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折叠双人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6859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折叠双人童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折叠双人童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可折叠双人童车包括车架、设置在车架上连接前轮的前轮 支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连接后轮的后轮支架、设置在所述车架前部的前座 椅、设置在所述前座椅后上部的后座椅,转动连接在车架上的推把,为了实 现可折叠,该类可折叠双人童车一般由多个连杆构成,结构较复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折叠双人童车,其结构较简单。 为了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折叠双人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车架,设置在所 述的车架底前部的前轮、设置在所述的车架底后部的后轮,所述车架的前部 设置有前座椅,所述车架的后部设置有后座椅,所述的前座椅包括前座架, 所述的后座椅包括后座架;
所述车架包括前轮支架、上部与所述的前轮支架的上部通过第六转轴相转 动连接的后轮支架、端部通过第一转轴枢轴连接在所述的前轮支架上端部的推 把、后端部与所述的后轮支架的上端部通过第五转轴相转动连接的前座连杆; 所述的后座架与所述的推把的下部通过第四转轴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后 座架的前部向前延伸形成后座连杆,所述的后座连杆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前座架 的后端部通过第二转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前座架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前座连杆 的前端部通过第三转轴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后座连杆上固定有连杆的一端部, 所述的连杆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后轮支架通过第七转轴相转动地连接;
所述的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四转轴、第五转轴、第六转轴、 第七转轴相互平行。
所述的前座架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座椅连杆,所述的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位 于该座椅连杆上。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后座架 通过第四转轴与推把相连接,该后座架上固定连接有后座连杆,该后座连杆 与所述前座架的后部通过第二转轴相连接,前座架的前部通过第三转轴连接有前座连杆,该前座连杆与所述的后轮支架通过第五转轴相连接,所以第二 转轴、第四转轴、第三转轴以及第五转轴之间的构件构成连杆机构;后轮支 架通过第六转轴连接在车架上,并且后座连杆与后轮支架通过第七转轴相连 接,使得第一转轴、第四转轴、第六转轴以及第七转轴之间的构件构也成一 套连杆机构,所以该可折叠双人童车实质上由两套连杆机构构成,转动推把 时这两套连杆机构会发生变形,实现童车的折叠,结构简单。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双人童车的立体附图2为本实用可折叠双人童车在打开状态中的侧视附图3为附图2中各转轴的连接关系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双人童车在半折叠状态中的侧视图; 附图5为附图4中各转轴的连接关系附图6为本实用本实用新型可折叠双人童车在折叠状态中的侧视图; 附图7为附图6中各转轴的连接关系图。
其中1、后轮支架;2、连杆、3、后座架;4、推把;5、后座连杆;6、 前座架;7、前座连杆;8、前轮支架;9、车架;10、第一转轴;11、第二 转轴;12、第四转轴;13、座椅连杆;14、第五转轴;15、第三转轴;16、 第六转轴;17、第七转轴18、前轮;19、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所示, 一种可折叠双人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车
架9,设置在车架9底前部的前轮18、设置在车架9底后部的后轮19,车架9 的前部设置有前座椅,车架9的后部设置有后座椅,本实用新型中前座椅包括 前座架6,后座椅包括后座架3;车架9包括前轮支架8、上部与前轮支架8 的上部通过第六转轴16相转动连接的后轮支架1、端部通过第一转轴IO枢轴 连接在前轮支架8上端部的推把4、后端部与后轮支架1的上端部通过第五转 轴14相转动连接的前座连杆7;后座架3与推把4的下部通过第四转轴12相 转动地连接,后座架3的前部向前延伸形成后座连杆5,后座连杆5的前端部 与前座架6的后端部通过第二转轴11相转动连接,前座架6的前端部与前座 连杆7的前端部通过第三转轴15相转动连接,后座连杆5上固定有连杆2的 一端部,连杆2的另一端部与后轮支架1通过第七转轴17相转动地连接。上 述的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第三转轴15、第四转轴12、第五转轴14、第六转轴16、第七转轴17相互平行。
本实施例中前座架6下方固定连接有一个座椅连杆13,第二转轴11和第 三转轴15位于该座椅连杆13上。由于第二转轴11和第四转轴12通过后座连 杆5连接,第二转轴ll和第三转轴15通过座椅连杆13相连接,第三转轴15 与第五转轴14通过前座连杆7相连接,所以后座连杆5、座椅连杆13、前座 连杆7实质上构成一套连杆机构。
后轮支架1通过第六转轴16连接在车架9上,并且后座连杆5与后轮支 架1通过第七转轴17相连接,本实施例中后座连杆5上固定连接有一个连杆 2,第七转轴17位于该连杆2上。所以第七转轴17和第四转轴12通过固定连 接的连杆2、后座连杆5和后座椅3相连接,第六转轴16和第一转轴10都位 于车架9上,第六转轴16和第七转轴17都位于后轮支架1上,第一转轴10 和第四转轴12都位于推把4上,所以第七转轴17、第四转轴12、第六转轴 16以及第一转轴10之间的构件也构成一套连杆机构。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可折叠双人童车实质上由两套连杆机构构成,并且该 两套连杆机构中的第五转轴14、第六转轴16和第七转轴17都位于后轮支架1 上,使两套连杆机构可以同时发生变形,如附图3、附图5、附图7所示。
该可折叠双人童车的打开状态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推把4位于童车的 后部,当转动推把4使其以第一转轴10为中心向前转动时,推把4会驱动两 套连杆机构发生变形,使后座椅3向前移动,前座椅6向后移动,同时车架9、 后轮支架1逐渐直立起来,折叠过程中各个转轴的连接关系和运动方向如附图 3、附图5、附图7所示,可方便地实现折叠,结构较简单。
权利要求1、一种可折叠双人童车,包括具有展开位置与折叠位置的车架(9)、设置在所述的车架(9)底前部的前轮(18)、设置在所述的车架(9)底后部的后轮(19),所述车架(9)的前部设置有前座椅,所述车架(9)的后部设置有后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座椅包括前座架(6),所述的后座椅包括后座架(3);所述车架(9)包括前轮支架(8)、上部与所述的前轮支架(8)的上部通过第六转轴(16)相转动连接的后轮支架(1)、端部通过第一转轴(10)枢轴连接在所述的前轮支架(8)上端部的推把(4)、后端部与所述的后轮支架(1)的上端部通过第五转轴(14)相转动连接的前座连杆(7);所述的后座架(3)与所述的推把(4)的下部通过第四转轴(12)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后座架(3)的前部向前延伸形成后座连杆(5),所述的后座连杆(5)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前座架(6)的后端部通过第二转轴(11)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前座架(6)的前端部与所述的前座连杆(7)的前端部通过第三转轴(15)相转动连接,所述的后座连杆(5)上固定有连杆(2)的一端部,所述的连杆(2)的另一端部与所述的后轮支架(1)通过第七转轴(17)相转动地连接;所述的第一转轴(10)、第二转轴(11)、第三转轴(15)、第四转轴(12)、第五转轴(14)、第六转轴(16)、第七转轴(17)相互平行。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折叠双人童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座架 (6)上固定连接有一个座椅连杆(13),所述的第二转轴(ll)和第三转轴(15)位于该座椅连杆(13)上。
专利摘要一种可折叠双人童车,包括车架、前座架、后座架、前轮支架、上部与前轮支架的上部通过第六转轴相转动连接的后轮支架、端部通过第一转轴枢轴连接在所述的前轮支架上端部的推把、后端部与所述的后轮支架的上端部通过第五转轴相转动连接的前座连杆;后座架与推把的下部通过第四转轴相转动地连接,后座架的前部向前延伸形成后座连杆,后座连杆的前端部与前座架的后端部通过第二转轴相转动连接,前座架的前端部与前座连杆的前端部通过第三转轴相转动连接,后座连杆上固定有连杆的一端部,连杆的另一端部与后轮支架通过第七转轴相转动地连接,该可折叠双人童车可方便地实现折叠,结构较简单。
文档编号B62B7/00GK201161606SQ20072013006
公开日2008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7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7年12月31日
发明者峰 丁, 叶苗龙 申请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