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车用座椅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0421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幼童车用座椅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用来支撑和束縛幼童的车用座椅 系统。
背景技术
通常,幼童汽车座椅、辅助座椅和婴儿携带装置作为汽车座椅的附属 装置,用于在汽车中束缚和支撑幼童,它们由刚性相对较大的支撑件构成, 该支撑件上装有带软垫的护套以提供舒适的座椅。由于该支撑件通常由塑 料材料模制而成,所以所述座椅/携带装置通常体积较大并且相对较重。这种座椅/携带装置通过传统的汽车安全带(即汽车安全带具有三个固 定点,以构成肩带和腰带)固定在汽车座椅上,该安全带穿过设置在所述 支撑件背面上的安装点。座椅/携带装置的重量和体积会引起安装过程中的 一些问题,这是因为这类座椅/携带装置难以操纵,并且用户很难看到座椅/携带装置的后面来将安全带正确定位。在最近的调查中发现超过70%的座 椅/携带装置被错误地安装。将刚性相对较大的支撑件和带软垫的护套结合使用也意味着所述座 椅/携带装置的通风较差,因此无助于保证幼童坐在其中时不会发生过热。 此外,所述带软垫的护套通常较笨重并且难以移开、洗涤和更换,从而妨 碍了用户的试用。发明内容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用来支撑和束缚 幼童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座椅构件,所述或每个座椅构件 包括闭合框架,在该闭合框架上铺展有柔性片材来限定出支撑面。所设的至少 一个座椅构件包括由铺展在闭合框架上的柔性片材限定 出的支撑面,这意味着不需要使用刚性支撑件。这使所提供的座椅系统的 重量和体积显著小于上述已公开的座椅/携带装置。所述幼儿车用座椅系统优选至少包括第一和第二独立座椅构件,所述构件相互连接来限定出基座和靠背,每个座椅构件包括闭合框架,柔性片 材铺展在该闭合框架上用来限定出支撑面。该幼童车用座椅系统还可包括具有闭合框架的第三座椅构件,柔性片 材铺展在所述闭合框架上用来限定出支撑面,该第三座椅构件与所述第二 座椅构件相连接来限定出座椅头枕。所述或每个闭合框架优选定形为能使柔性片材铺展在所述框架上形 成一体形轮廓的支撑面。所设的柔性片材在定型框架上张紧使所述座椅构件能够定形为,当幼童坐在座椅系统中时能在幼童的周围形成曲形,从而 改善了座椅构件的支撑能力。所述座椅构件还能够定形为,能将支撑在座椅系统中的幼童和刚性构 件之间的接触减到最小。从而能够改善该座^"系统的整体舒适度,并能降 低通过与刚性构件接触而发生压力伤害(例如碰伤和擦伤)的可能性,尤 其是在万一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下。这里提到的闭合框架指的是 一 种围成空置的内部的连续框架,该框架 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对置的框架元件,所述框架的端与端相连接形 成闭合框架。所述柔性片材优选由多孔透气织物构成。这保证了座椅的通风,因此 降低了支撑在座椅系统中的幼童在高温环境中发生过热的危险。在一个特别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孔透气织物是一种网眼织物, <吏 用户的视线能透过座椅构件。这在将座椅系统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的安装过 程中是尤其有利的,由于这使用户能看到座椅构件的背后。所述第一和第二座椅构件优选通过连接装置互相连接,该连接装置包 括着地支撑件,使得该座椅系统可以自支撑。这里提到的汽车安全带指的是一种传统的汽车安全带,所述安全带具 有三个固定点以构成肩带和腰带。


根据以下对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说明,并结合附图将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其他有利特征,在这里实施例仅作为说明性的例子,其中 图1和图2表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座椅系统; 图3示出了图1和图2所示座椅系统的第一座椅构件; 图4示出了图3所示第一座椅构件的闭合框架;图5和图6是图1和图2所示座椅系统在第一、第二和第三座椅构件的相对位置调整前后的示意图。图7和图8是图1和图2所示座椅系统的后部透视图和后视图;图9a和9b示出了图1和图2所示座椅系统的连接件;图10a-10d示出了一种锁止系统,该系统允许所述第一和第二座椅构件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图11示出了一种锁止系统,该系统允许第二和第三座椅构件的相对位置进行调整;图12a-12c示出了将图l和图2所示座椅系统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的过程;图13为包括示例性的幼童支撑安全带的图l和图2所示座椅系统; 图14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座椅系统的第三座椅构件的局部视图;图15-18表示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座椅系统; 图19表示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座椅系统;以及 图20a-20f示出了框架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和图2所示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10 用于安装在汽车座椅上来支撑和束缚幼童。所述座椅系统10包括第一和第二座椅构件12, 14,所述第一和第二 座椅构件相互连接来限定出基座和靠背,每个座椅构件12, 14包括闭合 框架16,柔性片材18铺展在该闭合框架上用来限定出支撑面。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座椅系统IO还包括具有闭合框架 16的第三座椅构件20,柔性片材18铺展在该闭合框架上来限定出支撑面, 所述第三座椅构件20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4相连接来限定出座椅头枕。每个所述座椅构件12, 14, 20的闭合框架16优选定形为能使柔性片 材18铺展在该框架16上来形成一个体形轮廓的支撑面。在图l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该座椅构件12, 14, 20的所述框架 16定形为,能在座椅系统10中的幼童周围弯成曲形来支撑幼童,并阻止 幼童相对于所述座以及相应的才匡架16 (图4)。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构件12, 14, 20的框架16 也可定形为,能使每个座椅构件12, 14, 20所提供的支撑完全由具有上 述体形轮廓的支撑面来提供,该支撑面由铺展在所述相关框架16上的柔 性片材18来限定。这种布置使坐在座椅系统10中的幼童与刚性框架(例 如框架16)之间的接触减到最小。因此,将由坐在座椅系统10中的幼童 与该座椅系统10中的刚性构件之间的接触所可能产生不适的程度或伤害 的危险减到最小。铺展在每个座椅构件12, 14, 20的框架16上柔性片材18优选为多 孔透气的织物,以使所述座椅构件12, 14, 20能通风,从而将坐在座椅 系统10中的幼童在高温环境发生过热的危险降低到最小。在图l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柔性片材18为多孔透气的网眼 织物。在将所述座椅系统10安装到汽车座椅上时,使用网眼织物形式的柔 性片材18是有利的,因为这能使用户的^L线透过所述座椅构件12, 14, 20,以保证不需要在座椅构件背面观察就能将该座椅系统10正确地定位 在所述汽车座椅上。所述座椅系统10的第一和第二座椅构件12, 14优选通过连接装置相 连接,该连接装置包括着地支撑22。在座椅系统IO力丈置在平面例如地板上时,所述着地支撑22优选能帮 助该座椅系统IO保持在竖直位置。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装置包括与所述座椅构件12, 14, 20相互连接的支撑框架24。所述支撑框架24为弯曲的管状结构,其 通过着地支撑22与所述形成座椅基座的第一座椅构件12相连,并且该框 架大致在形成座椅靠背的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4的背面向上延伸,并延伸 到所述形成座椅头;f允的第三座椅构件20。所述连接装置还优选包括在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4和支撑框架24之间 延伸的第一和第二连接件30, 32,将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4安装在支撑框 架24上,用来沿所述支撑框架24的长度方向滑动。所述第一连接件30 在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4的底部附近的端部被固定,并且该连接件的另端 滑动安装在该支撑框架24上。所述第二连接件32在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4 的顶端附近的端部被固定,并且该连接件的另端滑动安装在支撑框架24上。所述连接件30, 32和支撑框架24之间的滑动接合提供一种了用于调 节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4相对于所述第一座椅构件12的位置的手段,图5 和图6示出的所述座椅构件12, 14的相对位置作为一示例而给出。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4优选能在预定的位置范围内相对所述第一座椅 构件12进行调整,以适应该座椅系统10中的不同高度的幼童。这有助于 确保能提供适合于特定高度幼童的符合人机工程学的恰当的座位。为了有助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4相对于所述第一座椅构件12的位置 的调整,该支撑框架24上可标有刻度34来标识出第二连接件32在支撑 框架24上的位置,这些位置对应于第二座椅构件14相对于第一座椅构件 的要求适合不同高度幼童的位置。如图7、图8、图9a和图9b所示,所述第二连接件32上优选设有具 有标记38的窗口 36,通过该窗口可观察到刻度34。这种布置使用户能沿所述支撑框架24滑动该第二座^"构件14,直至 打算坐在所述座^"系统10中幼童的高度与窗口 36中所示出标记38相一 致,如图10a和10b所示。如图10a-10d所示, 一旦第二座椅构件14相对于第一座椅构件12的 位置能按期望调整好,该第二座椅构件可优选通过锁止系统40在所述支 撑框架固定就位。这使得不需要采用反复试验法就能够快速精确地调整所 述第二座椅构件14相对于所述第一座椅构件12的位置,以适应不同高度 的幼童。所述锁止系统40包括多个等距隔开的凹槽42,所述凹槽沿支撑框架 24的相对置边缘形成。如图10a所示,位于所述支撑框架24 (仅示出了 一侧)的相对两侧的第二连接件32上设有齿状物44,该齿状物接合在凹 槽42内以将所述第二连接件32相对于所述支撑框架24锁定在合适的位 置,并能防止所述第二连接件32在该支撑框架24上发生滑动。该齿状物44优选通过枢轴销46进行安装,这样使齿状物44能枢转 运动,使每个齿状物44的接合部48的运动而与相应的凹槽42接合和脱 开。每一个齿状物44还优选包括凸轮部(未示出),该凸轮部容纳在滑动 安装在所述第二连接件32上的可分离件50内,使得所述可分离件50朝 向支撑框架24滑动可与每个齿状物44的所述凸轮部相接合,该凸轮部使所述齿状物44发生枢转运动,以移动该齿状物44的接合部48使其脱离 与相应凹槽42的接合,如图10b所示。如图10c所示,当所述支撑框架24的每一侧上的齿状物44脱离接合 时,所述第二连接件32可沿该支撑框架24自由滑动,从而可对所述第二 座椅构件14相对于所述第一座椅构件12进行调整。如图10d所示, 一旦在调整完毕,可分离件50滑动离开支撑框架24, 所述可分离件50与每个齿状物44的凸轮部之间的接合优选能使所述齿状 物44发生枢转运动,以移动该齿状物44的接合部48与邻近的凹槽42相 接合。所述可分离件50和齿状物44优选为可弹性偏压,使得该可分离件50 在释放时可自动从支撑框架24移开。当可分离件50从所述支撑框架24 移开并与每个齿状物44的所述凸轮部的接合脱离时,弹性偏压件使齿状 物44发生枢转运动,以将接合部48与凹槽42相接合。这种结构允许在 支撑框架24的相对两侧上设弹性偏压的、可压低的按钮,便于对所述第 二座椅构件14相对于所述第一座椅构件12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连接装置优选还包括安装在细长支撑件54 (见图11)上的第三 连接件52,该支撑件可滑动地容纳在所述支撑框架24内。该支撑件54进出所述支撑框架24的滑行运动提供一种用来调整所述 第三座椅构件20相对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4的位置的手段,图5和图6 所示的座椅构件14, 20的相对位置作为一示例而给出。当该第三座椅构件20相对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4定位在期望的位置 时,所述第三座椅构件可相对于支撑框架24、优选通过锁止系统固定就位。 该锁止系统的形式可类似于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4结合使用的锁止系统 40。在图l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装置)限定出间隔布 置的定位器56, 58,以在将该座椅系统IO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的过程中, 当汽车安全带60穿过所述座椅构件12, 14, 20时,来接受并定位该汽车 安全带60。所设的定位器56, 58允许用户将汽车安全带60越过所述座椅构件12, 14, 20 (图12a)的前部,以使肩带62同所述第二和第三座椅构件14, 20之间的开口相对齐,以及腰带64同所述第一和第二座椅构件12, 14(图 12b)之间的开口相对齐。在拉紧所述汽车安全带60来增加肩带62和腰带64的张力时,所述肩带62被拉紧靠在由支撑框架24和第二连接件32 限定出的定位器56上,并且所述腰带64被拉紧靠在由着地支撑件22(图 12c)限定出的定位器58上。从而所述定位器56, 58可接受并定位所述 肩带62和腰带64,并将其保持就位,使得能将该座椅系统10紧靠所述汽 车座椅拉紧。这种布置使用户在将该座椅系统10安装在汽车座椅上时,不需要通 过任何设置在座^"系统背面的连接件对所述安全带60进行定位。因此, 用户不需要看到并触到所述座椅系统10的后面。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座椅系统10包括第一和第二稳 定构件66, 68,所述稳定构件在座椅系统10的后部限定出间隔的接触点, 当该座椅系统10安装在汽车座椅上时用来支撑所述座椅系统。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一稳定构件66优选与所述着地支撑22 — 体构成,来限定出两个横向延伸的支臂22a和22b,所述支臂在它们的末 端部限定出接触点。如图7和图8所示,所述第二稳定构件68优选安装在支撑框架24的 顶部或在该顶部附近,用来限定出两个4黄向延伸的支臂68a和68b,所述 支臂也在它们的末端部限定出接触点。每个支臂68a, 68b的末端部可设 有接触垫68c, 68d,以降低汽车座椅和所述末端部之间的压力,从而当所 述座椅系统IO安装在汽车座椅上并通过安全带60固定紧靠在该汽车座椅 上时,可降低该末端部损坏或划伤汽车座椅的危险。当将座椅系统10安装在汽车座椅上时,所设的横向间隔开的接触点 支撑该座椅系统,从而防止所述座椅系统绕所述支撑框架24枢转并保证 该座椅系统在所述汽车座椅上的稳定性。当该座椅系统10安装在汽车座椅(如图5和图6所示)时,所述横 向间隔的接触点连同第一座椅构件12的下边缘(也优选与所述汽车座椅 相接触)限定出五点接触装置来支撑所述座椅系统,并有助于防止该座椅 系统10在汽车座^"上发生扭曲和倾翻。如图13所示,幼童优选通过五点式安全带系统70束縛在所述座椅系 统10内。所述五点式安全带系统70包括四个位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14的框架 上的静态固定点70a-70d,使得安全带能越过幼童的每个肩部,并且有安 全带从所述第二座;fr构件14的相对侧环绕幼童的腰部延伸。张紧带72优选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一座椅构件12的柔性片材18上, 并在幼童的两腿之间延伸,在幼童腰部中间部位与其它安全带相遇。在这 里,优选通过带扣74将所述张紧带72和安全带相互连接。因而,该张紧 带72能优选调节长度以增加肩带上的张力,从而保证能将幼童安全地束 缚在座椅系统10中。从图2可以看出,所述座椅构件12, 14, 20包括侧边緩冲件76, 78, 80,所述侧边緩冲件沿相应框架16的一部分安装在所述座椅构件的任一 侧上。每一个^:置在第一和第二座椅构件12, 14上的所述緩冲件76, 78包 括由弹性可变形的材料构成的透气片82, 84,如果坐在座椅系统10中幼 童移向相应框架16而接触该透气片时,后者发生变形而吸收能量。每一个设置在第三座椅构件20上的所述緩冲件80包括由弹性可变形 的材料构成的透气片86,如果坐在座椅系统10中幼童的头部移向相应框 架16而接触该透气片时,后者发生变形而吸收能量。因此,当安装有该座椅系统10的汽车(例如)进行减速或转弯时, 所设的緩冲件76, 78, 80可进一步将由坐在座椅系统10中的幼童和相应 的框架16之间的接触所可能产生的不适的程度或伤害的危险减到最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緩冲件76, 78, 80上所设的透气和/或非透气 片可以变化。例如,所述第三座椅构件20的緩沖件80可包括如图14所 示的透气片86。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緩冲件76, 78, 80 省略。图15-18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90。所述座椅系统90包括第一和第二座椅构件92, 94,所述座椅构件相 互连接限定出基座和靠背,每个所述座椅构件92, 94包括闭合框架96, 所述闭合框架上铺展有柔性片材98来限定出支撑面。每个座椅构件92, 94的闭合框架96优选定形为能使所述柔性片材铺 展在所述框架96上来限定出一体形轮廓的支撑面。类似于参考图1和图2所述的实施例的方式,将所述座椅构件92, 94 的框架96这样定形,使之能在所述座椅系统90中的幼童周围弯成曲形来 支撑幼童,并阻止幼童发生侧移。同样地,所述框架96定形为,使得每个座椅构件92, 94所提供的支 撑完全由铺展在相关框架96上的柔性片材98来提供,从而将坐在该座椅系统90中的幼童和所述座椅系统90的刚性构件之间的接触减到最少。所述柔性片材98优选为多孔透气的织物,以使座椅构件92, 94通风, 并且,在如图15-18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柔性片材为网眼织物。所述第一和第二座椅构件92, 94通过连接装置相互连接,该连接装 置包括着地支撑件100,所述着地支撑件优选在座椅系统90放置在平面(例 如地板)上时,能帮助该座椅系统90保持在竖直位置。所述连接装置还优选包括U-形把手102,该把手102的末端安装在连 接件104上,所述连接件在所述座椅系统90的相对侧上连接于所述第一 和第二座椅构件92, 94之间。所述把手102优选通过枢轴安装到每个所述连接件104上,使得该把 手102能从如图15和图17所示的第一l&运位置枢转到如图16和图18所 示的第二支撑位置。在该搬运位置,所述把手102延伸越过所述第一和第 二座椅构件92, 94。在所述支撑位置,该把手102在所述第二座椅构件 94的后面延伸。在图15-18中所示的实施例中,当该座椅系统90安装在汽车座椅上时, 所述第二座椅构件94和把手102 (在其第二支撑位置)限定出间隔的定位 点A, B来定位汽车安全带(未示出),使得坐在座椅系统90中的幼童面 向所述汽车座椅的背部,并且该安全带经过所述座椅构件92, 94的后部。所述肩带优选沿所述第二座椅构件94的框架96的最高支臂定位在定 位点A处,并且所述腰带优选横过所述把手102的宽度,定位在定位点B 处,该定位点处于与该^^手102的末端间隔开的位置。如图16所示,幼童优选通过三点安全带系统106束缚在所述座椅系 统90中。所述三点安全带系统106优选具有两个固定点106a, 106b,该固定点 位于所述第二座椅构件94的柔性片材98上,使得安全带能通过幼童的每 个肩部并向他们的腰部延伸。张紧带108优选一端固定到所述第一座椅构件92的柔性片材98上, 并在幼童的两腿之间延伸,在幼童腰部中间部位与其它安全带相遇。在这 里,优选通过带扣IIO将所述张紧带108和安全带相互连接。因而,该张紧带108能优选调节长度以增加肩带上的张力,从而保证 将幼童安全地束缚在座^"系统卯中。从图15中可以看出,所述第一和第二座椅构件92, 94包括侧边緩沖件112, 114,所述緩沖件沿着相应的框架96的一部分安装在所述座椅构 件的每一侧上。每一个所述緩沖件112, 114包括由有弹性可变形的材料构成的透气 片116。当坐在座椅系统90中幼童移向相应框架96而接触时该透气片时, 后者发生变形而吸收能量。如同参考图1和图2所描述的实施例一样,当安装有该座椅系统90 的汽车(例如)进行减速或转弯时,所设的緩冲件112, 114可进一步将 由坐在座椅系统90中的幼童和相应的框架96之间的接触所可能产生的不 适的程度或伤害的危险减到最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緩沖件112, 114可包括由弹性可变形材料构 成的非透气片,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述缓沖件112, 114省略。图19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120。 所述座椅系统120包括单个座^"构件122,所述座^"构件122限定出基座并包括闭合框架124,在该闭合框架上铺展有柔性片材126来限定出支撑面。所述座椅构件122的闭合框架124优选定形为,能使所述柔性片材126 铺展在所述框架124上来限定出一个体形轮廓的支撑面。类似于参考图1和图2以及图15-18所述的实施例的方式,将所述座 椅构件122的框架124定形为,能在座椅系统120中的幼童周围弯成曲形 来支撑幼童,并阻止幼童发生侧移。同样地,所述框架124定形为,使得该座椅构件122所提供的支撑完 全由铺展在相关框架124上的柔性片材126来提供,因此,将坐在座椅系 统120中的幼童和所述座椅系统的刚性构件之间的接触减到最少。所述柔性片材126优选为多孔透气的织物,以使座椅构件122通风, 并且,在如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该柔性片材为网眼织物。在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构件122包括沿所述框架124的 一部分安装在该座椅构件的每一侧上的緩冲件128。每个緩冲件128包括 由弹性可变形材料构成的透气片130,当坐在座椅系统120中幼童移向相 应框架124而接触时该透气片时,后者发生变形而吸收能量。如同参考图l和图2和图15-18中所示的实施例一样,当安装有该座 椅系统120的汽车(例如)进行减速或转弯时,所设的缓冲件128可进一步将由坐在座椅系统120中的幼童和所述框架124之间的接触所可能产生的不适的程度或伤害的危险减到最小。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座椅构件122可包括緩冲件130,该緩冲件具 有由弹性可变形材料构成的非透气片。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所 述緩冲件130省略。如图20a-20f中的横截面视图所示出的框架元件132,适合用于构造如 图l-19所示的座椅系统10, 90, 120的每个座椅构件的闭合框架16, 96, 124。所述框架元件132包括细长主体134,在横截面^L图中,该主体具有 大体呈U-形的轮廓,来限定出间隔开的内支臂136和外支臂138,并从一 个基座142的面140悬垂下来形成开口沟槽144,如图20a所示。如图20b所示,所述支臂136, 138的末端部146, 148限定出支架, 用来接受铺展在所述框架元件上的柔性片材150,并且当所述柔性片材150适合用来接合该柔性片材150,以防止将该柔性片材150从该内支臂136 朝向所述外支臂138抽出。在图20b所示的布置中,该接合通过倒钩152来实现,该倒钩沿所述 内支臂136的末端部146设置,在使用时,所述倒钩突入柔性片材150从 而将该柔性片材夹紧。所述框架元件还优选包括肋154,该肋从基座142的相对面156突出 并到所述内支臂136和外支臂138,该肋与该外支臂138相齐平。所述框架元件可以是注塑件或者是依靠构成框架元件的材料所形成 的挤出件。使用时,柔性片材150的一端沿着框架元件的内支臂136的末端部 146,并沿沟槽144的开口的内边缘,通过所述倒钩152进行固定。随后,所述柔性片材150巻绕在该框架元件上,使得该柔性片材150 铺展在所述槽144的开口上。随后,所述柔性片材150环绕相对的框架元件(未示出)伸展,使得 该柔性片材铺展在所述相对框架元件的沟槽144的开口上,并且该柔性片 材沿着所述相对的框架元件的沟槽144的开口的所述内边缘,通过倒钩152 锚固在所述相对的框架元件的内支臂136的末端部146上。所设从每个所述框架元件的基座142的相对面156突出的肋154起到将柔性片材150与所述每个框架元件的基座142间隔开的作用。为了把所述柔性片材150固定在每个框架元件上,并且增加柔性片材150的张紧度,可将插入式锚固件158嵌入每个框架元件的所述开口沟槽144内,如图20和图20d所示。在将插入式锚固件158嵌入每个框架元件的所述开口沟槽144内时,所述柔性片材150越过相应框架元件的外支臂138被拉进槽144内,从而提高了所述柔性片材150的张紧程度。所述插入式锚固件158优选由弹性可变形材料构成,并且每个框架元件的内支臂136和外支臂138以及该插入式锚固件138优选定形为,当所述插入式锚固件158被嵌入相应的槽144内时,可防止该插入式锚固件发生脱离。为了阻止柔性片材150和插入式锚固件158沿槽144的长度方向发生 滑移,每个框架元件的槽144内的内支臂136和外支臂138的侧壁可包括 多个间隔开的刀形件(未示出),当所述插入式锚固件158嵌入槽144内 时,该刀形件咬合住所述片材150。在图20c和图20d所示的实施例中,护罩160沿所述插入式锚固件158 的外支臂以翼形方式附装,该护罩可以折叠在框架元件的细长主体134的 外支臂上,以覆盖在铺设在所述框架元件上的柔性片材150上,如图20e 和图20f所示。所述护罩160优选由弹性可变形材料构成,来保护巻绕在所述框架元 件上的柔性片材150,并可与所述插入式锚固件158—体制成。 在其他方式中,可以将所述肋154省略。还可以想到所述基座142不需要是沿所述框架元件132的整个长度延 伸的连续件。如图4所示,所述基座142也可以是其他方式,包括多个等 距隔开的基座件142a, 该基座件在所述内支臂136和外支臂138之间延 伸。
权利要求
1.一种安装在汽车座椅上用来支撑和束缚幼童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包括至少一个座椅构件,所述或每个座椅构件包括闭合框架,所述闭合框架上铺展有柔性片材来限定出支撑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包括至少第一和第二独立座椅构件,所述构件相互连接来限定出基座和靠 背,每个座椅构件包括闭合框架,所述闭合框架上铺展有柔性片材来限定 出支撑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具 有闭合框架的第三座椅构件,所述闭合框架上铺展有柔性片材来限定出支 撑面,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座椅构件互相连接来限定出基座、靠背和头 枕。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每个闭合框架定形为能使柔性片材铺展在所述框架上形成体形 轮廓的支撑面。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柔性片材由多孔透气的织物构成。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 透气的织物为网眼织物。
7. 根据权利要求2和从属于权利要求2的任一项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 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座椅构件通过连接装置相互连接,所 述连接装置包括着地支撑件。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 装置还包括与座椅构件相互连接的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包括调整机 构,用来在预定的位置范围调整所述座椅构件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高 度的幼童。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间隔开的座椅安全带定位器,当汽车安全带穿过所述座椅系 统,以使该座椅系统安装在汽车座椅上时,所述定位器用来接受并定位汽 所述车安全带,
10. 根据权利要求8和9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限定出所述安全带定位器。
11. 才艮据权利要求1至IO任一项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在 于,所述或每个闭合框架包括具有细长主体的框架元件,该主体的横截面 具有大体上呈U形的轮廓,用来限定出间隔开的、从一个基座面上悬垂下 来的内支臂和外支臂,从而形成开口沟槽来接受插入式锚固件,所述支臂 的末端部限定出支架来接受铺展在所述框架元件上的所述柔性片材,并且:长主体适合用来咬合住该柔性片材,、'当插二式锚固;嵌入所述槽内时,防止将该柔性片材从所述内支臂拉入所述沟槽中,使得所述柔性片材能在 所述外支臂上被拉进该沟槽内,从而提高了该柔性片材的张紧程度。
12. 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臂包括多个倒钩,当所述柔性片材铺设所述沟槽的开口上时,所述倒钩 咬合住该柔性片材,来防止当插入式锚固件嵌入所述沟槽内时所述片材从 所述内支臂拉入该沟槽中,使得所述片材能在所述外支臂上被拉进所述沟 槽内,从而提高了该柔性片材的张紧程度。
13. 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支臂和外支臂以及所述插入式锚固件优选定形为,当所述插入式锚 固件嵌入相应的沟槽内时,防止该插入式锚固件发生脱离。
14.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3任一项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 在于,所述细长主体还包括肋,该肋从所述基座的相对面突出到所述支臂, 并与所述外支臂相齐平,来引导在该细长主体上的所述柔性片材,同时将 该片材与所述基座隔开。
15.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4任一项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 在于,在所述沟槽内的所述支臂的所述侧壁上形成有多个间隔开的刀形 件,以在将所述插入式锚固件嵌入所述沟槽内时来咬合住所述柔性片材, 并可以阻止所述柔性片材和所述插入式锚固件沿该沟槽的长度方向发生 滑移。
16. 根据权利要求11至15任一项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 在于,还包括附装在所述插入式锚固件上的弹性护罩件,该护罩以翼形的 形式折叠在所述细长主体的外支臂上,来覆盖铺展在所述细长主体周围的 柔性片材。
17. 根据权利要求1至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或至少一个座椅构件包括侧边緩冲件,所述侧边緩冲件沿着 相应的框架的一部分安装在所述座椅构件的每一侧上,当幼童移向相应框 架时,用来吸收坐在所述幼童车用座椅系统中的幼童的能量。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幼童车用座椅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个 侧边緩冲件包括由弹性可变形材料构成的透气片,当幼童移向相应框架而 接触时,所述透气片发生变形,以吸收坐在所述幼童车用座椅系统中的幼 童的能量。
全文摘要
一种幼童车用座椅系统(10;90;120),用于安装在汽车座椅上来支撑和束缚幼童,包括至少一个座椅构件(12,14,20;92,94;122),每个座椅构件(12,14,20;92,94;122)包括闭合框架(16;96;124),在所述闭合框架上铺展有柔性片材(18;98;126)来限定出支撑面。
文档编号B62B7/00GK101233012SQ200680027792
公开日2008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5年6月4日
发明者R·I·维克斯, S·B·皮尔斯 申请人:空间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