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驱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5217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前驱式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前驱式自行车。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自行车一般采用后驱动方式,这种自行车一般通过变速机构来增加动力性能,人们针对这种传统的自行车结构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改进,自行车的机构形式越来越多,满足了不同年龄、不同消费者和不同功能的需求和使用,如有的传动机构改为其它的后驱动方式,例如蜗杆传动或曲杆传动,也有的采用前驱动方式,但这些改进基本还是采用仅仅利用脚踏方式提供动力,同时相关的结构和设计很难做较大的改进,当人们骑自行车时,一般情况下双手负责操纵车把手,脚部蹬踏脚蹬提供动力,由于骑行者是向下蹬车的,自行车的座椅也需要设计的比较高,这样整个人车系统的重心也比较高,骑行时上身必须采取前倾姿势,这样会压迫双臂,常常造成背痛、臂酸等不舒适的情况,容易产生疲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重心低、稳定、舒适、速度快的一种前驱式自行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前驱式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车轮、后车轮,其特征是所述前车轮的前部设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车架之间设有固定支撑架,所述驱动轮通过转动轴固定支撑在所述固定支撑架的前端部,所述前车轮的外侧设有转动飞轮,所述转动飞轮与前车轮之间具有转动连接装置,所述驱动轮与转动飞轮之间连接有传动链条,所述车架的前部设有摇杆,所述摇杆与车架铰接,所述摇杆的上端设有握把,所述摇杆的下端设有脚蹬,所述摇杆与驱动轮之间设有曲轴连杆。
下面是本实用新型更具体的技术方案所述驱动轮设置在车架的一侧,所述车架的另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支撑架,第二固定支撑架的前端与驱动轮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驱动轮,所述第二驱动轮与驱动轮同轴转动连接。
所述固定支撑架包括固定在车架前部的上支撑杆、下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下支撑杆与车架形成三角形固定支撑架。
所述驱动轮、转动飞轮为变速齿轮。
所述握把上设有车闸。
所述车架上固定设置有座椅、靠背。
所述车架设有用来支撑自行车的支撑架。
所述车架的后部设有载物架、盛物箱。
所述驱动轮、第二驱动轮设有防护瓦。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的技术方案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将驱动轮安装在前轮上,改变了传统的脚蹬方式,缩短了前、后轮之间的距离,更加符合人体的结构。
(2)摇杆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握把和脚蹬,可以单独用手或脚驱动自行车,也可以手脚并用来驱动自行车前行,增加了自行车的动力,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同时握把具有转向作用。
(3)由于驱动轮设置在前轮处,所以用力点的前移使座椅的高度可以降低,整体重心降低,减少了阻力,座椅的表面积可以增大,骑车时更加舒适,不容易产生疲劳感,骑行的时间可以更长,提高了自行车的效能。
(4)驱动轮上防护瓦的设置,骑行时可以起到防护作用,提高了安全性能。
(5)变速齿轮的设置,提高了自行车的运行速度。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一种前驱式自行车,包括车架1、前车轮2、后车轮3,所述前车轮2前部的右侧设有驱动轮51,所述驱动轮51设有防护瓦151,所述驱动轮51与车架1之间设有固定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架包括固定在车架1前部的上支撑杆18、下支撑杆19,所述上支撑杆18、下支撑杆19与车架1形成三角形固定支撑架,所述驱动轮51通过转动轴固定支撑在所述固定支撑架的前端部,所述前车轮2的外侧设有转动飞轮41,所述转动飞轮41为变速齿轮,所述转动飞轮41与前车轮2之间具有转动连接装置,该转动连接装置可采用传统自行车的传动装置,所述驱动轮51与转动飞轮41之间连接有传动链条,所述车架1的前部设有摇杆6,所述摇杆6与车架1铰接,所述摇杆6的上端设有握把8,所述握把8上设有车闸12,所述摇杆6的下端设有脚蹬91,所述摇杆6与驱动轮51之间设有曲轴连杆71,所述车架1上固定设置有座椅11、靠背17,所述车架1设有用来支撑自行车的支撑架13,所述车架1的后部设有载物架10、盛物箱16,骑行时,可以单独用手或脚来驱动自行车前行,也可以用手和脚协调驱动自行车前行,使手和腿都得到锻炼。
实施例2,如图1、图3所示,一种前驱式自行车,包括车架1、前车轮2、后车轮3,所述前车轮2前部的右侧设有驱动轮51,所述驱动轮51设有防护瓦151,所述驱动轮51与车架1之间设有固定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架包括固定在车架1前部的上支撑杆18、下支撑杆19,所述上支撑杆18、下支撑杆19与车架1形成三角形固定支撑架,所述驱动轮51通过转动轴固定支撑在所述固定支撑架的前端部,所述前车轮2的外侧设有转动飞轮41,所述转动飞轮41为变速齿轮,所述转动飞轮41与前车轮2之间具有转动连接装置,所述驱动轮51与转动飞轮41之间连接有传动链条,所述车架1的前部设有摇杆6,所述摇杆6与车架1铰接,所述摇杆6的上端设有握把8,所述握把8上设有车闸12,所述摇杆6的下端设有脚蹬91,所述摇杆6与驱动轮51之间设有曲轴连杆71,所述车架1的另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支撑架,第二固定支撑架的前端与驱动轮51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驱动轮52,所述第二驱动轮52设有防护瓦152,所述第二驱动轮52与驱动轮51同轴转动连接,所述车架1上固定设置有座椅11、靠背17,所述车架1设有用来支撑自行车的支撑架13,所述车架1的后部设有载物架10、盛物箱16,,骑行时,可以单独用手或脚来驱动自行车前行,也可以用手和脚协调驱动自行车前行,使手和腿都得到锻炼。
权利要求1.一种前驱式自行车,包括车架(1)、前车轮(2)、后车轮(3),其特征是所述前车轮(2)的前部设有驱动轮(51),所述驱动轮(51)与车架(1)之间设有固定支撑架,所述驱动轮(51)通过转动轴固定支撑在所述固定支撑架的前端部,所述前车轮(2)的外侧设有转动飞轮(41),所述转动飞轮(41)与前车轮(2)之间具有转动连接装置,所述驱动轮(51)与转动飞轮(41)之间连接有传动链条,所述车架(1)的前部设有摇杆(6),所述摇杆(6)与车架(1)铰接,所述摇杆(6)的上端设有握把(8),所述摇杆(6)的下端设有脚蹬(91),所述摇杆(6)与驱动轮(51)之间设有曲轴连杆(7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驱式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轮(51)设置在车架(1)的一侧,所述车架(1)的另一侧对称设置有第二固定支撑架,第二固定支撑架的前端与驱动轮(51)对应位置设有第二驱动轮(52),所述第二驱动轮(52)与驱动轮(51)同轴转动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前驱式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固定支撑架包括固定在车架(1)前部的上支撑杆(18)、下支撑杆(19),所述上支撑杆(18)、下支撑杆(19)与车架(1)形成三角形固定支撑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驱式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轮(51)和转动飞轮(41)为变速齿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驱式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握把(8)上设有车闸(12)。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前驱式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车架(1)上固定设置有座椅(11)、靠背(17)。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前驱式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车架(1)设有用来支撑自行车的支撑架(1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前驱式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车架(1)的后部设有载物架(10)、盛物箱(16)。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前驱式自行车,其特征是所述驱动轮(51)、第二驱动轮(52)设有防护瓦(151、152)。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前驱式自行车,包括车架、前车轮、后车轮,所述前车轮的前部设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车架之间设有固定支撑架,所述驱动轮通过转动轴固定支撑在所述固定支撑架的前端部,所述前车轮的外侧设有转动飞轮,所述转动飞轮与前车轮之间具有转动连接装置,所述驱动轮与转动飞轮之间连接有传动链条,所述车架的前部设有摇杆,所述摇杆与车架铰接,所述摇杆的上端设有握把,所述摇杆的下端设有脚蹬,所述摇杆与驱动轮之间设有曲轴连杆,将驱动轮安装在前轮上,改变了传统的脚蹬方式,缩短了前、后轮之间的距离,摇杆的上下端分别设有握把和脚蹬,可以单独用手或脚驱动自行车,也可以手脚并用来驱动自行车前行,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文档编号B62M1/12GK2931258SQ20062008667
公开日2007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4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4日
发明者刘平谦 申请人:刘平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