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轮摩托车驻车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74380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轮摩托车驻车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构件,特别涉及摩托车上的驻车支架。
背景技术
驻车支架是摩托车驻车的关键部件,一般由驻车支架轴套、限位板、主体左管、主 体右管、弹簧拉销、副脚蹬和底板等构成。其中主体左、右管呈“八”字形对称分布,主体左、 右管的上端与驻车支架轴套及限位板相固定,在主体左管的中部设置弹簧拉销,下部设置 副脚蹬。所述主体左、右管的底端均固定有底板,如图3所示,该底板5为平底“ U ”形,底 板5的前、后边与底边之间具有90°的夹角。在驻车的时候,先将驻车支架放下,使底板与 地面接触,然后用手上提摩托车尾部,使驻车支架完全站立,驻车支架和前轮形成支撑点, 确保摩托车保持驻车状态。由于底板为平底“ U ”形,在驻车的过程中,底板前边与底边相 连处的尖角首先与地面接触,会形成较大的阻力,使驻车支架难以转过与地面的接触点,这 样上提摩托车后部进行驻车较困难,需要很大的力才能顺利完成。另外,驻车完成后,底板 与地面的接触面积较小,容易造成摩托车晃动,稳定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驻车省力的两轮摩托车驻车支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两轮摩托车驻车支架,包括主体左管、主体右管、驻 车支架轴套、限位板和底板,其中主体左、右管呈“八”字形对称分布,主体左、右管的上端与 驻车支架轴套及限位板相固定,在主体左、右管的底端均设置有底板,所述底板的底部为基 本平直的支撑段,底板的前部为向前拱起的大圆弧段,该大圆弧段的下端与支撑段的前端 之间通过小圆弧段圆滑过渡,所述小圆弧段的半径为5 15mm,弧度为46 5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底板底部的平直支撑段与前部的大圆弧段之间通过小圆弧段 圆滑过渡,在驻车的过程中,底板的小圆弧段首先与地面接触,小圆弧具有引导助力的作 用,能够使驻车支架轻松转过与地面的接触点,这样上提摩托车后部进行驻车更容易、更省 力。底板小圆弧段的半径以5 15mm为宜,弧度以46 56°为宜,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驻 车困难。同时,以上结构相当于延长了底板底部在前后方向的长度,相应地增大了驻车完成 后底板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从而有效防止了摩托车晃动,提高了摩托车的驻车稳定性。优选的方案是,所述小圆弧段的半径为10mm,弧度为51°。所述大圆弧段的上端与对应的主体管相焊接,这样增加了底板与主体管连接的牢 靠性。所述支撑段的后部具有弯曲段,该弯曲段的下端与支撑段的后端圆滑过渡,弯曲 段的上端与对应的主体管相焊接,并且弯曲段与对应的主体管之间具有“D”形间隙。以上 结构进一步延长了底板底部在前后方向的长度,一方面使得摩托车驻车更稳定;另一方面, 底板与主体管连接牢固,受力均勻,能有效防止底板变形。有益效果本发明能有效降低摩托车的驻车难度,提高摩托车驻车的稳定性,具有
3结构简单、实施容易、驻车操作省力等特点,可以在多种类型的摩托车上使用。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由主体左管1、主体右管2、驻车支架轴套3、限位板4、底 板5、弹簧拉销6、副脚蹬7和连接管8构成,其中主体左、右管呈“八”字形左右对称分布, 主体左、右管1、2的上端与驻车支架轴套3及限位板4焊接固定,在主体左、右管1、2的上 部之间设置连接管8,该连接管8的端部与对应的主体管焊接。在主体左管1的中部焊接弹 簧拉销6,下部焊接副脚蹬7。所述主体左管1、主体右管2、驻车支架轴套3、限位板4、弹簧 拉销6、副脚蹬7及连接管8的布置形式与现有技术相同,在此不做赘述。从图1、图2中可知,在主体左、右管1、2的底端均设置有底板5,该底板5近似于 “G”形,底板5的底部为基本平直的支撑段5a,支撑段5a与对应主体管的地面贴合,通过焊 接固定。所述底板5的前部为向前拱起的大圆弧段5b,该大圆弧段5b的上端与对应的主体 管相焊接,大圆弧段5b的下端与支撑段5a的前端之间通过小圆弧段5c圆滑过渡,大圆弧 段5b的半径为17mm左右,弧度为113°左右。所述小圆弧段5c的半径为5 15mm,本实 施例优选为10mm;小圆弧段5c的弧度为46 56°,本实施例中优选为51°。所述支撑段 5a的后部具有弯曲段5d,该弯曲段5d的下端与支撑段5a的后端圆滑过渡,弯曲段5d的上 端与对应的主体管相焊接,并且弯曲段5d与对应的主体管之间具有“D”形间隙。
权利要求
一种两轮摩托车驻车支架,主体左、右管(1、2)呈“八”字形对称分布,主体左、右管(1、2)的上端与驻车支架轴套(3)及限位板(4)相固定,在主体左、右管(1、2)的底端均设置有底板(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5)的底部为基本平直的支撑段(5a),底板(5)的前部为向前拱起的大圆弧段(5b),该大圆弧段(5b)的下端与支撑段(5a)的前端之间通过小圆弧段(5c)圆滑过渡,所述小圆弧段(5c)的半径为5~15mm,弧度为46~5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驻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圆弧段(5c)的半 径为10mm,弧度为5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驻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圆弧段(5b)的上 端与对应的主体管相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轮摩托车驻车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段(5a)的后部 具有弯曲段(5d),该弯曲段(5d)的下端与支撑段(5a)的后端圆滑过渡,弯曲段(5d)的上 端与对应的主体管相焊接,并且弯曲段(5d)与对应的主体管之间具有“D”形间隙。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两轮摩托车驻车支架,主体左、右管(1、2)呈“八”字形对称分布,主体左、右管(1、2)的上端与驻车支架轴套(3)及限位板(4)相固定,在主体左、右管(1、2)的底端均设置有底板(5),所述底板(5)的底部为基本平直的支撑段(5a),底板(5)的前部为向前拱起的大圆弧段(5b),该大圆弧段(5b)的下端与支撑段(5a)的前端之间通过小圆弧段(5c)圆滑过渡,所述小圆弧段(5c)的半径为5~15mm,弧度为46~56°。本发明能有效降低摩托车的驻车难度,提高摩托车驻车的稳定性,具有结构简单、实施容易、驻车操作省力等特点,可以在多种类型的摩托车上使用。
文档编号B62H1/02GK101954937SQ20101015045
公开日2011年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9日
发明者冯中友, 冷涛, 黄健生 申请人:力帆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