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10166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总体上涉及的是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明劲式车闸装置,更具体地说,本发背景技术骑自行车正在成为越来越受欢迎的娱乐形式以及交通手段。而且 对于业余选手和职业选手来说,骑自行车都已经成为非常受欢迎的竟 技运动。无论自行车是用于娱乐、交通还是竟技,自行车工业正不断 地改进着自行车的各种部件。尤其是,自行车刹车系统部件这些年来 在很大范围上进行了重新设计。目前可得到的有几种类型的自行车车闸装置。
一些类型的公用自 行车车闸装置的例子包括轮缘式车闸和盘式车闸。盘式车闸可以用液压致动或者机械致动。轮缘式车闸一般是机械致动。如果希望车闸系 统在潮湿和干燥条件下都具有非常强的制动力,那么一般使用盘式车 闸系统。盘式车闸系统针对施加到车闸杠杆上的制动力大小提供了显 著的制动能力。而且,盘式车闸系统一般在所有的天气和骑行条件下 都提供了高水平的一致性。按照传统方式,盘式车闸装置包括一对安装在钳形壳体上的车闸 垫。车闸垫压在固定于车轮上的车闸盘或者车闸转子上,制止盘的转 动,并因此制止车轮的转动。至少一个车闸垫是通过液压或者机械(例 如通过凸轮机构)方式向着盘运动。液压盘式车闸系统提供了优异的性能。然而,这种系统制造和/ 或装配起来比较复杂和成本高。而且,液压盘式车闸系统可能比较重。机械盘式车闸系统一般使用结合于摆动臂的传统Bowden式线缆。利用凸轮机构等中间机构,摆动臂的运动造成一个或者更多刹车 构件的运动。机械盘式车闸系统一般来说比液压盘式车闸系统成本低、 重量轻。在任何 一 种情况下,现有的盘式车闸系统利用安装到前车叉上的 前车闸装置和安装到后车叉(例如后三角架或者后悬挂车叉)上的后 盘式车闸装置。取决于车架的形式,前、后盘式车闸装置的确切安装 位置可以变动。根据安装位置,典型盘式车闸装置的致动线并非总是 能最佳地沿着自行车车架定位或者布设。不是最佳地布设致动线还导 致不吸引人的外观以及/或者复杂的安装。鉴于上述情况,自行车领域技术人员从这里公开的内容很明显地 看出存在一种对改进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的需求。本发明解决自行明显看出的其他需:,: ^ ' -' 、、 * 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这种自行车 车闸装置能提供平顺、可靠的刹车动作。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这种自行 车车闸装置能方便地安装在具有各种致动线布设的各种车架位置上, 使致动线以相对最佳的方式布设。前述目的基本上是通过提供一种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实现的。这 种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包括固定构件、致动单元和调整结构。固定构 件包括钳形壳体。致动单元结合于固定构件。致动单元构造并布置成 将盘式车闸装置的摩擦构件从释放位置移动到刹车位置。调整结构按 其运行方式布置成选择性地在多个固定方位中相对固定构件确定致动 单元的方位。从下面结合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中,自行车领域技术人员将明显 地看出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他目的、特点、方面和优点。下面的详细 描述公开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


现在来说明构成本发明原始公开 一部分的附图图1是侧视图,表示的是配置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前、后 盘式车闸系统的自行车;图2是图1所示自行车前盘式车闸系统(即,结合于前车叉的前 盘式车闸装置和结合于车把的前盘式车闸控制器)的局部侧面/透视 图;图3是图1所示自行车后盘式车闸系统(即,结合于后三角架的 后盘式车闸装置和结合于车把的后盘式车闸控制器)的局部侧面/透视图;图4是图3所示后三脚架和后盘式车闸装置部分的放大侧视图;图5是图3~4所示后盘式车闸装置的放大的、局部分解的透视图;图6是图3~5所示后盘式车闸装置的侧视图,其中,致动单元布 置在相对固定构件的第一固定方位;图7是图3~5所示后盘式车闸装置的侧视图,其中,致动单元布 置在相对固定构件的第二固定方位;图8是图3~5所示后盘式车闸装置的侧视图,其中,致动单元布 置在相对固定构件的第三固定方位;图9是图3~5所示后盘式车闸装置的侧视图,其中,致动单元布 置在相对固定构件的第四固定方位;图10是图3~9所示后盘式车闸装置的致动单元放大的分解透视图;图11是图3 ~ 9所示后盘式车闸装置的主要套构件的放大透视图; 图12是图3~9所示后盘式车闸装置的辅助套构件和车闸(摩擦)垫组件放大的分解透视图;图13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前盘式车闸系统(即,结合于前车叉的前盘式车闸装置和结合于车把上的前盘式车闸控制器)的局部侧面/透#见图;图14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后盘式车闸系统(即,结合于后 三脚架的后盘式车闸装置和结合于车把上的后盘式车闸控制器)的局 部侧面/透—见图;图15是图14所示后盘式车闸装置的放大的、局部分解的透视图;图16是图14-15所示后盘式车闸装置的侧视图,其中,致动单元 布置在相对固定构件的第一固定方位;图17是图14~15所示后盘式车闸装置的侧视图,其中,致动单 元布置在相对固定构件的第二固定方位;图18是图14~15所示后盘式车闸装置的侧视图,其中,致动单 元布置在相对固定构件的第三固定方位。图19是图14 15所示后盘式车闸装置的侧视图,其中,致动单 元布置在相对固定构件的第四固定方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实施例。自行车领域技术人员从这 里公开的内容可以明显看出,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作为 举例说明提供的,目的不是为限制由附属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 本发明。首先参见图1~3,其中示出了一种自行车10,其配备有结合在其 上的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前、后自行车盘式车闸系统12F、 12R。 除了根据本发明的前、后自行车盘式车闸系统12F、 12R外,自行车 IO是传统式的。因此,这里将不详细解释和/或画出自行车10,除了 与根据本发明的前、后自行车盘式车闸系统12F、 12R相关的部分外。前自行车盘式车闸系统12F包括前盘式车闸(受致动)装置14F 和前车闸操作(致动)机构16F,而后自行车盘式车闸系统12R包括 后盘式车闸(受致动)装置14R和后车闸操作(致动)机构16R。前、 后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14F、 14R根据本发明是可调节的。具体来说, 每个前、后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14F、 14R都包括一受致动部件,该 受致动部件可按多个固定方位结合于固定车体上,下面将对此作更详细解释。前盘式自行车车闸装置14F装到车架11的前车叉13F。前车叉 13F按传统方式可枢转地装到车架11的主要部分。前车闸操作机构 16F装到车把H。车把H以传统方式装到前车叉13F,以操纵自行车 10。后盘式车闸装置14R装到车架11的后车叉或三脚架13R上。后 车闸操作机构16R装到车把H,与前车闸操作机构16F分开布置,这 样,前、后车闸操作机构16F、 16R可用骑车人的手按传统方式进行 操作。前车轮18F可自由转动地结合于前车叉13F,而后车轮18R可 自由转动地结合于后车叉或三脚架13R。每个前、后车轮18F、 18R 都有一盘式车闸转子R,盘式车闸转子R按传统方式固定地装在车轮 上,随着车轮一起转动。前、后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14F、 14R彼此相同。不过,前、后 盘式车闸装置14F、 14R按不同方位分别安装到前、后车叉13F、 13R 上,如从图2、 3能最佳理解的。具体地说,前盘式车闸装置14F可 操作地连接到前车闸操作机构16F,其中,前致动线20F沿着前车叉 13F布设;而后盘式车闸装置14R可操作地连接到后车闸操作机构 16R,其中,后致动线20R沿着后车叉13R布设。前、后盘式车闸装 置14F、 14R按不同方位安装,目的是如图示那样分别沿着车架ll的 前、后车叉13F、 13R布设前、后致动线20F、 20R。既然前、后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14F、 14R彼此相同,那么这里 将只讨论和画出后盘式车闸装置14R。但是,自行车领域技术人员从 这里公开的内容将明显看出,对后盘式车闸装置14R的描述和图示也 适用于前盘式车闸装置14F。而且,自行车领域技术人员从这里公开 的内容将明显看出,根据自行车10的车架11的类型,前、后盘式车 闸装置14F、 14R可以按照不同于这里图示的方位进行安装。换言之, 取决于前、后盘式车闸装置14F、 14R在具体车架上的希望安装位置, 前、后盘式车闸装置14F、 14R可以有不同于图2、 3所示的方位。下 面将对此作更详细的解释。前、后车闸操作机构16F、 16R彼此相同,除了前、后车闸操作机构16F、 16R彼此成镜像之外。而且,前、后车闸操作机构16F、 16R是传统式的,在自行车领域中是公知的。所以,这里将不详细讨 论或者画出前、后车闸操作机构16F、 16R。基本上讲,前车闸操作机构16F设计用来致动前盘式车闸装置 14F以停止前车轮18F的转动。更具体地说,前车闸操作机构16F可 操作地通过前致动线20F结合于前盘式车闸装置14F,以在固定结合 于前车轮18F的盘式车闸转子R上施加强制夹紧作用。类似地,后车 闸操作机构16R设计用来致动后盘式车闸装置14R以停止后车轮18R 的转动。更具体地说,后车闸操作机构16R可操作地通过后致动线20R 结合于后盘式车闸装置14R,以在固定结合于后车轮18R的盘式车闸 转子R上施加强制夹紧作用。在图示实施例中,前、后盘式车闸系统12F、 12R是机械盘式车 闸系统。更具体地说,在图示实施例中,前、后盘式车闸系统12F、 12R是线缆致动的盘式车闸系统。于是,在图示实施例中,前、后车 闸操作机构16F、 16R是线缆致动机构,前、后盘式车闸装置14F、 14R是受线缆致动的机构(即,线缆盘式车闸装置),前、后致动线 20F、 20R是传统式的Bowden线缆。所以,每个致动线20F、 20R都 有一根能按传统方式在外套20b内滑动的内部金属丝绳20a。每个前、后车闸操作机构16F、 16R优选地包括装到车把H上的 安装构件22和按传统方式用安装构件22可枢转支撑的车闸杠杆24。 筒式调节器26装到各安装构件22上。内部金属丝绳20a按传统方式 延伸穿过筒式调节器26并装到车闸杠杆24上。外套20b按传统方式 被接纳于筒式调节器26的凹部中。在正常情况下,诸如回复弹簧等偏 压构件(未示出)按传统方式将各车闸杠杆24从车闸致动位置偏压至 非车闸致动位置。当骑车人把相应的车闸杠杆24移向其相应的车闸致 动位置时,相应的内部金属丝绳20a受拉而致动其相应的盘式车闸装 置14F或者14R。参见图3~12,现在要更详细地解释后盘式车闸装置14R。后盘 式车闸装置14R使用安装支架28装于后车叉或三脚架13R。具体地说,安装支架28使用诸如螺栓的一对紧固件29固定地装在后车叉13R上。安装支架28具有基本为U形的构造。后盘式车闸装置14R使用另外一对螺栓等紧固件31装到安装支架28上。当然,从这里公开的内容中自行车领域技术人员将明显看出,如果需要和/希望,可以利用 各种其他类型的安装布局。后盘式车闸装置14R基本上包括钳形壳体30、 一对车闸垫或者摩 擦构件32和致动单元34。钳形壳体30利用上述另外一对紧固件31 固定地装到安装支架28上。车闸垫32可动地装到钳形壳体30上,在 二者之间形成了转子接收缝。盘式车闸转子R之一被容纳在转子接收 缝中,如从图5、 11、 12中最佳解读的那样。致动单元34可调节地装 到钳形壳体30,以响应于后车闸操作机构16R的车闸杠杆24从非车 闸致动位置向车闸致动位置运动,使车闸垫32运动而与设置在摩擦垫 32之间的盘式车闸转子R接合。参见图5、 11、 12,钳形壳体30基本上包括主壳体构件36和副 壳体构件38,这两个壳体构件使用一对诸如螺栓的紧固件40固定地 装在一起。壳体构件36、 38每个都优选地用金属材料等硬的刚性材料 构成。当然,如果需要和/希望,可以使用其他合适材料。当壳体构件 36、 38装到一起时,二者之间形成凹进区域和缝,用来接纳盘式车闸 转子R之一以及在该盘式车闸转子R相对两侧的摩擦垫32。车闸垫 32使用开口销等支撑构件42可动地结合于钳形壳体30 (即壳体构件 36、 38)。具体地说,车闸垫32沿横向可滑动地支撑在支撑构件42 上,其中,盘式车闸转子R设置在二者之间。偏压构件44按传统方 式设置在车闸垫32之间,趋向于使车闸垫32脱离与设置在车闸垫32 间的盘式车闸转子R的接合。车闸垫32之一安装在主壳体构件36附近,以便通过致动单元34 沿横向运动。另一个车闸垫32设置在副壳体构件38附近,其中,支 撑块46设置在二者之间。支撑块46使用保持构件48结合于副壳体构 件38。通常情况下,直接相邻于支撑块46布置的车闸垫32保持基本 不动。另一方面,邻近主壳体构件36布置的车闸垫32构造并布置成通过致动单元34 (受线缆致动的机构)沿着刹车方向D从释放位置向 着刹车位置运动,下面将对此解释。在这个运动过程中,转子R将沿 横向稍微运动,以与支撑块46附近的基本不动的车闸垫32接合。在 释放位置,两个垫32都至少稍微地与盘式车闸转子R分开,以允许 盘式车闸转子R自由转动。在刹车位置,车闸垫32被压在盘式车闸 转子R的侧面上,制止自行车车轮18R转动。仍然参见图5、 11、 12,主壳体构件36基本上包括主体部分50 和一对安装凸缘52。优选的是,主体部分50和安装凸缘52使用诸如 铸造和/机加工等的传统制造技术作为一件式整体构件一体形成。凸缘 52按平行布局从主体部分50的相对两端伸出。每个凸缘52上都形成 有长槽52a,长槽52a接纳紧固件31之一,目的是将主壳体构件36 固定地装到安装支架28上。由于有槽52a,所以如果需要的话,可以 调节主壳体构件36相对于支架28的横向位置。因此,需要时能沿横 向调节钳形壳体30相对安装支架28的横向位置。主体部分50包括扩大的横向孔50a和围绕着扩大孔50a的固定中 心或者枢转轴线X设置的多个分开一定角度的调节孔50b,如从图5 ~ 9、 ll中可最佳解读的那样。中心/枢转轴线X优选地平行于刹车方向 D。扩大的横向孔50a是一个与车闸垫32对齐的通孔。致动单元34 部分容纳在扩大的横向孔50a中,目的是与摩擦垫32之一接合。调节 孔50b优选地按与扩大的横向孔50a平行的布局延伸。优选的是,调节孔50b是带螺紋的盲孔,这些孔沿着顺时针方向 绕着中心/枢转轴线X按0°、 30°、 60°、 108°布置。致动单元34装到 调节孔50b之一内。换言之,图6~9中使用的调节孔50b (即里面装 有致动单元34)分别对应着致动单元34绕中心轴线X相对钳形壳体 30成0°、 30°、 60。、 108。的固定方位。支撑构件42容纳在主体部分 50的上表面上形成的切口或者缺口 50c中。主体50的面对副壳体构 件38的侧面,其形状设计成用来以非转动方式支撑车闸垫32之一 。副壳体构件38从上方看基本上为U形构造,这样,支撑块46和 车闸垫32之一 以非转动方式支撑在副壳体构件38的凹进区域内。副12壳体构件38具有一保持孔38a、 一对安装孔38b和一支撑孔38c。保 持孔38a接纳保持构件48。安装孔38b接纳从中穿过的紧固件40。支 撑孔38c接纳从中穿过的支撑构件42。副壳体构件38优选地形成为 一件式整体构件。在图示实施例中,安装支架28和钳形壳体30 (即 主壳体构件36和副壳体构件38)构成了不动地装到(固定到)后车 叉13R上的固定构件的组成部分。现在参见图4~10,更详细地解释致动单元34。致动单元34基本 上包括安装构件54、致动臂56和凸轮机构58。安装构件54使用紧固 件60以上述多个固定方位之一不动地装到主壳体构件36上。致动臂 56枢转地结合于安装构件54,用于在停歇位置和受致动位置(车闸致 动位置)之间绕着中心轴线X运动,如图4中最佳所示。凸轮机构58 由安装构件54和致动臂56支撑,以响应于致动臂56从停歇位置向受 致动位置(车闸致动位置)枢转运动而将主体部分50附近的车闸垫 32移向另一个车闸垫32,以将制动力施加于盘式车闸转子R上。致 动臂56相对安装构件54的停歇位置优选地是固定的,不管致动单元 34的固定方位如何。安装构件54基本上包括管状元件62和从管状元件62伸出来的支 撑元件64。管状元件62和支撑元件64优选地使用诸如铸造和/或机加 工等的传统制造技术用重量轻的刚性材料(如金属材料或硬塑性材料) 作为一件式整体构件一体形成。管状元件62优选地使用紧固件60不 动地装到主壳体构件36。紧固件60螺紋联接到调节孔50b之一中。 于是,支撑元件64也不动地装到主壳体构件36上。管状元件62把部分凸轮机构58容纳在里面。管状元件62具有从 其外表面沿径向向外伸出的止动构件62a和布置在止动构件62a附近 的调节凸缘62b。止动构件62a布置成接触处于停歇位置的致动臂56。 致动臂56优选地按相对传统方式通过诸如盘绕的扭曲弹簧等的内部 偏压构件(未示出)相对于安装构件54从受致动位置偏压向停歇位置 (顺时针)。调节凸缘62b接纳从中穿过的紧固件60。紧固件60螺紋 联接到调节孔50b之一中,这样,安装构件54以及因此致动臂56按图6~9所示固定方位之一装到主壳体构件36。支撑元件64优选地具有带螺紋的通孔,筒状调节器66以螺紋联 接的方式容纳在该通孔中。筒状调节器66是传统型的,这样就不在这 里详细讨论和/或画出了。然而,根据本发明,筒状调节器66的角方 位可绕着中心轴线X改变,如图6 9中最佳看到的。尤其是,由于 调节孔50b的布局,筒状调节器66可沿着顺时针方向绕中心轴线X 在0。、 30°、 60。和108。之间进行调节,如图6~9中看到的。筒状调 节器66把后车闸线缆20R的内部金属丝绳20a引导到致动臂56上面。致动臂56基本上包括主体部分68、装线缆部分70和弯曲的金属 丝绳引导部分72。主体部分68、装线缆部分70和弯曲的金属丝绳引 导部分72优选地使用诸如铸造和/或机加工等的传统制造技术用重量 轻的刚性材料(如金属材料或硬塑性材料)作为一件式整体构件一体 形成。主体部分68优选地装到部分凸轮机构58上,使致动臂用管状 元件62保持。弯曲的金属丝绳引导部分72是从装线缆部分70沿逆时 针周向伸出的弧形部分。帽或盖构件74装到主体部分68。装金属丝绳部分70具有接收装金属丝绳螺栓76的螺紋孔70a。 装金属丝绳板78设置在装金属丝绳螺栓76的头和装金属丝绳部分70 之间。装金属丝绳部分70优选地具有金属丝绳接收沟槽70b,该金属 丝绳接收沟槽70b比装到其中的内部金属丝绳20a小,因此通过把内 部金属丝绳20a在装金属丝绳板78和装金属丝绳部分70之间挤在沟 槽70b内,而把内部金属丝绳20a固定地装到装金属丝绳部分70。装 金属丝绳部分70的沟槽70b与弯曲的金属丝绳引导部分72的金属丝 绳引导沟槽72a对齐。这个装金属丝绳部分70通常情况下在停歇位置 接触安装构件54的止动构件62a。主要参见图10,现在更详细地解释凸轮机构58。凸轮机构58基 本上包括输入凸轮80、输出凸轮82、轴构件84、垫压构件86和一组 滚动构件(未示出)。轴构件84支撑着输入凸轮80和输出凸轮82, 用于绕着中心轴线X转动。当致动臂56转动时,输入凸轮80转动。 滚动构件布置在输入凸轮80和输出凸轮82的协作表面之间,这样,输入凸轮80的转动引起输出凸轮82沿着中心轴线X轴向运动,而将 垫压构件86顶着凸轮机构58附近的车间垫32移向相对的车闸垫32。 诸如压缩弹簧等的另外的偏压构件(未示出)将输出凸轮沿轴向偏压 远离车闸垫32。对于本发明来说,精确地构建凸轮机构58不是至关重要的,因此, 这里不再进一步对此进行详细解释。相反,自行车领域技术人员从这 里公开的内容将明显看出,任何适合的凸轮机构都可与本发明结合使 用。例如,可以根据授予Shimano公司的美国专利第6,557,671来构 建凸轮机构58。换言之,自行车领域技术人员从这里公开的内容将明 显看出,根据本发明,能将致动臂56的旋转运动转换成车闸垫32的 轴向运动的任何机构都可以使用。在这个实施例中,当致动单元34在固定方位之一装到钳形壳体 30时致动单元34上不相对固定构件(例如安装支架28和钳形壳体30 ) 运动的那些组成部分,构成了致动单元34不动部分的组成部分。另一 方面,当致动单元34在固定方位之一装到钳形壳体30时,致动单元 34上相对固定构件(例如安装支架28和钳形壳体30)运动的那些组 成部分构成了致动单元34可动部分的组成部分。支撑元件64和筒状调节器66构成了不动部分的致动线引导元件 的组成部分。因此,致动线引导元件包括外套接收凹部(即筒状调节 器66的外套接收凹部)和内部金属丝绳接收孔(即筒状调节器66的 通孔)。另一方面,致动臂56和凸轮机构58构成了可动部分的受致 动元件的组成部分。可动部分能相对于不动部分从停歇位置向车闸致 动位置运动(枢转),以将车闸垫32之一从车闸释放位置移向刹车位 置。装金属丝绳部分70、装金属丝绳螺栓76和装金属丝绳板78构成 了受致动元件的内部装金属丝绳点的组成部分。紧固件60、调节凸缘62b和调节孔50b构成了调节结构的组成部 分,这种调节结构按其运行方式布置在固定构件(例如安装支架28 和钳形壳体30)和致动单元34之间,有选择地在多个固定方位中确 定致动单元34相对于固定构件的方位。尤其是,调节结构布置成选择15性地在多个固定方位中确定致动单元34的不动部分相对于固定构件 的方位。可动部分优选地按相对不动部分不变的方位布置。因此,调 节结构进一步可操作地布置成选择性地在多个固定方位中确定致动单 元34的可动部分相对于固定构件的方位。换言之,致动线引导元件和 装内部金属丝绳部分在受致动构件处于停歇位置时在多个固定方位中 保持彼此相对不变的方位。在图示实施例中,致动单元34相对于固定构件(例如安装支架 28和钳形壳体30)的多个固定方位布置在沿着周向间隔开的预定固定 位置(即四个固定位置),这些位置不是无限可调的,如图6 9中看 到的。这里使用的短语"固定方位"不应该理解成把本发明限制在有限 数量的沿周向间隔开的方位,而是相反,应该理解成包含无限数量的 固定方位。然而,这里所用的短语"预定固定位置"应该理解成不包括 由无限可调的调节结构形成的位置。调节凸缘62b构成了致动单元34的第一安装结构,多个调节孔 50b构成了固定构件的第二安装结构,紧固件60构成了能够与第一、 第二安装结构在多个固定方位中接合的中间构件。第一、第二安装结 构和中间构件构成了调节结构的组成部分。因此,第一、第二安装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多个分开一定角度的孔(例如调节孔50b),第 一、第二安装结构中的另一个包括至少一个相对的孔(例如调节凸缘 62b上的孔),其选择性地在多个固定方位中与所述多个分开一定角 度的孔对齐,而中间构件包括销构件(例如紧固件60),该销构件容 纳在上述相对孔以及其中一个上述分开一定角度的孔中,以在多个固 定方位中相对固定构件固定致动单元34的相对方位。第二实施例现参见图13~19,将解释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前、后盘式车 闸系统212F、 212R。这个第二实施例的前、后盘式车闸系统212F、 212R与第一实施例的前、后盘式车闸系统12F、 12R—致,除了前、 后盘式车闸系统212F、 212R包括改变了的前、后盘式车闸装置214F、214R外。因此,除了与前、后盘式车闸装置214F、 214R相关的部分, 这里不再详细地讨论和/或画出这个第二实施例。相反,自行车领域技 术人员从这里公开的内容将明显看出,对第一实施例的描述和图示也 适用于这个第二实施例,除了这里解释和/或图示的部分外。为了方便的缘故,这个第二实施例中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组成部 分用同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为了方便的缘故,这个第二 实施例中在功能上与第一实施例相同(但不完全相同)的组成部分用 相同的附图标记标识,但要在上面加上"200"。除了方位,前、后盘式车闸装置214F、 214R是一致的。所以, 这里仅仅解释和图示后盘式车闸装置214R。但自行车领域技术人员从 这里公开的内容将明显看出,对后盘式车闸装置214R的描述和图示 也适用于前盘式车闸装置214F。后盘式车闸装置214R利用改变了的调节结构(即改变了的致动 单元234和改变了的主壳体部分236 ),目的是在多个不同的固定方 位上把致动单元234安装到主壳体构件236。除此之外,后盘式车闸 装置214R与第一实施例的后盘式车闸装置14R—致。具体地说,在 这个实施例中,致动单元234可以在相互分开36。的IO个沿周向平均 分开的预定固定位置上装到主壳体构件236上。图16~ 19示出的固定 方位分别对应着致动单元234相对主壳体构件236的0°、 36。、 72°、 108。固定方位。然而,还有其他的成36。间隔的固定方位。在这个实施例中,致动单元234包括改变了的安装构件254。安 装构件254具有改变了的管状元件262。管状元件262具有数个沿周 向分开的外部L形花键263。主壳体构件236具有横向孔250a,横向 孔250a具有经卡口式布局保持花键263的匹配花键237。因为致动臂 56相对于安装构件254被顺时针地偏压,而且因为后车闸线缆20R被 稍稍张紧,所以,安装构件254由主壳体构件236保持。在这个实施 例中,花键263、 237形成了致动单元234和主壳体构件236的笫一、 第二安装结构。但是,调节结构在这个实施例中不需要中间构件。因 此,在这个实施例中,第一、第二安装结构构成了调节结构的组成部17分。对术语的一般性解释在理解本发明的范围时,这里所用术语"包括,,以及其衍生词拟作 为开放式术语,指明存在所述特征、元素、部件和/或步骤,但不排出 其他没有说出的特征、元素、部件和/或步骤。前述情形也适用于象术 语"包含"、"具有"及其衍生词等具有类似含义的词汇。还有,术语"组 成部分"、"段"、"部分"、"构件,,或者"元件"当按单数形式使用时可以 具有单个组成部分或者多个组成部分的双重含义。这里使用的用来描述本发明的下述方向性术语"向前、向后、上方、向下、竖直、水平、 下面和横向"以及其他类似的方向性术语是指配置有本发明的自行车 的这些方向。因此,用来描述本发明的这些术语应该解释为相对于在 通常骑行状态使用的配置有本发明的自行车。最后,这里使用的程度 术语,例如"基本"、"大约"、"接近,,等,意思是相对于所修饰的术语 具有合理的偏差量,使最终结果不会发生明显改变。虽然仅仅选用了所选实施例来图示说明本发明,但是,自行车领 域技术人员从这里公开的内容将明显看出,这里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 修改,但不会超出附属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范围。而且,对根据本 发明实施例所作的前述描述仅仅是为了说明,其目的不是为了限制由 附属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的本发明。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包括包含钳形壳体的固定构件;结合于所述固定构件的致动单元,所述致动单元被构造并布置成使所述盘式车闸装置的摩擦构件从释放位置向刹车位置运动;以及调节结构,其可操作地布置成在多个固定方位中选择性地确定所述致动单元相对于所述固定构件的方位。
2. 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其中,所述致动 单元包括带有致动线引导元件的不动部分和带有受致动元件的可动部 分,所述可动部分能够相对于所述不动部分从停歇位置向车闸致动位 置运动,从而将所述摩擦构件从所述释放位置移向所述刹车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其中,当所述致动单元在所述多个固定方位结合于所述固定构件时,所 述带有致动线引导元件的不动部分相对于所述固定构件是不能运动 的,所述调节结构布置成在所述多个固定方位中相对所述固定构件选 择性地确定所述不动部分的方位。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其中,所述致动 线引导元件具有外套接收凹部和与所述外套接收凹部联通的内部金属 丝绳接收孔,所述受致动元件具有装内部金属丝绳点。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其中,所述受致 动元件相对于所述不动部分和所述固定构件可枢转地进行结合,以绕 着一枢转轴线运动。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其中,所述枢转 轴线平行于在所述多个固定方位中所述摩擦构件从所述释放位置向所 述刹车位置运动的方向。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间装置,其中,当所述受 致动构件位于停歇位置时,所述致动线引导元件和所述装内部金属丝绳部分在所述多个固定方位中保持彼此相对不变的角方位。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其中,所述多个固定方位位于不是无限可调的预定固定位置。
9.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其中,当所述受 致动构件位于所述停歇位置时,所述致动线引导元件和所述装内部金 属丝绳部分在所述多个固定方位中保持彼此相对不变的方位。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其中,所述多 个固定方位位于不是无限可调的预定固定位置。
11.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其中,所述致 动单元包含带有致动线引导元件的不动部分,当所述致动单元在所述 多个固定方位中相对于所述固定构件确定方位时,所述不动部分位于 多个设定位置。
12. 根据权利要求ll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其中,所述致属丝绳接收孔。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其中,所述致 动线引导元件包含带有筒状调节器的支撑元件,所述筒状调节器螺紋 联接到所述支撑元件,其中,所述筒状调节器具有所述外套接收凹部。
1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其中,所述调 节结构可操作地布置在所述固定构件和所述致动单元之间,以绕着一 固定轴线在多个固定方位中相对于所述固定构件选择性地按角度确定所述致动单元的方位。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其中,所述致 动单元包含第一安装结构,所述固定构件包含第二安装结构,所述调 节结构包含中间构件,所述中间构件在所述多个固定方位中能够与所 述第一、第二安装结构接合。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其中,所述第 一、第二安装结构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多个分开一定角度的孔,所述第 一、第二安装结构中的另一个包含至少一个相对的孔,所述至少一个相对的孔选择性地在所述多个固定方位中与所述多个分开一定角度的 孔对齐,所述中间构件包括销元件,所述销元件容纳在所述相对的孔 和其中一个所述分开一定角度的孔中,以在所述多个固定方位中相对 所述固定构件固定所述致动单元的相对方位。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其中,所述销 元件是能够以螺紋联接方式装到所述第 一、第二安装结构的孔中至少 一个之内的螺栓。
全文摘要
一种自行车盘式车闸装置,包括固定构件、致动单元和调节结构。固定构件包括钳形壳体。致动单元结合于固定构件。致动单元被构造并布置成将盘式车闸装置的摩擦构件从释放位置移向刹车位置。调节结构可操作地布置成在多个固定方位中相对固定构件选择性地确定致动单元的方位。
文档编号B62L3/02GK101323344SQ20071016011
公开日2008年12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4日
发明者狩山修, 王俊财 申请人:株式会社岛野;禧玛诺零件(马)私人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