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轮车辆自动化移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6542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轮车辆自动化移停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停车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双轮车辆自动化移停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时尚风潮的引领以及实现节能减碳,自行车已成为大多数人从事休闲 活动或交通的工具,在平时或假日,也常见三五成群的骑乘者穿梭于市区的大街小巷或郊 道上,但是,因为骑乘自行车的人口日益增多,则定点可供停放自行车的设备,也就有更多 的需求性。现有一种常设置于路边或学校停车棚的自行车停放设备,是利用多数个间隔设置 的支架,供自行车利用前轮跨设在支架上而达到整齐停放的目的。有的为了节省空间,则将 停车支架设置成一高、一低状,但是上述两种自行车停放设备都会占用相当的平面面积,在 寸土寸金的市区中,这种停车设备似乎无法满足愈来愈多的自行车骑乘者的需求,且自行 车的防盗性也有待加强。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可配合立体停车塔而达到停车方便的双轮车辆 自动化移停装置。本实用新型的双轮车辆自动化移停装置,适宜具有一个前轮与一个后轮的车辆进 行移停作业,并包含一个载台、一个夹取单元及一个驱动该夹取单元沿着该载台移动的驱 动单元。该载台沿着一个长方向延伸,并具有一个第一端部、一个与该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 端部及一个由该第一端部延伸至该第二端部的滑轨,该滑轨供车辆的前轮与后轮滑入并限 位。该夹取单元沿着该长方向在该载台上移动,并具有一个跨设在该载台上的基座、一对轴 设在该基座的夹臂及一个安装于该基座且控制所述夹臂对该车辆的前轮夹制或松释的控 制器,该夹取单元对应该第一端部,该夹取单元的夹臂相对趋近且位于一个夹合状态,该夹 取单元由第一端部朝该第二端部移动,该夹取单元的夹臂由该夹合状态操作成一个开启状 态,该夹取单元由该第二端部再朝该第一端部移动,该夹取单元的夹臂由该开启状态操作 成夹合状态。该驱动单元驱动该夹取单元在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间产生位移。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驱动单元驱动该夹取单元在该载台上位移, 以及该夹取单元对应自行车的前轮进行夹取及释放,使得自行车达到自动化移停的目的。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图2是沿着图1中的直线II-II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组合示意图,说明一台车辆被一个夹取单元夹持并定 位于一个载台上;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0011]图5是沿着图3中的直线V-V所取的剖视示意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说明该夹取单元位于一个夹合状态;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另一个操作示意图,说明该夹取单元由一个第一端部朝一 个第二端部移动,且由该夹合状态逐渐操作成开启状态;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又一个操作示意图,说明该夹取单元由开启状态再操作成 夹合状态且夹取该车辆;图9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又一个操作示意图,说明将该车辆夹取移至载台上;图10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又一个操作示意图,说明该车辆已完全移至并定位于该 载台上;图11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又一个操作示意图,说明该夹取单元准备将车辆移至预 定库位;图12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又一个操作示意图,说明该夹取单元正将车辆移至预定 库位中;图13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又一个操作示意图,说明该夹取单元将车辆完全移至库 位中;图1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说明该夹取单元将车辆移至库位后又朝第 一端部回移;图1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说明该夹取单元将车辆移至库位后回至第 一端部定产生定位;图16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较佳实施例的俯视示意图,说明一个夹取单元;图17是该第二个较佳实施例的操作示意图,说明该夹取单元由一个夹合状态操 作成一个开启状态;图18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组合示意图;图19是该第三个较佳实施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轮车辆自动化移停装置100,配合一个立体停 车塔200且适宜具有一个前轮310与一个后轮320的车辆300进行移停及储放作业,该立 体停车塔200具有多数层储放空间210,且每一层储放空间210又都设有呈辐射状排列的多 数个库位220,在位于最底层的储放空间210具有一个供车辆300暂停的入口 230,且该移 停装置100设置在该立体停车塔200的入口 230内侧,该移停装置100可在该立体停车塔 200的各层储放空间210升降移动,且配合不同的库位220而相对于该立体停车塔200产生 转动,因为该立体停车塔200以及用以驱动该移停装置100升降、旋转的设备为现有技术, 所以在此不再详细说明且图未示。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双轮车辆自动化移停装置100的第一个较佳实施 例,包含一个载台10、一个夹取单元20及一个驱动该夹取单元20沿着该载台10移动的驱 动单元30。该载台10沿着一个长方向X延伸,并具有一个设于该立体停车塔200内部的第一端部11、一个与该第一端部11相反且紧邻该入口 230的第二端部12、一个由该第一端部11 延伸至该第二端部12且设于顶面的滑轨13及一对分别设于两侧面的导槽14,该滑轨13的 截面呈U型,供车辆300的前轮310与后轮320滑入并产生侧向限位。该夹取单元20可沿着该长方向X在该载台10上移动,并具有一个跨设在该载台 10上的基座21、一对轴设在该基座21的夹臂22及一个安装于该基座21且控制所述夹臂 22对该车辆300的前轮310夹制或松释的控制器23。该基座21具有一个套设在该载台10 外部的滑动件211、二对分别轴设在该滑动件211内部两侧且嵌设在所述导槽14中的滚轮 212及一支固设在该滑动件211顶部的立柱213。所述夹臂22各具有一支轴设在该立柱 213中的轴杆221及一个固设在该轴杆221上且呈长板状的夹持部222。如图4及图5所 示,该控制器23安装在该立柱213中,并具有一个第一马达231、一个受该第一马达231驱 动的主动轮232及一对分别轴设在该轴杆221底部的被动轮233,所述被动轮233互相啮 合,其中一个被动轮233与该主动轮232啮合。该驱动单元30驱动该夹取单元20在该第一端部11与该第二端部12间产生位移, 并具有一对分别轴设在该第一端部11与该第二端部12的链轮31、一条绕设在所述链轮31 的链条32及一个驱动该链条32转动的第二马达33,该滑动件211底部连结于该链条32。利用上述构件所组成的移停装置100,配合该立体停车塔200进行移停及储放作 业,且操作动作说明如下一、如图1、图2及图6所示,在正常状态下,该夹取单元20位于该载台10的第一 端部11,且所述夹臂22的夹持部222相对趋近且位于一个夹合状态,骑乘者欲进行移停及 储放时,将车辆300停放在入口 230。二、如图7所示,并参阅图3,利用手动操控或插卡式计算机操作,启动该驱动单元 30,且带动该夹取单元20整体由该第一端部11朝第二端部12移动,所述夹臂22受该控制 器23的驱动,也在移动中逐渐相对远离,且到达该第二端部12时位于一个开启状态。三、如图8所示,当该夹取单元20整体到达第二端部12且对应于该车辆300的前 轮310时,所述夹臂22又受到该控制器23的驱动,由开启状态(假想线所示)向内收合成 该夹合状态(实线所示),并将车辆300的前轮310夹制固定。四、如图9及图10所示,并参阅图3,该驱动单元30的链条32运转,带动该夹取单 元20整体再由第二端部12朝第一端部11移动,且使车辆300的前轮310与后轮320被带 入该滑轨13中且沿着长方向X移动,直到该夹取单元20到达第一端部11为止,此时,配合 该立体停车塔200内部的升降设备,将移停装置100及车辆300带至预定层位的储放空间 210 (参图1假想线),再配合立体停车塔200内部的旋转设备将移停装置100及车辆300 旋转至预定库位220 (参图2假想线)。五、如图11至图13所示,并参阅图1、图3,移停装置100及车辆300已到达预定层 位的储放空间210及预定库位220后,再利用该驱动单元30带动该夹取单元20由第一端 部11朝第二端部12移动,同时,利用该夹取单元20将车辆300推至预定的库位220中,当 车辆300已完全定位于库位220后,再利用该控制器23驱动所述夹臂22由夹合状态(假 想线所示),操作成开启状态(实线所示)。六、如图14及图15所示,并参阅图3,再利用该驱动单元30带动该夹取单元20由 第二端部12朝第一端部11移动,同时,所述夹臂22也受该控制器23驱动而由开启状态操作成夹合状态,直到该夹取单元20位于第一端部11为止。因此,利用上述的循环操作,使得停放在入口 230的车辆300分别移停并储放在预 定的库位220中。相反地,当骑乘者欲取车,经手动操控或插卡式计算机操作,且使该移停装置100 移至预定层位的储放空间210、旋转至预定库位220,且再利用该驱动单元30驱动该夹取单 元20移至第二端部12,并对储放库位220中的车辆300前轮310进行夹取(类似图6至 图8的动作),再将夹取单元20及车辆300移回第一端部11 (类似图9至图10的动作), 且使车辆300顺利移至载台10上,且再配合该立体停车塔200内部的升降设备,将移停装 置100及车辆300带至最底层,再配合立体停车塔200内部的旋转设备将移停装置100及 车辆300旋转至对应入口 230再借该驱动单元30将该夹取单元20及车辆300由载台10 推回至入口 230处(类似图11至图15的动作),完成取车的操作。因此,利用本实用新型移停装置100整体的设置,以及与立体停车塔200的配合, 达到自动储放、取车的目的,不但以立体方式停放较多的车辆300,且车辆300具有较高的 防窃性及安全性。再如图16及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移停装置的第二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大 致相同,差异处在于该夹取单元20’具有一个基座21’、一对轴设在该基座21’的夹臂22’ 及一个安装于该基座21’且控制所述夹臂22’产生开合的控制器23’。所述夹臂22’各具 有一支轴设在该基座21’上的轴杆221’及一个枢设在该轴杆221’上且呈长板状的夹持部 222,,该控制器23,具有一个压力缸231,及一对枢接在该压力缸231,与所述夹臂22’间 的连杆232’,该压力缸231’具有一个固设在该基座21’的缸体233’及一个相对于该缸体 233’伸缩的活塞杆234’,所述连杆232’枢接在该活塞杆234’与该夹持部222’末端间。当该活塞杆234’朝该缸体233’缩入时,利用所述连杆232’的牵连,所述夹持部 222’的另一端相对靠合而成一个夹合状态(见图16),当该活塞杆234’朝该缸体233’外 部伸出时,利用所述连杆232’的牵连,所述夹持部222’的另一端可时向外偏摆而成一个开 启状态(见图17)。因此,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例利用该夹取单元20’与其它构件的配合,可达到与 第一个实施例相同的操作动作、目的及功效。又如图18及图19所示,本实用新型移停装置的第三个实施例,与第一个实施例大 致相同,差异处在于该驱动单元30’具有一个沿着该长方向X固设在该载台10其中一侧 面的齿排31’、一个啮合于该齿排31’上的齿轮32’及一个用以驱动该齿轮32’转动的马达 33’,该齿排31’由第一端部11延伸至该第二端部12,该马达33’固设在该夹取单元20的 基座21上。利用该驱动单元30’驱动该夹取单元20沿着该载台10产生位移,可达到与第 一个实施例相同的操作动作、目的及功效。
权利要求一种双轮车辆自动化移停装置,适宜具有一个前轮与一个后轮的车辆进行移停作业,该移停装置包含一个载台、一个夹取单元及一个驱动单元;其特征在于该载台,沿着一个长方向延伸,并具有一个第一端部、一个与该第一端部相反的第二端部及一个由该第一端部延伸至该第二端部的滑轨,该滑轨供车辆的前轮与后轮滑入并限位;该夹取单元,沿着该长方向在该载台上移动,并具有一个跨设在该载台上的基座、一对轴设在该基座的夹臂及一个安装于该基座且控制所述夹臂对该车辆的前轮夹制或松释的控制器,该夹取单元对应该第一端部,该夹取单元的夹臂相对趋近且位于一个夹合状态,该夹取单元由第一端部朝该第二端部移动,该夹取单元的夹臂由该夹合状态操作成一个开启状态,该夹取单元由该第二端部再朝该第一端部移动,该夹取单元的夹臂由该开启状态操作成夹合状态;该驱动单元,驱动该夹取单元在该第一端部与该第二端部间产生位移。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车辆自动化移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取单元的夹臂还 各具有一支轴设在该基座的轴杆及一个固设在该轴杆上的夹持部,该控制器具有一个马 达、一个受该马达驱动的主动轮及一对分别轴设在该轴杆且与该主动轮啮合的被动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车辆自动化移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具有一对 分别轴设在该载台的第一端部与第二端部的链轮、一条绕设在所述链轮的链条及一个驱动 该链条转动的马达,该基座连结于该链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车辆自动化移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夹取单元的夹臂还 各具有一支轴设在该基座的轴杆及一个枢设在该轴杆上的夹持部,该控制器具有一个压力 缸及一对枢接在该压力缸与所述夹臂间的连杆,该压力缸具有一个固设在该基座的缸体及 一支相对于该缸体伸缩的活塞杆,该连杆枢接在该活塞杆与该夹臂末端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车辆自动化移停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驱动单元具有一个 沿着该长方向固设在该载台的齿排、一个啮合于该齿排上的齿轮及一个用以驱动该齿轮转 动的马达,该马达固设在该基座上。
专利摘要一种双轮车辆自动化移停装置,包含一个载台、一个夹取单元及一个驱动该夹取单元沿着该载台移动的驱动单元。该载台具有一个滑轨,该夹取单元具有一个跨设在该载台的基座、一对轴设在该基座的夹臂及一个安装于该基座且控制所述夹臂对该车辆的前轮夹制或松释的控制器。借此,该夹取单元对应该载台一个第一端部与一个第二端部时,该控制器控制所述夹臂相对趋近或远离,且由一个夹合状态操作成一个开启状态,而达到双轮车辆的移停目的。
文档编号B62H3/04GK201559730SQ20092024975
公开日2010年8月2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9日
发明者陈进明 申请人:欣阳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