地提高座位开关相对臂构件的上下相对位置精度。
根据本发明方案5所述的发明,可容易地将座位开关安装于收纳箱。
根据本发明方案6所述的发明,可以提高与座位开关的相对位置精度,并可防止因从座位侧有力作用于安装在收纳箱上的臂构件而引起的相对位置精度的降低。
权利要求
1.一种机动两轮车的乘坐检测装置,在固定于车身构架(F)后部的收纳箱(29)前端上部上,于关闭前述收纳箱(29)状态下可上下运动并可开闭地支承着覆盖收纳箱(29)的座位(32)的前端,与前述座位(32)的上下运动相连动而可上下动作的臂构件(39)受到向上方的弹性力作用,为检测前述臂构件(39)的上下动作而配置于该臂构件(39)下方的座位开关(43)安置于前述收纳箱(29)上,其特征在于,在前述收纳箱(29)上形成限制面(42),该限制面(42)抵接于一端支持在前述收纳箱(29)上的前述臂构件(39)的上面来限制该臂构件(39)的上动端;与前述座位(32)的上下运动相连动的传递构件(35),可抵接于前述臂构件(39)的上面并配置于该臂构件(39)的上方。
2.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乘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传递构件(35)是将前述座位(32)的前端部可在上下方向转动地支承于前述收纳箱(29)上的铰接销。
3.按权利要求1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乘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限制前述座位开关(43)相对前述收纳箱(29)的上限位置的定位面(54)面朝下地形成于前述收纳箱(29)上。
4.按权利要求1或3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乘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前述座位开关(43)从下方结合于前述收纳箱(29)上。
5.按权利要求4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乘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连结前述座位开关(43)的结合面(50)、和限制前述座位开关(43)相对前述收纳箱(29)的上限位置的定位面(54)面朝下地形成于前述收纳箱(29),这些结合面(50)和定位面(54)与前述限制面(42)大致成平行地设定。
6.按权利要求2所记述的机动两轮车乘坐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被设计成在在关闭前述收纳箱(29)的状态受到向上方的弹性力的前述座位(32)的非乘坐状态,前述铰接销(35)与前述臂构件(39)间形成规定的间隙(55)。
全文摘要
在关闭收纳箱状态下可上下运动并可开闭地将覆盖前述收纳箱的车座的前端部支承于收纳箱前端上部,与座的上下运动相连动的臂构件被向上方弹性赋能,用于检测臂构件上下动作的座位开关安装于收纳箱上,在这样的机动两轮车乘坐检测装置中,为高精度地检测出驾驶员乘坐车座,在收纳箱29上形成限制面42,该限制面42抵接于一端支承于收纳箱29的臂构件39的上面、并限制该臂构件39上动端;与车座32上下运动相连动而上下动作的传递构件35配置于臂构件39上方,可抵接于臂构件39上面。
文档编号B62J1/00GK1276314SQ0011799
公开日2000年12月13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7日 优先权日1999年6月7日
发明者河本秀一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