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7091阅读:26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厢式半挂车的海上及陆路运输,具体涉及厢式半挂车厢体 的运输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所示,厢式半挂车主要由厢体1、支撑机构2、行走机构3、后防 护装置4等主要机构构成。
其中,如图2所示,支撑机构2由支腿连接机构21和支腿22构成;行走 机构3由轮胎31、钢圈32、车轴33、悬挂34和安装架35构成;后防护装置 4是由后保险杠41和保险杠支架42构成。而支撑机构2、行走机构3、后防 护装置4在运输及安装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从厢体1上拆下。
由于式半挂车体积大,运输费用高,因此不便于长途运输销售,尤其是 海外销售。而厢式半挂车的支撑机构2、行走机构3、后防护装置4在运输及 安装过程中可以从厢体1上拆下,因此厢式半挂车运输的主要难点在于厢体的 运输。
现有厢式半挂车的主要运输方式有
① 整车运输销售模式,此模式优点产品本地工厂整体制作,制作工艺简 单,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在异地销售的时候,不需要对产品再做任何生产加工 工作,产品质量有包装;此模式缺点运输费用高,产品销售距离受限,且无 法实现海外及远距离的运输销售。
② SKD运输销售模式,即SKD (Semi Knock Down)半散装件运输销售, 产品在工厂进行零件或部分部件制作,后将零部件运送到异地组装、销售。此 模式优点实现了产品相对整车销售模式的较远距离销售;此模式缺点销售 区域半径依然受限,且异地销售前,需要对产品进行组装,这样就需要相应场 地进行工装,因此受限条件较多,进而造成产品成本同比增大较大,另外,组
装后的产品质量与原出厂产品质量同比还难以得到保证。
③CKD运输销售模式,即CKD(Completely Knock Down)全散装件运输
销售,产品在工厂进行主部件制作,后将主部件运送到异地组装、销售。此模 式优点实现了产品的远距离销售;此模式缺点增大了产品生产工艺难度, 较大幅度的加大了产品生产成本,且异地销售前,需要对产品进行组装,这样 也相应需要工装场地,因此受限条件也较多,造成产品成本同比增大更多,另 外,组装后的产品质量与原出厂产品质量同比也难以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现有厢式半挂车运输方式均存在运输费用高、产品销售距离受 限以及难以保证产品质量的缺点。
实用新缌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针对现有厢式车运输方式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厢式半挂 车厢体的运输装置,以解决厢式半挂车的远程运输及销售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该运输装置包括套设于该厢式半挂车厢 体两端且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两框架,该每一框架包括顶框、底框以及两侧 框,该框架为由该顶框、底框以及两侧框连接成的两端开口的、且横截面与所 述厢式半挂车厢体横截面尺寸形状相匹配的长方框体,所述两框架的顶框上相 应于标准集装箱顶角件的位置均各设置有两个顶角件,所述两框架的底框上相 应于标准集装箱底角件的位置均各设置有两个底角件;位于该厢体后端框架的 底框上与该厢体底部纵向延伸的两滑动梁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容置该滑动梁的 U形槽;该两框架与该厢体之间通过可拆卸固定装置连接固定。
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中,所述两框架之间按该厢式半挂 车厢体的横向中心面对称分布,所述两框架上位于该厢体纵向同侧的顶角件之 间、底角件之间按该厢体的横向中心面对称分布,该两框架上位于该厢体横向 同端的顶角件之间、底角件之间按该厢体的纵向中心面对称分布。
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中,该每一框架的顶框、底框均包 括两相互平行的边横梁及与该两相互平行的边横梁横向固接的两边纵梁,靠近 该两边纵梁的位置还各横向设置有至少一加强纵梁;该每一框架两侧框均包括 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及横向固接于该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之间的多根加强纵梁。
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中,该顶框上的顶角件焊接于每侧
顶边纵梁及与该侧顶边纵梁相邻的加强顶纵梁之间的中间位置;该底框上的底
角件焊接于每侧底边纵梁及与该侧底边纵梁相邻的加强底纵梁之间的中间位置。
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中,该底框的底边纵梁及该厢体底
架的底侧梁均为开口朝该厢体外侧的U形梁,该底边纵梁与U形底侧梁上相 接触的位置各对应开设有至少一螺孔,该底边纵梁及底侧梁通过该两螺孔用螺 栓进行对接固定。另外,为减少底侧梁在安装过程中的损伤,在底侧梁内还可 进一步匹配设置L形内垫角铁,该内垫角铁上对应开设有至少一螺孔,该底边 纵梁、底侧梁及内垫角铁通过各自螺孔用螺栓进行对接固定。
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中,所述每一框架包括上、下两段 宽度相同且开口相对的U形框架,该顶框与上段的两侧框相互连接成开口向 下的上段U形框架,该底框与下段的两侧框相互连接成开口向上的下段U形 框架,该上、下U形框架对接成该框架。
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中,所述上段U形框架的顶框、 底框均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横梁及与该两相互平行的横梁横向固接的两边纵梁, 靠近该两边纵梁的位置还各横向固接有至少一加强纵梁。
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中,该顶框上的顶角件焊接于每侧 顶边纵梁及与该侧顶边纵梁相邻的加强顶纵梁之间的中间位置,该底框上的底 角件焊接于每侧底边纵梁及与该侧底边纵梁相邻的加强底纵梁之间的中间位 置。
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中,所述上段U形框架的恻框包 括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及横向固接于该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之间的多根上加 强纵梁;所述下段U形框架的侧框包括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及横向固接于该 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之间的多根下加强纵梁,所述上、下段U形框架通过各 自的边竖梁相互对接成整体框架。
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中,所述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之间 还横向固接有多根加强侧纵梁。
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中,所述上、下段U形框架侧框
的边竖梁相对接的端部还水平设置有连接埠,所述上、下段u形框架的连接
埠上设置有对应的螺孔,所述上、下段边竖梁端部通过连接埠上的螺孔用螺栓 连接成整体框架。
另外,为在运输过程中保证框架与厢体的稳定性并符合道路法规相关要
求,需用可拆卸的固定装置对其进行固定。框架与厢体的可拆卸固定方式有
一、 该可拆卸的固定装置包括
至少一顶框连接板,设置于该每一框架的顶框端角底面,该顶框连接板上 设置有螺孔;
至少一厢体连接板,设置于该厢式半挂车厢体的顶壁上,该厢体连接板的 位置与该顶框连接板位置相对应,该厢体连接板上与该顶框连接板螺孔相应位 置开设有螺孔;以及
至少一螺栓,穿过该顶框连接板及厢体连接板的螺孔并连接固定该框架顶 框和该厢体顶壁。
二、 该可拆卸固定装置包括
至少一锁头结构,设置于该每一框架的底框上;以及
至少一锁座,匹配设置于该厢体底架底面,用于匹配安装该锁头结构。
三、 该可拆卸固定装置包括
至少一 U形厢体连接板,设置于该厢体底架底面,该连接板上开设有螺 孔;以及
至少一底框连接板,该底框连接板中埋设有螺栓,该螺栓位置与该U形 厢体连接板上的螺孔位置相对应。
四、 该可拆卸固定装置包括
至少一连接垫板,设置于厢体地板帽钢内,该连接垫板上设有第一螺孔; 至少一U形连接板,对应设置于该框架底框上,该U形连接板与该连接
垫板的第一螺孔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螺孔;以及
至少一螺栓,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将连接垫板与U
形连接板紧固。
以上连接方式可以选择使用,也可以相互组合使用,目的在于将框架与厢 体进行固定,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符合相关道路法规的觌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即在厢式半挂车的厢体的前后两端套设两个分开的框架,并在两框架对应于标准集装箱顶、底
角件位置各设置4个顶角件、4个底魚件用于厢体的起吊和堆码,同时增设了 多个固定装置使厢体和运输装置进行可拆卸连接,因而把厢式半挂车厢体转化 成具有集装箱部分功能的厢体,实现了厢式半挂车厢体的途中转运,同时在海 运时可以进行堆码,在陆运时可以通过集装箱半挂运输车连接运输,并满足相 关道路法规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还能够重复使用,可以不动厢体内的货物直接进行 换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有效解决了厢式半挂车的 远程运输及销售问题,开拓了新的商业模式,提高了产品海外市场占有率,并 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附國说明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本 实用新型结合如下的附图进行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 将可由此得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 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现有厢式半挂车的结构示意图2为现有厢式半挂车支撑机构、行走机构和后防护机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应用于厢式半挂车厢体上时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应用于厢式半挂车厢体上时的顶部视图,即 图3的C向视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应用于厢式半挂车厢体上时的底部视图,即 图3的D向视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应用于厢式半挂车厢体上时的前框架剖视
图,即图3的A-A向剖视图7为图6的E部放大图,即前框架底框与厢体底部的连接示意图8为图6的F部放大图,即前框架与厢体底部的连接示意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应用于厢式半挂车厢体上时的后框架剖视
图,即图3的B-B向剖视
图10为图9的G局部放大示意图,即本实用新型的后框架底框与厢体底 部的连接示意
图11为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应用于厢式半挂车厢体上时的另一种实施 方式的后框架剖视图,即图3的B-B向剖视
图12为
图11的I部局部放大示意图,即本实用新型的后框架底框与厢体 底部的另一种连接方式示意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的框架底框与厢体底部的又一种连接方式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运输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示意
图15为
图14的J部局部放大示意图,也即
图10的H向视图;
图16为
图14所示的框架安装于厢体上时的主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厢体
12滑动梁 1311厢体连接板 134 底侧梁 1343内垫角铁 141连接垫板 2支撑机构 3行走机构 33车轴
4后防护装机构 5前框架 512顶横梁 5131加强纵梁 5141加强纵梁 52底框 5231加强纵梁 5241加强纵梁 531、 532边竖梁
11滑动梁 121锁孔 132顶侧梁 1341底侧梁上翼边 135连杆 142、 143 螺栓 21支腿连接机构 31轮胎 34悬挂 41后保险杠 51顶框 5122螺栓 5132顶框连接板 5142顶框连接板 521、 522底横梁
111 锁孔 131顶侧梁 1321厢体连接板 1342连接角铁 14厢体地板帽钢 15鹅颈牵引销 22支腿 32钢圈
35安装架 42保险杠支架
511顶横梁
513顶边纵梁
514顶边纵梁 5151、 5152顶角件 523底边纵梁
5232、 5233 U形连接板524底边纵梁 5251、 5252底角件 53侧框 537加强纵梁 53'上段侧框
531'、 532'上边竖梁
537'上加强纵梁
5311'、 5321,连接埠5312'、 5322,螺栓
53"下段侧框531"、 532"下边竖梁537"下加强纵梁
5311"、 5321"连接埠54侧框547加强纵梁
6后框架61顶框611、 612顶横梁
613顶边纵梁6131加强纵梁614顶边纵梁
6141加强纵梁6151、 6152顶角件62底框
621、 622底横梁623底边纵梁6231加强纵梁
624底边纵梁6241加强纵梁6242下翼边
6251、 6252底角件6263锁座6264锁头结构
6265 U形连接板6266底框连接板628、 629螺栓
63侧框631、 632边竖梁637加强纵梁
64侧框647加强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实籌例一
本实用新型的厢式半挂车厢体运输装置包括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两框
架,即如图3至
图13所示的框架5和框架6,框架5套设于厢式半挂车厢体1 的前端(故也称前框架),框架6套设于厢式半挂车厢体1的后端位置(故也 称后框架),框架5和框架6通过可拆卸固定装置与厢式半挂车厢体1连接形 成一个运输的整体。
框架5包括顶框51、底框52、侧框53、 54,且是由顶框51、底框52通 过两侧框53、 54焊接成的横截面与厢式半挂车厢体1横截面的尺寸形状相匹 配的两端开口的长方体;框架6包括顶框61、底框62、侧框63和64,且是 由顶框61、底框62通过两侧框63、 64悍接成的横截面与厢式半挂车厢体1 横截面的尺寸形状相匹配的两端开口的长方体。框架5与框架6的不同之处在 于由于框架6位于厢式半挂车厢体1的后端,而厢体1后端的底部沿厢体1 长度方向纵向延伸设置有两条平行的滑动梁ll、 12(参见图3、图5、
图13), 因此在底框62的底部匹配开设有容置所述滑动梁11、 12的U形槽6271 、6272 (参见图9)。
顶框51、底框52以及顶框61、底框62均为由两相互平行的边横梁(沿 厢体宽度方向延伸的称为横梁,以下同)及与该两相互平行的横梁横向固接的 两边纵梁(沿厢体长度方向延伸的称为纵梁,以下同)组成的长方框体;侧框 53、 54以及侧框63、 64均包括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沿厢体高度方向延伸的 称为竖梁,以下同)及横向固接于该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之间的多根加强纵梁。
在组成框架时,直接将侧框53、 54以及侧框63、 64的边竖梁的两端分别 与顶框51、底框52以及顶框61、底框62的边横梁的两端垂直焊接即可。
如图4所示,组成顶框51的两相互平行的顶横梁为511、 512,两顶边纵 梁为513、 514,在顶横梁511、 512之间还横向焊接有加强纵梁5131及5141, 其中,加强纵梁5131靠近顶边纵梁513—侧,在顶边纵梁513及加强纵梁5131 之间的中间位置焊接有顶角件5151,加强纵梁5141靠近顶边纵梁514-侧, 在顶边纵梁514与加强纵梁5141之间的中间位置焊接有顶角件5152。
组成顶框61的两相互平行的顶横梁为611、612,两顶边纵梁为613、614, 在顶横梁611、 612之间还横向焊接有加强纵梁6131及6141,其中加强纵梁 6131靠近顶边纵梁613 —侧,在顶边纵梁613与加强纵梁6131之间的中间位 置焊接有顶角件6151 ,加强纵梁6141靠近顶边纵梁614 —侧,在顶边纵梁614 与加强纵梁6141之间的中间位置焊接有顶角件6152。
如图5所示,组成底框52的两相互平行的底横梁为521、 522,两底边纵 梁为523、 524,在底横梁521、 522之间还横向焊接有加强纵梁5231及5241 , 其中加强纵梁5231靠近底边纵梁523 —侧,在底边纵梁523与加强纵梁5231 之间的中间位置焊接有底角件5251,加强纵梁5241靠近底边纵梁524 -侧, 在底边纵梁524与加强纵梁5241之间的中间位置焊接有底角件5252。
组成底框62的两相互平行的底横梁为621、 622,两底边纵梁为623、 624, 在底横梁621、 622之间还设置有加强纵梁6231及6241,其中加强纵梁6231 靠近底边纵梁623 —侧,在底边纵梁623与加强纵梁6231之间的中间位置焊 接有底角件6251 ,加强纵梁6241靠近底边纵梁624 —侧,在底边纵梁624与 加强纵梁6241之间的中间位置焊接有底角件6252;另外,由于在厢体1底架 下面设置有沿厢体长度方向纵向延伸的两滑动梁11、 12,因此,与该两滑动 梁11、 12对应的底框62上相应开设有匹配的两U形槽6271、 6272(参见图9), 以刚好将滑动梁ll、 12容置其中,而使底框62与厢体1紧密配合。
如图3所示,组成侧框53的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为531、 532,在两边竖 梁53K 532之间还横向焊接有多根加强纵梁537;组成侧框63的两相互平行 的边竖梁为631、 632,在两边竖梁631、 632之间还横向焊接有多根加强纵梁 637。
侧框54的结构与侧框53的结构相同,侧框64的结构与侧框63的结构相 同,在此不再赘述,图4、图5中的547、 647分别为侧框54、侧框64的加强 纵梁。这些侧框上加强纵梁的作用除对侧框起到加强作用外,还可做梯子用, 操作人员可利用这些加强梁站立在需要的位置进行操作。
在组成框架5时,直接将侧框53的边竖梁531两端分别与顶框51的顶横 梁511及底框52的底横梁521垂直焊接,边竖梁532两端分别与顶框51的顶 横梁512及底框52的底横梁522垂直焊接即可;而组成框架6时,直接将侧 框63的边竖梁631两端分别与顶框61的顶横梁611及底框62的底横梁621 垂直焊接,边竖梁632两端分别与顶框61的顶横梁612及底框62的底横梁 622垂直焊接即可。
再如图4、图5所示,四个顶角件5151、 5152、 6151、 6152在厢体上的 位置及作用如同标准集装箱的顶角件,用于厢体的吊装和堆码时的栓固,而四 个底角件5251、 5252、 6251、 6252如同标准集装箱的底角件,用于厢体在运 输工具如集装箱船、陆运标准集装箱骨架车的栓固。
因此,对应于不同长度的厢式半挂车,框架5与框架6之间的距离由厢体 l的长度决定,如对应于典型长度尺寸为45英尺、48英尺、53英尺的厢式半 挂车,框架5和框架6之间的距离将视运输工具的不同进行调整,由于标准吊 具及运输工具如集装箱船、陆运标准集装箱骨架车所提供的一般都是40英尺 标准集装箱角件位置,因此,框架5和框架6之间的距离应保证其位于同侧角 件5151与6151、 5152与6152、 5251与6251、 5252与6252之间的中心距离, 以及同端角件5151与5152、 6151与6152、 5251与5252、 6251与6252之间 的中心距离满足40英尺标准集装箱角件的位置要求,即角件5151与6151、 5152与6152、 5251与6251、 5252与6252之间的中心距离应该为11986mm, 而同端角件5151与5152、 6151与6152、 5251与5252、 6251与6252之间的 中心距离为2260mm。
为保证厢体在吊装以及运输过程的稳固性,框架5与框架6之间、位于同
侧框架的顶角件5151与6151 、5152与6152之间、以及底部角件5251与6251 、 5252与6252之间,均按厢体横向中心面对称分布;而位于同端框架的顶角件 5151与5152、 6151与6152之间,以及底部角件5251与5252、 6251与6252
之间,按厢体纵向中心面对称分布。
同时,为在运输过程中保证框架与厢体的稳定性并符合道路法规相关要 求,需用可拆卸的固定装置将其进行固定。如图3至
图16所示,框架5、框 架6与厢体1的可拆卸固定方式有
一、框架5顶框51与厢式半挂车厢体1顶壁的固定,框架6顶框61与厢 体l顶壁的固定。
如图4、图6、图7所示,框架5的顶框51的两边纵梁513、 514两端底 面分别焊接有顶框连接板5132、 5142,顶框连接板5132、 5142上均各设置有 螺孔(图中未示),厢式半挂车厢体1的顶侧梁131、 132两端部与顶框连接板 5132、 5142相应位置分别焊接有厢体连接板1311、 1321,厢体连接板1311、 1321上与顶框连接板5132、 5142螺孔相应位置开设有螺孔(图中未示),将 螺栓5122 (图7)穿过顶框连接板的螺孔及厢体连接板的螺孔即将顶框连接板 5132与厢体连接板1311、顶框连接板5142与厢体连接板1321进行对接,进 而实现了框架5顶框51与厢体1顶壁的固定。
如图9所示,框架6顶框61与厢式半挂车厢体1顶壁的固定如同框架5 顶框51与厢体l顶壁的固定,在此不再详述。
二、框架6底框62与厢式半挂车厢体1底架的可拆卸式固定,框架5 底框52与厢式半挂车厢体1底架的可拆卸式固定。
固定方式1:如图9所示,框架6的底框角端处设置有锁紧装置6261 、6262, 锁紧装置6261、 6262的结构和安装作用原理类似于现有技术的转锁。如
图10、 15所示,锁紧装置6262包括设置于厢体端角底部的锁座6263,该锁座6263 中间设有开口(图中未示),而框架6的底框62相应位置安装有锁头结构6264, 安装时将锁头通过锁座6263的开口装入锁座6263中并转动卡置于锁座6263 中即可。
固定方式2:如图ll、 12所示,厢式半挂车厢体1的底部设置一 U形连 接板6265,该U形连接板6265中间开设有螺孔,而框架6的底框62对应设 置有连接板6266,连接板6266也设有螺孔,将螺栓629穿过该连接板6266
螺孔埋设于连接板6266中,安装时直接将手从U形连接板6265的开口处伸
入将螺冒旋紧安装到预埋的螺栓629上即可。
固定方式3:如
图10所示,厢式半挂车厢体1的底侧梁134为开口朝向 厢体外侧的U形梁,框架6的底框62的边横梁624也为开口朝向厢体外侧的 U形梁,U形底侧梁134与U形边横梁624相接触的两翼边1341及6242相 对应的位置还进一步设置有螺孔(图中未示),用螺栓628插入两翼边1341 及6242的螺孔也可实现框架6底框62与厢式半挂车厢体1底架的固定。
固定方式4:框架5底框52及框架6底框62与厢体1底架的可拆卸固定 方式还可以利用厢式半挂车厢体1本身设有的装置实现,具体如
图13所示, 厢式车厢体的底架底面鹅颈部分设有牵引销15,利用该牵引销15为支撑点通 过连杆135将其与框架5底框52的底横梁521相连并拉紧即可;而厢式车厢 体的底架后端部分的滑动梁11、 12的后端分别有安装孔111、 121,将连杆135 两端分别与安装孔111、 121及底框62的底横梁621相连接并拉紧即可。
框架5底框52与厢式半挂车厢体1底架的可拆卸固定方式可以如同以上 所述框架6底框62与厢式半挂车厢体1底架的固定方式,在此不再详述。
框架5底框52与厢式半挂车厢体1底架的可拆卸固定方式除以上方式之 外,其连接方式还可以如图8所示,厢式半挂车厢体1的厢体地板帽钢14内 预置连接垫板141 ,框架5底框52上对应设置有U形连接板5232,连接垫板 141及U形连接板5232对应设有第一、第二螺孔(图中未示),用螺栓142穿 过该第一、第二螺孔螺孔将连接垫板141与U形连接板5232紧固即实现厢式 半挂车厢体1与框架5的连接固定。
另外,为了加固考虑,可以同时通过厢体底侧梁134、以及底侧梁134 内垫角铁1343与框架5上的U形连接板5233、连接角铁1342用螺栓143加 强紧固连接。
以上连接方式可以选择使用,也可以相互组合使用,目的在于将框架5、 6与厢式半挂车厢体1进行固定,以保证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符合相关道路法 规的规定。

图14、
图16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与实施例一不同之
处是框架5、 6均由上、下两段宽度相同且开口相对的U形框架对接而成, 现仅以框架5进行说明。

图14所示,框架5包括上下两段宽度相同且开口相对的U形框架,顶 框51 (参见图4)与上段的两侧框53'相互焊接成开口向下的上段U形框架, 底框52 (参见图5)与下段的两侧框53"相互焊接成开口向上的下段U形框 架;其中,上段U形框架的侧框53'包括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531,、 532, 及横向固接于该两边竖梁531'、 532'之间的上加强纵梁537',下段U形框 架的侧框53"包括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531"、 532"及横向固接于该两侧竖梁 531"、 532"之间的下加强纵梁537"。
该上U形框架侧框的边竖梁531,、 532,用于相对接的端部分别水平设置 有连接埠53ir、 5321,,在连接埠53ir、 5321,上开设有螺孔(图中未示), 该下段U形框架侧框的边竖梁531 "、 532"用于相对接的端部也分别水平设置 有连接埠5311"、 5321",在连接埠5311"、 5321"上对应于连接埠5311, 、 5321, 开设的螺孔位置分别开设有螺孔(图中未示),安装时将上、下段U形框架的 连接埠上设置的螺孔相对齐后用螺栓旋紧即可,即5311'与5311"用螺栓5312, 进行对接,5321,与5321"用螺栓5322,进行对接。
其他的结构及角件安装方式同实施例一,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框架更便于安装和拆卸,特别是拆卸后的回运利用。 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运用于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时的步骤为
1、 拆除厢式半挂车底端的活动部件即支撑机构、行走机构、后防护装置; 将制作好的两框架从厢体前端部套入半挂车厢体两端,或将制作好的上下U 形框架装入厢体相应位置并进行对接,使两框架上的角件位置符合如上文所述 的标准集装箱角件的位置之间的间距;
2、 用相应标准吊具与位于框架的顶部角件相对应配合,对厢体进行起吊 装运;
3、 利用位于两框架之间顶部角件和底部角件的配合栓固对厢体进行堆码、 海运;
4、 卸运厢体;将底部角件与骨架车车身上的锁定件配合,陆运;
5、 运输到组装点,卸运组装成完整的厢式半挂车。
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还可作为如非标准大型集装箱如北美箱等的运输
装置,其使用方法类似于厢式半挂车厢体的使用方法,在本实用新型中不再详述。
由技术常识可知,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其它的不脱离其精神实质或必要特 征的实施方案来实现。因此,上述公开的实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举 例说明,并不是仅有的。所有在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或在等同于本实用新型的范 围内的改变均被本实用新型包含。
权利要求1、一种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运输装置包括套设于该厢式半挂车厢体两端且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两框架,该每一框架包括顶框、底框以及两侧框,该框架为由该顶框、底框以及两侧框连接成的两端开口的、且横截面与所述厢式半挂车厢体横截面尺寸形状相匹配的长方框体,所述两框架的顶框上相应于标准集装箱顶角件的位置均各设置有两个顶角件,所述两框架的底框上相应于标准集装箱底角件的位置均各设置有两个底角件;位于该厢式半挂车厢体后端框架的底框上与该厢式半挂车厢体底部纵向延伸的两滑动梁相应的位置设置有容置该滑动梁的U形槽;所述两框架与该厢式半挂车厢体之间通过可拆卸固定装置连接固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可拆卸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顶框连接板,设置于该每一框架的顶框端角底面,该顶框连接板上 设置有螺孔;以及至少一厢体连接板,设置于该厢式半挂车厢体的顶壁上,该厢体连接板的 位置与该顶框连接板位置相对应,该厢体连接板上与该顶框连接板螺孔相应位 置开设有螺孔;以及至少一螺栓,穿过该顶框连接板及厢体连接板的螺孔并连接固定该顶框和该厢体顶壁。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可拆卸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锁头结构,设置于该每一框架的底框上;以及至少一锁座,匹配设置于该厢体底架底面,用于匹配安装该锁头结构。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可拆卸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 U形厢体连接板,设置于该厢体底架底面,该连接板上开设有螺 孔;以及至少一底框连接板,该底框连接板中埋设有螺栓,该螺栓位置与该U形 厢体连接板上的螺孔位置相对应。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可拆卸固定装置包括至少一连接垫板,设置于厢体地板帽钢内,该连接垫板上设有第一螺孔; 至少一U形连接板,对应设置于该框架底框上,该U形连接板与该连接垫板的第一螺孔对应位置开设有第二螺孔;以及至少一螺栓,穿过对应的所述第一螺孔和所述第二螺孔将连接垫板与U形连接板紧固。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两框架之间按该厢式半挂车厢体的横向中心面对称分布。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T,所述两框架上位于该厢式半挂车厢体纵向同侧的两顶角件按该厢式半挂车厢体的横向中心面对称分布,所述两框架上位于该厢式半挂车厢体纵向同侧的两底角件按该厢式半挂车厢体的横向中心面对称分布,所述两框架上位于该厢式半 挂车厢体横向同端的两顶角件按该厢式半挂车厢体的纵向中心面对称分布,所述两框架上位于该厢式半挂车厢体横向同端的两底角件按该厢式半挂车厢体 的纵向中心面对称分布。
8、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 征在于,该每一框架的顶框、底框均包括两相互平行的边横梁及与该两相互平 行的边横梁横向固接的两边纵梁,靠近该两边纵梁的位置还各横向设置有至少 一加强纵梁;该每一框架的两侧框均包括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及横向固接于该 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之间的多根加强纵梁。
9、 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顶框上的顶角件焊接于每侧顶边纵梁及与该侧顶边纵梁相邻的加强顶纵梁之 间的中间位置;该底框上的底角件焊接于每侧底边纵梁及与该側底边纵梁相邻 的加强底纵梁之间的中间位置。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 底框的底边纵梁及该厢体底架的底侧梁均为开口朝该厢体外侧的U形梁,该 底边纵梁与U形底侧梁用螺栓对接固定。
11、 根据权利要求IO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厢体底架的底侧梁匹配设置有L形内垫角铁,该底边纵梁、底侧梁及内垫角 铁通过螺栓对接固定。
12、 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 征在于,该每一框架包括上、下两段宽度相同且开口相对的U形框架,该顶 框与上段的两侧框相互连接成开口向下的上段U形框架,该底框与下段的两 侧框相互连接成开口向上的下段U形框架,所述上、下U形框架对接成该框 架。
1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上段U形框架的顶框、底框均包括两相互平行的横梁及与所述两相互平行 的横梁横向固接的两边纵梁,靠近该两边纵梁的位置还各横向固接有至少一加强纵梁。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顶框上的顶角件焊接于每侧顶边纵梁及与该侧顶边纵梁相邻的加强顶纵梁 之间的中间位置,该底框上的底角件焊接于每侧底边纵梁及与该侧底边纵梁相 邻的加强底纵梁之间的中间位置。
15、 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框的底边纵梁及该厢体底架的底侧梁均为开口朝该厢式半挂车厢体外侧 的U形梁,该底边纵梁及底侧梁通过螺栓对接固定。
16、 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厢体底架的底侧梁内匹配设置有L形内垫角铁,该底边纵梁、底侧梁及内垫 角铁通过螺栓对接固定。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上段U形框架的侧框包括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及横向固接于该两相互平行 的边竖梁之间的多根上加强纵梁;该下段U形框架的侧框包括两相互平行的 边竖梁及横向固接于该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之间的多根下加强纵梁,所述上、 下段U形框架通过各自的边竖梁相互对接成整体框架。
18、 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相互平行的边竖梁之间还横向固接有多根加强侧纵梁。
19、 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段U形框架侧框的边竖梁相对接的端部还水平设置有连接埠,所 述上、下段u形框架的连接埠上设置有对应的螺孔,该上、下段边竖梁端部通过连接埠上的螺孔用螺栓连接成整体框架。
专利摘要一种厢式半挂车厢体的运输装置,包括套设于该厢式半挂车厢体两端且形状、尺寸基本相同的两框架,该框架为由顶框、底框以及两侧框连接成的两端开口的、且横截面与所述厢式半挂车厢体横截面尺寸形状相匹配的长方框体;所述两框架的顶框上相应于标准集装箱顶角件的位置均各设置有两个顶角件,所述两框架的底框上相应于标准集装箱底角件的位置均各设置有两个底角件;该两框架与该厢体之间通过可拆卸固定装置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把厢式半挂车厢体转化成具有集装箱部分功能的厢体,实现了厢式半挂车厢体的途中转运,同时在海运时可以进行堆码,在陆运时可以通过集装箱半挂运输车连接运输,本实用新型的运输装置还可以回收使用。
文档编号B62D33/00GK201062057SQ200720153508
公开日2008年5月21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13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13日
发明者叶振祥, 熊腊林, 王云波, 石守勇 申请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深圳中集专用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